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還能撐多久?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陳局 英倫靠譜局

英國正式脫歐了,但雙方達成的貿易協議主要針對實物貿易。對於佔英國經濟80%體量的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法律、零售和娛樂等領域),缺乏具體的安排。這也意味著,未來可能還會有各種談判。

各界很關注的一點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而且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的地位會不會由於脫歐而受到威脅?

而多家頂級銀行、投行撤離近期撤離英國的舉動,更讓倫敦憂心。

金融業佔據英國GDP的12%,創造了超過200萬就業崗位。加上金融業拉動的消費和上下遊產業,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陳局今天特邀的情報員,身居英國,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她研讀了脫歐貿易協議,結合自己的專業觀察,認為雖然不是高枕無憂,但倫敦金融中心在短期內很難被取代。

那麼,在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倫敦有哪些優勢和隱憂?

為什麼說,歐盟要搭建世界級體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01

「同等待遇」懸而未決

由於新冠疫情嚴峻、封鎖措施嚴厲,英國二戰以來最艱難的一個聖誕節期間,我的大多數朋友都取消了度假計劃,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度過了冷清的聖誕和新年假期。而英國和歐盟加班達成、批准的貿易協議,也成了我們「雲聚會」的探討焦點。

朋友們大多活躍於英國的金融服務行業,所以對於這一版脫歐貿易協議都不大滿意——這份協議對於金融業的涉及確實是太少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新一輪的談判拉鋸戰還會繼續。

隨著脫歐過渡期的結束,倫敦的銀行、交易所和金融公司就失去了對歐盟市場的自動準入。

英國早已表態,會給歐盟公司「同等待遇」,承認歐盟監管制度的有效性,方便歐盟國家的公司在英國從事金融服務。英國允許歐盟企業在英國繼續經營3年,希望它們能申請永久許可。英國還單方面允許歐盟的金融公司直接向英國客戶提供某些服務,比如信用評級。

倫敦金絲雀碼頭

同等待遇跟監管體系息息相關。比如,在監管體系一致的情況下,歐盟的律師、註冊會計師也可以符合英國對註冊會計師的認證要求,反之亦然。現在,英國完全脫歐了,歐盟不再自動承認英國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資格,他們如果要去歐盟執業,就要遵循當地的資格認證要求,除非英歐雙方有進一步的特殊安排。

但貿易談判的結論是,雙方會加強金融服務方面的監管合作與信息共享,而具體的安排,包括同等待遇等監管體系上的問題,將會單獨協商,達成諒解備忘錄。

02

防患未然,多處下注

人們常常擔心:完全脫歐後,倫敦會不會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

業內的一些動向,加劇了這種擔憂。

頂級投行摩根大通(俗稱「小摩」),已經把1800億英鎊和200名員工轉移到了到德國法蘭克福,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

最近又爆出,摩根史坦利(俗稱「大摩」)打算把900億英鎊的資產轉移到法蘭克福。

巴克萊銀行要把150至200個工作崗位遷出英國。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2021年上半年要把歐洲總部從倫敦搬到荷蘭阿姆斯特丹。

中國的幾大銀行也都做了相應安排,在歐洲大陸或愛爾蘭布局,保持對歐盟國家業務的延續性。

美國銀行更是在兩年前就把國際分支機構搬到了愛爾蘭的都柏林。

花旗、滙豐、渣打、東京三菱等銀行也有轉移計劃。

最近,高盛集團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分別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陸設立了股票交易平臺,方便歐洲的客戶。

……

安永跟蹤調查了222家重要的金融服務公司。自脫歐公投起,到2020年10月,有24家公司宣布把英國資產轉移到歐盟,總價值超過1.2萬億歐元;88家公司考慮把倫敦的一部分職位轉移到歐盟,共涉及7500個工作崗位。

歐洲央行估計,在英國脫歐之前,從英國轉移到歐元區的資產總額為1.3萬億歐元。德國央行估計,外國銀行從英國轉到德國的資產將達6750億歐元。

《紐約時報》甚至開始預測下一個金融中心,基於英語水平、基礎設施、監管環境等因素,認為阿姆斯特丹和法蘭克福是最有吸引力的。

法蘭克福

安永跟蹤的222家公司裡,有88家已確定或者在考慮職位轉移地點:都柏林(34家)、盧森堡(26家)、法蘭克福(23家)和巴黎(20家)。其中有26家公司考慮轉移到多個地點,顯然是在多處下注。

03

短期難撼倫敦地位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斷言倫敦要失去金融中心地位,可能早了點。

身處諮詢行業的我,最近跟我公司的合伙人交流時也提出了這類擔憂,但她微微一笑說,脫歐對金融的影響沒那麼大,倫敦短期內很難被取代。

為什麼這麼說呢?

