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人參與的雙十一消費盛宴落幕,「尾款人」終於不用熬夜付款,商家們也可以鬆口氣。大家都進入了盤點總結階段。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臺一貫總結報告出得及時,家家傳捷報。如意料之中,皆超去年;大多數品牌,線上銷售也均超去年。在鑽石消費品類中,恆信璽利旗下I Do品牌創造了天貓、京東雙平臺銷售第一的佳績。據悉,連續幾年,I Do都保持了鑽石品類銷售第一的成績。
從「光棍節」到「雙節棍」,雙11再 創 「奇蹟」
此次購物節,天貓顯然又創造了「奇蹟」。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總成交額(GMV)達到4982億元,僅雙十一當天GMV就比去年增長了26%。在所有參加的品牌中,海外品牌有31,766個,還有210萬線下小店參與。最後成交額過億的品牌有474個。
據京東數據,預售階段,一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訂單額都出現較大增速,前者同比增速117%,後者更強,增幅達126%。下沉市場的消費力量不容忽視。
11月11日凌晨,蘇寧易購公布實時戰報顯示,11日0點雙十一全面開啟後,僅用時19分鐘,蘇寧全場景生態渠道成交金額破50億。
在線上捷報頻傳的同時,線下銷售也勢力迸發。據悉,銀泰百貨打造了近百場線下消費嘉年華,從吃喝玩樂享各種維度,幫助消費者提升購物體驗。從11月1日到9日,銀泰15家雲店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2.5倍。
據介紹,I Do作為銀泰百貨的合作夥伴,也積極參與了這場「線下+線上」銷售同步的盛宴,創造的銷售業績也大超去年同期。
挖掘 消費 新 需求 ,此屆雙 11 創新 多
今年雙十一國內國際都備受關注,創造各種超預期佳績也在情理之中。因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加速推進了全世界數位化進程,從以上幾個平臺的消費數據也可以看出一二。天貓海外品牌大量增加,海外購轉線上購;而下沉市場更是全面觸網,不止天貓、京東,快手的崛起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下沉市場顯示出的不只是「賣」的實力,還有「買」的實力。
毫無疑問,下沉市場用戶「買買買」的熱情已被激發,實力也初步彰顯。這是今年雙十一的特點之一,同時意味著這塊未來的市場,還有成長空間。除此,今年雙十一還顯現出了如下幾大特點。
預售開啟了22天銷售長戰線,帶來的銷售增量也超出商家預期。天貓表示,這是「雙十一」12年來在節奏上的一次重大改變,更長的售賣周期,能讓商家普遍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消費者的體驗也更好。據悉,今年雙十一消費者收到商品的時間平均提前了2-3天。恆信璽利也表示,預售模式能讓商家準備更加充分,在營銷、採購、客服、與電商平臺溝通等各個環節更加有序,改善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在營銷手法上,今年商家們的玩法也各種創新。無論養貓、花式種草、品牌聯名、遊戲植入等軟營銷還是直接的廣告宣傳,都力圖多場景觸達消費者,讓大家愉快、方便地「買買買」。尤其在帶貨官、種草紅人的推薦下,消費者買得更省心和放心。正如某消費者感言,「人都用過了,好才推薦給我們,何樂而不為。跟著買就是了。」
社交營銷的魅力或許正是抓住了人的本性,直播帶貨之所以成為商家標配,同理,也是因消費者的「懶」與「信任」。據悉,今年的直播帶貨迎來了重量級大爆發,有超300位明星、400位總裁走進了天貓雙一直播間;在10月21日凌晨預售中,李佳琦和薇婭合計帶貨超80億;快手辛巴團隊雙十一帶貨總銷售額則突破了88億。
同時,今年雙十一還反映出以反向定製為代表的智能供應鏈(C2M)發展迅速。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京東C2M產品銷量同比為去年的1.7倍,許多「比你更懂你」的C2M商品成為品類第一。數據應用在優化供應鏈、提升消費體驗方面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網際網路普及不斷創造「消費奇蹟」的同時,挖掘新消費需求,製造新增長點不僅是商家的需求,也是電商平臺必須面對的問題。事實上,我國消費網際網路在2014年以後已進入了緩慢增長期,消費者也愈來愈注重「品質消費」,選購時更注重商品品質與平臺及商家的可靠性,尤其在3C、美妝、珠寶等銷售額較高的領域。
恆信璽利表示,「我們在加快企業『線上+線下』提速的同時,始終以『服務客戶』為宗旨,並在數次消費節大考中不斷完善銷售服務系統,為消費者的『品質消費』追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