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2021-01-07 網易

2020-12-18 08:33:41 來源: 一姐說軍史

舉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地區所面對的主要敵人,中國戰場上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就是日本,日本雖然是一個小的島國,但是很早就開始近代化、工業化的腳步,因此在二戰中面對中國這樣一些比較落後的工業國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前期甚至在對戰美英等傳統列強時打出優勢,只是最後被龐大的同盟國的體量所最終擊敗。

  

  在論及二戰中的日軍時,軍隊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二戰中日軍軍隊非常特殊的軍銜制度,日本的軍銜制度來源於近代的普魯士,但是又在很多方面依據本國的國情進行了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將-佐-尉-士官」的軍銜體系,以及非常特殊的編制,而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就是日軍的「大佐」官職了。

  

  很多人看來,日軍的大佐和其他國家的上校是同級官職,其他各國通用的「將-校-尉」體系中,大佐與上校算是同級別的職位,或者說大佐是介於最高級別的校官和最低級別的將官之間的職位,也就是西方軍銜制度中高於上校但低於準將的職位,而在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在五級將銜制度下,大佐其實已經相當於中國的少將了,當然是在部隊指揮的權限上。

  

  當然這是基於當時各國不同的軍銜制度而言的,但是如果從實際指揮部隊的情況來說,日軍的大佐官職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銜。

  

  在日軍的軍隊制度中,大佐一般是聯隊級部隊的指揮官,處於師團(師團長為中將)、旅團(旅團長為少將)之下最大的部隊指揮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地直接指揮官職務,因此在舊日本軍隊中,大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要麼晉升為將軍,要麼就從以大佐軍銜退休,這一點非常類似於今天解放軍中的大校軍銜。

  

  而日軍的大佐所能指揮的兵力,也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戰場的變化以及兵種的不同而不同的,以早期日軍的步兵聯隊來說,大佐指揮的步兵聯隊大約有2500-3000人之間,包含有額外的炮兵、工兵等部隊,而同時期騎兵聯隊、戰車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工兵聯隊等大佐直接指揮的人數相對較少,在1500-2000人之間。

  

