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道德綁架還是優良傳統

2020-08-21 陌蘩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養兒防老的觀念究竟是道德綁架還是一個優良傳統的沿襲。

我在這頭,隔著一片星海,仰望著天空,只能看到兒時的你,而如今你卻如斷了線的風箏,越飄越遠……

我先來講一個故事,一個小區裡住著兩位大爺,我們姑且叫他們張大爺和李大爺。兩位大爺早年是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同事。張大爺家裡一兒一女,學習都有優秀。分別考上了北京和南京的兩所大學。李大爺家裡兩個女兒,大女兒學習很好,考上了一所西安的大學,二女兒成績一般,就在本地隨便讀了一所職業技術學校。

張大爺家的一兒一女後來都留在了讀大學的城市,女兒更是因為學業優秀最後出國去了澳洲。而李大爺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後被李大爺強行要求必須回到家鄉找工作,最終大女兒在李大爺的堅持下回到家鄉,在一所中學擔任了英語老師。而二女兒職業學校畢業後,就在一家售樓部上了班。

張大爺和李大爺代表了現在父母親的兩種立場,第一種,兒女好就是自己好,第二種,把兒女留在身邊才是真的好。我們無需去爭論對錯。任何事情都兩面性,特別是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任何選擇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沒有利弊的。

張大爺起初是驕傲的,兒女都很爭氣,學業有成,事業高升。每每見了過去的同事都要時不時的炫耀兩句。可是隨著老伴兒的去世,兒女們都在外地,一年能回來一次就是很好了。而張大爺也不想離開故土,去和自己的兒女一起生活。最終,張大爺在自己家裡的床上去世,而令人難過的是,張大爺是在去世三天後,才被鄰居從外面撬開鎖進屋發現的。

我們再來說說李大爺,兩個女兒都留在了身邊,相繼結婚生子。李大爺每日裡下下棋,帶帶外甥,享受著平凡的天倫之樂。

李大爺曾經對我的父親說,讓孩子到外地讀書工作,那就是自己花錢把自己家孩子給賣了。

我不知道作為父母這樣的立場是否正確。我也不知道張大爺是否會對自己當時的決定後悔,但是從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的話。我覺得張大爺的決定是正確的。兒女落地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他們有選擇向遠處飛的權利。用孝順,用養老的思想來禁錮或者斬斷兒女夢想的翅膀是有些自私和殘忍的。我們一代一代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父母捧出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兒女,只是為了讓他們可以飛的更高,看的更遠,走的更穩,過得更好。而李大爺的想法錯了嗎?表面看起來李大爺的結局是完美的啊,頤享天年,承歡膝下,或者李大爺的結局是美好的。可是我認為這只是針對他個人而言,而對於他的大女兒來說,父親的這個決定可能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她也許終身都會覺得遺憾。任何基於自私而做出的決定,對另一方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那麼「養兒防老」究竟是道德綁架還是優良傳統呢?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這是對孝的遵守。然而「男兒志在四方」這是對志的尊重。孰對孰錯,只不過是立場問題。

昨天在商場門口,遇到一位朋友,她在那裡做保潔。今年已經56歲了。我聽她講過,去年她家裡的房子拆遷,賠償款領到了240萬,我原本以為她現在可以輕鬆一些了,至少不需要在做保潔員這麼辛苦的工作。可是昨天碰到之後才知道,她的大兒子在上海打工,現在找了一個上海的姑娘,而姑娘家裡的唯一條件就是要在上海買房,而我朋友手裡的拆遷款在上海那座城市裡想付個首付都有些危險。而她們的小兒子目前還在上大學,一年學費加生活費至少三萬。說實話,我當時瞬間就覺得心口有些堵,不為別的,只為父母親這份沉甸甸的愛。他們心裡何嘗不知道,給兒子在上海買房,就等於徹底把兒子推到了外面的世界,一年能回來幾次甚至都要看他們小兩口的心情。可是兒子提出了要求,他們就想努力滿足。其實像這樣的中國式的父母還有很多。辛苦一生,全為子女,孤老無伴的時候,甚至連抱怨都只能小聲的說給自己聽。這種愛,對錯要如何來評?年輕人想闖,想過不一樣的人生,想看更有魅惑的世界。無可厚非,這是一個人的本能。我們甚至可以用一個很褒義的形容詞來形容他們,「積極向上」。錯了嗎?顯然沒錯。可是既然你想遠走他鄉的想法你認為沒有錯,那麼父母親「養兒防老」的想法怎麼就成了道德綁架了呢?既然都是從個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麼兒女們自私的放棄陪伴父母的時間去找尋夢想是對的,那麼父母親要求子女放棄尋夢的想法,常伴左右為什麼就錯了呢?不能因為父母是父母所以永遠都應該是被動體諒的立場吧。

所以說,這件事情原本就是沒有對錯的,只是站立的角度不一樣而已。養兒防老絕對不是道德綁架,它只是父母內心深處的一種希冀。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把這個作為養育兒女的目的的?又有多少兒女是真正做到了養老這件事情的?


