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聯廠染疫,冷凍食材帶毒……這次我們能揭開「新冠之謎」嗎?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6月,北半球進入炎熱夏季,就在許多人認為境內新冠病毒已經「銷聲匿跡」時,疫情突然出現反彈。海鮮市場屢屢「中招」、肉聯廠頻頻「淪陷」……為何疫情都與這些場所產生關聯?人們在疑惑,病毒是否還存在更為隱秘的傳輸鏈條?

6月19日,北京市民選購豬肉。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為何總在這些地方暴發?

北京疾控部門最新公布的新發地市場環境採樣結果顯示:綜合交易大廳,特別是水產、豆製品局部售賣區域陽性樣本較多,環境汙染較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消息是:在北京出現病例的一周後,天津出現了一個單獨的新增本土病例,患者沒有北京出行史,自5月30日後一直從事洗碗工作,期間偶爾負責清洗冷凍海鮮食材。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段,境外的海產品行業和肉類加工廠也曝出多起員工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

美國有多家海產品工廠近期出現大量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阿拉斯加布里斯托灣區的3名海產品工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俄勒岡州一家海產品公司也出現疫情,120多名員工病毒檢測呈陽性。

在韓國,世宗市的海洋水產部有也有多名職工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感染路徑尚不明確。

此外,近期「中招」的還有肉聯廠。

美國、德國、英國等地的肉類加工企業接二連三出現聚集性感染事件,德國一肉聯廠聚集感染人數已升至700餘人。

巧合的是,去年年底武漢暴發疫情時,華南海鮮市場也出現大量確診病例。

另外,有法國醫生重新檢測去年患者的核酸樣本時發現,有一例沒有中國旅行史的患者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這位患者被認為可能是法國的「零號病人」,而他的身份是個魚販。

當前,學界普遍認為,魚類幾乎無可能成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中間宿主。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疫情和海鮮、肉食品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依照此前一些流行病學專家的說法,兩種可能性較大:被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食品通過冷鏈運輸到市場造成傳播,或者來自疫區的感染者造成了傳播。

而調查數據也顯示,新發地市場感染的人以牛羊肉廳的水產品專櫃相對比較集中。

6月13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警方對周邊進行交通管控。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海鮮市場或只是病毒「集散地」

分析這些發生聚集性疫情的環境,幾乎都離不開同一個環節——冷鏈運輸。

低溫,恰恰是新冠病毒喜歡的環境。

根據中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人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隨著溫度升高,人冠狀病毒的抵禦力會下降。在4℃合適維持液中,人冠狀病毒能維持中等穩定,在-60℃的環境中,保存時間能達數年。

而在中國,-18℃是國家標準對於冷凍物流的推薦標準,也是速凍食品、冷凍飲品的推薦儲存溫度。有專家認為,病毒「不怕冷」的特性,解釋了為什麼幾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較多的海鮮市場被發現。

世衛組織官員19日對外透露,北京出現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被上傳分享,顯示與歐洲新冠毒株密切相關。「目前有不同毒株在傳播,不代表疾病來自歐洲,但很有可能的是此次病毒由北京以外輸入。」

另一方面,疫情在農貿市場和肉類加工廠出現聚集性感染,和其本身的工作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肉類加工廠和一些食品廠已成為病毒的溫床。這是因為流水作業程序讓工人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為保證疫情期間正常加工能力,工人只能帶病上崗。」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分析。

她強調,從食品市場開始暴發,提示風險最大的是食物處理環節的食品產業從業人員。入口之前的捕捉、貯運、貿易、宰殺、剖洗、烹飪等環節是風險所在。

同樣,在農貿市場內工作的商戶也面臨著類似問題——工作人員手接觸到被汙染的產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會被感染,市場內密集的人流更加速了疫情的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病毒病所黨委書記武桂珍曾分析,這次疫情在北京反彈,也是在批發市場集中暴發,但不同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北京出現野生動物導致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這就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傳播來源就是一個感染者或者被汙染的食品,而海鮮市場的環境給它造就了快速傳播的機會。

這樣看來,海鮮市場一類的場所,或許只是一個巨大的病毒「中轉集散地」。

6月17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的應檢人員在豐臺區方莊體育公園接受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新冠之謎」依舊撲朔迷離

北京這波疫情雖然讓人們的神經再度緊繃,但從某種程度看,也讓人們對於病毒的認識更深了一步。

針對新發地的疫情,最近科學家們分析了多種可能的傳播路徑:病毒潛伏在進口的冷凍食品當中,由於被冷凍沒有發生進化;病毒是在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陰暗潮溼的環境裡潛伏下來,沒有被消毒、滅菌,在一定時間內突然暴露感染人,導致進化速度變慢,等等。

