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之後,英國放大招:學柴契爾,搞金融大爆炸!

2021-01-15 騰訊網

2021年1月1日,英國正式脫歐後,質疑英國未來發展的聲音此起彼伏,其中,堪稱英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也未能倖免。

此前,首相鮑裡斯親口承認,最終達成的這份脫歐貿易協議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沒有達到英方的預期」。

這意味著,雖然英歐雙方計劃3月底前就金融行業達成諒解備忘錄,但英國金融業今後的發展局面依然不夠明朗。

鮑裡斯的一位盟友表示,歐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搗鬼」,試圖把倫敦金融城裡的就業機會轉移到巴黎、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

對此,精明的英國政府當然不會立刻投降。

《金融時報》1月8日撰文稱,一份由英國政府支持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審查報告指出,脫歐後應該對快速增長的Fintech企業予以政策支持,例如給技術人員發放特別籤證、修改企業上市規則等,以吸引更多金融從業人才

這項報告由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在2020年3月的預算案中發起、跨境支付公司Worldpay前CEO羅恩 卡利法(Ron Kalifa)領導。報告中所涉及的建議細節將會儘快敲定。

作為英國脫歐後未來走向的系列文章之一(之後還會陸續推出別的文章),今天我們將藉助對這篇文章的分析,關注金融這個領域,討論脫歐後英國將如何破局,重現金融業的往日榮光:

脫歐後,英國欲打造「金融大爆炸2.0」

其實,英國政府瞄準金融科技這一舉措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野心——打造金融大爆炸2.0。

脫歐後,英國政府第一時間解除歐盟禁令,重新允許瑞士股票在倫敦股市進行買賣交易。據英媒分析,英國政府之所以從金融業開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業對英國經濟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2020年,服務業(service sector)佔到英國GDP的80%,其中金融服務業佔比最大。除此以外,英國還擁有兩大金融中心:倫敦和愛丁堡,分別排在世界第2和歐洲第6。

從歷史上看,英國金融業的真正崛起,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金融大爆炸(The Big Bang 1986)」,這多虧了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放鬆管制的舉措(deregulation)。

在1975至1990年擔任首相期間,柴契爾夫人摒棄了英國奉行已久的凱恩斯主義政策,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並開啟了英國的浪潮。

金融業方面,她提倡大幅度減少監管、取消外匯管制、取消信用約束、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放鬆住房金融管制、改革資本市場等「大爆炸」政策。

改革後,外國財團被允許購買英國上市企業,倫敦金融城投資銀行和經紀公司的構成和所有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融城引入更國際化管理作風,使用電腦和電話等電子交易方式取代了過去傳統的面對面談價,使競爭激烈程度劇增。

柴契爾夫人治下,英國的金融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地位的重新崛起,並大力刺激了貨幣和房價增長。

再多說一句,當年美國的科技革命,也是裡根放鬆政府監管之後才迅速崛起的。

如今,脫歐後的英國重獲自由,英國政府也想通過經濟自由化,來重現金融業的往日榮光。

2021年1月11日,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在接受倫敦金融城早報《City A.M》的採訪時表示,由於不再受歐盟規則的約束,倫敦金融城未來將迎來「金融大爆炸2.0」

蘇納克認為,脫歐協議中有許多對倫敦金融服務業有利的方面,例如,數據自由流動、商務旅行以及有關法律和專業服務的條款。

在金融監管方面,他相信有利於英國金融業發展的協議將會很快達成。

當回顧倫敦金融城遠至上世紀80年代前的歷史時,蘇納克表示,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金融城總是不斷創新、適應和發展,並因此興旺發達。

「不管叫大爆炸2.0還是什麼」,脫歐後的倫敦金融城有了一個起步的基礎。

蘇納克稱,英國財政部將在推動倫敦金融服務業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為了吸引大型新公司選擇英國作為上市目的地,英國財政部正在重新審查上市機制、發行綠色債券、數字貨幣等...

