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怎樣才能堅持讀書,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快速閱讀的,我總是給他推薦《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建議所有喜歡閱讀的朋友都讀一遍,你會在書中找到答案。
經常聽到有人說,每天都忙得要命,哪有時間讀書呢?
有項2013年的調查發現,中國人年均閱讀量4.35本;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中國人的閱讀量遠低於其他國家。而且大部分人讀書的初衷是提高專業技能和個人修養。
工作、上網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到頭來一年讀不了幾本書。
前幾年有人問我,你一年能讀幾本書?自己悄悄算了下,也就大概三四本,還都是因為要考職稱等必須要看的書。
當時自己就暗暗地問自己,哪天能不帶功利性的讀本書?哪怕小說呢?
就這樣過了幾年,書還是讀得那麼少。
明明書是人類上升的階梯,為啥我就不能用這個階梯?
而陷於每天的忙忙碌碌中不能自拔呢?日復一日,要棄梯子不用而空手勞作?
反思要怎樣把梯子當梯子用,我問自己,讀書重要嗎?重要。搭著書籍這部梯子進步緊急嗎?緊急。因為自己沒有幾十年可以浪費了。
重要、緊急的事情要怎樣做?
有一個關於重要緊急的理論,說的是重要、緊急的事情第一時間做。讀書這麼重要、緊急的事情怎麼沒有被放在第一時間做呢?工作壓力大,佔用了大部分的時間,怎樣調整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呢?
後來在這本書中看到保證讀書時間的方法之一:確保基本的讀書時間。
有人說過,運動和減肥一天、兩天是看不來變化的,堅持五年、十年,你就會運動與不運動的人之間的差異。讀書也一樣。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在你的容顏和氣度中。
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怎樣才能堅持讀呢?
1、固定時間讀書。
大部分情形下,我的時間相對來說都是可控的。每天晚上我會安排1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如果臨時有事情或者工作時間擠壓了讀書時間,在第2天的中午會安排至少半個小時的補償時間。
2、不想讀怎麼辦?用輸出強化輸入。
如果沒有目的、沒有目標的讀書,相信大家經常都容易放棄。
雖然功利性讀書被別人所詬病,比如為了寫書評去讀書,比如為了提升能力去讀書。但是不得不說,功利性讀書再讀書習慣養成的初期是養成習慣的一種辦法。
比如,給自己一個要求,一周讀一本書,寫一本書評。奔著這個目標,保持這樣的節奏,最少每年能讀三四十本書。不經過量變,怎麼會有讀書改變思想的質變呢?先讀起來。
3、帶著問題去找書、看書。
經常,我們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或者知識,就像這本書中描述的一樣,作者是做諮詢行業的,每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新領域的時候,他會到書店買15本左右的相關書籍,在覺得重要的地方用即時貼標誌出來,並且在幾天內讀完。然後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不斷地反覆翻、找、咀嚼。也就是說把書本當作可以隨時檢索的字典。
這是一本不到200頁的書,在書中給了你更多關於閱讀的方法,全面改造你的閱讀方式,讓你每年的閱讀量翻倍。
試試看看,你會發現閱讀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