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只會叫爸爸媽媽,語言發育遲緩真的那麼可怕嗎?

2020-09-05 北京清語教育

義大利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在接觸了這麼多的孩子之後,小編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的妙處了。幼兒是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無論做什麼都顯得那麼童真和淳樸,即使是一句並不完整的話,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變得那麼惹人憐愛。但是,如果動聽的語言不能從孩子嘴裡說出來呢?

最近,一位媽媽在後臺給我留言說:孩子自打會說話之後就一直不願意開口說話,我們倆怎麼教怎麼不行。寶貝說話時間也晚,2歲1個月才能叫聲爸爸媽媽。當時我們還挺高興,孩子終於要化身小話癆了!誰知道,高興勁兒過去了,語言發育居然也過去了。直到現在3歲了,孩子除了媽媽就是啊啊啊,要不就是「這」「那」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


3歲的孩子只會說幾個字,按照嬰幼兒發育標準表來看,是語言發育遲緩無疑了。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來看,全球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率為6%-8%,而中國還要略高一些。光從數據看,語言發育遲緩其實遍及我們身邊的孩子,是一類不容忽視的兒童發育性問題。

1-3歲是幼兒語言的黃金髮育期,按理說在這一時期內,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飛速發展,甚至是看得見的與日俱增。最晚到4歲的時候,兒童的語言發育速度就會放緩至普通人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雙語幼兒園在中國得到青睞的原因之一。

其實,很多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已經潛伏在陰影中很長時間了,也有一些跡象早早就浮出水面,只是家長沒有注意而已。小編說幾個也許父母就會恍然大悟了:孩子說話的時間有沒有比別的孩子晚很多?孩子在表達需求時是否總是使用肢體動作?孩子是否習慣於用哭鬧來表示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喜歡哭鬧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懂事,而是ta已經習慣於用哭鬧與父母溝通。當孩子的語言系統發育剛剛起步時,說話不清、發音不準、詞彙量少是難免的事情,家長不應該因為這個原因就懶得教孩子說話,而是培養和孩子的「默契」。孩子不會說,你就要教ta說;孩子不想說,你就要引導ta說。

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就應該會用簡單的詞彙和短句來描述一件事物了,對語言敏感的孩子也學會背幾句兒歌,3歲仍舊只能說幾個簡單詞彙的情況已經屬於比較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了。在網上看到不少家長在詢問這方面的問題,一些所謂的專家醫生給出的答案居然是「不要緊,家長多教就好」,小編實在不敢苟同。


來到我們機構諮詢的很多家長都是在家庭訓練無果的情況下找上門的,我們也多次和家長提及如果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自行在家訓練就等於家長把表面的定時炸彈挖個坑給埋深了一些。語言障礙不是感冒、牙疼,吃點藥就能平穩度過的,它需要專業人士用專業方法針對矯正的。

說起來,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看上去確實很可怕,孩子不會說話放在哪個家庭都是大問題。但在語言矯正行業看來,任何一種語言障礙都有可怕之處,但我們也自有應對之法。只要家長將孩子放心交給我們就好,怕就怕的是家長對語言發育遲緩的不了解和對語言矯正的不信任。