病毒傳播路徑是一個嚴謹複雜的科學過程,不可妄下定論。但是,新發地已在提示人們:即便病毒軌跡還撲朔迷離,但是防控之網必須備萬全之策。

本次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出現之後,農產品市場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全國各地防控疫情的新靶點,大規模排查迅速展開,對市場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對市場環境進行取樣篩查。

與此同時,「外防輸入」不僅要守住人,還要盯住貨。

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海關總署已部署全國海關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生鮮冷鏈產品,比如水產品、肉類、冷凍蔬菜、水生動物、短時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進口商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

此外,自6月17日起,中國海關還暫停德國一家豬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業的產品輸華。

而對於個人來說,儘管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感染的證據,但是中國疾控中心方面已經建議,為了降低可能的風險,民眾在購買食物時儘量不要接觸生魚生肉。

新冠病毒藏身之隱蔽、生命力之頑強,不斷超出人們已有的認知。對人類來說,認識「新冠」或許註定是一段逆風之途。(完)

【編輯:張楷欣】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美德英肉聯廠頻頻「淪陷」,這次我們能揭開「新冠之謎」嗎?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消息是:在北京出現病例的一周後,天津出現了一個單獨的新增本土病例,患者沒有北京出行史,自5月30日後一直從事洗碗工作,期間偶爾負責清洗冷凍海鮮食材。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段,境外的海產品行業和肉類加工廠也曝出多起員工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
  • 美德英肉聯廠頻頻「淪陷」 這次我們能揭開「新冠之謎」嗎?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1日電題:肉聯廠染疫,冷凍食材帶毒……這次我們能揭開「新冠之謎」嗎?記者 張尼6月,北半球進入炎熱夏季,就在許多人認為境內新冠病毒已經「銷聲匿跡」時,疫情突然出現反彈。
  • 【德國最大肉聯廠再度暴發新冠聚集性感染,已有172人感染新冠病毒...
    【德國最大肉聯廠再度暴發新冠聚集性感染,已有172人感染新冠病毒】今年夏天,德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通尼斯集團在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肉聯廠曾有千餘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而如今,該集團在薩克森-安哈特州的肉聯廠又被曝出發生了新冠聚集性感染。
  • 德國最大肉聯廠再度暴發新冠聚集性感染 已有172人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央視今年夏天,德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通尼斯集團在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肉聯廠曾有千餘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而如今,該集團在薩克森-安哈特州的肉聯廠又被曝出發生了新冠聚集性感染。據德國媒體當地時間12月2日報導,涉事肉聯廠日前展開的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顯示,有172名員工檢測結果呈陽性。眼下,通尼斯集團計劃將這些員工安置在單獨的隔離區域,並且在本周進行新一輪的病毒檢測。當地政府已與通尼斯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談話,希望通過包括隔離、檢測等在內的手段有效阻斷感染鏈。
  • 美國新冠病例確診逾百萬亡六萬,「全民染疫」已不遠矣
    美國新冠病毒特別工作組協調員黛博拉.比爾克斯博士曾經預估,即使採取預防和限制措施,8-16萬人因此死亡,甚至達到20萬人,最壞情況死亡220萬人。他的話僅僅過了二個月,美國的確診人數就快要達到100萬人了,死亡人數則已經超過了4萬人。
  • 重慶一冷庫冷凍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進口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實際上,在這之前,北京、大連、青島等全國各地都曾出現與冷庫相關的新冠病毒陽性的案例。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有必要對進口冷凍食品進行暫時性的管控,甚至可以一段時期內對進口食品實行禁令措施。完全禁止進口是不太現實的,雖然說現在全球疫情還是非常嚴峻,但是全球貿易並不可能完全禁止。那麼為什麼冷凍生鮮產品外包裝那麼容易「中招」呢?
  • 冷凍食品多地檢出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食用冷凍食品才放心?
    10月30日,山東乳山: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包裝新冠檢測呈陽性11月7日,天津瞰海軒: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11月18日,湖北武漢:在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11月21日,廣東東莞:進口冷鏈食品常態化監測檢出2份樣本陽性。 疫情暴發以來,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帶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豬肘、凍雞翅等。
  • 新冠病毒「由物到人」,冷凍生鮮還能吃嗎?
    11月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接到山東省德州市通報,經天津從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天津報告1名裝卸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9日,天津市新增1名無症狀患者,為貨車司機,曾到該確診病例所工作的冷庫拉貨。目前,山東德州、山西太原、河北保定等涉疫情貨物流入地正在加緊排查。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兩個關鍵詞:國際首次、活病毒&nbsp&nbsp&nbsp&nbsp自6月以來,我國多地已在個別進口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生鮮產品外包裝等檢出新冠病毒
