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師之大者

2020-09-11 東方出版社


文 | [ 日 ] 黑澤明 譯 | 李正倫


位於御茶之水的京華中學在大地震時被燒光了。


我去看了遺蹟,心裡暗自高興,這回可不得不延長暑假的假期了。


我這麼寫了,讀者一定會覺得我這個傢伙實在差勁。但一個成績並不太優秀的中學生的實際想法確實如此,有什麼辦法呢?我本來就直率得過了頭。在學校裡淘了氣,班主任問這是誰幹的,我總是老老實實地舉起手。於是,這位老師就在我成績表上的操行欄裡畫個零。後來,班主任換了。我違犯校規時,照舊老老實實地舉手承認,可是他說老實承認就很好,在操行欄裡給了我一百分。


那時我不知道哪個老師是對的,但是我喜歡給我一百分的那位老師。他就是說我的作文是京華中學創立以來最好的文章的小原要逸老師。


當時,京華中學畢業生報考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的合格率極高,並且以此自豪。但是小原老師常常對學生們說:「如果是私立大學,那就連妖怪也上得了。」


現在的私立大學,妖怪是上不了的。不過,有錢也行。


我很喜歡教國語的小原老師,當然也喜歡教歷史的巖松五良老師。


後來我同班同學的一位朋友在同窗會會報上發表文章說,巖松先生特別喜歡我。


巖松老師實在是了不起。真正的好老師並不擺為人之師的架子,巖松老師就是這樣。他上課時,誰要眼睛瞧別處或悄聲說話,他就用粉筆砸誰,所以他的粉筆很快就會用光。這樣一來他就會說:「沒粉筆上不了課啦。」笑一笑便開始聊天。他這種聊天卻遠比教科書內容豐富。他的高超的教學本領,在期末考試時更顯突出。考試時,為了監視學生,各個教室都派與考試課程無關的各位老師監考,學生知道巖松老師分到自己的教室,就會立刻歡聲四起。原因是巖松老師不會監視學生。


如有學生為答不出題發愁,他就湊上去仔細地看那題。這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你怎麼啦?這個你都不會?記住,這個呀……」他認真地和那學生一同答題。最後說:「你還沒明白?笨蛋!」


這樣說著便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怎麼樣?這回該明白了吧?」這樣一來,什麼笨蛋都明白了。


少年黑澤明


我的數學很差,但遇上巖松老師監考時,我準會拿百分。有一次期末考歷史,十個問題,全都是我答不出來的題目。這次不是巖松老師監考,我一籌莫展。也算我的窮餘之策吧,我只就第十題的「對三種神器(編者註:作為皇位的標誌,歷代天皇繼承的三種寶物,即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坂瓊曲玉)試述所感」信筆寫了三張答題紙。


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關於三種神器,我聽了許多論述,但從未親眼見過,所以談感想就未免強人所難了。以八咫鏡為例,誰見過實物呢?實際東西也許是方的,也許是三角的。我只能說我親眼見過的東西,只相信經過證明確實存在的東西,等等。巖松老師判完分數,發還試卷時大聲說:「這裡有一份奇怪的答卷。他回答了我出的十個題之中的一個題,可是很有趣。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具有獨立見解的答卷。寫這個答卷的傢伙有出息。給滿分!黑澤!」說完,把那捲子捅給了我。


同學們都瞧我。我的臉紅了,動都不敢動。


從前的老師中,有許多具有自由精神、個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師,職員式人物太多了。確切地說,不是拿工資的職員式老師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師太多了。受這種人的教育,能管什麼用呢?首先他們教的課乾巴巴,學生感到沒趣,就去看連環畫冊。這就難怪學生了。


我小學時代就有立川那樣傑出的老師,中學時代有小原老師和巖松老師。這些老師理解我,為了讓我發揮自己的個性,向我伸出過溫暖的手。我完全是他們一手培養起來的。


後來我進了電影界,山本先生(導演山本嘉次郎)堪稱最好的老師,伊丹萬作導演雖然沒有直接指教過我,但我曾得到他熱情的關懷和鼓舞。


我受過出色的製片人森田信義的栽培,也曾受過約翰·福特的褒愛。除此之外,島津保次郎、山中貞雄、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等著名導演,都是我尊之為師的人,我都得到過他們的愛護與關懷。每當我想到這些人時,禁不住想高唱:


高山仰止

吾師之恩


但是,這些人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 本文摘選自《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更多精彩內容請查閱原著