  而到了戰爭後期,日軍每個步兵聯隊的人數下降到1500-2500人之間,此時也有部分大佐擔任預備與師團或者獨立旅團指揮官的職位,總的來說,大佐是日軍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場指揮官職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軍「大佐」指揮多少兵,相當於什麼軍銜?
    朋友們閱讀文章時,請您先點擊上面的社會萬象,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優質的文章了。我們每天都有好的分享,完全是免費的,請朋友們放心關注。 引言:《亮劍》我們都看過,其中李雲龍擊潰日軍坂田聯隊,並擊斃大佐的橋段讓人稱讚。但許多人也感到好奇,這個大佐相當於我軍的什麼軍銜?
  • 日本大佐是什麼軍銜,可以指揮多少人?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官?
    在愛國電視劇《亮劍》中,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李雲龍率領著他的戰隊擊斃了日本大佐,並且擊退了日軍。這一個片段讓不少人感到熱血沸騰。那麼,肯定也有一些人感到好奇,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其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了這種軍銜制度,不過一開始,一般叫做軍官。舉個例子的話,就像古代的百夫長之類的,這個職位就等同於現在的連長。不過,將軍銜制度正式使用,並且將他發揚光大的卻是中世紀的歐洲了。為什麼說是歐洲發揚光大呢?
  • 二戰時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抗日戰爭中,日軍軍銜如何區分?大佐又是什麼級別?
    在影視中,只要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在日軍中總會有大佐的身影,有一個場景想來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就是通常會有一群日本士兵,而在最前面的有一個軍官,在這個軍官的身邊,會有一些向他獻計謀或者是報告一些事情的人,這些人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而這位軍官就是所謂的日軍中的大佐。
  • 日軍「大佐」到底是什麼軍銜,究竟有多高?看完才知道!
    就是因為這段歲月的難忘,於是越來越多的抗戰故事被搬上了大屏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這些戰爭劇裡的日本將領中通常會有一個被叫「大佐」的人物,那麼這個大佐究竟在軍隊中擔任什麼職務?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下這個大佐的軍銜以及地位。
  • 二戰中大佐是什麼軍銜,有多大權力?網友:原來這麼大的官!
    抗日劇中統領日軍指揮作戰的人常以「某某大佐」的稱呼出現,我們都知道「大佐」是一個軍職,但是通常來說我們更熟悉西歐式軍銜,那麼就軍銜來說大佐算什麼等級呢?軍銜原本是在西歐資產階級與封建主義鬥爭的過程中隨著西歐常備軍的壯大而逐漸形成的軍事等級制度,後受用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
    聽到大佐這個名號,第一印象就是能當上大佐的人應該是一個官職不低的人,那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大佐是日本二戰時期軍隊職稱中特有的一個軍銜,如果按軍銜的排名來算,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而且日本大佐在軍隊中權力並不小,基本上一個師的參謀長就由大佐擔任,這就表示日本大佐相當於將官的存在。在抗日劇中都能發現,往往都是由大佐出謀策劃,當出了事,通常由大佐解決,超級囂張。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可以在戰爭劇裡發現「大佐」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軍銜。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二戰中日軍的軍曹是什麼級別,能指揮多少人呢?
    一般的日軍據點,甚至不過十來個鬼子和幾十名偽軍士兵,而這個據點的首領,也經常是由日軍的曹長或軍曹擔任,也就是被偽軍漢奸們稱之為「太君」的日軍。日軍據點那麼,這個日軍軍曹在日軍中是什麼級別,能指揮多少人呢?
  • 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導語: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在日軍隊伍中,有很多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大佐,那大佐是多大的官?原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已經開始決定要全面地學習西方制度和文化,甚至連軍銜制度也直接用到了自己國家的體制當中。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二戰時,日本兵夢寐以求的「大佐」一職,到底是多大的官?
    拿破崙早就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二戰時的日本兵卻不一樣,他們最想當的不是將軍,而是日本「大佐」。經常看抗日劇的朋友會發現,日本軍官裡「大佐」這個角色經常出現,而且出現次數都比較多,劇中他們的權利好像都很高,那麼日本大佐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呢?
  • 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實際權力很大,到底能擔任什麼官職?
    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大佐軍銜,其實,大佐屬於中級軍官,實際權力並不算小。首先,我們看看日本軍隊的編制。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是什麼級別的軍官?
    大佐是日寇的一種軍銜。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陸軍上校。二戰後,日本於1950年開始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海,空三軍,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仍為將,佐,尉,三等九級。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銜只是上校?
    廖耀湘史說指的是抗戰結束前,國軍當中有正式少將軍銜的人也就500餘人,而當時國軍已有接近四百萬軍隊。可以對比的一個數字是,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少將名單有800人。雖然兩者戰鬥力不能同日而語,但人員編制可以大概參考。可見,國軍當中的將官並沒有民間所傳的那樣多、那樣廉價。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到底是什麼軍銜?是多大的官?
    這一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許多的抗日電視劇已經變得十分脫離歷史了。電視裡有許多的日本軍官都被稱為大佐,這個大佐是何軍銜呢?是否符合真實的歷史原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根據世界上各個國家對軍銜的劃分習慣,我們可以將軍銜,大概分成三類:尉官、校官以及將官。這其中並沒有佐官這個軍銜,那麼佐官這個軍銜是不是就是不存在的呢?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值得注意的是,肩扛步槍的士兵臂上有兩條紅色條紋的精勤章,它是用來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二戰結束前,日軍軍銜也發生過一些變化:1938年(昭和十三年)之前,日軍常服軍銜使用肩章;1938年之後則使用領章(日本稱為「襟章」),通稱「九八式軍銜」。
  • 解析:侵華日軍「軍曹」的軍銜等級及擔任職務
    我們在關於抗日戰爭的書籍和影視中,經常得見侵華日軍的「曹長」和「軍曹」等稱呼,那麼,這些特別的稱謂到底代表什麼軍銜和軍職呢?日本軍隊的「軍曹」不是軍官,而是「士官」,屬於部隊中的基層骨幹士兵,或可稱為「職業士兵」,其軍中地位和作戰能力普遍高於徵召來的「普通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