美國人的雙重標準:信念與行為不一致

2020-12-25 風趣的豆豆

信條與行為的不一致,只不過是美國人的不良風氣之一,這與美國人的道德品質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他們並不因為自己不遵從這種原則而否認該原則的合理性。因此,儘管歐洲的觀察家們說美國人有言行不一的惡習,可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在美國人看來,致性並不那麼重要。

美國人觀念與行為的不一致,為我們認識他們帶來了系列的問題, 也因此有人發出疑問,被美國人所接受的傳統哲學是怎樣變成本土哲學的?星期日祈禱與記誦的名言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在19世紀美國人的觀念中,有哪些是所謂的美德,哪些是所謂的罪行呢?英雄與惡棍該怎樣區分?那些歷史、傳記、文學作品,以及一些歌曲和詩集,哪些是他們喜歡的?社會、學校和流行文化是怎樣引導他們的?

這些問題實在非常多,它需要人們耐心地梳理,美國人對真理、正義、忠誠、崇敬、美德、榮譽等有著非常單純的觀念,他們在語義學上並沒有複雜的認識,他們單純的觀念也不會被其他思想擾亂,更何況他們還從清教主義中學會了勤儉、克制等美德。在很多問題上,他們樂於服從多數,並認為被多數人所贊成的觀點必然有它的可行性,他們行事大多以此為依據,他們也從宗教思想中判斷個人日常行為是否符合標準。由此可見,宗教思想在世俗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儘管美國人對神學和神學思想知之甚少。

美國人還有著強烈的公平意識。恃強凌弱被認為是可恥的。他們喜歡用法律來解決一切事物,這是他們的權利,他們對此堅信不疑,相信所有人也都有這種權利。他們會依據自己的行為準則投入一場戰爭,因為,他們厭惡挑釁卻又毫不畏懼他人的挑釁。

在1812年的戰爭和墨西哥戰爭中,反對派宣稱,美國人很容易被利用而投入戰爭。他們清楚,在戰爭中,如果言行不慎,就很容易被人指控為侵略者。列剋星頓即將開戰時,帕克上尉說:「如果敵人需要戰爭,那就讓戰爭從他們開始!」於是,他下令士兵不許開槍,同時,巴特裡克少校也把守著康科德橋頭,他等待著敵人的投彈兵們的挑釁。南北戰爭的發端在於雙方都確認對方為入侵者,這才打響了槍聲,波爾克任總統時,在與墨西哥交戰之前,美國人口紅人必切成於定白進行而爭論得不可開交,甚至還發生了流血事件。林肯為了這個問題質問政府,並要求指出流血之地,這時人們才醒悟,波爾克為戰爭製造了一場騙局,於是,波爾克在歷史上成為有名的「騙子波爾克」!

美國人不喜歡那些在和平與戰爭問題上採取雙重道德標準的人,他們喜歡華盛頓,不僅僅因為華盛頓在軍事上的智慧。他們並不怎樣擁護在兩次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斯科特,因為他們認為南軍司令李與北軍司令格蘭特相比更具有民族英雄的氣質。英雄主義更多地表現在個人的道德品質上,因此即使在戰爭中,他們也不會喪失禮節。如果對手並不像自己那樣遵守規則時,他們會疑惑和憤怒,與印第安人作戰時,他們為此而表現得相當殘酷那麼美國人到底敬仰什麼人?蔑視什麼人呢?什麼人是年輕人值得學習的楷模?

孩子們不能忘卻國父的形象。少年時的喬治拿著小斧子對父親說:「父親,我必須說實話。」青年華盛頓在布拉多克指揮的戰場上成為了英雄。華盛頓率軍渡過德拉瓦河後,他扶了一下眼鏡後坦然地對士兵說:「我不僅是一名北方軍的戰士,但這並不阻礙我為自己的國家服務。」戰爭結束後,華盛頓毅然回到故鄉芒特弗農。在那時的美國公民眼裡,他還不算是第一個偉人,美國人心裡最崇拜的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富克蘭林推著獨輪車穿過費城的街道,放風箏證明雷電的功效,編寫警句格言印在幾百本書的封面上,在凡爾賽宮揮動他的皮帽,這些事情在美國家喻戶曉,他才是美國的第一位偉人。小學生們都知道,在愷撒大帝時代,有一位叫布魯特斯的將軍說過:「不自由,毋寧死。」傑斐遜起草了獨立宣言》;內森,黑爾嘆息道:「可惜我只有一條生命為國犧牲。」傑克遜從紐奧良直接走進白宮。但是這些都不是美國人最崇奉的偉人,他們都要遜色於林肯。美國人狂熱地崇拜英雄,甚至會堅定地相信不那麼有可信度的傳說。