英國金融科技業(Fintech)發展現狀

正如第一部分提及的那樣,為了打造「金融大爆炸2.0」,英國政府意欲從金融科技業(Fintech)開始。

在具體介紹審查報告提及的舉措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英國Fintech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或financial technology)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熱詞。事實上,Fintech公司已經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詞彙,而真正成為了推動傳統銀行、支付和貸款服務變革的力量。

在考慮脫歐後發展戰略時,英國政府一直將Fintech行業視為重點發展領域。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Fintech行業對英國經濟的貢獻約70億英鎊,從業人員約6萬人。

從案例來看,倫敦一直是歐洲Fintech的行業中心,Revolut、Monzo和TransferWise等價值超過10億英鎊的「獨角獸(Unicorns)」公司都誕生於倫敦,並且至今仍將總部留在倫敦。

這再一次印證了倫敦「歐洲金融科技資本之都(fintechcapital of Europe)」的美名。

另據諮詢公司GP Bullhound2020年的報告顯示,英國有1139家Fintech公司已達到8%的高增長點,大多數都處於萌芽(40%)和風險(26%)階段,吸引的股權投資比任何其他垂直行業都多。

目前,英國排名前三的Fintech公司分別是數字銀行OakNorth Bank、 英國支付寶Revolut和Atom。

英國政府扶持金融科技行業,如何解讀?

再說回到開頭提及的英國政府支持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審查報告。

據《金融時報》披露,這項行業審查涉及了五個具體領域:技能和人才、投資、國家間的聯繫、政策和國際吸引力。

下面,我們將著重分析兩項最重要的政策:一是給技術人員發放特別籤證,另一個是修改企業上市規則。

1. 技術籤證(tech visas)提議利好中國人才

據了解,該審查報告預計提出發放技術籤證(tech visas),為英國最具活力的公司引進必要人才,這對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政策。

近期發布的《科技國家籤證報告2020》 (Tech Nation Visa Report 2020)顯示,儘管19-20年間申請在英國IT和技術行業工作或投資的中國公民人數有所下降,但籤證批准率卻遠高於印度、美國和奈及利亞等國家公民。

報告還顯示,在2020年的全球人才籤證中,52%的申請者在英國公司工作,28%的人被歸類為「科技創始人」,並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特別指出,中國先進的IT產業意味著,儘管政治局勢自華為事件後較為緊張,但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對英國僱主特別有吸引力。

英國的籤證政策旨在吸引最聰明、最優秀的人才到英國,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問題不會改變英國科技行業需要從海外招聘人才以保持競爭力的事實。

一旦發放技術籤證(tech visas)的提議被通過,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未來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英國的Fintech行業中來。

2. 修改上市規則

此外,審查報告還建議允許上市公司在所謂的「溢價(超過股票面值)」交易所實行雙重股權結構(dual-class voting structure),並改變自由浮動規則(Free float rules)

我們先來看雙重股權結構。

所謂雙重股權結構,是指上市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權,通常是一般股東一票一股,但公司少數高管可以一股數票。

這意味著,與公眾股東持有的股份相比,創始人和其他上市前股東能夠通過持有具有增強投票權的股份來維持對上市公司的投票控制。

這種結構對快速增長的公司尤其有吸引力,尤其是在科技領域,因為創始人通常希望在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後保留更大的控制權。

像在美國上市的音樂公司Spotify和在線時尚零售商Farfetch,都是典型的雙重股權結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主營奢侈品電商的Farfetch還是完完全全的英國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但卻跑去了紐約上市,這可能也是英國人下決心修改上市規則的重要原因。

目前,擁有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沒有資格在要求「一股一票」的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溢價」交易所上市,且不允許進入富時100指數和富時250指數,這明顯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使英國很多此類公司錯失在倫敦上市的機會。

其次,自由浮動規則(Free float rules)也在審查中。

目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IPO的公司至少有25%的股份由公眾股東持有。本次審查報告支持將一家上市公司的這一比例從25%降至10%。

較低的自由浮動門檻將使創始人在上市後保持更多的控制權。

如果英國放寬對雙重股票結構公司的上市資格,以及自由浮動規則的要求,將有望吸引大批金融科技公司選擇倫敦作為IPO的地點,因為企業創始人將擁有更多的公司控制權。

除了上述兩項政策外,該報告還將探討如何將英國的10個Fintech「集群」聯合起來,這些集群通常以衍生創新理念的大學為基礎。

它還將推動改善英國機構投資者的上市渠道,尤其是那些已經超過初創階段的養老金行業的投資者。

另外,由於Fintech行業常處於部門、監管機構和私營部門組織之間,關於如何改善政府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督和支持的建議也正在起草中。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後

總結來說,這篇文章寫了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英國脫歐後將放鬆監管(deregulation),像柴契爾學習,搞金融大爆炸2.0。