推薦閱讀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回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難免有時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於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相關焦點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和他同時代的日本媒體評價:「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對於日本的印象是富士山、藝妓、櫻花,從他之後,則是黑澤明、新力、本田。」「國師」之師1979年,大一新生張藝謀第一次觀看了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回憶起這些登門拜訪的年輕人們,黑澤明如此說著。這些年輕人不懂,正是寫劇本這一方法讓黑澤明處女作就大放異彩。在執導處女作《姿三四郎》前,黑澤明一共勤勤懇懇地寫了九部電影劇本,全都未能被拍攝。
  • 成就黑澤明的他,天堂與老友盤腿而坐
    橋本忍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與日本多位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導演合作,其中與黑澤明導演合作了8部電影——《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戰國英豪》等。黑澤明《羅生門》劇照師從伊丹萬作,處女作《羅生門》一鳴驚人橋本忍師從日本著名作家、導演伊丹萬作,在聊及改編劇本時,老師伊丹萬作有一個精妙的論斷:「有一頭牛,我每天都要去看看它,無論颳風下雨,我會變換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那頭牛。
  • 《亂》|黑澤明
    黑澤明被大家戲稱為「天皇」導演,因他在片場的獨裁專斷,這稱謂也露出大家對他的尊崇。莎士比亞這位戲劇文豪 ,講他為「國王」 編劇並不過分,四大悲劇展示了他恢弘的創作能力。《亂》脫胎於四大悲劇《李爾王》,闡釋人性的冷酷之作。
  • 庫布裡克與黑澤明
    一邊是年輕健康,充滿活力;一邊是鬱抑沉重,愁雲慘霧。音樂繼續在這 旱作出強烈的對比抗衡,並愈益擴展。可以說,我對黑澤明的古典音樂情結,數年前早寫有文章論述,但集中點還是多在他的時裝電影,反過來,古裝片就只《羅生門》一部(早坂丈雄那首仿拉菲爾的《波萊羅》舞曲,一度令人表示不滿,可是卻加深了我對羅澤明的古典情意結),後來,再看他的《七武土》,才發覺黑澤明在其日本古裝片真的不曾放棄古典音樂的運用,而且是如此的張揚與大刺刺,只怕你錯過了似。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橋本忍與黑澤明橋本忍,日本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被譽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自1950年開始擔當黑澤明的御用編劇,兩人聯手創作出了《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影史經典。
  • 是枝裕和的老師教你如何解讀黑澤明
    他留下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映像世界:他硬朗、精緻的畫面此後再難覓蹤跡;羚羊掛角難尋痕跡的高深導演技巧,今人依舊難窺堂奧;而論其堂正陽剛之精神氣質——儘管對其影片翻拍致敬者絡繹不絕——能真正與其氣息相通者卻鳳毛麟角。
  • 黑澤明:別自殺,就算跌到人生谷底
    這包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羅生門》(1950)、獲柏林電影節特別獎的《生之欲》(1952),還有獲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影武者》(1980)。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日本人,被日本影迷稱為電影界的「天皇」。然而,誰能想到,這樣的黑澤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自殺史。1971年,當他在自家浴室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割腕21處。
  • 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世界名導系列亞洲篇最後一期,我想聊一聊「大師中的大師」,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說到黑澤明我想很多影迷都或多或少的聽過他的傳奇,而其中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莫過於「國師」張藝謀深受他電影的影響,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長城》再到《影》處處都有他的影子。看過陸川導演的處女作《尋槍》嗎?也是受到《野良犬》的啟發,開始的一段「找搶」之旅。
  • 我對電影的一切了解都來自於哥哥丨黑澤明誕辰110周年
