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最有名的漢英字典,收錄了12種方言的讀音

2020-12-11 澎湃新聞

晚清開埠以後,西風東漸,大量西洋外交人員來到了古老的中國。為了工作和生活,他們學會了地道的漢語和方言。他們順此門徑,進而研究中國的語言、文學和歷史。他們對中國文化非常痴迷,不但取了漢名,甚至把愛好放在了主業之上,乃至學有所成,轉型為大學教授,成為了專業的漢學家。這部分人員,現在常被稱作「領事館漢學家」。被譽為「19世紀英國漢學三大星座」之一的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正是這群人中的傑出代表,「20世紀頭30年最流行的一部巨型漢英詞典」——《華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則是他的代表作品。

翟理斯       

立志編撰工具書的領事官

翟理斯出生於英國牛津的一個文人世家。1867年初,經父親朋友的推薦,翟理斯參加了英國外交部駐華使領館工作人員的選拔、培訓與考試,後被任命為翻譯學生,被派遣到北京。翟理斯開始在北京學習漢語,最初使用的工具書有三本。第一本是馬禮遜《五車韻府》。翟理斯初學漢語時,曾經孤零零的一個人呆在一間房間裡,面對一個根本不會說英語的老師,唯一可以幫得上他的忙的就是馬禮遜的《五車韻府》。正因為如此,他後來在編撰漢語工具書時,才能設身處地地為初學者考慮。同年,威妥瑪(後來成為劍橋第一任漢學教授)編撰的《語言自邇集》出版, 很快成為當時英、美各使館工作人員學習漢語的必備教材。此書創立的拉丁字母拼寫拼讀漢字的方法,被稱作威妥瑪拼音。這是翟理斯學漢語的第二本工具書。第三本是中國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

三字經

《三字經》也是翟理斯第一部翻譯作品,1873年在寧波初次任職時就完成。圖為1900年出版的二版。目前資料表明,南宋嘉定年間,此書就已經在慶元府(今寧波市)慈谿縣流傳。

學習漢語後,作為初學者的翟理斯就萌發了編輯漢語工具書的想法。他晚年曾說:「從1867年算起,我主要有兩大抱負:1、幫助人們更容易、更正確地掌握漢語(包括書面語和口語),並為此做出貢獻;2、激發人們對中國文學、歷史、宗教、藝術、哲學、習慣和風俗的更廣泛和更深刻的興趣。如果要說我為實現第一個抱負取得過什麼成績的話,那就是我所編撰的《華英字典》和《古今姓氏族譜》」。從這番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華英字典》在作者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年輕的翟理斯也對統一漢語拼法開始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儘管威妥瑪拼法還存在著種種不足,但是在領事館和海關頗受歡迎」,「儘管標準拼法有缺陷,但是,自編音譯方法的個人如不使用標準拼法的話,只能阻止前進的步伐」。他開始有意識地思考和改進漢語拼音的方式。

他馬上開始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了。1872年,學習漢語尚不足5年,翟理斯就出版了第一本漢語學習著作——《漢言無師自明》(Chinese without a Teacher:Being a Collection of East and Use Sentences in the Mandarin Dialect with a Vocabulary)。如果說《漢言無師自明》是為西方人掌握漢語口語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的話,而《華英字典》的完成則為外國人學習漢語書面語提供了巨大幫助。

1874年起,翟理斯開始著手收集編撰漢英字典相關資料。1888年,他在結束休假準備返回中國時,向英國外交部提出了申請,說如果可能的話,請將他派駐寧波或鎮江,因為這兩個領事館的工作十分清閒,有利於他編撰《華英字典》,事實上此時他早已住在寧波了。除了清閒外,還有個原因是他對寧波相當熟悉。1873年,他就曾在寧波任職;1880年,在廈門擔任領事期間,他還曾義救一批寧波未成年少女,為他在當地博得了足夠的聲望。英國外交部便順水推舟,派他前往寧波領事館任職。