在任何一個民族中,都不會缺少壞人和壞事,這類人和事不會因個民族的優秀而減少。這是人性的問題,不是道德的問題。但在美國人眼裡,壞人是少數的。人們不喜歡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因為他在1780年叛逃並投敵;艾倫。伯爾則因試圖建立共和國而被控告犯叛國罪,可人們私下又讚賞他肯犧牲西班牙人的利益;卡爾霍恩的行為雖然狡猾但無傷大體。小說中的壞人在現實中也未必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傑弗遜。戴維斯在很多人看來還不算惡人:而羅伯特,E.李也不能以英雄視之,布斯是個瘋子,他為此有惡人情結,美國人對於自己的同胞足夠寬容,於是將尋找壞人的目光投向國外,因此喬治三世成為第一一個倒覆蛋,演說家亨利抨擊他,富克蘭林嘲諷他,就是在著名的《獨立宣高)中也不放過對他的遺責。美國人堅持認為,環人的力量非常微弱,由此可以了解美國人非常單純又具有寬容之心,對於個民族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幸運的了。

人們還喜歡在文學著作中尋找並推染那些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與歷史抑動現實中的人物同樣有其感染力。這些英雄的名字很值得我們銘記:湯姆大叔、喬。馬奇、迪爾斯萊爾、克。芬恩、湯姆,索亞等,都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還表現出那個年代賦予他們的浪漫情懷,而不像20世紀人們知道的小說人物,如:巴比特、斯卡利特。奧哈拉和喬茲等所表現出來的人物風貌。只要兩相對比,我們不難知道哪個時代的人物更淳樸、可愛。

那時的小說人物有共同的特徵,無論小說的背景如何,主人公皆是鄉下人,只有鄉下才能誕生英雄,這是那個時代美國人的觀念。不難猜測,這與他們在鄉間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和崇尚的理想有關,不過也有例外,警如霍姆斯,他獨自一人描述著城市生活。但是這幾代人的興趣根本不在本描述城市生 活的小說中,任何一直詩歌或歌曲都不會為城市生活做一點辯護,儘管惠特更的詩歌在以鄉村為題材時,城市同樣是選擇的題材之一」

可是,直到20世紀,人們才接受了他的詩。那時,作家對鄉下人極度偏愛,鄉下人成為小說中的主要角色,而城裡人在小說中則是被批判和諷刺的對象。那些從城市中誕生的英雄,以及城市生活的優越感,在20世紀才得到承認。所以,那時的歌曲是鄉村與田園的頌歌,上帝最寵愛的是農民。開拓生活的疆土是老一代美國人抹不掉的記憶,就是美國的感恩節也保留著鄉土的氣息。

描寫童年及童年生活成為美國文學和傳記的一個重要題材,美國人有著太多的傳奇經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講述童年,甚至還有《聖尼古拉斯》這樣的兒童雜誌,它也只接受資質較深的作家稿件。很多大作家願意為兒童文學作些貢獻,其中不乏優秀作品,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芬恩》、奧爾科特的《小男人》和《小婦人》沃納的《童年時光》奧爾德裡奇的《壞孩子的故事》等等。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小說或故事的背景總是離不開農村或是小鄉鎮主人公多出身於正直而清貧的家庭。作品的敘事都採取了相同的策略,就是孩子們都有調皮的天性,但品質不壞,並且儘可能迴避欺騙、威脅、暴力以及偷盜等描寫;作品中孩子的形象很少有特別的個性,他們都正義、勇敢、愛護榮譽,在危急關頭充滿智慧,並拒絕和膽小而不忠誠的孩子交往。這樣,作品中的風俗與倫理道德就有了共同的特徵。

