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最容易被人偷拿的東西,尤其是第二種!

2020-12-11 VV影視剪輯

還有幾天,學生們暑假就要結束了,步入學校的大門,對新生來說,新同學、新老師都是很期待的,大學生時代自己的東西都是隨身攜帶,無憂無慮,沒有嚴厲的管教,還是很嚮往的。

對於住宿的同學來說,得自己解決日常生活,那麼自己的隨身物品保管好了嗎?

在學校的時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特別是金錢、校園卡之類。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大學中最容易被人拿的幾樣物品吧!

1、洗衣粉、沐浴露、洗髮液之類

這些是我們在學校裡經常用到的東西,宿舍裡可能會有幾個比較摳的同學,到處去蹭人家的,剛開始會覺得無所謂,來彰顯自己的大方,久而久之會使人厭煩,從而影響宿舍感情。

2、紙巾

俗話說得好,要想在新環境中交到朋友,你只需在你的桌上放上一小包餐巾紙,來往的人看見了就會從你桌上抽取,不多時你的紙巾已經空空如也了!

3、雨傘

雨傘也是被人經常借拿的東西,下雨天,你撐著傘剛從外面回來,雨傘隨地放在一旁,剛好有其他同學想要出去,便看到傘就隨手一拿,運氣好的話還能給你還回來,不好的話你的傘就可以和你拜拜了。

4、文具

文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離不開它,用它來記筆記、寫字,一到下課,你去上個廁所,你就會發現你的筆消失不見了,要麼滾落在地上,要麼被人隨手一拿寫了個字。