具體來說就是搞金融自由化,表現形式則會是在金融科技領域,政府希望今後英國湧現更多像Monzo、Revolut這樣的優秀企業。

也就是說,英國脫歐後將通過進一步放鬆監管,來鼓勵金融和科技行業大舉創新,而不是像原本的歐盟法規那樣更強調抑制風險。

畢竟英國保守黨政府一直是大市場小政府的思路,和歐盟的價值觀一直不合,但卻更接近於柴契爾和裡根的風格。

- End -

*歡迎星標英倫投資客,不錯過每條重要推送

歡迎關注英倫投資客

服務於對英國有興趣且能獨立思考的讀者

推送投資訊息和原創分析文章

博主常駐倫敦

是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MRICS

和英國註冊會計師

----

相關焦點

  • 脫歐之後英國往何處去?穩歐盟、更親美、重振大英國協
    (新華社/圖)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0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這是英國脫歐批准程序的最後一步,英國將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月31日23:00正式脫離歐盟。而在1月2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全體會議投票通過英國「脫歐」協議,使英國脫離歐盟程序的最後一步走完了。英國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
  • 46載同床異夢,英國正式脫歐!歐洲人唱友誼天長地久,英國人高呼永不...
    根據脫歐協議規定,英國從現在起至2020年12月31日可以與歐盟保持原有的貿易與旅遊關係,但雙方在過渡期間仍需要繼續針對長遠關係協定進行協商。從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開始至今,英國和歐盟之間可謂同床異夢46年,終於以分手告終。投票結果出來之後,相比歐洲大陸國家的戀戀不捨,英國人則是在慶祝歡呼。
  • 英國脫歐「肥皂劇」繼續 金融市場疑慮猶存
    在此背景之下,金融市場缺乏明確指引,表現不一。在此之中,英鎊隨著市場情緒高低起伏,也走出了一輪上下波動之勢。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對於英國脫歐反應平穩,當年英國脫歐公投後金融資產的暴跌場景未曾重演,但英鎊的來回振蕩以及市場避險情緒的上下起伏,則凸顯出投資者對英國脫歐前景的疑慮。
  • 英國是否脫歐尚且不知,但是汽車工廠紛紛「脫英」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是日產對英國汽車行業投下的一張信任票。對柴契爾政府來說,這也是一個意外之舉。在此之前,柴契爾政府不僅通過減稅來吸引汽車製造商,還承諾讓英國市場成為各車企進入歐洲市場的跳板。
  • 「脫歐」公投後英國經濟好轉 失業率處於歷史最低
    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的第一次歐盟峰會將於9月16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舉行。英國退出歐盟的決定以及由此對歐盟未來造成的後果已引起了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高度警惕。6月27日柏林會議期間,他們已就歐洲發展新動力進行了商討。 但另一方面,英國在6月23日公投「脫歐」之後,經濟整體狀況頗為良好。
  • 明天,英國正式脫歐
    「留歐鐵娘子」 德蕾莎·梅伊2017年3月28日,梅姨通過歐盟《裡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作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梅姨也希望塑造像柴契爾夫人一樣的鐵娘子形象。然而,英國脫歐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更不用說還要領導一個因脫歐問題而嚴重分裂的保守黨。
  • 英國脫歐,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還能撐多久?
    原創 陳局 英倫靠譜局英國正式脫歐了,但雙方達成的貿易協議主要針對實物貿易。對於佔英國經濟80%體量的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法律、零售和娛樂等領域),缺乏具體的安排。這也意味著,未來可能還會有各種談判。
  • 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
    英國公投脫歐是一系列歷史和現實複雜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既有英國在歐盟發展問題上根深蒂固的「例外主義」歐洲觀,也有歐盟在一系列危機背景下民主合法性危機加劇、功能合法性缺失的推動作用。公投之後,英國內政、英歐關係以及歐盟未來如何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無論事態走向最終如何,這場公投都註定會成為歐洲一體化和國際政治歷史上的轉折性事件,其影響將遠超過英國和歐盟自身,對國際格局轉型產生作用。
  • 英國已經脫歐,歐盟何時散夥?
    三個支持脫歐的英國女孩時光飛逝,恐怖襲擊、難民潮等諸多問題迫使英國思考未來的投票者選擇離開,脫歐成功。柴契爾夫人之後,詹森成為英國抵禦歐洲自由進步派的中流砥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舉國沸騰,功勳卓著的脫歐黨領袖法拉奇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我們熱愛歐洲,但討厭歐盟。」
  • ...在英國脫歐後的過渡期結束時,限制對金融服務的幹擾。跨境金融...