相關焦點

  • 洞察|王義桅:美國的「雙重標準」源於這個「天定命運」
    西方「雙重標準」造成的國際政治悲劇,折射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性和掠奪性,暴露了西方文化的虛偽、自私和自以為是。西方固有的思維是「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這種二元對立思維在歐洲表現為對內推崇多樣性,對外推廣普世性的雙重標準;在美國表現為對內民主、對外專制的分離。
  • 美國的雙重標準可以休矣
    5月25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男子喬治·弗羅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至死,在美國幾十個城市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多地發生騷亂和暴力衝突。這一事件揭示了美國社會的痼疾,點燃了美國民眾中壓抑已久的不滿和憤怒。
  • 陳茂波:美國制裁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及霸權主義行徑」
    他指出,美國的制裁措施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及霸權主義行徑」。「至於最近美國的所謂制裁措施,雖然引起市場的一些疑慮,但對香港經濟的實質影響有限。儘管如此,美國這些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自己國內時常高舉國家安全,卻不許其他國家合法地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權益,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及霸權主義行徑,對此我們堅決反對。」他強調。
  • 林鄭月娥批美國雙重標準:對中國尤其是香港特區戴有色眼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日表示,部分外國政府對涉港國安立法採取雙重標準。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香港特區現在的情況,該些國家戴上「有色眼鏡」看待。當天上午,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部分外國政府對於涉港國安立法作出高調反應,甚至揚言採取行動,實為雙重標準。這些國家十分重視自己的國家安全,但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香港現在的情況,卻戴上「有色眼鏡」看待。「這種雙重標準的取態,最近大家看得很清楚——最近在美國出現的騷亂,如何被當地政府處理。
  • 美政客對香港及美國暴力事件口徑不一,香港立法會議員諷刺:雙重標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地時間1月6日發生暴力示威,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據香港「東網」1月7日報導,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把昔日美國政要撐香港「反修例」示威的言論,與如今譴責美國國會暴力衝突作對比,稱要跟這些回應「學英文」,揶揄美方持雙重標準。
  • 西方的「雙重標準」:根源與根治
    西方在國際輿論上奉行的「雙重標準」導致國際規則不斷遭受破壞,西方在外交實踐上的「雙重標準」以美國盟友—非美國盟友分野,常常打著「國際社會」的旗號幹涉他國內政,策劃和實施顏色革命,造成國際局勢動蕩不已,尤其在特別推崇公平正義的中東地區。
  • 家庭教育的「雙重標準」,你有嗎
    為人父母不容易,這段時間愁眉苦臉,不斷吐槽孩子叛逆,給自己擺臉子。兩人說起話來總是不能和氣,所以,非常鬱悶。恨不得孩子趕快消失。某一天,她和我交流,說和孩子進行了一番心平氣和的交流,被孩子教育了,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她最深刻的總結就是親子之間要做到「上行下效」,家長不能在家庭裡搞雙重標準。什麼是家庭教育中的「雙重標準」呢?
  • 臉書等矽谷巨頭在美國與世界各地執行雙重審查標準,合理嗎?
    維基解密事件:美國政府是如何施壓社交媒體平臺?在緬甸種族屠殺事件中,Facebook為何遭到輿論一致譴責?拜登新政府將如何管制Facebook、推特等大科技媒體?矽谷巨頭在美國與世界各地,執行雙重標準合理嗎?
  • 雙重標準又是何種含義?告密者?
    事件背景2018年7月,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五國的「五眼聯盟」情報機構負責人開會,一致視華為為「安全威脅」,認為需要抵制華為。 保釋2018年12月7日太平洋時間10時32分,孟晚舟的保釋聽證會在位於溫哥華的卑詩省高等法院召開美國引渡2019年1月21日,美國政府通知加拿大政府,美國計劃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理由是她涉嫌「就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詐騙銀行」2020年5月27日,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最高法庭判定,孟晚舟案符合引渡的「雙重犯罪」標準,孟晚舟涉訴的行為在美國與加拿大都是犯罪
  • 雙重標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的9個醜陋的雙重標準
