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2020-12-11 騰訊網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先來「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

說到軍銜,我們先要「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兩次擬議實行軍銜制,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一次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之後。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再來說說日本的軍銜編制

現在我們再了解一下日本的軍銜編制。日本軍銜現指日本的自衛隊裡面被授予的職位名稱。現行軍銜設6等18級:

將官:陸上幕僚長(海上幕僚長、空上幕僚長)、陸將(海將、空將)、將補;

佐官:一佐、二佐、三佐;

尉官:一尉、二尉、三尉;

準尉;

曹:曹長、一曹、二曹、三曹;

士:士長、一士、二士、三士。

但在抗戰時期的日本軍銜是指二戰結束前舊日本軍採用的舊軍銜,日本作為戰敗國在軍銜上作出了較大的調整,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銜。分為6等16級: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準士官;

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以此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現在的「上校」,也就是團長級別的軍職人員。從級別可以看出,將官是要高出佐官一級,那麼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爭當大佐的原因

二戰的日本仍然是幕府時期的「底子」,除了財團就是軍閥家族壟斷著全國的經濟命脈,而在戰場上這些財團與軍閥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軍隊之內各家族的成員都會佔有一席之地。

簡單來說,就是軍隊是在天皇的領導下各行其政,只要達成共識,在利益的前提下會很愉快地合作。也可以理解為,能在軍隊中有一定軍銜職位的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家族的支持。

像「大佐」這樣的軍銜,在當時的日本軍隊當中可不是一般的「團長」級別,大佐可以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中將)。

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大佐的實際軍權要比一般的少將還要大,比如像陸軍聯隊長這樣的編制在4000人左右,並且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在成立時,往往都會被天皇授予軍旗,這是一般軍隊編制難以享受到的「殊榮」。

因此,大佐是日本軍隊內部人員都要爭當的大佐,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權力,更是一個家族的榮譽,而這些往往都是與家族利益相掛勾的。

當然,並不是只有家族的背景做靠山便能坐上大佐之位,更是要有一定的能力才會有機會成為大佐。像前面說過的岡村寧次由大佐越級升為司令官,他的大佐之位也是「憑本事」才坐上去的。

從1917年開始岡村寧次就在駐華武官處工作。1919年回國後,長期供職於陸軍參謀本部,研究中國情報。1925-1927年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參與中國內戰。

1932年,為了轉移九一八事變後國際社會對東北的關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出兵中國上海。1932年8月19日,岡村寧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轉赴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以大佐的身份開始了他的「侵華」軍旅生涯。

小結:

日本侵華的血淚史會銘記於每個國人的心中,但對日本的各方面知識我們也要多些了解,正如古人所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不是嗎?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岡村寧次回憶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軍「大佐」指揮多少兵,相當於什麼軍銜?
    我們每天都有好的分享,完全是免費的,請朋友們放心關注。 引言:《亮劍》我們都看過,其中李雲龍擊潰日軍坂田聯隊,並擊斃大佐的橋段讓人稱讚。但許多人也感到好奇,這個大佐相當於我軍的什麼軍銜?又可以指揮多少兵力呢?
  • 二戰中大佐是什麼軍銜,有多大權力?網友:原來這麼大的官!
    抗日劇中統領日軍指揮作戰的人常以「某某大佐」的稱呼出現,我們都知道「大佐」是一個軍職,但是通常來說我們更熟悉西歐式軍銜,那麼就軍銜來說大佐算什麼等級呢?軍銜原本是在西歐資產階級與封建主義鬥爭的過程中隨著西歐常備軍的壯大而逐漸形成的軍事等級制度,後受用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日本雖然是一個小的島國,但是很早就開始近代化、工業化的腳步,因此在二戰中面對中國這樣一些比較落後的工業國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前期甚至在對戰美英等傳統列強時打出優勢,只是最後被龐大的同盟國的體量所最終擊敗。
  • 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
    聽到大佐這個名號,第一印象就是能當上大佐的人應該是一個官職不低的人,那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大佐是日本二戰時期軍隊職稱中特有的一個軍銜,如果按軍銜的排名來算,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而且日本大佐在軍隊中權力並不小,基本上一個師的參謀長就由大佐擔任,這就表示日本大佐相當於將官的存在。在抗日劇中都能發現,往往都是由大佐出謀策劃,當出了事,通常由大佐解決,超級囂張。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可以在戰爭劇裡發現「大佐」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軍銜。
  • 日本大佐是什麼軍銜,可以指揮多少人?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官?
    在愛國電視劇《亮劍》中,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李雲龍率領著他的戰隊擊斃了日本大佐,並且擊退了日軍。這一個片段讓不少人感到熱血沸騰。那麼,肯定也有一些人感到好奇,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其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了這種軍銜制度,不過一開始,一般叫做軍官。舉個例子的話,就像古代的百夫長之類的,這個職位就等同於現在的連長。不過,將軍銜制度正式使用,並且將他發揚光大的卻是中世紀的歐洲了。為什麼說是歐洲發揚光大呢?
  • 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實際權力很大,到底能擔任什麼官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將官。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其實在抗戰劇中,最常見的日本軍官就是大佐,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大佐,那你知道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寧當大佐不當少將嗎? 要想知道大佐是什麼級別,得從舊日本的軍銜制說起 日本的軍銜制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日本受中國鴉片戰爭失利的刺激,意識到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便在英、美、法、荷聯合艦隊轟擊下關後改良兵制,實行軍銜制。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到底是什麼軍銜?是多大的官?
    電視裡有許多的日本軍官都被稱為大佐,這個大佐是何軍銜呢?是否符合真實的歷史原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根據世界上各個國家對軍銜的劃分習慣,我們可以將軍銜,大概分成三類:尉官、校官以及將官。這其中並沒有佐官這個軍銜,那麼佐官這個軍銜是不是就是不存在的呢?其實左冠這個軍銜是真實存在的,它是日本獨有的特殊軍銜。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是什麼級別的軍官?
    大佐是日寇的一種軍銜。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陸軍上校。二戰後,日本於1950年開始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海,空三軍,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仍為將,佐,尉,三等九級。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二戰時,日本兵夢寐以求的「大佐」一職,到底是多大的官?
    但是二戰時的日本兵卻不一樣,他們最想當的不是將軍,而是日本「大佐」。經常看抗日劇的朋友會發現,日本軍官裡「大佐」這個角色經常出現,而且出現次數都比較多,劇中他們的權利好像都很高,那麼日本大佐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呢?
  • 抗日戰爭中,日軍軍銜如何區分?大佐又是什麼級別?
    在影視中,只要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在日軍中總會有大佐的身影,有一個場景想來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就是通常會有一群日本士兵,而在最前面的有一個軍官,在這個軍官的身邊,會有一些向他獻計謀或者是報告一些事情的人,這些人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而這位軍官就是所謂的日軍中的大佐。
  • 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導語: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在日軍隊伍中,有很多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大佐,那大佐是多大的官?原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已經開始決定要全面地學習西方制度和文化,甚至連軍銜制度也直接用到了自己國家的體制當中。
  • 日本軍隊的中將軍銜,權力非常大,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
    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軍銜。日本軍隊的軍銜非常特別,日本軍隊的軍銜分為:大元帥、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其中,日本天皇為大元帥,全國只有一個。元帥屬於榮譽頭銜,主要授予那些資歷高深、貢獻巨大的大將們。由於元帥們的年齡都比較大,因此不負責實際事務,僅僅是一種榮譽而已。至於日本的陸軍大臣、海軍大臣、聯合艦隊司令、總參謀長等高官,基本上都是大將軍銜。
  • 日軍「大佐」到底是什麼軍銜,究竟有多高?看完才知道!
    就是因為這段歲月的難忘,於是越來越多的抗戰故事被搬上了大屏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這些戰爭劇裡的日本將領中通常會有一個被叫「大佐」的人物,那麼這個大佐究竟在軍隊中擔任什麼職務?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下這個大佐的軍銜以及地位。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統一軍制,於是日本仿西洋兵制, 實行將佐等級制度,正式頒布軍銜等級名稱。(上圖)這張明信片顯示了配備在新型九八式制服上的標準軍銜符號(紅色為步兵)。值得注意的是,肩扛步槍的士兵臂上有兩條紅色條紋的精勤章,它是用來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
  • 二戰時日軍軍銜標誌和部隊編制是什麼樣的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職務編制軍銜: 陸軍大臣——元帥、大將; 陸軍參謀長——元帥、大將;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部隊編制: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