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黑澤明

2021-02-21 torso視覺雜誌

這是我第二次寫黑澤明的《亂》,第一次是十六七歲時寫在作文本上。十多歲的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這石破天驚的影片,只覺得它震撼,一腔熱情的把讚美塗寫在作文本上,這熱情似乎也感動了語文老師。它是我記憶裡留下烙印的第一部電影,時隔多年再去看它,還是覺得震撼,一部戰爭片竟做到了美不勝收。我不記得多年前自己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如今再寫一回。

這部為天皇與國王的合作。黑澤明被大家戲稱為「天皇」導演,因他在片場的獨裁專斷,這稱謂也露出大家對他的尊崇。莎士比亞這位戲劇文豪 ,講他為「國王」 編劇並不過分,四大悲劇展示了他恢弘的創作能力。《亂》脫胎於四大悲劇《李爾王》,闡釋人性的冷酷之作。

黑澤明出生在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他對繪畫非常感興趣,本立志要當一名畫家  ,甚至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1934年,他加入PCL電影公司(東寶映畫的前身)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繪畫功底讓黑澤明對電影的構圖異常挑剔,也拍出了教科書式的作品,翻看他手繪的電影分鏡,會感慨黑天皇的實力。電影史上被人推崇的導演大多有深厚的繪畫背景,翻看他們的工作日記,會驚嘆這手記本身就是傑作。

黑澤明為了拍攝片中的戰爭場面,出動了1400名臨演、200匹馬、1400套盔甲,盔甲由黑澤明本人親自設計,片中數百套的精緻服裝耗時兩年由手工完成。電影中火燒城池的高潮戲碼,不是迷你模型也非電腦特效,而是在富士山搭設場景的實景拍攝 。

黑澤明在十年間提前繪製了上百幅的分鏡彩色草圖,確立了影像的色彩、光線、人物、建築構造等各式各樣的細節。正式開拍時,黑澤明已年屆75歲的高齡,視力極度惡化至接近失明的狀態,仍心懷壯志去完成拍攝。

黑天皇也好,文豪莎士比亞也罷,他們的厲害之處在於精妙地講故事---主線人物9個,核心人物5個,故事環落4個,大高潮1個,點到為止的結局,乾淨簡單的歷史感。 黑澤明點明了兩大主題, 一是佛教雲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二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蒼涼。   

黑澤明被人戲稱為黑天皇也披露了他作品的另一面---創作者的強勢驅趕了觀看者的思考空間,他的畫面有著東方美學的留白閒置,但他的個人意圖在整部作品裡霸道地鋪滿角角落落,不太禮貌的說法是:黑天皇不稀罕你的贊同或反駁,你只能靜默的觀賞,這是他的舞臺,而你不過是他舞臺下的一位觀眾。從作品而言,這種獨裁者般的意志力是作品強大的生命力,並非所有的創作者都渴望與觀眾交流共鳴,有些人執著於單向且純粹的個人表達。

時代和文化是創作者無法撇清的源頭,黑澤明的作品中不但有日本的武士道和禪宗,也含有東方文化的「易」。西方人習慣用「神秘」  、 「古老」 來形容東方,為何?西方的教堂用石塊堆砌而成,他們渴求信仰和真理的永恆不變;東方的廟宇多用木頭雕刻而成,精美易損,東方的哲學、文化和宗教相信「變幻無形」的」易「,生與死是不斷的循環往復。東方人眼中的永恆僅停留在一刻之間,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自己停留在那一刻就得到了所謂的亙古不變,只要遊弋在時間長河裡沒有什麼會凝固,都會腐蝕毀滅被取而代之。   

歷史宗教壁畫是一位畫家展示才華的大手筆,戰爭歷史悲劇是一位戲劇家賣弄才情的大手筆。其實戰爭本身就是人類欲望的極點,雖無人坦誠自己喜愛戰爭,但野心勃勃的人確實渴望戰爭,它可以帶來財富、榮譽、權利、女人和人間地獄。

戰敗國與勝利國拍出的戰爭電影味道不一樣,勝利國會渲染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戰敗國則頹喪去勢瀰漫其間。男導演與女導演拍攝戰爭時的視角也不同,有爭議的往往是戰爭片中女性角色的使用,男導演易把女性角色符號化,女導演則細膩的讓女性角色演繹戰爭的創傷。男導演拍攝的戰地愛情故事裡讀出一種雄性喪失領地後的失落與憤怒---女人是被物化的極權載體且勝利的一方才得以享有---日本影片中廣島的美國大兵與日本妓女的相戀和法國電影裡德國大兵與法國護士的相戀都隱晦表達了雄性對於失敗的難以容忍。戰爭結束後,男人不去檢討自己為何發動這場人間浩劫,反而責怪女人倒戈屈服於戰勝方。勿要小看導演編劇的野心,誰又甘心拍攝爛俗的愛情故事?但講好一個愛情故事往往能夠隱喻人世間眾多的題材。   