英國駐寧波領事館舊影

翟理斯在寧波

兩大漢學家通力合作的成果

來到相對清閒、寂靜的寧波,為他編寫《華英字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翟理斯來到這裡之後,很快就投入了字典的編撰工作。翟理斯把編撰字典當成首要事情,任期內,除了給英國駐華使團提交了四份常規報告和一份強制性的年度貿易報告之外,翟理斯什麼都沒有做。

而這部巨型字典工作量巨大,他便邀請莊延齡(Edward Harper Parker)來做關於漢語方音方面的工作。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莊延齡。莊延齡也是英國領事官,漢學家,他對漢語方言學習和研究有著相當高的造詣,據說可以和來自任何一個省的人用當地的方言進行交流,這顯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卻可以顯示其在講漢語方言方面是非常擅長的。《中國評論》是清末在香港出版的一份英文漢學期刊,被稱作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漢學期刊。莊延齡在此刊發表了多篇論文,包含了漢口方言、 北京方言、 客家話、福州話 、揚州話 、溫州話 、寧波話等多種方言。他被當時人譽為「研究中國方言的最高權威」。正因為如此,翟理斯便邀請其幫助做漢語語音方面的工作。

莊延齡

1892年1月至11月,上海別發洋行出版了共三卷的第一版《華英字典》。字典出版之前,很多書商都不看好,拒絕贊助或購買;然而問世之後,很快成為外國翻譯學生人手必備的日常工具書。因為字典的實用性實在太強,它包含了12個地方的漢字讀音,這也是字典的重要特色。字典由莊延齡用威妥瑪方案標註了各地方言音和域外漢字音,分別用大寫英文字母C(廣東)、H(客家)、F(福州)、W(溫州)、N(寧波)、P(北京)、M(華中,即漢口)、Y(揚州)、S z(四川)、K(高麗)、J(日本)、A(安南)等表示。翟理斯所選擇的方言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方言,尤其是開埠港口的方言。在19世紀,寧波這樣的開埠港口,只有少數讀書人懂得官話,地方盛行的通常不是北京官話,而是本地方言。一些翻譯學生在英國駐華公使館學了北京官話之後,來到了條約港口,卻發現自己所學的官話原來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字典受到如此歡迎,也就不奇怪了。

1892初版《華英字典》

1892初版《華英字典》例字

從字典正文的例字可以看到字典包含了9種方言讀音和3種域外漢字音。

初版《華英字典》的誕生也被認作是威妥瑪拼音方案修訂和確立的標誌,「威妥瑪式」拼音因而又被稱作「威妥瑪——翟理斯式」(英語:Wade–Giles system)。1906年春季,上海舉行了帝國郵電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一和規範,並決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編初版《華英字典》 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為依據。只是為了適合打電報的需要,會議決定不採用任何附加符號(例如送氣符號等),它被稱作「郵政式」拼音,是威式拼音的變體。翟理斯年輕時統一漢語拼音的目標終於實現了。

在現代漢語拼音推廣之前,「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法盛行了近百年,直至聯合國於1977年起正式改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大陸地名。不過,縱然漢語拼音已躍升為國際中文交流的通用標準,但許多過去已廣泛使用並成為英文外來語的中文詞彙,仍以威妥瑪拼音的方式出現,例如:功夫(Kungfu)、太極(Taichi)、道教(Taoism) 。《功夫熊貓》海報上英文功夫一詞用的即是「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Kungfu」。

《功夫熊貓》海報

不斷完善的歷史巨著

初版《華英》字典雖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還存在著錯誤太多的毛病,由此帶來了大量的質疑和批評。最激烈的就是來自於合作者莊延齡。面對莊延齡的激烈批評,翟理斯曾不得不寫信給莊氏尋求和解。

於是,第一版出版之後,翟理斯就開始修訂《華英字典》,這項工作整整持續了二十年的時間。這二十年來,翟理斯不斷地修改錯誤,刪除重複的部分和多餘的部分,編制了一張勘誤表。

