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是一場事關民族存亡的的全面性戰爭,全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國的侵略,那時候有多少戰士死在了日軍的槍炮下,有多少家庭在抗戰中支離破碎,但就是那段艱苦的歲月,成就了如今強盛的中國。或許這是歷史給中國的磨鍊,寶劍只有磨得鋒利無比,才能出鞘制敵,而那些在磨練中發生的英雄事跡更值得緬懷。就是因為這段歲月的難忘,於是越來越多的抗戰故事被搬上了大屏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這些戰爭劇裡的日本將領中通常會有一個被叫「大佐」的人物,那麼這個大佐究竟在軍隊中擔任什麼職務?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下這個大佐的軍銜以及地位。
在電視中大家可能只知道「大佐」是一個軍事指揮官的名稱,但是說到它到底代表的是怎樣的軍銜?它可以擔任怎樣的職務?也許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其實日本的軍銜跟中國的軍銜等級制度一樣也分為好幾個等級,包括將、佐、尉,而且這三個級別還有大、中、小的等級區分。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大佐」級別已經是一個相當高的職位了,而一個沒有家族背景的普通士兵想成為大佐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有特別傑出的貢獻才會破格提拔,所以當時被派遣到中國作戰的許多將領都是大佐。
也就是說,日本軍中的「大佐」軍銜相當於西方的上校級別,在中國也差不多就是團長的級別,據小編查到的資料顯示,日本的軍隊一般的最高指揮權都在大將身上;而中將指揮得是師級和軍級規模的部隊;那些旅團的指揮官則一般是少將;而傳說中的大佐一般可以指揮一個連隊。按照日本的部隊編制,也就是說大佐可以指揮四千人左右。
而且一般能晉升到大佐的職務,也必需要具備一定的軍事能力,比如要有非常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作戰謀略,要有非常敏感的軍事洞察力和決斷能力等。眾所周知,西方國家一般用的比較多的是上校之類的校官稱呼,而日本作為英美等大國列強的忠實粉絲,怎麼不沿用他們的稱呼呢?也許是為了保持民族特色吧。而且也沒有用上的稱呼而是用大來稱呼,這可能與日語的發音有關係,日語中大和上的發音是比較類似的,所以他們用大佐來稱呼。
其實在軍銜上來說電視裡的大佐跟中國抗戰部隊裡的團級及中等師部的級別差不多,但是日本的實際軍隊情況還要稍微複雜一點,日軍中的大佐職務既可以擔任聯隊的隊長,又可以擔任旅、師級別的長官,並且大佐的權利還是有還可能比少將的事跡權利還要大一些,因為他一般都是跟隨中將身邊工作,接觸的權限也比較廣。
不管大佐的軍銜有多高,在中國人眼裡他們都是侵略我們國家的劊子手,每次看到電視裡的大佐最終死在共產黨的槍炮下,都覺得大快人心。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小小的日本國也不敢輕易進犯了,但那段艱苦的抗戰歲月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不能忘卻的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