我就在這裡,你來,我張開雙臂,你走,我含淚遠送。我不希望你遙望我的背影,只希望你能體諒我的用心。

「養兒防老」這種想法原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父母是本著這個目的去養育子女,那麼這種想法就是錯了。「踏浪逐夢」本沒有錯,但是如果兒女踩著父母的肩膀,騰空起航,卻不知感恩,不知回報,那就是錯了。

每個人都是相互的,包括父母和子女,父母不要求兒女對等的付出,並不是說兒女就可以不付出,父母不要求兒女對等的陪伴,也並不是說,兒女就可以不陪伴。當你們背負生活的壓力的時候,你要知道,同樣的壓力你的父輩也曾經背負過,而那個時候他們沒有放棄你們,那麼這個時候,你們就不應該放棄他們。

我們再回到文章的起點,我們再來說一下張大爺的兒女。他們可以遠走高飛,可以一路馳騁,但是他們不應該忽略父母的感受,不能陪伴是客觀條件,那時常打個電話視頻是不是可以呢?三天之後,報警的是鄰居,那麼如果這三天裡有兒女給張大爺打過電話,打過視頻,那至少第一時間報警的就應該是他們的子女。追求夢想沒有錯,但是完全忽略年邁的父母就是錯。

而李大爺強勢要求女兒放棄遠方,陪伴左右這種做法是不是就對了呢?並不是。作為女兒,孝順父母是應盡的義務,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追求夢想也是她的權利。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因為自己的私心強迫別人放棄自己的理想的。包括父母。

所以我說,互相成全才是最完美的方式。父母愛著子女,所以不忍折斷他們的翅膀,鼓勵他們遠航。子女愛著父母,雖然懷揣夢想,但是仍心懷感恩,時常牽掛。這是成全,也是傳承。