結合自身的觀察和媒體的分析,我們歸納出幾大原因:

1、倫敦金融行業在歐洲佔據絕對領先地位。

根據英國智庫「新金融」的數據,英國的股票、外匯和衍生品交易獨步歐洲,佔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還聚集了幾百家主要的資產管理公司。

雖然法蘭克福和巴黎的銀行業比較發達,都柏林和盧森堡聚集了大量投資基金,但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全面替代倫敦。英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順差很大,這意味著,是歐盟需要依靠倫敦來發展金融業,而不是相反。

金融界也承認,如果把過多的資產從倫敦轉移出去,會導致不必要的、代價高昂的市場分裂。

2、倫敦有極好的金融服務環境,提供一條龍服務,是歐洲最具「世界性」的城市。

你如果要收購一家公司,倫敦有一批不同國家背景的頂尖銀行家、會計師、律師和顧問等著為你服務。這就是金融中心的集聚效應。一條龍服務吸引的不光只是大型金融公司,還有想獲得投資的初創公司和中小型公司。歐洲其他國家還沒有實現這樣的規模經濟。

3、歐盟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新冠疫情初期,歐盟27個成員國就缺乏互幫互助,甚至還爭搶物資。有點類似的就是金融領域的各自為政。幾十年來,歐盟多次試圖加強金融中心建設,但一直難以取得重大進展。眼下,一些工作崗位從倫敦轉移到歐盟,各個城市會互相挖牆腳。歐盟小規模的金融資本組成的大雜燴,要變成一體化的世界級體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倫敦金融城

所以,在歐洲大陸,並不存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可以跟倫敦勢均力敵的對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倫敦可以高枕無憂。有這麼幾點需要注意:

1、英國脫歐給了歐盟一個反思的機會:如何用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協作機制,建立一個歐洲資本市場的聯盟,在與英國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2、雖然倫敦暫時不會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上萬億歐元的資產轉移可是實打實的。

這些資產分散到了不同的國家,可能導致歐洲大陸的金融市場分散化。為了規避歐盟內部出現下一個「英國」,投資者可能會將部分資產轉移到紐約、新加坡、香港,加深全球金融市場的分散化。長期來看,這些都會削弱倫敦的地位。

3、從長期來看,如果歐盟採取強硬路線,而且歐盟的那些金融中心在關鍵類別資產的交易上達到臨界規模,倫敦的吸引力就會減弱。

說了這麼多改變甚至危機,但要知道,「危」中也會有「機」。

比如我所在的諮詢行業,就迎來了發展機遇,客戶的需求因脫歐而大增。

雖然脫歐和疫情導致一部分人喪失了工作機會,但一些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英國的「四大」和大型投行、銀行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招聘,這也是普通人的機遇。

接下來就要看英國政府的談判能力了,在這個意義上說,脫歐尚未劇終,也許還要持續數年。

情報員:含章

情報源:BBC, The Guardian, Financial Times, E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uters, ITV, The Times, 英國議會官網

陳局講兩句

英國脫歐說到底,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失去了一些優惠待遇,但也擺脫了歐盟的束縛。脫歐派和留歐派都要放棄政治爭執,在未來的年月裡謀求利益。

