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千年歷史塵埃 古希臘錢幣的研究史探蹤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金融時報

在學術領域,古希臘錢幣研究是古希臘社會、歷史研究的重要研究素材。同時,古希臘錢幣文化也是古希臘文化重要的精髓之一,因而,它也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源自古希臘錢幣誕生之初就被賦予的意義。

古希臘人將錢幣視為其本邦、國的象徵,認為錢幣具有使節之效,足以展示本邦、國豐盈的財富、精美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宗教、文化。古希臘人因此對錢幣的成色、質地與外觀備加重視,乃至部分偏遠的小城、村落,都會不惜成本地僱用雕工技師,為其打造精美的錢幣。因此,古希臘錢幣乃是古希臘社會的重要組成元素,它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古代希臘社會的映射。錢幣上所顯示的信息,甚至成為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第一手直接資料。不僅如此,錢幣研究在糾正史籍錯誤、重建失傳的古代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希臘錢幣的圖案設計、鑄造、雕刻技術和錢幣文化為古羅馬所繼承且傳遞至中世紀歐洲,最終融入近代機制錢幣,成為現代錢幣文化的源泉,並深深影響著當代錢幣文化。

早在15世紀,歐洲人就已開始系統地收集、研究古希臘、羅馬錢幣。西方最早印有錢幣的書籍出版於1514年,而第一部錢幣學專著則刊印於1598年。人文學者的主要研究對象其實僅為羅馬錢幣。但他們已開始收集、整理敘拉古、雅典和小亞細亞地區的錢幣,並解讀錢幣上的銘文,這與早先中國宋代興起的金石學有些相似。他們的學術成就乃是錢幣學奠基之作,大部分研究成果也已得到當代學者肯定。然而,人文學者雖致力於錢幣的橫向分類、現存版式的研究,並試圖以錢幣圖案詮釋歷史,卻忽視了錢幣藝術本身的系統性發展,這成為人文學者研究成果中存在的最大問題。而且,當時大部分錢幣散布在各大博物館和王公貴族之手,且尚無成熟的收藏目錄出版。因而,人文學者接觸的實物資料極為有限,他們只能依靠手繪的插圖進行研究。而插圖往往出自業餘人士之手,亦因手手傳抄之故,部分插圖與錢幣原貌已相去甚遠。這些都成為人文學者進行錢幣學研究的滯礙。

時至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家運用科學手段,發掘了多處古希臘、羅馬文化遺蹟。如龐貝古城的發掘,克裡特、邁錫尼文明重見天日,伊特魯裡亞墓地的探掘、雅典帕提農神廟雕塑的研究等。這些考古發掘、研究,修正、豐富了人們對古希臘、羅馬文明的認識,進而再次掀起了新一輪古典學研究熱潮。同時,各大博物館和皇家收藏開始對外開放,允許公眾參觀、研究。19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照相技術普及,各大博物館開始採用照相技術和目錄統計,系統地製作錢幣目錄。錢幣原貌忠實地呈現於照片之上,而其精美圖案躍然於字裡行間。自此,深藏於宮闕之中的錢幣真貌得以向世人展現,供廣大民眾欣賞研究。上述諸多因素使錢幣學研究得到了極大發展,而且公眾對窖藏錢幣也有了充分認識。新出土的窖藏錢幣不再被大量熔化成金條、銀錠,開始逐漸流向藝術品市場。同時,西方學者也忠實地記錄了這些窖藏信息,這為研究古希臘錢幣提供了充足的實物證據,古希臘錢幣研究也由此開始邁入了嶄新階段。

在此期間,最有影響力的錢幣學作品,莫過於大英博物館1877年~1927年出版的系列目錄——29卷的《大英博物館館藏希臘錢幣目錄》。該目錄以地理分區將錢幣進行歸類,每一卷開篇為錢幣史及年表之概述,中部為錢幣的重量和直徑,卷末則是錢幣的圖片。這套書是古希臘錢幣收藏和研究的基本參考書目,影響極大,基本上奠定了近代古希臘錢幣研究的模式和框架,後繼學者皆以此書作為參考,筆者也受益匪淺。自1931年起,一組名為《館藏希臘錢幣》系列目錄對錢幣學研究也產生了極大影響。該系列圖冊至今仍在出版,它收錄了絕大部分私人收藏家、博物館和大學收藏的古希臘、羅馬錢幣,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錢幣目錄。