    英國央行:英國銀行體系仍對各種可能的經濟結果保持彈性。英國當局和金融部門已採取措施,在英國脫歐後的過渡期結束時,限制對金融服務的幹擾。跨境金融服務中斷可能給英國金融穩定帶來的多數風險已得到緩解,即便過渡期在英國和歐盟未達成進一步安排的情況下結束。
  • 英國「脫歐」荷蘭得利:阿姆斯特丹或成歐洲新金融中心
    8月26日,荷蘭外國投資局(NFIA)表示,由於擔心英國脫歐的影響,近百家公司已從英國遷至荷蘭,或者在這裡設立新的辦事處,還有325家公司因為擔心失去對歐盟市場的準入而正在考慮搬遷。這些公司涉及金融、信息技術、傳媒、廣告、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荷蘭正以其獨有的優勢吸引著這些焦慮的企業們。
  • 金玲: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
    公投之後,英國內政、英歐關係以及歐盟未來如何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無論事態走向最終如何,這場公投都註定會成為歐洲一體化和國際政治歷史上的轉折性事件,其影響將遠超過英國和歐盟自身,對國際格局轉型產生作用。[2]上述觀念一直貫穿於英國與歐盟的歷史關係之中。邱吉爾反對英國加入「聯邦化」歐洲時,曾將英歐關係定位為「英國與歐洲的關係,而不是屬於歐洲」。1971年英國議會圍繞是否加入歐洲共同體展開的大辯論的核心命題,和1988年柴契爾夫人在布魯日的演講,都與今天「留歐」和「脫歐」兩派辯論的話語體系一脈相承,核心皆是英國「例外主義」的歐洲觀。
  • 俞邃:英國脫歐公投之管見
    弊的一面:英國脫歐等因素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也給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帶來一定影響。不過值得自豪的是,中國歷來的做法具有務實性和遠見性。中國既重視與歐盟總體的關係,又不斷加強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有利於推動貫徹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英國脫歐公投引起強烈反響,帶來一系列疑問。下面就此提出10個基本觀點,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 英國為何會衰落至此
    蘇伊士運河是英國的「命門」依賴美國失去金融地位一戰時期英、法、俄打德、意、奧匈帝國打的熱火朝天,美國在哪呢?美國正大批的販賣軍火,以及忙著給那些國家放高利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提出了「自由化去工業化」政策,關停大量工廠,讓英國過度依賴金融和服務業,導致英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大傷元氣。
  • 英國「脫歐」大結局
    當天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們為「脫歐」後貿易協定徹夜工作,該協議將確定兩者未來的貿易關係,減少英國於2021年1月1日之後出現的混亂。之後,英歐雙方官員完成了法律文本的定稿,該文本將保留英國和歐盟之間的無關稅商品貿易,並對安全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予以保護。小道消息總是先一步驚動市場。
  • 英國首相特蕾莎:2019年脫歐 之後2年內歐盟法律依然適用
    昨天,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向歐盟發出「分手宣言」。 據英國金融時報9月23日報導,昨天,德蕾莎·梅伊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發表了「脫歐演說」,在演說中,她做出了「重大讓步」,表示英國將在2019年3月正式離開歐盟,並且支付200億歐元的分手費。 屆時,英國還將延續一個大約兩年的過渡期,在此期間繼續受到歐盟法律的管轄。對於這次演講,歐盟表示謹慎歡迎。
  • 揚之:英國脫歐談判開啟,分手費該怎麼算
    好在最後是一名叫阿萊克斯·巴克(Alex Barker)的《金融時報》記者在給英國一智庫寫的研究報告中得出了這個結論。這個報告就叫 「一張六百億的脫歐帳單」。他是依據歐盟委員會的內部數據,並用不同方式反覆演算後得出了上述結論,這與布魯塞爾的計算結果相距不遠。
  • 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
    脫歐過渡期即將結束,英國經濟復甦面臨重重挑戰對脫歐設計師、2016年6月24日脫歐公投以來的第三位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而言,這標誌著他12個月前宣布獲得選民決定性授權並承諾「完成脫歐」後,達成的又一道裡程碑。
  • 管姚:英國成功脫歐 蘇格蘭卻要獨立
    英國單飛,徹底隔離於歐盟體系,是從一周之後的元旦開始。屆時英國將主要兌現這幾件大事:第一,人員自由流動終結,英國實施對歐盟國家和非歐盟國家一視同仁的移民積分新政策;第二,英國不再向歐盟交會費;第三,歐洲法院無權仲裁解決雙方爭端,仲裁依據將是國際法。第四,可以自由地與全世界進行獨立貿易。
  • 英國「脫歐」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國際觀察)英國「脫歐」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新華社記者陳靜 閆亮  24日,英國關於是否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結果揭曉:半數以上投票者支持「脫歐」,英國最終選擇離開歐盟。  觀察人士認為,脫離歐盟後,英國國際地位、對外政策等將發生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