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叫拜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會成為主角,所有的活動和習俗都是圍繞著月亮來的。除了吃月餅、賞月亮之外,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著特殊的中秋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吧~
跳月
苗族人民在中秋節有一個特殊的風俗習慣——「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柔和的月光灑滿了整個苗家山寨,苗族年輕的少男少女們都會到山林的空地上載歌載舞,青年男女可在「跳月」活動中尋找自己的心上人,永結白頭之好。
除了苗族之外,彝族也有中秋節「跳月」的習俗,滿月之夜,每個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會聚集在開闊的地方,唱歌起舞,青年男女還會對歌來互相表達愛慕之情。
追月
「追月」是蒙古族的中秋習俗,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會騎上駿馬,身披銀白色的月光,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馳騁,追尋著月亮,祈求得到月神的庇佑。直到月亮西下,「追月」活動才會停止。
尋月
藏族的青年和娃娃們會在中秋的夜晚出發,沿著河流去尋找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有趣的是,一定要把周圍河塘中的月亮都找一遍,才會回家吃月餅。
請月姑
中秋節這一天,廣西靖西、那坡一帶的壯族姑娘們會用艾葉沐浴,並梳妝打扮,打掃房屋。在門前放張桌子,桌上擺上月餅、水果等吃食,姑娘小夥們圍坐在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並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整個活動歡歌笑語,氣氛十分融洽。
各位小夥伴,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中秋節習俗活動呢?寫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
關注我們,更多的學習乾貨與教育知識分享,盡在玩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