近代歐洲的崛起,使世界財富大多向該地集中,其中以兩大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法為最。兩國的皇室、富商、學者都熱衷於收集藝術品,乃至部分中產階級和中等收入者也投身其中。古希臘、羅馬錢幣成為他們主要的收藏對象。英、法遂成為古希臘錢幣的主要收藏市場,這使得大量的古董、文物源源不斷地轉賣至英吉利海峽兩岸,倫敦成為了古希臘錢幣的主要集散地。拿破崙三世與丹麥皇室都是古希臘、羅馬錢幣的收藏愛好者。拿破崙三世曾斥巨資,從倫敦購買了古代世界最大的金幣——歐克拉提德斯大帝的二十斯塔德金幣,使之成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藝術藏品。在此背景下,歐洲的民間收藏與民間研究成為古希臘錢幣學研究的主要形式。如1836年成立的皇家錢幣學會,1858年成立的美國錢幣學會,1879年成立的瑞士錢幣學會。它們匯集了當時大部分錢幣收藏家和學者並有雜誌出版,如《錢幣學紀年》和美國錢幣學會的《錢幣學研究》與《錢幣學摘記與專著》。這些刊物、著作成為錢幣學最重要的刊物和系列著作以及錢幣學研究的前沿陣地。此外,《法國錢幣學刊》(1835年創刊)和《瑞士錢幣學刊》也是重要的錢幣學術刊物。上述機構與學術刊物奠定了當今錢幣學的基本形式與格局。

19世紀下半葉湧現出了諸多著名的錢幣收藏家。如著名土耳其外交官、曾任克裡特總督和奧斯曼帝國駐雅典和比利時大使、希臘人愛奧尼斯·弗提亞德斯·帕夏,著名的考古學家和錢幣學家、希臘人雅典納西奧斯·羅索普羅斯教授,著名的考古學家、錢幣學家約翰·伊文思爵士與亞瑟·伊文思爵士父子、羅伯特·詹姆士與W.H.伍德華等。亞瑟·伊文思爵士自1870年開始撰寫大量的文章與專著,系統地介紹、研究他自己的收藏和所見的錢幣。伊文思爵士的主要研究、收藏範圍為大希臘、西西里地區的錢幣。他的代表作是《敘拉古「獎章」與它的雕刻者》與《塔拉斯「騎士」》。伊文思的著作成為研究大希臘、西西里錢幣的重要著作。但伊文思的藏品從未單獨以目錄形式出版,他的藏品自1904年的柏林頓幣展後便秘密出售。其中,大部分藏品被巴黎的收藏家羅伯特·詹姆士購藏。詹姆士的藏品曾在法國被系統地編輯並成書造冊。伊文思大部分的藏品藉此得以出版,令人慶幸。是書為最重要的早期古希臘錢幣私人收藏目錄,對後世錢幣學影響極為深遠。此外,雅克布·赫史博士(Dr.JacobHirsch)也是不可忽視的著名錢幣收藏家、鑑賞家和古董商。赫史博士是最早將照相技術應用於錢幣拍賣目錄的錢幣商之一。同時,其公司所出售的錢幣量居歐洲之冠,赫史博士的錢幣目錄對於錢幣窖藏研究、版式研究具有極高資料價值。