1909年至1912年,經過修訂後的第二版《華英字典》陸續分捲髮行。第二版的頁數是PP.xviii+84+1711=pp.1813頁;而第一版的頁數則是pp.xlvi+1415=pp.1461頁,足足增加了398頁。這部巨著共收漢文單字13848個,每個單字都有編號並給出其多項英文釋義,多字條目的收錄數量更是超過了在此之前的任何一部漢英詞典。他認識到單個漢字的意思是複雜多變的,於是他在序言第二版指出:「不可能用單純的釋義方式將單個漢字豐富的意思講清楚。」他還引用了一位教授的話,對漢字加以形象的比喻:每個漢字「就像一隻變色龍,它依據周圍的環境確定自己的顏色。」就是說漢字只有在組成詞或詞組才能有自己確切的意思。因此在第二版中他補充了大量的詞彙。這些新詞彙主要來源於日常所閱讀的中國古籍和當代書籍。

1912二版《華英字典》

它的檢索手段也是比較完善的。正文按威妥瑪拼音系統的拉丁字母順序排列。同形異音字互設參見項。另設漢字偏旁部首索引,讀者可以按漢字部首筆畫檢索。整部詞典設有多種附錄,包括6 個有關中國歷史、地理、文化,內容極其豐富。它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西方人學習、了解、研究中國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對漢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字典影響了幾代外國學生。加拿大漢學家福開森在評價翟理斯時也曾說,「他最大的成就在於使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學變得容易多了。在這個方面,曾經在中國生活過任何一個西方人都不是他的對手。」

二版《華英字典》官職等級標誌表

二版《華英字典》附錄——官職等級標誌表,列出了清朝一至九品文武官員官帽上頂子的顏色與質地,官服上補子圖案說明。

《華英字典》被認為是翟理斯一生最大成就。他返還英國之時(在初版誕生後),就已經頂著大漢學家的光環。1897年,他全票當選為劍橋大學第二任漢學教授,坐上首任教授威妥瑪逝世後空出的位置,一坐就是三十多年。1911年,為表彰二版《華英字典》的貢獻,法蘭西學院決定向翟理斯頒發了漢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儒蓮獎。

二版前言裡,翟理斯曾用漢字成語「飲水思源」表達他的心情,這點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上。他成就的取得,與他在寧波工作的時光是密切相關,以至於他的著作上,經常在自己姓名下面寫著「劍橋大學漢學教授及大英帝國駐寧波前任領事」的頭銜。可惜的是,今天,在車水馬龍、行人如梭的寧波老外灘,幾乎沒有本地人知曉,百年前這裡生活著一個名揚中外的漢學巨匠,誕生過一篇恢宏巨著《華英字典》。

英國領事館舊址碑牌

英國駐寧波領事館今貌

參考文獻:

董守信:《翟理斯和他的華英字典》,《津圖學刊》,2002年第2期

王紹祥:《西方漢學界的「公敵」——英國漢學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04年4月

王國強:《莊延齡與翟理斯〈華英字典〉之關係》,《辭書研究》,2008年第1期

張如安:《歷史上最早記載〈三字經〉的文獻——〈三字經〉成書於南宋中期新說》,《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卞浩宇:《晚清英國來華外交官與近代對外漢語教學——以威妥瑪、翟理斯為中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年11月第12卷第6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漢英詞典200年——從《華英字典》到《中華漢英大詞典》
    國內深入研究馬禮遜與《華英字典》的著作並不多,除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的楊慧玲所著《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一書外,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高永偉也在《晚清時期英漢漢英詞典史論》中有過專門論述。「馬禮遜通過例證儘可能多地提供各類信息,其中最突出的非傳統文化信息與語言信息莫屬。」
  • 漢英詞典編纂小史
    在馬禮遜打下的根基之上,19世紀末期,西人編纂漢英詞典的道路逐漸走向了成熟。1871年,就職於中國海關的英國人斯登得出版了《漢英合璧相連詞彙》,按讀音字母順序排列,出版後大受歡迎,後被多次修訂。1974年,美國傳教士兼漢學家衛三畏出版的《漢英韻府》又為漢英詞典的編纂史建立了一座裡程碑,被譽為「多年來新教與天主教傳教士們工作的集大成之作」。
  • 詞典學 | 甘於恩、劉倩:方言正音字典的定位與體例問題——評《廣州話正音字典》
    《正音字典》注意吸取以上各書的經驗和教訓,可謂後出轉精,是一部值得向讀者推介的方言字典。其貢獻是多方面的,以下著重從收字、注音、釋義、檢索等方面簡要做些介紹。(一) 收字齊全《正音字典》共收單字8781個,其中,幾乎收錄了《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全部單字字目,此外,還儘量地收錄了粵方言的特殊用字近二百個,如「啱」、「冇」、「嘢」、「咁」等,較之以往的粵方言字書,收錄的方言用字更為齊全。
  • 八旬翁傳承雷州文化 手寫編纂方言字典
    為了進一步傳承雷州文化,他於2012年-2013年手寫編纂、出版《雷州話字典》。這部字典收錄了16000個字的雷州話讀音、釋義,還附有部分雷州方言詞語,全書超80萬字,近700頁,被粵西方言研究專家高度評價,「該字典的問世是雷州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此著深入地記錄了雷州話的讀音,是雷州話傳承的力作,影響頗為深遠。」
  • 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方言拼音的系統方案或者方言拼音相關的書籍...
    X 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方言拼音的系統方案或者方言拼音相關的書籍1841年,美國人衛三畏和裨治文就出版了第一部粵語書籍《廣州方言中文文選》。 開埠之後,五口通商城市由于洋人能夠自由出入,學習方言的書籍也是越來愈多。1850年,上海出現了《上海土白》。19世紀五六十年代,寧波方言拼音書籍是最多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寧波江北岸即寧波人俗稱的老外灘是中國早期的西學中心,中國最早的現代出版機構之一華花聖經書房就誕生於此。
  • 1815-2015,漢英詞典兩百歲啦!(多圖,建議wifi狀態下閱讀)
    國內深入研究馬禮遜與《華英字典》的著作並不多,除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的楊慧玲所著《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一書外,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高永偉也在《晚清時期英漢漢英詞典史論》中有過專門論述。「馬禮遜通過例證儘可能多地提供各類信息,其中最突出的非傳統文化信息與語言信息莫屬。」
  • 這兩本晚清民初方言詞典,記錄百年前滬粵語方言的「活化石」
    再比如,從「knife」這一詞條標記的字音可知,直到20世紀初,上海方言裡還存在著兩個入聲(-h和-k),比如該詞條範例「一把刀」中的「一」(ih),「薄刀」中的「薄」( bok)。滬、粵兩地方言百年前風貌的「活化石」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大批西方來華的傳教士在中國土地上,翻譯出版了大量的漢語方言聖經及其通俗教義,編寫出版了種類繁多的方言和方言學著作。
  • 央視主播「六安」讀音遭疑 評:方言要不要轉正?
    隨後,該主播回應稱,播音要以字典為準,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只有liù一個讀音。但是在安徽,人們通常將「六安」讀作「路安」。像六安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方言詞彙並不少,那麼是否有必要在《新華字典》這類權威字典中納入方言詞彙,將其規範化、正式化呢?