    對於很多人來講,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不但窮富差距很大,同時雙重標準也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其實對於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但如果說具體是什麼意思,也許又說不上來,準確的來講,雙重標準就是一種歧視,多數是隱性的行為,即便不明顯,它也充斥著太多的不公平,幾乎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受到過這樣的傷害
  • 美國的「雙重標準」,說到底就是霸道和虛偽
    美國商務部前不久向中國企業華為發出一紙「傳票」,展開所謂違反美國出口限制的調查。早在2012年10月,美國國會調查報告就毫無根據地指控華為和中興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曾一度把中興列入美國出口限制名單。
  • 柬埔寨首相洪森:美國做法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柬埔寨首相洪森:美國做法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編輯:劉佳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06-02 17:16
  • 「撒謊、欺騙、偷竊」是美國榮耀?以「雙重標準」為傲是危險信號
    這番實話實說,可謂把美國公然搞「雙重標準」的國際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或許是怕學生們「理解不深刻」,蓬佩奧緊接著又講述了自己從西點軍校學員到中央情報局局長的「人格分裂」經歷,並表示,對於一些努力想達到美國期望的國家,應該對他們給予協助。但對於與美國為敵的國家,則會對他們進行制裁。
  • 踐踏規則的雙重標準
    但就是這樣一個重要成果,本屆美國政府在上臺後第一時間就宣布退出,意味著自此之後美國在國際環保問題上已高高掛起,置身事外。從歷史角度看,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工業國,是全球最大的環境汙染者,本應該對全球環境保護事業承擔起自己應有的那份責任。退出《巴黎協定》就是在逃避責任,美國不僅不繳納應該承擔的會員費,而且要擺脫協定的約束,超標排放。
  • ...法律界:全國人大涉港決定合理合法 美國政客有關言論實屬雙重標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有關言論實屬雙重標準,不符合事實真相。他們強調,涉港國安立法不會損害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不會影響香港市民合法的權利和自由。  當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此前,蓬佩奧揚言涉港國安立法「破壞香港自治和自由」。
  • 讀懂麥當勞「雙重標準」的「弦外之音」
    8月23日,美國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公司宣布,公司將於2018年起要求全球的肉雞供應商開始逐步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以防止出現更多的超級細菌,中國未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麥當勞回應稱:將遵守中國法律。(8月24日 澎湃新聞)2017年麥當勞在美國市場將採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但對中國卻不見有此動作,一時間刺激了國人敏感的神經,這種「拉仇恨」的行為會引發全民「口誅筆伐」的軒然大波。麥當勞的回應特別有意思,將遵守中國法律。這句話的解讀是:即使麥當勞在中國未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這種行為遵照法律也是合法的。
  • 雙重人格的基本表現
    具有「雙重人格」的人,往往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失常行為。在日常生活裡,一些人的「雙重人格」有兩個主要的表現特徵:①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有時會和過去判若兩人,完全變了。②把過去的事情全部忘得一乾二淨。在社會上,除雙重人格以外,還會有三重人格、四重人格,以至更多的人格同時共存的現象,不過這樣的人不多見。「雙重人格」也好,「多重人格」也好,都是一個人的人格失去了完整統一的性質,分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格,從而支配他的行為。
  •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雙重標準的來源
    曾經有人在記者會上問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歷史上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大規模殺戳是否可以理解為互相間的種族戰爭?歐巴馬非常尷尬,沒有正面回答。這樣的種族戰爭是否可以和中國古代的漢帝國與北方的蠻族戰爭等量齊觀?
  • 怎樣區分「雙重標準的人」?
    【今日話題】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雙標準的人呢? 「雙重標準的人,自私也就罷了,關鍵是邏輯還很混亂,所以溝通起來就像對牛彈琴」 典型的例子:
  • 俄羅斯媒體人士:美國雙重標準為國際社會所不齒
    日前,俄羅斯媒體發表文章《美國的雙重標準:為了洗腦和稱霸》在俄羅斯民眾中引發反響。文章批評美國政客在對待國內反對種族歧視的抗議活動和他國事務上的立場差異,抨擊了美國以保護人權為藉口、運用雙重標準,對他國指手畫腳、幹涉別國內政的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