相關焦點

  • 古典文明接受史研究:古希臘、羅馬文明研究的新視角
    目前該叢書已出版了十餘種有關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接受史研究導讀,其中既有對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德斯、阿里斯託芬、希羅多德、柏拉圖、亞歷山大大帝、西塞羅、塞涅卡等古典作家與歷史人物的接受史研究,也有對喬治·格羅特、列奧·史特勞斯、國際現代主義和先鋒派藝術家、法西斯義大利和納粹德國等近現代人物、群體與國家如何從不同角度接受古典文化的研究。
  • 近代以來歐洲古希臘法研究
    歐洲大陸國家的古希臘法律史研究起步於17世紀初期,但系統化、學術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現於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近代以來歐洲的古希臘法律史研究概述在19世紀之前,歐洲的古希臘研究處於萌芽和初創階段。
  • 從古希臘人的十大特點,看一段不一樣的古希臘史
    兩千年的文明歷程,讓這個古老的地區孕育出無數在人類文明歷史中堪稱奇蹟的成就,璀璨如夜空星河。就算時至今日,古希臘文明中的很多方面依然舉世矚目,是世界各地學者和愛好者們研究的對象,古希臘是當之無愧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
  • 《中國高校演義史》周湘暉 第一回 夢回千年
    《中國高校演義史》周湘暉 歡迎關注本文作者 歡迎關注湘暉教育百家號往期精選這一年對於教育界來說有一個重大事件發生,那就是嶽麓書院在潭州太守朱洞主持下利用官府捐資興建,千年弦歌,連綿不絕,開創了中國高校的源頭。中國高校自此明確的歷史淵源,有了夢回千年的回首勇氣,有了千年名校的豪邁底氣。中國高校有確鑿的歷史可以查詢,千真萬確要從976年建校的嶽麓書院算起。
  • 尋跡千年歷史,探蹤風塵古城
    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出土了著名的藍田人等古遺址,被中華民族尊為「始祖母」*藍田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境內212萬年前的上陳遺址,是東北亞最早人類活動遺址,比此前公認的中國境內最早原始人類「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改寫歷史教科書
  • 田慶豐評《古希臘人》︱解讀古希臘文明的精神密碼
    鴉片戰爭以來,關乎我們當下生存發展的諸多重大問題,似乎總有古希臘的魅影縈繞其中,不斷有真誠的學者投入極大的精力研究、解釋古希臘的方方面面,更有人認為「西方關於希臘的所有歷史資料都存在重大的可疑性」。對中西方古文明的閱讀、研究和解釋不是故紙堆裡的學問,而是直指當下的「義理」,與時代精神的構建密切相關。從個人心靈成長的角度看,對古文明的閱讀、理解的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看待世界的目光。
  • 2020·疫情之下的教學|我給美國大學本科生教古希臘史
    根據安排,希臘史的主講教師是研究青銅時代賽普勒斯考古、作為美國古希臘考古界新星的凱薩琳·科恩(Catherine Kearns,以下簡稱Katie),兩名助教除了我外,還有一位是來自東方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做波斯帝國統治下埃及奴隸制度的Ella。從研究專長來看(我現在博士論文做希臘化時期的中亞和印度),幾位的研究都與希臘有某種關係,但都不是「根正苗紅」的傳統希臘史。
  • 錢幣說史:錢幣收藏市場的「開山鼻祖」——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錢幣說史:錢幣收藏市場的「開山鼻祖」——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70年來,新中國各項事業日新月異,取得巨大進步,國家綜合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希臘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臘文化深入地影響了古羅馬文明,後者將其發揚光大並傳之於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不了解古希臘,就難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讀懂了古希臘古羅馬,才能讀懂過去的歐洲和今天的世界。
  • 古希臘文明是「文藝復興」後的人們編造出來的?
    然而,關於古希臘史的事實是,所有描述古希臘歷史的西方史料,既不是來自古希臘,也不是第一手的直接史料,甚至多數不是用古希臘文寫成的。這就出現了矛盾。一種可能是古希臘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歐洲人忙著互相砍殺顧不上討論一番,一千年裡沒有隻言片語涉及這個古希臘文明,所以培根先生錯了,也就是說歐洲人沒有記載歷史這種傳統習慣。
  • 百科全書式《拜佔庭帝國史》講述千年帝國興衰
    該書作者A.A.瓦西列夫是20世紀國際史學界公認的拜佔庭歷史和文化研究權威,一生致力於該領域的研究,著述宏富,其代表作即為《拜佔庭帝國史》。該書突破了以往研究拜佔庭的政治軍事敘述模式,將其文化成就置於與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闡釋了拜佔庭在文學、考古、藝術、建築等各方面的成就,堪稱關於拜佔庭的百科全書。