這幾樣東西雖說不是很貴,但是自己花錢買來的東西,丟了還是會很心痛的,當然,被人偷拿的東西還有很多,每個人上大學時或多或少都有被偷拿的經歷,你被人偷過什麼東西呢?評論區見。當然即將開學,小編祝你們學習順利!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偷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詢問一番才明白,原來是女兒之前偷拿了商場玩具店的扭蛋,這次再次經過玩具店時被店員認了出來。店員攔下小女孩,便通知了女孩的媽媽。媽媽聽後立馬趕往商場,詢問女兒是不是真的偷了別人店裡的扭蛋。尤其是大庭廣眾之下接受警察的審訊和拍照,這孩子才7歲呀。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帳,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 愉悅寶貝 | 孩子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怎麼辦?
    但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孩子有可能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我國將「偷」定義為不問即拿的行為。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家長們可不能輕易的就給孩子的這種行為定義為「偷」,更不要為此大傷腦筋,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也許就能體諒孩子了,之後再去想辦法改正。人都是有私心的,單純的小孩子也不排除在外。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很喜歡時,就萌生出了佔有欲。而此時,孩子對於這件玩具的歸屬權不明白,認為只要是我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小明,因父母發現錢包裡少了錢所以懷疑到了小明頭上,在小明拒不承認後其父親惱羞成怒,將孩子綁在床上打,而當他第二天過來想繼續追問時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大學宿舍裡這4種東西最容易被人用,第2種用的頻率很高
    大學四年與舍友相處的時間最長,除了上課其餘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宿舍,所以宿舍裡是最能體現舍友們人品的地方。因為在宿舍裡生活,所以我們用的生活用品都會全部放在一起,但是就經常會發現自己的東西在沒經過自己的允許下被其它人用掉了。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在宿舍裡最容易被其它人用呢?
  • 孩子偷拿外面的東西?你的管教方法影響他一生
    但這是幼兒園的東西耶!我覺得你應該交給老師,說不定他們會拿去修補,下次一定要記住!」「好吧!」然後第二天他又帶去了學校。但是結果我沒有問他了。因為我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時候,常常會帶一些自己心愛的東西回來。有一個朋友說他女兒甚至把幼兒園的棉絮都摳了一點點,帶回家給洋娃娃做被子。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偷東西」的孩子,真正缺的是什麼?
    尤其是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往往分不太清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這就可能會造成一個現象,就是當他有需要的時候,就自己動手拿了。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弱。所謂延遲滿足能力的概念就是:「我們要得到一個東西,是需要通過努力的,或者需要等待的」。
  • 孩子偷東西,該怎麼教育?
    上幼兒園後,孩子最大的變化居然是學會了偷拿別人的東西? 學齡前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偷竊的衝動。這並非是他們道德敗壞,想要做壞事,而是他們過於忠實自己的欲望,難以控制自己。孩子偷拿東西有很多種可能,也許是他不敢和別人說話,或者不知道怎麼去索取想要東西,所以需要家長給他示範和引導。舉個例子,孩子想要朋友的筆,你可以教他要怎麼有禮貌地向朋友詢問,怎麼表達借這支筆的想法。平時在家中,你也要養成孩子的這種習慣,讓他在拿東西前先詢問你。
  • 如果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如何教育?
    (2)孩子有一種異乎常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麼刺激和神秘呀。偷東西的行為大多數發生在孩子幼年時,大多數孩子並不清楚偷拿行為的卑劣之處。因此我們的家長要注意在這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 別急著打罵,孩子偷拿東西是因為「真喜歡」,家長可以這樣管教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在他們自己看來就是「拿」。所以,當家長發現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不要上綱上線,認為偷東西就該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對孩子稍加管教。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帶著孩子逛超市,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手上還抓著沒有付錢的玩具;孩子從學校回來,口袋裡偶爾會有些來歷不明的貼紙、玩具、吃的、鉛筆、橡皮等等,被問到時,孩子就說是「拿了同學的」......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偷東西」,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
  • 被同事陷害偷拿公司或別人東西,該怎麼辦?
    被同事陷害偷拿公司或別人東西,這個問題,我的建議,一句話,根據情節,做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擊。一定不能默然承受,聽之任之。沒有明說你偷東西,你也沒有證據證明別人說你偷東西。你就不要多說,一如既往,坦坦蕩蕩,正常工作。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被誣陷,事情反映到公司的主管部門或者領導那裡,這就是性質的問題。你要如實將有關的事情,詳細地向公司反映。如果你有擺脫嫌疑的證人證據,也如實提交,為自己洗刷。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 家長們第一次發現孩子有「偷拿」的行為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這孩子怎麼學會偷東西了?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和4個因素有關,父母可用這3個方式引導
    孩子的要求家長自然不會百依百順,家長不給買,孩子還喜歡,這個時間就會產生一種「偷」的行為。甚至還有種情況,當孩子不打招呼把別人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家裡時,不僅不愧疚,表情自然且理直氣壯。這種現象是不能任由孩子繼續下去的。小浩今年三歲了,進入到幼兒園小班沒多久就適應了校園生活。
  • 寶寶超市「偷」拿東西被搜身,媽媽高情商操作,保住孩子面子
    如果你發現寶寶在超市偷拿東西,會怎麼處理呢?工作人員走過來說:「你家孩子是不是偷拿東西了,我們需要搜身」,橙子看了寶寶一眼,便直接回懟:「我家孩子怎麼可能會偷拿東西?如果你們這樣大庭廣眾之下誣陷孩子,非要進行搜身的話,我直接報警了!」工作人員看橙子態度堅決,就沒再繼續。橙子出超市後,偷偷將手伸進寶寶的口袋,竟然摸到了一小包糖果。
  • 為什麼孩子總愛偷東西?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秘密,家長都知道嗎?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尤其是當孩子出現這類行為時,切忌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以免嚇到孩子。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偷東西」在大人眼中這是一種不良行為,甚至是一種不道德的習慣。
  • 偷了同學東西卻扔掉?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們都知道,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分不清偷和拿有什麼區別,所以把小朋友家或幼兒園的玩具不知不覺的拿回來,並不是偷,父母只要教給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不聲不響的拿回來」就好。可是已經上了小學3、4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感和自尊心已經發展建立,父母卻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