相關焦點

  • 三歲孩子只會說「爸爸媽媽」,語言發育遲緩不可怕,家長要這樣做
    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最近,一位媽媽留言道:孩子總是不願意開口說話,越叫他說話,他越是不說。別人家的孩子特別能說,而自己孩子卻連說話都不會,三歲了只會說爸爸媽媽。這可怎麼辦呢?
  •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會叫「爸爸媽媽」等於會說話?未必
    一聲「爸爸媽媽」,道盡了多少家長為人父母的心酸,也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到了一個新的頂峰。儘管孩子以後還會喊更多次的「爸爸媽媽」,但只有這第一句讓他們記憶深刻,哪怕到了生命的盡頭也不會忘卻那個不太清楚的稚嫩童聲。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期間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正因如此,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成長也傾盡了全部的愛,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也想聽聽孩子能夠叫他們一聲「爸爸媽媽」。
  • 只說疊詞不說整話,沒有邏輯交流差,語言發育遲緩真的如此可怕?
    俗語叫三歲看老,家庭在前三年對兒童的一生都有不可動搖的影響。如果孩子的語言出現問題,應該由誰來背這個鍋呢?先不要忙著追責,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正是由於重要性和特殊性,它經常會給我們找些麻煩,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不會說話、說話晚、語言理解能力的缺失接踵而至。
  • 媽媽:「為啥孩子3歲只會咿呀呀?」專家解答:當心語言發育遲緩
    別人家的孩子一歲半就會說一些詞語,爸爸媽媽叫的可甜了,可她從來都不叫人。那個時候,家裡人都說,孩子還小,大一點就好了。然後,我們就繼續等,可如今都3歲了,卻一點進步也沒有!」小米媽媽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她很後悔當初沒有早點帶孩子去檢查。當媽媽終於忍不住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卻是讓人絕望,孩子被診斷為語言發育嚴重遲緩,不排除孤獨症的可能。
  • 寶寶2歲只會叫爸爸媽媽!發育遲緩?三個小技巧讓寶寶愛上說話
    嗡,原來是堂姐的電話,內容大概是女兒兩周三月了,只會叫粑粑,麻麻四個字,之前堂姐一家覺得每個小孩子發展不同,有快的、有慢的,孩子奶奶也說:貴人語遲,大了就會說。表姐也就沒放在心上,說不定自家孩子就是前期發展慢,後期就沒啥事了,也就沒幹預。前幾天在和鄰居聊天的時候,發現身邊朋友的孩子一周三就可以叫爸爸媽媽了,兩歲的都可以完整的說一句話,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想要吃蘋果,想要出去玩。
  • 三歲寶寶只會喊爸爸,警惕語言發育障礙:詳解兒童語言發育規律
    最近科室裡來了一個特殊的男孩,三歲大了,運動發育沒有問題,眼睛囧囧有神,機靈的很,卻只會喊媽媽,別的話都不會說我們給他的初步診斷是「語言發育遲緩」。那麼,為什麼孩子三歲了,語言發育還是那麼落後呢?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小男孩說話都晚,有的家長也會覺得這是貴人語遲。那麼,這個男孩三歲了只會喊爸爸是正常的嗎?如果不是,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什麼?這又給大家什麼警示呢?
  • 只會叫人不會表達,表達能力缺失的語言發育遲緩症狀該怎麼辦?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這麼坎坷,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順風順水。語言發育遲緩作為高發的兒童發育性問題之一,困擾著很多個家庭。語遲的很多症狀極具普適性,例如說比較典型的孩子只會叫人不會表達。
  • 孩子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有的小寶寶很聰明,一歲不到就已經懂得叫爸爸媽媽了,但有的孩子卻非常遲鈍,很大個了也不會完整的說話。於是,父母們就難免會擔心,如果自家的孩子說話晚,是意味著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嗎?每個孩子說話時間早晚不同,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而語言發育遲緩是表現在孩子說話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上都有明顯落後於同齡人的跡象。孩子不僅僅是不懂得用說話來表達自己,並且對於周圍的事物以及他人說話的內容也會出現理解不清的症狀。
  • 5種表現提示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上刊登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3-6歲兒童的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率至少在4%-6%之間,但如此高的發病率卻沒有引起家長們應有的重視,相反不少家長都會用"貴人語遲"來做解釋。如何儘早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早幹預,早治療,這是值得家長們引起警惕的問題。
  • 小兒推拿李波:哪些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語遲可以推拿嗎?
    小兒推拿李波:哪些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語遲可以推拿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都是父母關心的問題,當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要見證寶寶的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學吃飯,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 叫爸爸媽媽...一般正常情況下,孩子是從 1 歲開始說話的,從 「 mama,baba 」 的發音,到逐字逐句,最後能流利的表達說話。但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可能要等到兩三歲才開口,嚴重一點的甚至四五歲了還不會說一句話。
