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人冒名頂替本人上大學?請記住: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底線

2020-08-19 節節高傑哥解密中考

近日,山東聊城出現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而近期有媒體披露,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公示期後學歷作註銷處理。針對此事,山東省教育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對冒名頂替入學零容忍嚴查處。



涉高考冒名頂替、修改成績等多起事件被爆出


1.山東聊城冠縣人陳春秀高考錄取後被頂替

最近,因為被冒名頂替上大學,陳春秀這個名字被很多人熟知。在高考「落榜」16年後,陳春秀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但在信息填報時發現,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當年是被別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


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



2.央視主持人康輝曾經也差點被「頂替」

當年康輝參加完高考後,對自己的成績十分自信,專業課成績全省第二,文化課成績也遠遠超過分數線。



誰知道,康輝卻盼來一張天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錄取通知。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廣院在當地的招生名額只有三人,河北三名考生中,有一位女生的專業成績不好,害怕錄取不上,於是就想辦法把對手「康輝」給拉下去。



那名女生的父親在報送成績的部門工作,利用職位之便就沒有報送康輝的成績。之後,康父看著電報當面發送,又為康輝的學籍檔案奔走不停,這才讓康輝被廣院錄取。


3.西南交大本科生改成績被保送至中科大

近日,有網友爆料「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生陳某某修改成績被保送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友稱,陳某某在大學期間所修21門工科基礎必修課中,有6門課掛科或緩考補考。按照學校規定,補考和緩考成績在保研中只能算60分,而陳某某卻是例外。比如其《工科數學分析MI》課程的正考分數為61分,補考分數為91分,在保研時,她的這門課卻被算成91分。



6月19日晚,西南交通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關於我校茅以升學院2016級學生陳玉鈺推免相關問題的調查處理通報》。通報稱,經查,時任教務處教務科科長尹幫旭私下接受該校教師陳帆請託為其女陳玉鈺在緩考和課程替代中違規擅自操作,致使課程成績計算錯誤,從而達到其被推免至更好學校的目的。

這些被頂替的不止是高考,還有人生;這些改成績被保送的毀掉的不止是希望,還有公平。


高考公平,是當代學子的希望


在這個時代,很大一部分家境普通的孩子們,想要改變命運、擺脫貧困,最公平的方式就是參加高考。

而對寒門學子來說,高考公平更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是照亮前方的路,也是他們前進的希望。因為高考,我們能看見這些閃閃發光的孩子,看見祖國未來的棟梁。


江群,家裡有父母、一個哥哥、兩個姐姐6口人,一家人靠種幾畝薄田艱難度日,父母辛勤操勞。2019年高考,在商城縣觀廟高中,江群以681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工科實驗班錄取。


單小龍,寧夏西吉縣人,家裡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母親患病多年。父親和哥哥在外打過工。2018年的高考中以676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專業錄取。


龐眾望,他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其父患精神分裂症。2017年高考滄州市理科狀元(總計744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還有很多通過努力考上理想學校,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孩子。

在他們身後,有不分日夜的努力,有全家人的希望,有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而高考公平,能讓寒門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高考公平,能讓普通學子擁有未來生活的選擇權。這些,都是教育公平帶來的。


從甘肅國家級貧困縣考上清華的張薇


有人說,隨著階層固化,優質教育資源流向上層階層,寒門再難出貴子。可是,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年代,寒門能出貴子,且「貴」在奮鬥。


高考公平,是教育的底線


高考公平,是教育的底線。因為高考公平的極端重要性,國家把維護高考公平作為考試和招生工作的基本底線。

6月,教育部長陳寶生強調,今年要狠抓考試安全,確保公平高考。要保證試題試卷安全,狠抓考場紀律,高壓治理考試作弊。

國家從2012年開始實施三大專項計劃,農村和貧困地區孩子有了更多機會上好大學。


各地面對被曝光的冒名頂替上大學、高考招生舞弊等情況,絕不姑息!

6月11日,山東聊城冠縣人民政府針對「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調查進展進行通報。頂替者陳某某,系該縣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已被解除聘用合同。

6月22日晚,@山東理工大學發微博稱,近日,陳春秀女士通過媒體表達了重新到高校就讀的意願。我校對此高度重視,主動與其進行溝通,了解訴求。我們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願望。


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公示期後學歷作註銷處理。


事件涉及這14所高校



挑燈夜讀,只為一戰

高考,一直以來承載著人們對知識的苛求和對公平的期待。在當下,高考依然是最能夠改變個人命運,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途徑。

高考公平,是整個社會教育公平的基礎。破壞高考公平,就是在挑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社會的和諧。