黑澤明出自武士家庭,經歷過戰爭,感受過戰敗國的屈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父權分子,他選擇四大悲劇中的《李爾王》是情理之中,他拍攝這部影片時的高齡也能最佳體會一位老國王的心境。美國人總譏笑日本人的偽善,我倒覺得日本人挺赤裸坦率,畢竟不是誰都敢接莎士比亞的劇本。 

仔細回憶語文課堂,我僅記下老師的一句勸告:「好東西不要過度的解構,它的妙就在妙不可言。」胡言亂語中我也時時警告自己不要妄自揣度創作者的意圖,創作根源也只有他本人通曉,我們感觸到好即可。

文字:楊小邪

排版:阿源



相關焦點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恢復健康後的他一口氣拍出三部佳作:《德爾蘇·烏札拉》《影武者》和《亂》。三部影片共計獲得國內外十多個頂級獎項,其中《影武者》和《亂》在日本本國和歐美都獲得了極高的票房。《德爾蘇·烏札拉》是蘇聯找上門的合作,《亂》的資金則來自法國。《影武者》的資金來源則是黑澤明強大的粉絲後援團,他的迷弟盧卡斯和科波拉親自為這部影片去遊說拉取資金。這兩位粉絲正是當時電影圈的新紅人,前者盧卡斯剛拍出票房驚人的《星球大戰》,後者科波拉也因剛拍出了《教父》系列而備受讚譽。
  • 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是直言沒有《七武士》就沒有《幽靈公主》,他對黑澤明從骨子裡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不光在亞洲,大洋彼岸的美國,一眾殿堂級的導演更是將黑澤明奉為「神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將黑澤明作為自己電影人生的原點;佛朗西斯·科波拉聲稱願意一輩子給黑澤明當助理;史匹柏則將他稱為啟蒙老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 黑澤明:別自殺,就算跌到人生谷底
    看死君:3月23日,黑澤明誕辰。身為日本電影界的天皇級大師,黑澤明也跟老塔一樣,在影迷心中代表著某種精氣神。我們今天推送的文章,與以往的紀念文有所不同,除了對黑澤明影史生涯的須臾追溯之外,還想談談他曾不為人知的自殺史。原來,就連強大如黑澤明,也曾經喪到要自殺。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橋本忍與黑澤明橋本忍,日本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被譽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自1950年開始擔當黑澤明的御用編劇,兩人聯手創作出了《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影史經典。
  • 人人都知道黑澤明,但真正了解他的並不多
    今天,時光君就來盤點下黑澤明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十件事和十部電影,帶你深入了解電影大師的傳奇藝術人生。黑澤明十件事1、哥哥黑澤丙午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東京都的一個武士家庭,是地地道道的東京土著。黑澤明的父親共有八個孩子,黑澤明就是最小的老八,從小到大伴他左右的都是三哥黑澤丙午。
  • 庫布裡克與黑澤明
    想庫布裡克大抵不會看過李晨風的作品吧,但難得是二人都有近似想法,竟以音樂比對著太陽星系大造文章。這是有關中外電影大師起用同一段古典音樂的有趣小故事。另一位對古典音樂有著深厚認識的導 演,我想到黑澤明。這不期然又勾起我對《留芳頌》裡的音樂記憶,那是我多年前觀賞黑澤明電影中感到觸動的第一回。
  • 黑澤明因這部作品傲立世界,被譽為世界百大經典
    黑澤明這個名字響徹了全球電影文化世界,無論是當今哪一個擁有著極高榮譽的世界名導談起他都是肅然起敬的,而對於許多喜歡電影的觀眾來說,黑澤明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他代表的更是一種電影精神,黑澤明被譽為日本電影的神,從來都沒有過分讚譽。
  • 是枝裕和的老師教你如何解讀黑澤明
    史匹柏說:「黑澤明是我的啟蒙恩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科波拉說:「如果能和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 馬丁•斯科塞斯扔下自己的劇組,不遠萬裡飛到日本,就為在黑澤明的影片《夢》中扮演黑澤最愛的畫家梵谷這一角色。認為「只有黑澤明能夠改編《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則在黑澤明逝世後打消了將這本著作拍成電影的想法。
  • 成就黑澤明的他,天堂與老友盤腿而坐
    後來幾經周轉,劇本到了黑澤明手裡,在得知橋本忍是伊丹萬作的弟子後,黑澤明也給了幾分面子,不過覺得劇本太短。橋本忍就把芥川龍之介的另一部小說《羅生門》也加了進來,把《羅生門》的故事架構在《竹林中》的角色裡,後來就有了這部揚名國際的《羅生門》,也讓黑澤明享譽海內外。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黑澤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為日本電影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黑澤明電影在歐美和日本的傳播情況卻大相逕庭,與歐美普遍尊崇黑澤明相比,在日本的國內卻存在著貶低黑澤明的傾向。黑澤明電影中崇尚塑造個性化人物以及重視對戲劇化情節的表達,這些傾向也成為日本的一些評論家對黑澤明電影產生詬病的原因,當然這也是歐美電影界能夠快速發現黑澤明的原因。