  • 孩子的不配合,無動於衷,或許是語言發育遲緩在影響
    對父母來說,看著孩子從皺皺巴巴的樣子到一天天長大,再到開口叫「爸爸媽媽」是一件令他們非常驕傲和高興的事情。他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希望他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這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最簡單,卻又最深沉的愛。
  • 孩子不會說話只能推遲上學時間,語言發育遲緩真如此可怕?
    「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沒有幾分鐘就斷定是語言發育遲緩。做了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顯示孩子沒有生理疾病,但是智力、運動和社會適應能力都和2歲多的孩子差不多。
  • 孩子1歲11個月,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是智力發育遲緩嗎
    難怪他直到現在,都1歲11個月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不會是智力發育遲緩吧?原來一直以為是貴人語遲,現在我怎麼覺得.......好對不起他啊。小楠眼圈都紅了,我說:你先別急,不管別人怎麼說,孩子是自己的,千萬不要先給孩子貼標籤,即便從智力篩查來看,處於邊緣水平,只有74,但是這種測試,只是一種數據上測試,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清楚的!
  • 寶媽崩潰:孩子3歲多只會叫爸爸媽媽,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話?
    一位寶媽非常著急難過,孩子3歲半,只會叫爸爸媽媽。周圍的聲音,話裡話外,認為孩子是啞巴。寶媽看到幼兒園群裡,2歲多的孩子背《三字經》的視頻,更是崩潰。孩子在達到特定年齡後,還沒有出現語言爆發期,那麼他們的心理肯定是受到了某種傷害或阻礙,以至於他們無法把已經學習好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有些孩子到3歲或3歲半時,所使用的詞彙還是低齡兒童的那些詞彙,而語言器官卻是正常的,稱之為「心理失語症」。這完全是由其心理引起的。
  •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軒軒媽媽心裡開始擔心:為什麼軒軒還不會說話,是不是他沒有別的小朋友聰明?會不會影響他以後的人生呢?其實,軒軒出現的情況是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和孩子是否聰明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只要家長能及時發現,並且運用科學的語言訓練方式,就能讓孩子慢慢的趕上同齡人的腳步,對孩子以後的人生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 寫給三歲了語言發育遲緩的兒子
    兒子,還有一個月你就滿三歲了,但是你卻還不怎麼會說話,只會說很簡單的雙字詞語,爸爸媽媽,花花,馬馬,嘎嘎,鴨鴨,我喝,奶奶,走了,拜拜…有些以前說過的詞語後面也不說了。門打開了看你哭著走出來,你爸爸上前緊緊的抱著你,給你說不做了我們不做了。這是我第一次看著你爸爸這麼緊張害怕的樣子。後面醫生告訴我們你是語言發育遲緩,讓康復,說以後發展嚴重會變成自閉症,醫院為了掙錢真的昧著良心說話,自閉症是天生腦神經發育不良,一輩子都無法自愈,怎麼可能發展成?因為你不說話,媽媽早就在網上天天查資料了,簡單的道理我還是明白的。
  • 上饒●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很多小孩說話晚,或者到一定的年齡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有的老人說:「貴人語遲」。但事實不是這麼簡單的問題,語言發育遲緩跟走路一樣,必須要引起重視。>1-語言發展起步年齡晚一般正常小朋友言語發展水平1歲左右開始說話,但語言發育遲緩的小孩二三歲才開始說話,還有的四歲都只會兩三個字,有的家長以為孩子會走路了,話就多了。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發育遲緩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開始以為這些孩子是「貴人語遲」,等到三歲還是不說話才開始著急與醒悟,原來是語言發育出了問題。所謂「貴人語遲」這種錯誤的觀念,恰恰錯過了孩子發育語言最好的黃金關鍵期。在從事教育行業的這十幾年中,每次去講座和測評的時候,遇到不會說話的孩子而家長卻不以為然的時候,我都極其痛心。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不能有這些誤區,會「害」了孩子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育越來越被重視,對於剛做父母的人來說,都期盼著孩子能夠開口叫一聲「爸爸、媽媽」,眼看著其他同齡的孩子都能夠唱歌數數了,而自己的孩子只會咿咿呀呀的發聲,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家長很著急,孩子不會說話,也有很多2歲的寶寶不怎麼說話,到底是什麼怎麼回事?
  • 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5歲孩子語言遲緩該怎麼辦?
    通過孩子表現的對比,來發現潛藏在孩子語言發展中的問題:語言發育遲緩大多數孩子的語言在五六個月時開始發展,這個時期他們會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開心時喜歡啊啊亂叫,難過時哭喊大叫。而到了8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已經有了相當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在父母的引導下模糊的喊 「爸爸媽媽」,雖然不太準確,但這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進步。而到了一歲多的時候,這句「爸爸媽媽」終於變清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