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評職稱還考英語,這是很荒謬的事!他說,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應該下降,比如從現在的150分降到100分。至於對「降低英語要求會不會影響中國走向國際化」的疑問,俞敏洪說,不會帶來任何影響。「因為那些希望走向國際化的人,他們自然會好好學英語。」
提倡英語教育本身是件好事,為的是讓有興趣的人掌握多一門語言,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如今高考考場上,一門英語難倒多少英雄漢。英語可謂是中國人的一大痼疾,不管做啥,英語不過關,基本等於「死亡通知單」。
一個調查顯示:「你認為中國的教育是否過分強調英語了?」選擇「是的,沒必要這麼強調」,佔88.1%;「你認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有必要嗎?」選擇「沒必要,應先把母語學好」,佔82.8%;「你贊成英語在高考中比重下降嗎?」選擇「贊成,英語不是中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佔87.9%。
很顯然,一大部分人是不情願學習英語的,如果讓中學生重新選擇要不要學習英語,估計有九成多的人會選擇不。但是高考要考英語,而且分數和語文、數學等同樣是一塊大蛋糕,不得不學習。目前國內的英語教學比較應試化,本身背離英語教育,不少地區學校為使學生獲得英語高分,推行「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學生能考出卷面的高分,但卻沒有實際交流能力。很多學生花過多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弱化了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很少用到英語。
環境決定一門語言的存在感是否強烈,在一個漢語言國家,若想每個人都像英美那樣英語說的很流利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平時與人交流使用最多的是漢語。和外國人溝通,語感最重要,只要懂得一些基本的交流語言,完全可以和他們進行對話。網上有一個感人視頻,講的是一位母親不懂一句外語,卻穿越10多個多家,為的是給在國外懷孕的女兒送一份中藥安胎。對中學生來說,英語可以作為一門選修課,讓那些有意向出國,或者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選修。
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牽頭的民間「高考改革方案」,指出有必要降低英語的分數權重,從目前的滿分150分改為滿分80分或100分。方案稱,降低英語分數權重可恢復母語教育的核心價值。一位從教20多年的英語教師講,他的學生的課程安排為:數學用40分鐘;物理用40分鐘;化學用40分鐘;英語英語用40分鐘;語文用10分鐘,讀一兩篇文章就完事。這樣看來,中學生的母語水平正在明顯下降是情理之中的了。一個民族連自己民族的語言都學不好,都傳承不下去的時候,英語學的再好,又有什麼作用呢?
學習英語城鄉差距也很大。農村學生的英語程度與城裡學生不能比及。一是農村的師資遠比城市可憐,一些老師,甚至自己還處於學習的狀態,怎麼能夠教好學生。二是昂貴的英語輔導班,農村家庭難以支付。在家教中心了解到,幾乎每個城裡的家庭都要為孩子找英文家教,費用從100—200元每小時不等。現在勞命傷財地去學英語那不等於是作繭自縛嗎?這對學生的發展也不是有利的,英語成了很多中學生前進的絆腳石,英語學不好,大大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殃及其他科目的學習。
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無論在哪個方面來講,都是迫在眉梢。而這一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來,卻鮮有政策出臺,可憐了中學生們不得不每天早起晚睡面對一堆洋文。
自主招生 藝考 免費師範生 小語種 特長生 保送生 招飛行員 國防生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