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哲學是相輔相成的,你會選哪一邊呢?

2020-12-13 愆之行

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中,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物點,那就是哲學。哲學是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是說法不同,西言叫神學,而東方則佛學或是道學。宗教誕生於哲學,哲學發揚於宗教,二者相輔相成。

為什麼說宗教誕生於哲學

也許在西方的宗教中對於這個問題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如果轉為使用東方宗教的例子,就一目了然了。在中國有三大教,儒釋道,儒教我們暫且先略過不談,但從釋教與道教的發展來看,的確如此。

我們知道一個宗教的成立,一定要有哲學的基礎以及信仰,而佛教作為印度的舶來品,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卻是先使用神學來進行傳播,但是釋迦在印度進行傳教之時肯定不是用神學,而是用哲學,畢竟人類通過修煉而擁有神奇的力量的傳說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被證實存在。故而小編認為佛教在釋迦的傳播之初一定是使用哲學的道理來進行傳播,就連「佛」這個字翻譯過來也是「領悟」而不神。

而道教的起源雖然是始於皇帝,但真正成立應該是漢朝張道陵於青城山所創立的五鬥米教,並老莊之學為神學基礎。但在民間,老莊思想則多使用為哲學,故而我說宗教誕生於哲學。

哲學源起於對宇宙、人生的探討

在人類的起源之初,自然的世界是奇妙的,為何會颳風下雨,打雷閃電等等自然現象都是我們對於自然探討的一個起點,當然,也是神學的起點。當人面臨所未知的世界時,總會產生好奇心,不同的是,一些人選擇探究本源,一此人選擇將之奉為新神。但是二者在對於人生意義的探討上是相同的,只是結果不同,神學認為生命的起源來神,或哲學則一直在爭辯之中,直至科學的出現。

但是哲學與宗教兩者雖然在一直相爭,但是相互撫育,哲學補充神學,破除神學;而神學反過來推進哲學,兩者如道家陰陽學說一般,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依賴。

宗教與哲學,你更偏向於哪一種

無論是宗教也好,還是哲學也好,兩者信仰不同,思考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宗教請究靠神來救,但自身也要努力,以求神注意到自己,這樣的神才有些許注意力到你的身上;而哲學則是靠己,一切只從規律與意識出發,不考慮神的幫助。

