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群4歲左右的孩子單獨待在房間裡,給他們每個人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堅持15分鐘不吃這顆棉花糖,會再給他們一顆作為獎勵。
門被關上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進嘴裡。有的孩子甚至「熬」了14分鐘,最後還是功虧一簣。剩下三分之一的孩子度過了大概是有生以來最為艱難的15分鐘。他們的表現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拿起棉花糖,細細嗅聞它的香味;有的圍著桌子走來走去;有的玩自己的裙子或褲子,遮眼、面壁、唱歌……最逗的是一個小女孩,她把棉花糖的「芯」吃空了,還佯裝沒有吃。
10多年後,研究人員發現,能夠堅持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優秀。因為,這些抵擋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已經懂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是「推遲享受」的能力——自律。
那麼,什麼是推遲享受呢?推遲享受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約束未必總是容易的,但它對成功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關鍵場合所做的事情,很可能取決於我們已經成為的樣子,而我們已經成為的樣子,是我們在過去幾年裡自我約束的結果。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壓力、緊張以及約束的話,我們絕不會成為理想中的樣子。因此,雖然自我約束未必讓人覺得舒服,也不容易做到,但是卻很重要。
自我約束由一種被稱為「隧道視野」和「延遲滿足」的素質轉變而來的,也就是說,願意在一段時間內放棄生活中的某些東西,為了達到一些更大的目標,或者實現一些理想,而拓寬我們的「隧道視野」和「延遲滿足」。「隧道視野」的拓寬就是讓自己看得更遠,「延遲滿足」就是減少自己的欲望,節省一些不必要的浪費。例如我們把開拓市場的眼光放到外地,把開拓市場的眼光放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放到每一個人身上。我們要增強自己的能力,我們要學習,每天早上願意少睡一個小時,看一個小時的書籍,聽一段30分鐘的視頻;願意每天少看一小時電視,閱讀一本書;或者每天早起30分鐘,規劃自己的一天。願意每周少逛一次街,以便有時間多做一次分享營銷,每天少與無關的人閒聊一小時,以便有時間多做一次服務。這都是自我約束的問題。對於你的未來和團隊的未來,在充分開發我們的潛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合理的運動和良好的營養必須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那樣,自我約束也必須成為一種生活模式。通常,我們放棄做某樣事情,是因為受到了某些幹擾。我們停止在自我約束上面下工夫,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快速的變化。當某件事情必須要做的時候,我們就去做這些事情,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
當我們遇到客戶拒絕的時候,我們不要抱怨,我們不要只是坐等團隊領導者的關懷與指導。
當我們發現團隊停滯不前的時候,我們不要自暴自棄,我們不要責備團隊成員的工作不努力,而要自我反省。
當我們某天心情不好,不願意溝通,不願意參加聚餐的時候,我們能拍拍衣服,重拾心情,依然去做該做的事情。
如此堅持下去,自我約束就會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
講到推遲享受就不得不講到近年流行的一個詞彙,那就是長期主義。
什麼是長期主義呢?
所謂「長期主義」,是一種持續地、長期地守住目標的行為模式。 長期主義就是做一件事,長期地去做,持續地去做。
過去,我們都把長期主義理解成了堅持。
其實,長期主義是指持續地不被誘惑,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什麼叫「持續地」?
時間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那時間怎麼會和你做朋友呢?
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放眼於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積累成奇蹟。
如果不好理解「長期主義」這個概念,不妨看一個故事。
1600年前,有一位叫樂尊的僧人,雲遊來到敦煌。在一座山腳下停下來休息時,夕陽照在對面的三危山上,剎那間金光萬道。
他被眼前的情景極大地感染了,便決定留下來,請人在山上開鑿石窟,用以修行。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這是這座萬年鍾走出的第一格。
此後,這座鐘就走起來了,走了一千多年,無數後繼者效仿樂尊的模式,繼續開鑿石窟,雕塑佛像,繪製壁畫。
當地人管這裡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這裡是中華藝術瑰寶、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莫高窟那些傳世作品的創造者,其實只是普通的工匠。他們畫的每一筆,他們刻的每一刀,本來是要被湮沒的,但是,因為不斷地有人前赴後繼的在這裡開鑿雕刻,長期的堅持下,積累成了奇蹟。
現在,雖然工匠們的名字沒有留下來,但他們活著時候的努力,成了中華藝術瑰寶,他們也成了中華藝術瑰寶的創作者。
所有事業,所有物品,所有成就,如果不匯入這條長期主義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會隨風而逝。
所謂的偉大,有時候就是這麼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時間幫助了他們,他們成為了時間的朋友。
「長期主義」的提出者——亞馬遜。
1997年,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從這一年開始,貝佐斯開始給股東每年寫一封信,一寫就寫了22年。
在1997年的第一封信中,貝佐斯說:一切都圍繞長期價值展開。他接著說:我們會繼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這段話,被很多人當做「長期主義」的正式提出。而長期主義是亞馬遜成為市值超萬億的優秀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原因之一。
著名管理學家陳春花說:在一個巨變的環境當中,唯一可以超越變化的,其實是長期主義,並不是機會主義。我們現在非常多人去判斷風口期、紅利期,或者所謂的商機,但這不能幫你,如果你認為那就是一個機會的話,那你僅僅是機會主義者。我們做經營的人,其實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件事情有價值地持續地做下去。那些能夠超越時代、超越變化的優秀公司,真正有價值的部分是他們對於愛、信任和承諾能夠交付給顧客。
《哈佛商業評論》說:所謂「長期主義」,是指也許一天,也許一生,不論是什麼情況,要努力去做;就在當下,就在此刻,要全身心地投入;在融合中彼此長成,信守彼此的承諾;以內心的秩序應對不確定,因為世界是不確定的這是事實,而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
羅振宇說:在時間累計中獲得的複利,能讓人收穫奇蹟。一個人如果有了長期的確定性,就能對抗外界的不確定性。有了長期並且堅持的目標,外界的資源就能夠被個人整合。
他還說: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複動作的平方。
成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長期地,持續地去做一件事情,大量重複的動作,會集聚大量的能量,推動你獲得不可想像的成功。
在長期主義下,成功來臨時,你擋都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