脫歐也可以促使英國的金融服務等行業離開原有的舒適區,重新思考方向,或許會帶來新一輪科技和自動化的發展,比如電子支付的進一步普及、虛擬貨幣的發行等等,跟上世界潮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原標題:《英國脫歐,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還能撐多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麼玩?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麼玩?「至少兩年內什麼都不會改變」,投資人、Seedcamp創始人Saul Klein表示,「(脫歐後)我們有了一個絕妙的機會來最優化歐洲關係,這樣可以符合每個人的利益。」倫敦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毫無疑問,此次退歐後,最受到威脅的行業就是倫敦如日中天的金融科技前景。
  • 英國脫歐後新歐洲金融中心之爭:巴黎、法蘭克福誰佔上風
    英國脫歐程序啟動,加入歐洲新金融中心爭奪戰的名單越來越長。就在英國正式宣布觸發脫歐條款之前48小時,米蘭也宣布加入歐洲新金融中心的爭奪。在最新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榜單上。米蘭僅排在第56位。不過,這並不妨礙米蘭的金融政策制定者們也試圖從英國脫歐的談判中分得一杯羹。
  • 英國「脫歐」荷蘭得利:阿姆斯特丹或成歐洲新金融中心
    8月26日,荷蘭外國投資局(NFIA)表示,由於擔心英國脫歐的影響,近百家公司已從英國遷至荷蘭,或者在這裡設立新的辦事處,還有325家公司因為擔心失去對歐盟市場的準入而正在考慮搬遷。這些公司涉及金融、信息技術、傳媒、廣告、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荷蘭正以其獨有的優勢吸引著這些焦慮的企業們。
  • 脫歐之後,英國放大招:學柴契爾,搞金融大爆炸!
    鮑裡斯的一位盟友表示,歐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搗鬼」,試圖把倫敦金融城裡的就業機會轉移到巴黎、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 作為英國脫歐後未來走向的系列文章之一(之後還會陸續推出別的文章),今天我們將藉助對這篇文章的分析,關注金融這個領域,討論脫歐後英國將如何破局,重現金融業的往日榮光: 脫歐後,英國欲打造「金融大爆炸2.0」 其實,英國政府瞄準金融科技這一舉措的背後
  • 英國「脫歐」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原是歐盟大國,對華態度積極,英國的對華政策對歐盟產生過不小影響。例如,在呼籲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英國持積極的對華立場。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教授指出,英國脫離歐盟,中國就缺少了一個影響歐盟對華政策的重要抓手。
  • 倫敦穩守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地位:人民幣兌美元交易量首次超過英鎊...
    前景不明的脫歐進程並沒有撼動倫敦作為人民幣第一大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英國央行的一項報告顯示,去年倫敦的人民幣兌美元交易量首次超過英鎊兌歐元的交易量。去年10月,人民幣兌美元的日交易量為730億美元,而同期英鎊兌歐元的日交易量為略高於660億美元,這使得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取代英鎊兌歐元成為倫敦交易量排名第七的貨幣對。據上述報告,去年4月至10月之間,人民幣交易量增長17%,這幫助抵消了在漫長且混亂的脫歐過程中,英鎊交易量的下滑。
  • 倫敦市長撐脫歐重創英揆 分離派聲勢大漲
    圖:倫敦市長詹森(中)22日騎著自行車回答媒體提問/路透社  大公網2月23日訊 綜合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將於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執政保守黨內重量級政客、被視為首相卡梅倫接班人的倫敦市長詹森21日公開表態支持脫歐。
  • 花旗集團(C.US)欲收購倫敦金融城花旗英國總部大樓!時間...
    選擇這個時機斥巨資買入金絲雀碼頭地標樓,花旗集團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動搖倫敦國際金融中心是世界聞名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倫敦是一個服務細緻周全,業務靈活多變,開放較早的多功能金融中心。它作為歐洲貨幣中心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終於要脫歐了!英國人還能吃德國香腸 暢飲法國紅酒嗎?
    終於要脫歐了!英國人還能吃德國香腸 暢飲法國紅酒嗎?英國人還能大吃德國香腸,暢飲法國紅酒嗎?  脫歐協議接連過關後,當地時間1月31日晚11點,英國和歐盟將正式「離婚」。21世紀最長的路——英國「脫歐」之路,終於走到盡頭!不過,這齣戲的落幕,緊接著是另一齣戲的開場:英國將與歐盟進入約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
  • 脫歐以後,為什麼會是由這個城市來取代倫敦?
    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為了避免英國脫歐後與歐盟法規發生衝突,已經有數百家企業將其業務完全撤出英國,或將關鍵部門轉移至其他27個歐盟國家,一同離開的還有數以萬計的高技術僱員人才。這在金融業表現尤為明顯。幾十年來,歐洲金融業一直以倫敦金融城方圓一平方英裡的區域為中心,其它城市顯得無足輕重。但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金融機構紛紛向歐洲大陸伸出觸角。
