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匯率操縱國?
匯率操縱國是指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顯得相對地低,令其出口價看似便宜,或會引起進口貿易夥伴批評它為匯率操縱國。由於產品較便宜,人們喜歡它的產品並減少購買本土產品。這將導致入口國就業流失。操縱國則犧牲別國利益而為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享受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
匯率調整屬一國主權範疇,但操縱匯率卻為IMF和WTO明確禁止。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認為應該對中國採取反補貼措施。其中,美國國會一些議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如匯率報復法案、中國貨幣法案和美國貿易權行使法案。在此我們分析中美之間發生的關於中國是否操縱匯率並構成反補貼要件,以正視聽。 所以對操縱匯率的界定,一方面因為匯率制度關係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因為匯率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而不是貿易問題,所以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轄。若美國以中國操縱匯率是財政補貼為由向WTO申訴,則會因前提條件不具備或程序上的衝突而被爭端解決機構(以下簡稱DSB)駁回。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則,應該尊重各會員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政策,並且對各會員國的境況給予應有的注意。顯然,我國匯率制度符合基金協定的規定;另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秩序的經濟和金融條件,保持匯率不經常變動,努力促進外匯制度的穩定。
什麼是匯率操縱國
美國「匯率操縱國」定義
根據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去年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從2016年開始,美國財政部開始採用量化指標,來判斷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匯率:
1、巨額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
2、大規模經常帳戶盈餘(超過GDP的3%);
3、持續、單向的外匯幹預(淨買入外匯超過GDP的2%)。
如果一個國家(地區)符合上述3個指標,就可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如果滿足兩項標準,或者在美國的總體貿易逆差中佔比過大,則被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中金公司報告指,美國目前評估〝匯率操縱國〞的法律依據,是《2015年貿易便捷與貿易促進法》。但是具體執行時,財政部對相關技術標準、界定值擁有裁量權,總統也可指示財政部進行調整。
此外,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及10月向國會提交《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審視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匯率政策有否對美國不公。因此財政部每年有兩次機會更新匯率操縱國名單或觀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