相對而言,小編兩者都信,人生有許多時總是無助的,此時的我需要一些精神的寄託,而神則成為寄託的首要選擇;但是對於哲學的信仰也是同樣,在思索及探討的過程中,不可能靠神來解決,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哲學科學宗教的關係
    這樣的東西我統稱為哲學。那這就不得不談談宗教和哲學的關係。從歷史角度看,先有哲學後有宗教。從聯繫上來看,宗教誕生於哲學。但對東西方宗教我發現有一些共同點,如:宗教往往伴隨著政治。西方基督教成為羅馬統治的工具,東方儒家成為漢王朝統治的工具。這些宗教是對哲學的改造,宗教已經脫離了哲學目的,而藉助哲學駛向另一個終點,目的不再單純。
  • 哲學·宗教學系 系統理論,整合想法
    今後我們會在各種不同場合碰到需要從哲學視野來解答的不同問題,如人與地球的和諧相處的問題、如何解決頻發的宗教矛盾的問題、或者與人類的「起始」及「終結」相關的生殖及腦死亡的問題等等。學習內容哲學研究的是與人類的存在及思考相關的各種問題。其一般按照研究對象的地域可以分為西洋哲學與東洋哲學(既印度哲學、中國哲學)等。
  • 如果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那麼哲學呢?
    哲學(思想)通常被認為是脫胎於宗教。因此,關於哲學(思想)與宗教的關係問題,通常有兩個相反的回答:或者以為二者是對立的、不相容的,總處於鬥爭當中,哲學從宗教中脫離出來是思想對宗教的勝利;或者以為二者是相通的和一致的,哲學從宗教脫胎出來既表明它們各不相同,又表明它們具有親緣性,它們之間甚至是相互需要的。
  • 《宗教與哲學》稿約
    《宗教與哲學》稿約《宗教與哲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思想平臺,立足宗教哲學,力主對不同哲學、不同宗教
  • 心理學與哲學、文學、宗教、神話的關係
    而精神分析與文學、宗教、神話,有許多聯繫,而這些聯繫,不是偶然,不是巧合,背後有一定淵源。分別來說文學:不管是文學理論還是文學作品,都是心理學的演練,包括電影,電視劇。宗教:心理學源於哲學,哲學多與宗教有關。另外,在心理學誕生之前,人的心靈多寄托在宗教。
  • 中國古代哲學為什麼不需要宗教來維繫,希臘哲學是宗教哲學
    意指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兩百年之間,在這段時期中,世上主要宗教背後的哲學都同時發展起來。一些人類學家相信,軸心時代由農業引發。這個理論由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中提出的哲學發展理論。
  • 科學、哲學與宗教,這三者都是什麼關係呢,互相又有什麼聯繫呢
    比如以「一」這個數字為例,除了聯繫到具體事物,用一頭牛、一棵樹、一張桌子等辦法來顯示,從哪裡找得出個具體的孤零零的「一」來呢?因此,儘管科學是屬於人類比較確切的知識,但在知識系統內,它不是整體性的,不是本質性的。連同遠遠沒有為科學所涉及的範圍,而又和人類生產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例如,人生是有價值的還是無價值的?人生有沒有值得追求的崇高目的?
  • 哲學與宗教都很重要,但哲學更理性,更富有邏輯力量
    如果從哲學以外的角度去看哲學和宗教的話,那它們完全是屬於純精神領域裡的事物,當它們在我們心中出現時,我們很難用「你看」或「你聽」這樣的詞去解釋、描述它們。這一點足以決定著它們在對待物質世界的具體事物、具體問題時,往往是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的。
  • 臺灣大學開放式課程-「宗教哲學十五講」
    秉持著分享教育資源的理念,臺灣大學近年成立了「開放式課程」網站,每學期精選十門以上課程供大眾免費自學。從上學期開始,我也接受邀請,將在大學部開設的「宗教哲學」錄製成開放式課程。本學期的「先秦儒家哲學」也正錄製中。
  • 哲學與宗教究竟什麼關係?
    哲學與宗教都是社會的產物,都源於社會、自然以及人本身的認識。宗教是一種帶有普遍法則的精神活動。哲學是一種依靠觀察、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的理性認識。本人認為哲學與宗教脫離不開,但是二者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宗教認識通過直覺或偶然事件受到影響和推動,它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現在普遍認為,在人的意識領域,宗教先於哲學,宗教具有先天性。對此,愛因斯坦曾說:宇宙間的一切,都受著同一自然規律的支配,日月星辰的運行多麼莊嚴。
  • 第五屆宗教哲學論壇在青島舉行
    與會的專家學者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院校。會議開幕式由世界宗教研究所趙廣明研究員主持,中國宗教學會曹中建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張志剛院長,山東大學哲學系主任傅永軍教授分别致辭。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三章 東方哲學、宗教和教育
    早期的哲學和宗教,可以說很難用科學標準將其區分開來,可以說宗教的誕生應該比哲學要早很多。人類在遠古時期,對自然、自身的認識及對世界的認識,催生出了原始的宗教,以此為基礎向後發展,才在其中慢慢孕育出哲學,所以可以這樣認為哲學的母體來自於宗教,其產生後,與宗教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奧古斯丁和阿奎那一樣,你真的很難區分他們是哲學家還是宗教領袖,誰也說不清楚,可能兩者兼有吧。 本章作者以西方哲學的本位從另外一個視角給我們介紹了東方哲學、宗教與教育的關係。
  • 科學、哲學、宗教與中醫(1)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與哲學和宗教一樣,科學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和人類自身過程中形成的知識體系。  從某種意義來說,我認為科學與哲學、宗教扮演的是同一個角色——「逼近真理」的解釋這個世界。科學理論是否成立,也與哲學與宗教一樣——是否能自圓其說?
  • 德國宗教與哲學 ——信仰告白的權利
    ——譯者注菲利普·比特讓,法國先賢祠-索邦大學(巴黎一大)宗教哲學教授,研究領域是宗教哲學、哲學史(德國哲學等)(Philippe Büttgen,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Université ParisI - Panthéon-Sorbonne, Paris)。E-mail: Philippe.Buettgen@univ-paris1.fr.
  • 哲學與宗教中的那些純思想,多學幾個不枉此生!
    有一種認知,初期能統一思想,但到後來一定走向宗教。請記住統一代表了極大的約束,換句話,你都不用去思考,也無法讓你去思考。可古今中外,老子的有無,佛陀的色空,儒家的格物致知,西方哲學的否定之否定,哪個不是在肯定與否定之間得到自己的認知呢?而在肯定與否定之間,每個人的認知,怎麼可能相同?讓世界更豐富多彩一些吧,這樣人類在思想進化上才可能有方向,而不是在統一後走入極端。
  • 藝術是對宗教、哲學和科學的綜合表達
    大愚說:「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有四條平行線:宗教、哲學、科學和藝術。如果說科學是探索求證,哲學是思辨,宗教是自覺,那麼藝術便是想像力和對精神的追求。」藝術和宗教早在人類社會早期,藝術和宗教便存在著某種伴生關係,而在宗教佔據統治地位的社會,藝術和藝術家們往往成為宗教的附庸,並從宗教中尋找靈感和動力。
  • 面試官:公司核心管理層內鬥,你選擇站在哪一邊?我該怎麼回答呢
    面試官:假如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內鬥,你選擇站在哪一邊?求職者:我選擇站旁邊,做好自己的工作。面試官:如果非讓你選一邊呢?求職者:誰發我工資,我站誰那一邊。管理層內鬥,你選擇站哪邊?作為求職者,回答像這種「你選擇站在哪一邊」的問題,不要被面試官牽著鼻子走。
  • 《文明6》拜佔庭DLC預告 軍事宗教相輔相成共築帝國
    《文明6》將於9月24日推出他們的第三款DLC「拜佔庭和高盧」包,此內容會提供給任何擁有《文明6:新紀元季票》的玩家,也可單獨購買。今日《文明6》發布了拜佔庭的預告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01-專業點評:哲學、宗教學、邏輯學、倫理學
    哲學類專業是以培養邏輯思維為核心的學科,很多人不懂的話會感覺很「虛」。
  • 《印度哲學宗教史》讀後
    總敘裡介紹了印度的國土、民族、文明概況、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及發展等。這部分內容我比較能看懂。先就書中的信息做一點總結。印度四面皆山海,作者劃分為三塊進行介紹。第一塊是五河地方,第二塊是恆河平原地方,第三塊是半島地方。印度文明,初興起於五河,東漸而移入恆河地方達於全盛,終乃由半島地方移植於錫蘭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