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英國正式脫歐後,質疑英國未來發展的聲音此起彼伏,其中,堪稱英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也未能倖免。
此前,首相鮑裡斯親口承認,最終達成的這份脫歐貿易協議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沒有達到英方的預期」。
這意味著,雖然英歐雙方計劃3月底前就金融行業達成諒解備忘錄,但英國金融業今後的發展局面依然不夠明朗。
鮑裡斯的一位盟友表示,歐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搗鬼」,試圖把倫敦金融城裡的就業機會轉移到巴黎、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
對此,精明的英國政府當然不會立刻投降。
《金融時報》1月8日撰文稱,一份由英國政府支持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審查報告指出,脫歐後應該對快速增長的Fintech企業予以政策支持,例如給技術人員發放特別籤證、修改企業上市規則等,以吸引更多金融從業人才。
這項報告由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在2020年3月的預算案中發起、跨境支付公司Worldpay前CEO羅恩 卡利法(Ron Kalifa)領導。報告中所涉及的建議細節將會儘快敲定。
作為英國脫歐後未來走向的系列文章之一(之後還會陸續推出別的文章),今天我們將藉助對這篇文章的分析,關注金融這個領域,討論脫歐後英國將如何破局,重現金融業的往日榮光:
脫歐後,英國欲打造「金融大爆炸2.0」
其實,英國政府瞄準金融科技這一舉措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野心——打造金融大爆炸2.0。
脫歐後,英國政府第一時間解除歐盟禁令,重新允許瑞士股票在倫敦股市進行買賣交易。據英媒分析,英國政府之所以從金融業開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業對英國經濟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2020年,服務業(service sector)佔到英國GDP的80%,其中金融服務業佔比最大。除此以外,英國還擁有兩大金融中心:倫敦和愛丁堡,分別排在世界第2和歐洲第6。
從歷史上看,英國金融業的真正崛起,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金融大爆炸(The Big Bang 1986)」,這多虧了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放鬆管制的舉措(deregulation)。
在1975至1990年擔任首相期間,柴契爾夫人摒棄了英國奉行已久的凱恩斯主義政策,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並開啟了英國的浪潮。
金融業方面,她提倡大幅度減少監管、取消外匯管制、取消信用約束、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放鬆住房金融管制、改革資本市場等「大爆炸」政策。
改革後,外國財團被允許購買英國上市企業,倫敦金融城投資銀行和經紀公司的構成和所有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融城引入更國際化管理作風,使用電腦和電話等電子交易方式取代了過去傳統的面對面談價,使競爭激烈程度劇增。
柴契爾夫人治下,英國的金融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地位的重新崛起,並大力刺激了貨幣和房價增長。
再多說一句,當年美國的科技革命,也是裡根放鬆政府監管之後才迅速崛起的。
如今,脫歐後的英國重獲自由,英國政府也想通過經濟自由化,來重現金融業的往日榮光。
2021年1月11日,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在接受倫敦金融城早報《City A.M》的採訪時表示,由於不再受歐盟規則的約束,倫敦金融城未來將迎來「金融大爆炸2.0」。
蘇納克認為,脫歐協議中有許多對倫敦金融服務業有利的方面,例如,數據自由流動、商務旅行以及有關法律和專業服務的條款。
在金融監管方面,他相信有利於英國金融業發展的協議將會很快達成。
當回顧倫敦金融城遠至上世紀80年代前的歷史時,蘇納克表示,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金融城總是不斷創新、適應和發展,並因此興旺發達。
「不管叫大爆炸2.0還是什麼」,脫歐後的倫敦金融城有了一個起步的基礎。
蘇納克稱,英國財政部將在推動倫敦金融服務業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為了吸引大型新公司選擇英國作為上市目的地,英國財政部正在重新審查上市機制、發行綠色債券、數字貨幣等...
英國金融科技業(Fintech)發展現狀
正如第一部分提及的那樣,為了打造「金融大爆炸2.0」,英國政府意欲從金融科技業(Fintech)開始。
在具體介紹審查報告提及的舉措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英國Fintech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或financial technology)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熱詞。事實上,Fintech公司已經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詞彙,而真正成為了推動傳統銀行、支付和貸款服務變革的力量。
在考慮脫歐後發展戰略時,英國政府一直將Fintech行業視為重點發展領域。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Fintech行業對英國經濟的貢獻約70億英鎊,從業人員約6萬人。
從案例來看,倫敦一直是歐洲Fintech的行業中心,Revolut、Monzo和TransferWise等價值超過10億英鎊的「獨角獸(Unicorns)」公司都誕生於倫敦,並且至今仍將總部留在倫敦。
這再一次印證了倫敦「歐洲金融科技資本之都(fintechcapital of Europe)」的美名。
另據諮詢公司GP Bullhound2020年的報告顯示,英國有1139家Fintech公司已達到8%的高增長點,大多數都處於萌芽(40%)和風險(26%)階段,吸引的股權投資比任何其他垂直行業都多。
目前,英國排名前三的Fintech公司分別是數字銀行OakNorth Bank、 英國支付寶Revolut和Atom。
英國政府扶持金融科技行業,如何解讀?
