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心底總是感到隱隱的焦慮,這有些反常,近一年我都不曾有這種感覺。
自從確定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相信自己也是一個長期主義者以來,內心深處總是充實和踏實的。2020年春節前,退出上一家創業的合夥後,決定朝自由職業者發展,在家裡有條不紊地讀書、寫作、上課、鍛鍊,儘管家人總是擔心坐吃山空,自己卻是內心篤定、安之若素的。
現在重新做回職業經理人,恢復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家人不再催促,工作很充實,有挑戰也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戰略、管理、營銷、組織行為等都是自己喜愛的學科,現在可以結合著工作,再把經典重溫並用於實踐;制定規劃、和團隊一起努力,追求工作成果;準備課件、和小夥伴交流,打造學習型組織……一切都挺正常健康,為什麼我有焦慮的感覺?
昨天被表揚了兩次,一次是在高中同學群裡,大家說我思路清晰,善於講道理,再有就是堅持學習;另一次是在公司群裡,由於迅速分享了集團領導在年會上推薦的幾本書,大家認為我讀書多、學習能力強。被表揚總是有些小小的得意和開心,但不安和焦慮的感覺也越來越強。晚上,我失眠了。
早上去公司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聽BOX定投踐行群的課,聽到1月18號穆逸揚小夥伴的分享《寫作,就是把自己點亮》,他講述自己怎樣做到寫作連續日更102天,成了新作(zuopin.xin)目前最受歡迎的作者。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焦慮,為什麼越被表揚反而越焦慮。
那就是其實我心裡一直都知道:這段時間的忙碌並沒有產出有效的成果,真正的優秀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段時間想要做的事太多,同時著手的事情太多,失去了自己的節奏,反而想要抓住的東西都沒能抓住:
鍛鍊:一周只有周末才跑一次步,引體向上能力掉了幾個;
播音:參加了發音和播音的線上課,卻不能保證每天的練聲;
寫作:一個月只寫了2篇文章,公眾號沒發新作品,新作的「好書精讀」作業周更中斷;
編程:Python課程和練習一個多月都沒碰了;
讀書:倒是同時開了好多本,遠超計劃,但是沒形成一篇讀書筆記。
一件事的忙碌成了完不成另一件事的理由。定投變成了定取。沒有真實的積累,自然會感到焦慮。受到的表揚,就像建在沙灘上的高塔,建的越高越不穩,自然會越被表揚越焦慮。
看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Outliers)中的分析:中國南方種植水稻帶來的文化影響,使人們崇尚勤奮、專注、執著,相信持續付出一定會有回報,是東亞國家孩子數學成績普遍好於美國孩子的根本原因。更讓自己相信:所謂的天分只是歸因錯誤,反覆的刻意練習才是提高的真正原因。因此,已經認定正確的方向、需要培養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潛意識感到不安才會引發焦慮吧。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能夠意識到有問題,總是好過麻木不仁,還是聊以自慰的。
2 尋找應對措施意識到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重新回到正軌上來,還是一條踐行長期主義的好漢。那麼,對症下藥,開些藥方吧。
盤點這段時間自己的時間分配,缺乏精確的規劃,工作之餘,讀什麼書、做什麼事,過於隨意,興之所至,導致了很多無效動作和浪費。想想《罪惡之城》中的李察·阿克蒙德在深藍學習時是怎麼做的,我也得規劃出可資利用的時間,科學分配動作和任務。先盤點下可支配時間:
早上5:30-7:10,去掉洗漱吃飯的時間,可以有1小時自由支配時間;
7:10-8:30,通勤和上班前,可以拿出1小時讀書或者聽書;
18:30-19:30,下班通勤,可以拿出30分鐘讀書或聽書;
20:00-22:30,有2個半小時自由支配時間。
算下來,如果沒有應酬,每個工作日還是有5個小時可用的。
要用這些時間來定投什麼?健康、讀書、寫作、學習技能、陪伴家人,特別是孩子。
目標這些想要定投的項目,我需要做到怎樣的投入,達成怎樣的產出呢?
鍛鍊:每天1小時,如果當天跑步的話,加上熱身和之後的衝涼,需要1個半小時;
讀書:每天1小時以上,每月至少讀完2本書,要輸出讀書筆記;
寫作:每天1小時以上,每周要有2篇以上的作品;
學習Python:每天30分鐘;
學習播音:每周4小時課程+每天30分鐘練聲;
陪孩子:每天30分鐘。
好像還是有些不夠用,特別是有上課安排的時候,得想些變通的方法才行。
方法第一是增加時間。工作日試試再少睡半小時,23:00上床。周末多拿出幾個小時來補工作日的欠帳。
第二是提高時間利用率。主要針對通勤路上的時間,增加有效利用部分的比重。
第三是並行任務。主要針對閱讀,除了英文原版書,或者找不到電子版的中文書外,其他都儘可能使用電子書播放的方式來聽書,這樣就可以在鍛鍊的時候、在通勤的路上完成大部分當天的讀書任務,甚至會有更多輸入來保證寫作的素材和思路。陪孩子的溝通,也可以部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在送她上學的路上,甚至可以和她一起聽書、討論。
第四是嚴守讀書紀律。同時讀的書太多,遲遲沒有產出,容易半途而廢,徒增焦慮。《弟子規》裡說「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教女兒的時候反覆說,怎麼自己反而掉坑裡了呢?趕緊把案頭的書都放回書架,只保留一本當前在讀的,不讀完並寫出至少一篇讀書筆記,絕不拿另外的書下來。
3 回歸長期主義應該感謝自己近一年來的長期主義修煉:
讓自己形成了一些行為的習慣,雖然還不太牢固,但在偏離的時候通過焦慮來「報警」。
讓自己有了更多的元認知能力,在有疑惑的時候,可以沉下心來反思、和自己對話查找原因。
讓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理性地分析問題,提出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最後,還是要保持警惕,不要讓自己的積累半途而廢。想想踐行群裡的小夥伴,有些人是自己羨慕和學習的,他們在堅定不移的前行;還有些人是令人可惜的,打著打著卡就忽然消失了。我們都知道,知道和做到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不把道理變成行動,就會活成自己鄙視的人。
感謝焦慮帶來的信號。我要回歸堅定的長期主義道路上啦,從今天起,告別焦慮!
如果你也是長期主義者,或準備做長期主義者,歡迎和我一起踐行,相信我,你並不孤單。
微信:Jacob_Xujibin
Mixin ID:39223784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