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2020-12-12 東方文史

愛情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兩個人彼此有情,才能夠真正獲得幸福。遺憾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裡面有太多的犧牲品,對愛情有太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健全的思想,就按照父母之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舊社會的悲劇。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大無畏令我們敬佩,對我們人民而言,他是國家的勇士,敢於直面黑暗的社會,敢於同惡勢力鬥爭,只為給我們構築一個嶄新的社會。身為一個中國人,他展現出了自己骨子裡的熱血,可是身為一個丈夫,魯迅先生卻是失職的。

1.魯迅和朱安沒有任何感情,這段婚姻是舊社會的悲劇

魯迅先生和自己的結髮妻子朱安並沒有任何的感情,1906年7月25日,遠在日本的魯迅在自己母親的多次催促之下回到了紹興家裡面,也是在母親的一手安排之下,魯迅在7月26日的時候舉行了一場傳統婚禮,直至結婚的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新娘的名字叫做朱安。

朱安是徹頭徹尾的舊社會女人,在她的身上滿是舊社會的陋習。為了迎合自己的丈夫,一直都是裹小腳的朱安,考慮到自己丈夫是一個思想開放的讀書人,在出嫁當天還特地穿了一雙很大的繡花鞋,然而最終還是因為這雙繡花鞋鬧了一個巨大的笑話,因為鞋子太大,在眾目睽睽之下,鞋子掉了一隻,露出了自己的小腳,而這一切都被魯迅看在了眼裡。

2. 朱安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

新婚之夜,魯迅並沒有同妻子入洞房。朱安也明白,丈夫並不喜歡自己,即便自己有心想去改變,想要去迎合丈夫,可是自己的身上滿是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根本無從改變。魯迅在婚後第4天就回到了日本,而朱安在和魯迅結婚之後只此一生,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

朱安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人,她覺得自己只要好好的照顧公婆,那麼丈夫就一定會回心轉意。遺憾的是朱安始終都沒有等來丈夫的回心轉意。後來魯迅和許廣平走到了一起,魯迅和許廣平還生下了孩子,對此朱安並沒有任何的恨意和悲哀,對外她公開表示:魯迅的兒子就是自己的兒子。

3.41年的隱忍在一夕之間爆發

魯迅從來都沒有給過朱安妻子的待遇,雖然兩個人之間沒有愛情,但是在魯迅在世之時還是定期給朱安寄錢,後來隨著魯迅去世,朱安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窘迫。後來朱安在周作人的意見下,把魯迅的一些藏書給收賣了,這個消息傳開之後,許廣平立刻前去勸阻,許廣平向朱安表示這些書籍是魯迅的遺物,應該好好地保存下來。

這一下子沉默了幾十年的朱安徹底爆發了,朱安幾十年的隱忍和壓抑,在頃刻間爆發了出來,她怒哄著:"魯迅的遺物要保存,那麼自己也是魯迅的遺物,大家也得保存自己"!朱安把自己這41年來的憤憤不平,全都在這一刻給爆發出來了。這個女人的人生是充滿悲劇的,在1947年6月29日的時候,朱安走完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臨死之前,朱安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可以和魯迅合葬,然而就連這個遺願朱安都沒能夠實現,朱安最終被獨自葬在了北京保福寺墓地,後來這裡還被夷為了平地。也就是說這個女人葬送了自己美好的一生,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浪費在了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和婚姻上,像朱安這樣的女人在那個舊社會比比皆是,對於這些被舊社會所葬送的女人,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相關焦點