再說回到開頭提及的英國政府支持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審查報告。
據《金融時報》披露,這項行業審查涉及了五個具體領域:技能和人才、投資、國家間的聯繫、政策和國際吸引力。
下面,我們將著重分析兩項最重要的政策:一是給技術人員發放特別籤證,另一個是修改企業上市規則。
1. 技術籤證(tech visas)提議利好中國人才
據了解,該審查報告預計提出發放技術籤證(tech visas),為英國最具活力的公司引進必要人才,這對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政策。
近期發布的《科技國家籤證報告2020》 (Tech Nation Visa Report 2020)顯示,儘管19-20年間申請在英國IT和技術行業工作或投資的中國公民人數有所下降,但籤證批准率卻遠高於印度、美國和奈及利亞等國家公民。
報告還顯示,在2020年的全球人才籤證中,52%的申請者在英國公司工作,28%的人被歸類為「科技創始人」,並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特別指出,中國先進的IT產業意味著,儘管政治局勢自華為事件後較為緊張,但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對英國僱主特別有吸引力。
英國的籤證政策旨在吸引最聰明、最優秀的人才到英國,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問題不會改變英國科技行業需要從海外招聘人才以保持競爭力的事實。
一旦發放技術籤證(tech visas)的提議被通過,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未來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英國的Fintech行業中來。
2. 修改上市規則
此外,審查報告還建議允許上市公司在所謂的「溢價(超過股票面值)」交易所實行雙重股權結構(dual-class voting structure),並改變自由浮動規則(Free float rules)。
我們先來看雙重股權結構。
所謂雙重股權結構,是指上市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權,通常是一般股東一票一股,但公司少數高管可以一股數票。
這意味著,與公眾股東持有的股份相比,創始人和其他上市前股東能夠通過持有具有增強投票權的股份來維持對上市公司的投票控制。
這種結構對快速增長的公司尤其有吸引力,尤其是在科技領域,因為創始人通常希望在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後保留更大的控制權。
像在美國上市的音樂公司Spotify和在線時尚零售商Farfetch,都是典型的雙重股權結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主營奢侈品電商的Farfetch還是完完全全的英國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但卻跑去了紐約上市,這可能也是英國人下決心修改上市規則的重要原因。
目前,擁有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沒有資格在要求「一股一票」的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溢價」交易所上市,且不允許進入富時100指數和富時250指數,這明顯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使英國很多此類公司錯失在倫敦上市的機會。
其次,自由浮動規則(Free float rules)也在審查中。
目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IPO的公司至少有25%的股份由公眾股東持有。本次審查報告支持將一家上市公司的這一比例從25%降至10%。
較低的自由浮動門檻將使創始人在上市後保持更多的控制權。
如果英國放寬對雙重股票結構公司的上市資格,以及自由浮動規則的要求,將有望吸引大批金融科技公司選擇倫敦作為IPO的地點,因為企業創始人將擁有更多的公司控制權。
除了上述兩項政策外,該報告還將探討如何將英國的10個Fintech「集群」聯合起來,這些集群通常以衍生創新理念的大學為基礎。
它還將推動改善英國機構投資者的上市渠道,尤其是那些已經超過初創階段的養老金行業的投資者。
另外,由於Fintech行業常處於部門、監管機構和私營部門組織之間,關於如何改善政府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督和支持的建議也正在起草中。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後
總結來說,這篇文章寫了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英國脫歐後將放鬆監管(deregulation),像柴契爾學習,搞金融大爆炸2.0。
具體來說就是搞金融自由化,表現形式則會是在金融科技領域,政府希望今後英國湧現更多像Monzo、Revolut這樣的優秀企業。
也就是說,英國脫歐後將通過進一步放鬆監管,來鼓勵金融和科技行業大舉創新,而不是像原本的歐盟法規那樣更強調抑制風險。
畢竟英國保守黨政府一直是大市場小政府的思路,和歐盟的價值觀一直不合,但卻更接近於柴契爾和裡根的風格。
- End -
*歡迎星標英倫投資客,不錯過每條重要推送
歡迎關注英倫投資客
服務於對英國有興趣且能獨立思考的讀者
推送投資訊息和原創分析文章
博主常駐倫敦
是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MRICS
和英國註冊會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