  • 黑澤明談塔可夫斯基和他的《索拉裡斯》
    黑澤明談塔可夫斯基和他的《索拉裡斯》 2020-09-13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黑澤明:蕩漾在洗澡盆
    (說點題外話,就是這位拿這些話開我玩笑的大姐,聽說她去世前不久看電視時看到 Los Prims 樂隊的黑澤明 Los Prims 樂隊是活躍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樂隊。它的主要成員之一也叫黑澤明。,她以為那是我,便說:「阿明真是精力充沛呀。」儘管外甥與外甥女說那不是他們的舅舅,可她卻堅持自己沒有看錯,因為我小的時候姐姐們常常讓我唱歌給她們聽。
  • 我對電影的一切了解都來自於哥哥丨黑澤明誕辰110周年
    黑澤明從未否認過個人生活、時代歷史對其創作的影響。在很多對黑澤明的研究中,關於他的兄長丙午對他電影生涯貫穿始終的影響,是無法輕輕略過的。東亞史學者保羅·安德利爾在《黑澤明的羅生門》一書中,分析和探究了這一問題, 黑澤丙午的影子是如何在黑澤明的電影中徘徊不去。
  • 《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也有的小溫柔
    提起黑澤明,腦海中各類兇神惡煞、好勇鬥狠的武士們立即提著日本武士刀呼嘯登場。可曾想雄剛大師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呢,不妨來欣賞一下黑澤明早期的作品:《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中提及了這部作品的創作動機:戰後的青春是怎樣的呢?為了使它甦醒,必須經過一個痛苦的時期。
  • 黑澤明導演作品全精讀:《我對青春無悔》
    《我對青春無悔》拍攝片場   一首青春的輓歌               在侵華戰爭期間,黑澤明一直留在了日本國內黑澤明一直在為著創作的權利而進行爭取,可是微薄的力量不足以和強大的戰爭機器相抗衡。不過在這段時間,他親眼目睹了戰時日本國內民眾生活的慘狀,無數年輕的生命被戰爭這部絞肉機吞噬,可以說,他對戰爭的反思從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 黑澤明早期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沒有特效,他也曾為老虎出鏡犯愁
    李安是幸運的,生處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他可以藉助特效合成許多高難度的鏡頭,而他的前輩黑澤明在拍攝《德爾蘇·烏扎拉》時,因為兩個老虎的鏡頭而焦躁不安。雖然老虎鏡頭很少,卻對劇情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關於《德爾蘇·烏扎拉》的情節,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主人公德爾蘇是一位森林獵人,他非常害怕一隻被稱為「神靈」的老虎,它的名字叫「阿姆巴」。
  • 黑澤明晚年選出的幾部心愛的電影,《龍貓》上榜,這幾部你聽過?
    大家都知道,2010年是黑澤明(1910 -1998) 誕生的一百周年,這位偉人一生觀影長逾八十年,晚年選出心愛的一百部世界電影,作品從1919年下迄1997年,名單最早刊於《文藝春秋》1999年4月號,最詳盡的敘述見於黑澤和子所編的《黑澤明所選100部電影》。 一百部電影中,美國片佔了三十五部,日本片亦有廿部。
  • 美國經典西部片《荒野大鏢客》竟然是抄襲了黑澤明的《用心棒》
    《大鏢客》於1964年上映,而在早幾年的1961年,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用心棒》講述的是一個類似的故事。用心棒(ようじんぼう)在日語裡是打手、保鏢的意思。一個邋遢的武士來到陌生的小鎮,這裡民生凋敝,店鋪都不營業,因為兩家惡勢力清兵衛和醜寅把持著小鎮。武士通過和兩家的鬥智鬥勇,剷除了雙方,恢復了小鎮的寧靜。
  • 羅生門什麼意思 黑澤明《羅生門》被翻拍美劇劇情介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黑澤明執導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將改編翻拍成美劇,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操刀,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首次在日本上映,立即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熱議。
  • 黑澤明:師之大者
    文 | [ 日 ] 黑澤明少年黑澤明我的數學很差,但遇上巖松老師監考時,我準會拿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