2020高考僅剩11天,學子們加油,我們期待,每位考生都能迎來屬於自己的理想大學。

相關焦點

  • 被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教育的最大不公平
    據總臺央視記者從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
  • 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山東「兩年242人涉嫌冒名頂替」?網友火了
    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貧困農家女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意外被當事人發現後舉報,然後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被頂替者」陳春秀,家中貧困,是當地的精準扶貧戶,家中有兄妹二人讀書,家中無力支撐兄妹兩人上大學,於是只能無奈約定,誰的成績好,誰就繼續讀書。哥哥的成績沒有妹妹陳春秀的成績好,於是哥哥上完初中後就無奈停止上學,出去打工了。
  • 建議立法入刑嚴懲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維護公平正義
    近日,16年前的山東農村高考生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案引發輿論的持續強烈關注,因為這觸及了社會的最基礎的公平正義。就在公眾以為這只是一個特例 ,一個個案,畢竟這種事,見不得天日,只能是少而又少。可惜,善良的天們還是太天真的了,接而連三的暴出來的案例,直接刷新了人們的三觀。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被認定為犯罪
    根據草案,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據報導,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定為犯罪。
  • 這242人偷走的不僅是學籍,偷走的是另外242人的人生
    這242人偷走的不僅是學籍,偷走的是另外242人的人生,偷走的是試圖改變命運、十年寒窗苦讀的年華。2018年-2019年,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時間為2002年至2009年。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證明了高考的公平
    最近曝光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起了網民的熱議,一致對冒名頂替者進行譴責,要求嚴懲,這是完全正確的。對冒名頂替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正面的東西,那就是高考制度是公平公正的。   首先,高考考試過程無法作假。冒名頂替沒有發生在高考的考試環節,說明高考對是否本人參加考試,檢查是非常嚴格的,用他人冒名頂替本人參加考試幾乎是不可能的。
  • 山東「兩年242人涉冒名頂替入學」?省教育廳回應
    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此事被媒體曝光
  • 「冒名頂替」擬入刑:捍衛公平正義就得「罰當其罪」
    文丨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中國人素來重視教育。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很多人實現社會流動的重要渠道。無論有多少缺陷,高考制度相對公平,仍為絕大多數人所認同。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頻發,一次次衝擊、顛覆人們的既有認識,引發社會廣泛關切。
  • 李蓬國:冒名頂替上大學,別「冒」一個處理一個
    近日,山東聊城出現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而近期有媒體披露,山東省已經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排查出上百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上大學。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向央視記者證實,相關的統計核查工作正在進行,將及時向社會公布。山東省委省政府已成立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行徹查。
  • 兩年242人涉冒名頂替入學,被偷走的人生如何重來?
    每一個高考遭冒名頂替的人,失去的或許就是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人生。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發現是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因為學歷不高,陳春秀這些年四處打工,而頂替者在當地某街道辦事處成了公務員。陳春秀的遭遇被媒體披露後,山東又曝出「兩年查出242人涉冒名頂替」的消息,其中還涉及中國海洋大學這樣的985高校。
  • 從仝卓到陳春秀王麗再到苟晶,教育公平的社會容不下冒名頂替者
    無獨有偶,近日,山東冠縣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上了熱搜。農家女陳春秀高考「落榜」16年後,報考成人教育時才發現,當年自己沒有落榜,而是學籍被人頂替,有人拿著自己的成績上了大學。冒名頂替者工作體面,成了當地的一名公職人員,陳春秀卻走上了打工之路。2004年的大專,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頂替者已被停職,當地也介入調查,但是16年的人生被改寫,誰又能負得起責任呢?
  • 「山東「兩年242人涉冒名頂替」上大學」李老師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事件回顧】1、央視網消息: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事情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山東理工大學在了解到該情況後,立即對冒名頂替者陳某某的學歷啟動了註銷程序,學信網顯示,註銷時間為2020年6月9日。
  • 仝卓事件、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與「零容忍」報導
    經涉事的山東理工大學調查,頂替者陳某某及其家人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事情,並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其中提到「相關入學材料由我(陳某某)舅媽(原某廠職工,現已去世)找中介代辦」。山東理工大學遂發布了註銷冒名者學歷的公示。媒體聚焦山東242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山東成立由省紀委監委、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組成的工作專班,「徹查非法獲取高校入學資格問題」。
  • 深海教育:學歷教育被冒名頂替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教育?
    經統計,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時間為2002年至2009年。更加令人義憤填膺的是,這只是偌大中國一個省份的部分數據,真實情況又如何呢,那些被別人竊取的人生和經歷,要如何矯枉過正呢?「沒上過大學」成了陳春秀一直以來的心結,16年間,她先是做過流水線工人、餐廳服務員,因為學歷不高嘗盡了體力勞動的辛酸。
  • 【辣條】山東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中高風險地區考生高考全程需...
    【辣條】山東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中高風險地區考生高考全程需配戴口罩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 煖聲音|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
    據央視報導,農家女陳春秀16年前被頂替上大學,冒名頂替者至今未現身道歉,如今,冒領通知書等材料涉及哪些人,相關部門仍未給出結論。這樣的情況讓人心酸無奈,又心生悲涼。陳春秀大學夢碎,隻身踏上打工之路,被偷走的人生至今仍未有交代。冒名頂替這一程序如何暗箱操作?參與鏈條上都有哪些人?
  • 242人被頂替,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公平騙局竟是高考
    6年後,苟晶當初的高中同學,因為都上了不錯的大學,進入社會後混得都還不錯,只有苟晶,依然在不分晝夜的加班,幹著最苦最累的活。不過同學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混好了而忘了苟晶,很多還一直和苟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某一天,一位在教育系統任職的同學突然發現家鄉一所高校的後勤部門新來了一個名叫「苟晶」的員工。
  • 教育部向「冒名頂替」宣戰,教育公平不容挑戰
    近段時間,數起受害者在高考後遭人冒名頂替的舊案,因為嚴重危害教育公平,先後引發了社會各界密切關注。7月2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了題為《最高標準 最嚴舉措 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的通報文章,其中針對公眾關心的「冒名頂替」問題,專門作出了嚴肅表態。
  • 山東超200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教育廳回應了
    山東省兩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還未淡出公眾視野,近日又有媒體檢索公開信息發現:山東「兩年內查出有超200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上述內容經媒體發布後,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於「教育考試公平」這一話題的關注。針對此事,山東省教育廳19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對冒名頂替入學零容忍嚴查處。
  • 為防範「冒名頂替上大學」,山東做了什麼?
    針對近期網上曝光的幾起冒名頂替入學事件,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關延平做出了如下解答:  近期媒體報導、社會關注的冒名頂替入學事件,大多發生在2006年前,由於當時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開渠道不暢、身份鑑別技術限制等歷史原因,相關人員採取違法違規手段獲取入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