養兒防老,不是一種道德綁架,它只是對孝道的一種傳承。只是人們對孝順的一種詮釋,是一種接力式文化。告訴子女,孝順是一種必須履行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如果你覺得孝順是道德綁架,那你就太失敗了
    今天在刷手機時看到這麼一段話:「道德綁架下的中國式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這樣想正確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不知道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出於一種什麼變態心理,是曾經被父母責罵過心生怨恨還是為自己不贍養父母找個恬不知恥的理由支撐自己。懷胎十月,父母生下你,含辛茹苦把你養育成人,不為人父母,永遠體會不到養育孩子的辛苦,父母把你當珍寶一樣守護,為了你他們可以什麼都不要,就算養一條狗,也懂得對主人忠誠。我錯了,不該拿你和狗比較,畢竟,對狗是一種傷害。
  • 道德綁架下的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這樣正確嗎?」
    道德綁架下的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這樣想正確嗎?」從道德的角度上試問一下大家覺得正確嗎?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養老觀念,但如今到了21世紀,這種養老模式已經不再現實。在「只生一個好」的政策鼓勵下,孩子從小是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手心裡的肉」。父母特別心疼孩子,從懷孕開始到吃奶粉,到上託兒所,到上小學、初中、高中,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不惜給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錢。對於一般工薪家庭而言,除了按揭住房還款,孩子就是最大的開支。
  • 拒絕道德綁架:讓座是美德而不是道德
    (9月27 日 中國青年網)筆者看來,讓不讓座都是個人選擇,讓座是一種美德但不是道德,不讓座者最多是缺失這種美德但卻沒有違背道德,因此沒有理由接受輿論的責備,更不應該遭受人身攻擊。在讓不讓座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拒絕道德綁架。
  • 兒媳婦孝順公婆,究竟是理所當然,還是道德綁架?令人深思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文明古國,歷來講究禮儀道德,尊老敬老愛老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而在倫理觀念上,更加普遍信奉「百善孝為先」的理念。可是,有人說兒媳婦孝順公婆是應該的,必須的,也有人說這是道德綁架,到底是誰說的對呢?兒媳婦孝順公婆,究竟是理所當然,還是道德綁架?還真令人深思。
  • 是道德的綁架,還是親情的淪喪
    這不禁讓我思考,是道德的綁架,還是親情的淪喪。借著血緣進行的道德綁架,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到《安家》裡的房似錦。這如出一轍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悲慘命運,都是因為他們的母親的綁架。我生了你,你就要為這個出力,要幫著你的弟弟。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說辭不乏少見。而說這番說辭的人大都是扮演母親角色的人。
  • 老人為老不尊,是道德綁架?還是壞人變老了
    老人為老不尊,是道德綁架?還是壞人變老了我們國家目前一直在倡導和諧社會,要不斷的去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追溯到5000年以前的文明古國,咱們國家可以說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做的挺好的,對於一些東西還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如今國家對這些方面都在進行積極的保護。
  • 《天道》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是道德綁架嗎?為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對於世俗文化、傳統文化、非文化上面的造詣,也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智慧,通過自我修行不斷修正自己對於已知概念和約定俗成的規矩闡述和理解。
  • 別讓傳統美德成為你的道德綁架
    話說,眾所周知,中國千百年來「孔融」這個名字就成了父母道德教育不得不提的美德代表。這就談到今天小編想講的話題了,別讓傳統美德成為你的道德綁架,不要讓謙讓成為理所當然。可能是時代的變遷,身處汙濁時代的我們,從小便被父母教育著「謙讓是美德。」上學了,老師亦是三令五申「謙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可否認,有些方面的確需要謙讓,謙讓可以讓社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相處和睦,然而,在有些方面,謙讓真的是好的嗎?
  • 讓座是一種傳統美德,而不是道德綁架!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年輕人來說也算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可人個有情況,有些老年人倚老賣老實屬不該,明明身體十分硬朗,卻總是想著讓別人讓座,在別人面前裝作虛弱無力的模樣。因為年齡原因,身體原因,我們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心與關注,而這不是老年人用來道德綁架,逼迫讓座的資本。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什麼是道德綁架?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何為道德綁架?(也可以百度下,詳細了解)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 請不要道德綁架任何人與被道德綁架。人生短暫,活好自己!
    中國是個講道德的國家,然而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喜歡用道德綁架別人的惡劣現象。道德綁架道德實質是以道德為籌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出某件事情,約束別人的行為,左右別人的選擇。在電影《驢得水》中有句話說的很多道理: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 你有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嗎?
    所謂道德綁架,是指捏造或使用高於常理的標準去要求、威脅甚至攻擊別人,但很多人喜歡濫用這個詞語以彰顯自己過高的逼格,把一切批判和指責都視為對方站在道德制高點在進行道德綁架,其實不然。但道德綁架確實存在且有時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是理所應當,還是道德綁架
    是理所應當,還是道德綁架?我們經常在公交車上見到一些老人,很多時候大家都是選擇讓座。畢竟,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也經常會見到有些人對這些假裝看不見。這一點是非常不對的,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還是要讓一下。當然,也會有一些倚老賣老的人,仗著自己的年齡大,經常要求別人讓座。今天,小編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 中青報:「道德綁架」實質上是一種道德衝突
    原標題:「道德綁架」實質上是一種道德衝突   道德標尺是模糊的,不同人對道德的運用也不同。一個群體聲嘶力竭地主張某種道德,另一個群體可能就覺得自己被「綁架」了。   這幾天,題為《阿姨,對不起,我不能給你讓座》的視頻火了,這段視頻由幾個小片段串聯起來,喊出了「拒絕道德綁架」的口號。視頻中「最煩非讓人喝的酒桌文化」「最怕逼著我讓座的阿姨」「最怕不管熊孩子的家長」等橋段,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親身經歷,所以引發了大量網友的共鳴。   很多人對「道德綁架」深惡痛絕,但是,究竟什麼是「道德綁架」呢?
  • 請尊重,也請不要道德綁架
    這兩年總能聽到一個詞「道德綁架」。所謂道德綁架,就是道德被用作砝碼,使得越來越多的偽道德主義者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其他人做某些事,過分也好,不過分也罷,重點在「道德」。道德綁架經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地鐵或公交車上,個別老人強行拽起年輕人:年紀輕輕的,怎麼不知道給老年人讓座呢!
  • 不要道德綁架,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
    養兒防老一直都是我們農村老人的思想觀念。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生一個兒子!我有一個朋友,她家裡有三姐妹,沒有男孩子,所以她父母索性就把她當男孩子來教養。記得我們上初中還什麼都不會的時候,她就開三輪車給家裡賣菜。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多年以前,陳志武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評說,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不道德。當時輿論還頗驚詫,幾年來風俗流轉,很多人接受了這種觀念。尤其新家庭組建者,他們感於養老壓力之沉重,自己對下一輩的愛意之真摯,決心走出不同於傳統的道路:孩子成年之後,無論採取何種方式,也不把養老負擔丟給下一輩。給親情鬆綁,使家庭和諧,就要拋棄養兒防老的觀念。若有人公開說生兒就為防老,他可能要遭受一番奚落——無論他是否最終這麼辦,這首先是一種政治不正確。首先要明確:只要一個社會還稱得上文明,養老都是由下一代人承擔,這是人的生理特性所決定。
  • 不讓座便是道德敗壞?讓座不應該成為道德綁架
    各色各樣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要求讓座是一種道德綁架的行為,也有人認為,不讓座便是道德敗壞。總之看法不一,這一話題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爭論的熱點。有一種觀點認為,不讓座是道德敗壞。如今越來越方便和便宜的公共運輸的發展,使得更多人選擇公交出行。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成為了絕大多數人公認的社會美德,這樣的行為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 被道德綁架,我到底該怎麼辦?
    老王問他為什麼要發給這樣的連結,他說,一、老王是公眾人物,就應該帶頭捐錢;二、老王有錢,就要把錢捐給大家……這不是道德綁架,那什麼算道德綁架?老王只想說,老王的同情心不會泛濫,更不會被你們這些人脅迫就掏出去。昨天,老王和一位朋友Ada一起坐下來喝咖啡談事情,之後就聊到道德綁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