  • 英國脫歐誰是贏家?法蘭克福在金融界獲得新助力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4日彭博稱,下面宣布,英國脫歐的贏家是
  • 「脫歐」泥潭也阻擋不了銀行家們對倫敦的愛:一切只因工資給到位?
    「脫歐」泥潭也阻擋不了銀行家們對倫敦的愛:一切只因工資給到位?人力資源公司Emolument發布的數據分析了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米蘭工作的4475名一線銀行家(交易員)的工資和獎金,發現英國首都的薪酬最高。
  • ...新聞精選:脫歐懸而未決,金融企業紛紛撤離倫敦 Cities turn...
    英國倫敦消防局批評這部熱門兒童劇的製作人使用了"過時的刻板性別特定用語"。重點;強調;加強語氣Cities turn post-Brexit hubs金融企業紛紛撤離倫敦歐洲金融中心趨多極化The United Kingdom's decision to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has led major financial companies in London to move assets
  • ...脫歐懸而未決,金融企業紛紛撤離倫敦 Cities turn post-Brexit...
    英國倫敦消防局批評這部熱門兒童劇的製作人使用了"過時的刻板性別特定用語"。重點;強調;加強語氣Cities turn post-Brexit hubs金融企業紛紛撤離倫敦歐洲金融中心趨多極化The United Kingdom's decision
  • 外媒稱英國脫歐後或與中國進入「蜜月期」:中國財大氣粗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18日報導,英國希望退出歐盟的內部市場以及關稅聯盟,從而自行與歐盟之外的國家籤署單獨的貿易協議,這就使得「財大氣粗」的中國成為其中非常吸引人的一個合作夥伴。哈蒙德表示,倫敦證交所和上海證交所之間的互聯互通將加速最後籌備階段,同時雙邊還一致同意就兩國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可能性進行研究。
  • 脫歐之路,道阻且長,英國終於宣布啟動脫歐程序,500億英鎊「分手費...
    英國首相宣布脫歐後,支持留在歐盟的民眾舉行抗議集會 供圖/視覺中國  3月2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駐歐盟大使蒂姆·巴羅(左)將「脫歐」函遞交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 供圖/新華社  3月29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致函歐盟,正式開啟英國脫歐程序。英國駐歐盟大使已將脫歐函遞交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
  • 法蘭克福成英「脫歐」大贏家?
    英國「脫歐」可能改變國際金融中心格局,尤其在歐洲地區,當倫敦金融城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通道梗阻,金融機構可能將業務和人員遷至歐洲大陸,法蘭克福、巴黎、都柏林、盧森堡等歐元區內的金融中心似乎看到了加速成長的機遇。位於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
  • 英國脫歐 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
    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2月20日宣布,英國將於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若公投決定脫歐,將令歐盟失去其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富裕的金融中心。卡梅倫曾表示,英國留在歐盟會更好。如今,距公投日只剩百天。隨著朔伊布勒的明確表態,英國脫歐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是否真的會引發全球性風險,這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話題。去or留?
  • 英國「脫歐」大結局
    當天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們為「脫歐」後貿易協定徹夜工作,該協議將確定兩者未來的貿易關係,減少英國於2021年1月1日之後出現的混亂。之後,英歐雙方官員完成了法律文本的定稿,該文本將保留英國和歐盟之間的無關稅商品貿易,並對安全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予以保護。小道消息總是先一步驚動市場。
  • 英國脫歐成功,對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英國成功脫歐,中歐合作戰略將困難重重自從美國制定重返亞太戰略,中國面臨的周邊環境壓力陡增,急需尋找新的合作對象緩解美日等國聯合施加的經濟和政治壓力。與中國相似,歐盟也苦於美國過多的幹涉降低其在國際貿易中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成為了中國應對美國壓力的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而英國正是中國叩開歐盟大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