  • 國內首部福州話實用字典面世 收錄6000字用3種方式注音
    今日下午,由閩江學院主編的《福州話實用字典》在福州三坊七巷「半畝陽光」書店舉辦首發式。這是國內首部規範出版的現代福州話字典。  《福州話實用字典》的編纂工作啟動於2012年,歷時整整3年,編纂成員包括閩江學院中文系教師、福州市民俗研究顧問以及有關工作人員。
  • 古稀團隊編成《筆順碼字典》
    □本報記者 湯廣花  當我們遇到一個不知道讀音、又無法判斷部首的漢字時,該如何查字典?11月22日,由崇文書局出版的《筆順碼字典》在武漢首發,該書創新性使用筆畫順序來為漢字排序,使用者將漢字筆順譯為筆順碼後,即可迅速檢字。
  • 央視主播「六安」讀音引爭議 方言「轉正」或需三思而後行
    隨後,該主播回應稱,播音要以字典為準,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只有liù一個讀音。但是在安徽,人們通常將「六安」讀作「路安」。像六安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方言詞彙並不少,那麼是否有必要在《新華字典》這類權威字典中納入方言詞彙,將其規範化、正式化呢?
  • 最內涵文字「丨」爆紅 有4種讀音還是個姓氏(圖)
    「茴香豆的"茴"到底有幾種寫法?」孔乙己的「千古名言」還在被不少熱愛語文的網友津津樂道,另一個更加生僻和令人大跌眼鏡的漢字「丨」已經橫空出世。「剛剛才知道,"丨"竟然是個漢字!」網友「驢小毛」的一條微博被網友瘋轉,而微博中「驢小毛」略帶震驚的「爆料」更是讓不少人覺得語文白學了:「丨」不僅僅是個漢字,而且有四種讀音,還是個姓氏!
  • 漢英字典怎麼能不談?
    這裡的sneakers express就是神來之筆,有點類似我們說的「11路」公交車。然後例句中也不是直譯,而是用的foot it 來表示步行。所以我覺得這本字典是非常值得收藏的。然而漢英詞典電子版實在乏善可陳,有道、金山等但也是足夠。之所以講足夠二字是因為我上大學的時候,有道詞典尚未存在,金山詞霸和靈格斯用起來都不是那麼順手。全
  • 新《漢英大詞典》趕時髦 收錄眾多網絡流行語
    新《漢英大詞典》趕時髦 收錄眾多網絡流行語《漢英大詞典》一直被視為國內漢英類詞典中的權威之作。今年第3版《漢英大詞典》為了保持詞彙新鮮度,除了收集緊貼時代特色的網絡詞彙,還收集了近十年來自然科學和社科新詞。
  • 解讀各地「覃」字讀音及方言讀音投票統計進行中……
    「覃」姓的這種讀音,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它逐步同化和統一了各地的方言讀音,形成覃字讀音的標準化。二是作地名。《中華大字典》記載:「覃,地名。覃懷,近河地名。當今河南沁陽縣境」。覃字讀為(Qín 音秦)時,主要指生活在今廣西一帶的覃姓人。相傳,他們姓氏的讀音原為tan,與表示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後訛為 Qín,遂相沿成習。
  • 好站推薦第一百二十一期:漢語方言發音字典
    首頁 > 推薦 > 關鍵詞 > 漢語最新資訊 > 正文 好站推薦第一百二十一期:漢語方言發音字典
  • 【壽川方言】壽陽村名不同讀音中的古音字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標音ya(舊又讀ai)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臺灣讀音「yai」。3. 下—下州;下莊等。普通話音「xia」;方言音「哈ha」。 方言類似如:「夏」天;「嚇」 著了,也讀「哈ha」。 《康熙字典》—下:<唐韻>胡雅切「哈ha」。《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中就有「嚇」讀「ha」的讀音釋義。
  • 新華字典取消六(lu)安讀音暴露文化短板 古地名讀音應儘可能保留尊重
    隨後,這位主播發微博回應稱,播音要以最新的字典為準,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隻有liu一個讀音。但是,六(lu)作為地名的發音,在之前的字典中一直都是存在的。你現在通過電腦輸入法打字,系統都會告訴你這個詞讀「六(lu)安」。據考證,直到《新華字典》最近的兩次修訂,才取消了這個音,統一讀成liù 。而在其他一些工具書和民政部公布的地名錄中,權威的讀法還是六(lu)安。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新華字典》嘛,就需要『新』一點」「《新華字典》不能只是老詞彙的沿襲,還應該是新詞彙的記錄」「與時俱進,多媒體化的《新華字典》越活越年輕!」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新詞!「賣萌」、「點讚」等網友吵翻了
    版《新華字典》還在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這也是《新華字典》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第12版)責任編輯宿娟表示,有讀音發音、筆畫的動畫版,方便孩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