  • 魯迅兩位妻子:原配五歲裹腳,第二位立下遺言,死後不留骨灰
    狂人日記魯迅一生中共有兩任合法妻子,按順序來說的話,她們分別是朱安和許廣平。朱安和魯迅的婚姻發生在1906年,當時朱安28歲、魯迅25歲。原本婚姻講求的是兩情相悅,但周家人並未徵求魯迅的意見,是把他從日本騙回國完婚的,所以魯迅對這個妻子十分冷漠,刻意地保持著名義上的夫妻關係。
  • 「臨終遺言」也能模擬?
    這樣的「臨終遺言」是一群高二學生在一片黑暗中,借著手中的小手電的一點亮光撰寫而成的。前天晚上,交大附中510名高二學生通過「寫人生最後一封信」的模擬活動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10月19日國際在線)  中國人都富於創意,讓高中學生寫「臨終遺言」,這大概也是交大附中教師的一種創意吧。國外教育形式十分豐富,但卻從未聽說過有寫「臨終遺言」教育。相信,在國內也是率開「先河」。
  • 中國歷史名人臨終遺言都是什麼,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
    談到遺言這個話題,想必大家都還蠻感興趣的,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或悲涼或有趣或無奈的遺言,更是讓人生出了許多想法,對歷史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會有更立體的認識。下面是一些歷史上的名人臨終時所留下的遺言,這些或孤獨或溫情或悲壯的臨終遺言,最打動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句呢?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 她是原配夫人,一生無愛無性還照顧小妾兒子,丈夫死後說了一句話
    魯迅的文學造詣我們自不必說,但他一生身邊的兩個女人不得不提,一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配夫人朱安,一個是心靈相通命中注定的愛人許廣平,朱安的不離不棄,忍辱負重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縮影,封建思想殘留的悲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朱安、許廣平兩人和魯迅之間的糾葛。
  • 4位高僧臨終遺言公開!僅僅二十個字,讀懂受益一生!
    如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弘一法師、本煥長老、夢參長老等等,都是用盡一生,去弘揚佛法。尤其是這幾位大師的臨終遺言,何謂是用最後的生命去吶喊試圖警醒世人。想讓世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緬懷高僧,從一字一句之中,讀懂老和尚的臨終開示。6位高僧臨終遺言公開!40個字,讀懂受益一生!
  • 魯迅珍貴家庭照:圖2姿色平庸的朱安,圖4全家福溫馨
    魯迅珍貴家庭照:圖2姿色平庸的朱安,圖4全家福溫馨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民國著名的大文豪,當代文壇的常青樹,他有著豐富的情感與複雜的經歷,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用辛辣的文筆喚醒了那時愚昧的國人。圖為魯迅先生的剪去長辮拍的「斷髮照」,依稀可見其帥氣的面容。朱安,魯迅的原配妻子,由於是包辦婚姻,魯迅對這位溫婉的妻子沒有任何感情基礎,魯迅曾對好友許壽裳如此說道:「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供養,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圖為朱安(右一)和家人的合影,她的容貌平庸,無性無愛守寡四十一年,她只願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 為何臨終前要蔣經國答應一個要求?
    蔣介石在遇見宋美齡之前已經有多位妻子和情人,原配是毛福梅,即蔣經國的生母。那麼通過政治聯姻走到一起的蔣宋二人之間有沒有真正的愛情呢?蔣介石又到底愛不愛宋美齡?這一切的答案其實都隱藏在他的臨終遺言裡。蔣宋結合1927年,已經成為了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來到了上海,在這裡他結識了宋氏家族的千金宋美齡。
  • 一對無性夫妻,善良是基石——魯迅與朱安
    1901年4月3日,魯迅母親在沒有徵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貿然去朱家「請庚」。就這樣一對傳統的舊式婚姻誕生了,本來就沒有感情,加上魯迅又是文藝青年,魯迅第一眼就沒有看上朱安,自此一條繩上扣著兩隻苦瓜。孝子魯迅一輩子不願意違背自己最親切的人,他的好友孫伏園曾說:「魯迅先生一生對事奮鬥勇猛,待人則非常厚道。他始終不忍對自己最親切的人予以殘酷的待遇,所以他屈服了。」
  • 人因垂老漸知秋:魯迅原配朱安的寂寞身後事