  • 周末讀史|供養錢:元代特有的一種錢幣(二)
    由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秘書長王永生撰寫的《三千年來誰鑄幣:50枚錢幣串聯的極簡中國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由8個章節、50個專題組成,從最早的貝幣開始,最後以人民幣結尾,跨越三千多年。
  • 歷史的局限:警惕古希臘哲學的貴族主義「陷阱」
    顯然,一旦我們這樣來觀察和研究古希臘哲學,有關它的起源和它的一般特徵的種種本質上是神秘主義的與文化特殊主義的解釋就消失了,它現在被置於我們歷史批判的視野之下。這樣,我們就不能不談及屬於希臘哲學的族類假象和洞穴假象。族類假象是就它作為一種古代哲學的一般性特徵來談的,而洞穴假象是就它自身的特殊性來談的。我們希望以此方式能夠說明古希臘哲學的基本特徵。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讓你暢遊在古希臘的歷史長河中,流連忘返
    後來,偶然的機會,看了趙林教授的直播,果斷入手了新出版的這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在我以前的認知中, 總以為講解歷史的書籍一定是枯燥、冗長、乏味,直到看了這套趙林教授的《古希臘文明的光芒》,才發覺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淺顯易懂、生動有趣。
  • 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就一切歷史研究都起源於現實生活中所產生的興趣和關切而言,我們可以認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說法。然而如果由此進一步斷言,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需要乃是使得歷史尤其為歷史的根本因素,克羅齊就實在難免要被人指責為闡發了一種實用主義的歷史觀了。
  • 說說古代錢幣中的小知識
    古錢幣的多種多樣,有天然貝、銅鑄幣、蟻鼻錢及布泉刀化,秦後有園形方孔錢,到宋代時出現了交子,錢幣涉及到的材質有金銀銅鐵錫紙等等,不同時期的錢幣有不同時期的文字和特點,這樣我們在研究古代貨幣發展的同時,了解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情況,會得到一些經驗和啟示。
  • 行走伯羅奔尼撒——古希臘歷史的重譯、考察與讀解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要讀經典》中,首先提到的名字,就是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希羅多德的《歷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關於古希臘的兩部史學巨著,對西方影響深遠。近日,重譯了《歷史》與《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譯者、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副會長、西南大學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長、希臘研究中心主任徐松巖教授做了一場名為「行走伯羅奔尼撒——古希臘歷史的重譯、考察與讀解」的講座,澎湃新聞經活動主辦方世紀文景授權發布以下講座內容。
  • 古希臘的三大史學家是誰?
    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前484—前425)是古希臘偉大的歷史學家,被人們尊稱為「史學之父」。他生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市哈利卡納蘇,從小酷愛史詩,30歲時開始外出進行大範圍的遊歷和考察。公元前445年前後,希羅多德來到剛剛經歷了希波戰爭,處於黃金時代的雅典。他對雅典的民主制度非常讚賞,決心寫一部完整敘述希波戰爭的書,這便是《歷史》。
  • 乾貨 | 外建史:古希臘建築
    複習建築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歷史跨度大,包含的事件繁雜,往往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 歐洲歷史文化:古希臘造幣
    古希臘的造幣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古代最可識別的圖像,這些圖像上都印有設計,以自豪地宣告鑄造它們的城市的身份並保證其價值。硬幣是偉大的考古倖存者之一,是有關文化習俗,重要人物和古代國際關係的寶貴信息來源。然後,像現在一樣,只有人們相信錢幣的現在和未來價值,錢幣才能發揮作用。最早的希臘硬幣出現在埃伊納島 c。公元前600年(或更早),它是銀色的,並用海龜作為海上貿易基礎上城市繁榮的象徵。雅典和科林斯很快跟隨埃伊納(Aegina)的領導。不過,在更廣泛的希臘中,造幣的誕生實際上並不是便利的發明,而是必需由僱傭軍支付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