    比方說(正如我們讀到的),關於1923年大地震的細節,1919到1929年間開始出現的默片,以及關於有聲電影出現後日本「電影解說」行業日漸衰敗的連篇累牘的描繪。黑澤明小心翼翼地重建了他哥哥自1920年代起與同居女友以及他們的孩子(然而在自傳裡並沒有提及)一起生活過的那條神樂坂的破舊街區。1932年春天,黑澤明遭遇了生命的低谷,受到了情感和經濟上的雙面夾擊。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黑澤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為日本電影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黑澤明電影在歐美和日本的傳播情況卻大相逕庭,與歐美普遍尊崇黑澤明相比,在日本的國內卻存在著貶低黑澤明的傾向。黑澤明電影中崇尚塑造個性化人物以及重視對戲劇化情節的表達,這些傾向也成為日本的一些評論家對黑澤明電影產生詬病的原因,當然這也是歐美電影界能夠快速發現黑澤明的原因。
  • 人人都知道黑澤明,但真正了解他的並不多
    黑澤明,哪怕對電影沒那麼了解的朋友也很可能聽到過這個名字。但你也得承認,的確還有很多人對黑澤明的了解僅限於人名和幾部片名。今年是黑澤明逝世20周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展映了他的幾部4K修復的經典作品,包括《七武士》《羅生門》等影片,讓半個多世紀之後的觀眾在大銀幕領略「電影天皇」作品的藝術魅力。
  • 美國經典西部片《荒野大鏢客》竟然是抄襲了黑澤明的《用心棒》
    《荒野大鏢客》是美國西部片「鏢客三部曲」的第一部,英文名為《A Fistful of Dollars》,直譯的話可以說成「為了一點錢」。 這類西部冒險掘金類電影類似於中國的武俠片,所以意譯為了「大鏢客」。
  • 黑澤明談塔可夫斯基和他的《索拉裡斯》
    黑澤明和塔可夫斯基本文原文最早發表於《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1977年5月13日晚報版;之後添加了黑澤明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合照後重新發表於《索拉裡斯
  • 看了黑澤明的《生之欲》,你打算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前段時間,心煩不已,看到了一位不相識的友人推薦電影《生之欲》,是黑澤明導演的作品。對黑澤明導演的了解,除了網上各路人馬的評論,我自己的了解大概就算是之前看的電影《羅生門》了。黑澤明導演就我自己感受而言,是一個對社會認知比較深刻,並且能通過畫面傳遞出自己感受的導演。
  • 黑澤明:蕩漾在洗澡盆
    首先,如果我真是生下來就把手攥得那麼緊,現在我已成了大財主,坐著勞斯萊斯高級轎車到處轉悠了。(說點題外話,就是這位拿這些話開我玩笑的大姐,聽說她去世前不久看電視時看到 Los Prims 樂隊的黑澤明 Los Prims 樂隊是活躍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樂隊。它的主要成員之一也叫黑澤明。,她以為那是我,便說:「阿明真是精力充沛呀。」
  • 黑澤明因這部作品傲立世界,被譽為世界百大經典
    黑澤明這個名字響徹了全球電影文化世界,無論是當今哪一個擁有著極高榮譽的世界名導談起他都是肅然起敬的,而對於許多喜歡電影的觀眾來說,黑澤明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他代表的更是一種電影精神,黑澤明被譽為日本電影的神,從來都沒有過分讚譽。
  • 黑澤明晚年選出的幾部心愛的電影,《龍貓》上榜,這幾部你聽過?
    大家都知道,2010年是黑澤明(1910 -1998) 誕生的一百周年,這位偉人一生觀影長逾八十年,晚年選出心愛的一百部世界電影,作品從1919年下迄1997年,名單最早刊於《文藝春秋》1999年4月號,最詳盡的敘述見於黑澤和子所編的《黑澤明所選100部電影》。 一百部電影中,美國片佔了三十五部,日本片亦有廿部。
  • 黑澤明早期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沒有特效,他也曾為老虎出鏡犯愁
    李安是幸運的,生處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他可以藉助特效合成許多高難度的鏡頭,而他的前輩黑澤明在拍攝《德爾蘇·烏扎拉》時,因為兩個老虎的鏡頭而焦躁不安。雖然老虎鏡頭很少,卻對劇情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關於《德爾蘇·烏扎拉》的情節,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主人公德爾蘇是一位森林獵人,他非常害怕一隻被稱為「神靈」的老虎,它的名字叫「阿姆巴」。
  • 《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也有的小溫柔
    提起黑澤明,腦海中各類兇神惡煞、好勇鬥狠的武士們立即提著日本武士刀呼嘯登場。可曾想雄剛大師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呢,不妨來欣賞一下黑澤明早期的作品:《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中提及了這部作品的創作動機:戰後的青春是怎樣的呢?為了使它甦醒,必須經過一個痛苦的時期。
  • 黑澤明導演作品全精讀:《我對青春無悔》
    《我對青春無悔》拍攝片場   一首青春的輓歌               在侵華戰爭期間,黑澤明一直留在了日本國內黑澤明一直在為著創作的權利而進行爭取,可是微薄的力量不足以和強大的戰爭機器相抗衡。不過在這段時間,他親眼目睹了戰時日本國內民眾生活的慘狀,無數年輕的生命被戰爭這部絞肉機吞噬,可以說,他對戰爭的反思從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