    人因垂老漸知秋:魯迅原配朱安的寂寞身後事 2020-09-08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人在臨終時,只要還能喘口氣,總是要交待幾句的,這便是遺言。便是阿Q,也要學人大喊一聲:「老子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這樣的遺言,徒供旁觀者發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善」者,並不是與「惡聲」相對的,善是「善哉善哉」之意,充滿了臨死者對一生的追思,然而撫今追昔,有今有昔,唯獨沒了明天,怎不教他感喟萬千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有一句近似遺言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 學生網上求助暑假作業「一份臨終遺言」答案
    奇葩派作業:寫一份「臨終遺言」  雖然暑假作業的奇葩題目只是全部作業中的一小部分,但總能吸引最多的眼球。此前引發關注的「腳-鞋襪+草地=?」、「三分之二青蛙=?」、「一個噴嚏+一個噴嚏+一個噴嚏=?」、兔子排隊、模擬聚會祝酒等題目,讓不少網友慶幸「幸虧畢業得早」。
  • 49歲汪峰母親去世,老人臨終遺言曝光,無意暴露去世前婆媳關係
    49歲汪峰母親去世,老人臨終遺言曝光,無意暴露去世前婆媳關係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有的人或許過得快樂,有的人或許又過得痛苦,但是說到底都是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 嘆包辦婚姻的毒害:文化巨人魯迅,與他結髮妻子的不幸婚姻
    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學術上,魯迅都是一如既往地優秀,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後人對他可是非常尊敬,也非常崇拜他。他的一生,一直為中國傳播先進的思想,引導了封建社會向前發展。包辦婚姻,這個封建的毒瘤,禍害了他的一生,而相比之下,受到禍害程度更深的是他的結髮妻子朱安。當年,人們非常封建,儘管期間有不少有著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紛紛跳出來,舉著「反對封建思想」的旗幟。
  • 鄧稼先為中國核事業奉獻一生,臨終前對妻子說了一句話,令人敬佩
    鄧稼先也是其中之一,一生都在為中國地核事業做貢獻。1950年,鄧稼先獲得了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學的博士學位,隨後計劃回國。美國政府早已經注意到了鄧稼先,並打算用更好的生活條件、科研條件留住他,鄧稼先的老師、同學都勸他留在美國。但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要回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年10月,他和200多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了中國。
  • 【靈修】大衛的臨終遺言:自立自強,認清職分1/10
    大衛的臨終遺言:自立自強,認清職分1/10(撒下20章)2「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3遵守耶和華你 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
    婚後第三天,魯迅就動身去了日本,朱安又等,這一等就是三年。人的一生,能禁得起多少個三年的等待?對於魯迅來說,朱安算什麼呢?也許就像他說的「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我母親送我的禮物,我只負有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十大元帥的臨終遺言,一個比一個震撼!
    開國元帥們,為創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無私奉獻了自己的畢生,他們彌留之際的臨終遺言」高度濃縮了他們一生叱吒風雲,致力於革命、建設事業的信念和追求,字裡行間體現了他們對黨的「忠心」、對事業的「熱心」、對信仰追求的「恆心」、對人民群眾的「愛心」、對權力恪守的
  • 民國杜月笙62歲娶孟小冬為妻:一年後去世,臨終遺言太現實!
    圖為一組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老大杜月笙和梨園冬皇孟小冬的悽美愛情故事,眾所周知孟小冬原本乃是民國戲曲宗師梅蘭芳的妻子,但是後來卻被二房福芝芳掃地出門。離婚後的孟小冬受盡折磨悽楚,幸得有杜月笙不離不棄的守護左右。
  • 歷史上有那些臨終遺言:生命的大徹大悟!
    那些歷史名人的遺言,其中的愛與恨、喜與悲、慷慨與悲涼、遺憾與悔悟,讓人唏噓不已。當我們被他們面對死亡時的言語與心境所深深震撼的時候,更應抱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體悟。思考和體悟的對象,是人生,是生命,是所有的迷與悟。
  • 歷史名人臨終遺言:貝多芬最傷感,馬克思最風趣,唯有此人最大氣
    人們一般會在臨終前向家人囑咐一些事情,名人也是。名人們的臨終遺言總是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意義,而且他們的遺言被公開後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要是他們的遺言有些奇葩,那就更能引發人們討論的興趣了。耶穌在十字架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