  • 2020世界面孔 | 染疫之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海洋)大疫來襲,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也未能倖免。這讓民眾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促成輿論轉變,推動各國轉入抗疫模式,調整應對策略,推進疫苗接種等防控措施。痛定思痛4月6日晚,感染新冠病毒10天後,現年56歲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因病情惡化被轉入重症監護室,一待就是三晚。
  • 疫散花開!第14屆全國「快樂杯」獲獎作品來啦!讓我們先睹為快
    河南省鄭州市鄭州一八國際小學三(5)班 朱家銘今年寒假,我們一家沒能像往常一樣外出旅遊,就連我心心念念的足球冬令營比賽也都取消了,全家人都待在家裡閉門不出。因為最近出現了一種新 型 冠 狀 病 毒,這是一種很嚴重的 傳 染 病。
  • 229噸進口冷凍牛肉不合格 南昌肉聯廠涉案人員已被調查
    本報南昌訊 (江西日報記者餘紅舉、許卓)11月20日,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南昌市今年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233件,其中在南昌市肉聯廠查獲不合格進口冷凍牛肉229噸。南昌市相關部門今年已投入2000萬元用於食品安全檢測,一年來沒有發生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 疫散花開!第14屆全國「快樂杯」獲獎作品來啦!讓我們先睹為快吧
    河南省鄭州市鄭州一八國際小學三(5)班 朱家銘今年寒假,我們一家沒能像往常一樣外出旅遊,就連我心心念念的足球冬令營比賽也都取消了,全家人都待在家裡閉門不出。因為最近出現了一種新 型 冠 狀 病 毒,這是一種很嚴重的 傳 染 病。
  • 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生鮮食品還可以吃嗎?
    今年6月以來,我國已經有至少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鏈食品外包裝上頻繁檢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新冠病毒冷凍下可長期存活。這引發了人們對病毒可能通過食品傳播並導致新疫情暴發的擔憂。
  • 美知名大學再爆上千人染新冠,全美2.5萬師生確診
    (資料照/shutterstock)歷史悠久的美國知名公立大學南卡羅萊納大學傳出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美國各大學秋季新學期開學,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校園,至今全美已經有超過2.5萬名大學生染新冠,當中知名公立大學南卡羅萊納大學、阿拉巴馬大學分別爆出上千名學生確診。
  • 重慶一冷庫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頻出,進口冷凍食品...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國外疫情比較嚴重,進口的大多數是冷凍肉類和海鮮類食品,這些食品加工場所的人員又是相對比較比較密集,導致冷凍食品在加工的過程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汙染;再者,因為是全程冷鏈,低溫冷凍讓新冠病毒潛伏存活的機率以及時間更長。。 中國流行病學家李蘭娟曾經說過,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它在寒冷環境中能存活多久,目前人類是不得而知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新冠病毒在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近日,山東威海乳山市在進口冷鏈食品常規抽檢中,發現1份外地銷往廣州市的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關鍵詞: 1.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 2.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 3.新冠病毒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 這所民辦高校厲害了,揭開新冠病毒入侵人體之謎,由施一公創辦
    自打新冠肺炎爆發以後,它就引起了人們的格外關注。對於這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我們對它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因此,它已一爆發就給人們來了個「下馬威」,讓我們領教到了它的「厲害」。22日,浙江傳來了好消息。同時西湖大學的周強實驗室也深度破解了新冠病毒,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西湖大學的周強實驗室深度破解了新冠病毒,初看這樣的新聞,可能不少人都會感到驚訝。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聽的,常見的都是清華、北大等這樣的名校,可是對於這所西湖大學卻知之甚少。如今在新冠病毒的研究上,西湖大學竟然屢屢取得重大突破,相信很多人多會對這所大學感到好奇。
  • 新冠全球大流行,看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瘟疫的?
    世衛組織已經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流行病。 三、扶正固本祛邪 《內經·素問·刺法論》記載,黃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難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染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黃帝內經》是中醫的奠基之作,這段話也是中醫預防瘟疫的理論指導。後世醫家針對瘟疫的預防基本上都是圍繞「養正氣闢邪氣」的指導思想展開。
  • 天津五星級酒店1廚房員工染疫,全酒店停業!
    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的天津康萊德酒店(CONRAD),在傳出一名西餐廳廚房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據媒體報導,目前該酒店全體酒店員工已開始14天隔離,並由天津市疾控中心逐一進行核酸檢測,酒店也已經暫停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