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對於中國,澳大利亞能從挪威學到什麼

2020-12-15 環球網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9月4日文章,原題:挪威也曾感受到中國的憤怒——澳大利亞可從中學到什麼?挪威人對嚴寒並不陌生。但是,當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10年和平獎授予中國異見人士時,這個北歐國家與北京原本溫暖的關係驟降到零度以下。挪威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雙方1950年建立外交關係。

這場爭吵持續了6年,最終兩國在2016年實現關係正常化。10年後,呼籲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的澳大利亞面臨與挪威類似的情況。澳大利亞能從其他面對中國憤怒的國家身上學到什麼?

挪威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魚生產國,在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深度凍結的4年中,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了約70%。中國的做法是,對挪威三文魚實施更嚴格的檢疫措施和進口控制,並限制其頒發的進口許可證數量。

雖然挪威態度依然堅決,但似乎試圖以別的方式安撫中國。2014年,挪威首相索爾伯格選擇不與達賴喇嘛會面。索爾伯格否認中國向她施壓。她當時對挪威媒體說:「我們只知道,如果這樣做(會見)的話,我們將在冷凍關係中停留更長時間。」

最終,挪威得以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兩國為此籤署了一份聯合聲明。挪威政府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今年6月,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被問及如何評論中國採取的制裁措施,他相當強硬地表示,「我們是一個開放的貿易國,但是不論脅迫來自哪裡,我絕不會以犧牲我們的價值觀進行回應。」

然而,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院的卓少傑博士警告說,澳大利亞需要警惕加大賭注。他說,「這確實是一個以牙還牙的情況,我們真的不希望事態進一步升級,所以,如果坎培拉降低論調,可能會有所幫助。」他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不應該對華強硬,而是進行「擴音器外交」時應謹慎。(作者麥可·沃爾什,劉德摘譯)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要把中國告到WTO 澳媒潑冷水,澳農叫苦
    圖源:Getty海外網12月17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16日宣稱要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澳媒指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且可能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新日報》15日刊文稱,WTO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對中澳貿易爭端做出裁決。貿易訴訟可能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而且可能沒有什麼效果。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表示,訴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中國歷來遵守WTO判決結果,但判決需要很長時間。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大麥、牛肉、葡萄酒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 lobster)可能成為中澳貿易領域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當然我國也清楚認識到這一件事情,非常重視與我們進行合作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 中國開始"反擊",澳媒稱戳中了澳大利亞的要害
    《澳洲金融評論報》在文章中表示,無論何種方式,澳中不斷升級的外交緊張關係對於澳大利亞旅遊業和大學來說都是個壞消息。旅遊業和教育出口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和第四大出口創匯產業,收入每年超過800億澳元。,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表示,澳大利亞推動所謂&34;的努力是&34;,並可能導致中國遊客和學生對這個國家產生不好的想法。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澳媒:莫裡森表示澳大利亞不站隊,但為了利益希望中國手下留情
    澳媒報導稱,澳大利亞的總理莫裡森在周一聲稱,選擇陣營對誰來說都沒有好處,世界大國們應當給與夥伴或者盟友多一些利益空間。這次發言被澳媒解讀為:澳大利亞不會去選哪邊進行站隊,也希望中國能夠在貿易這方面手下留情,給他們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最近澳大利亞與中國雙方的貿易往來,一直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 澳大利亞稱中國發旅遊警告「缺乏事實根據」,結果連澳媒都不買帳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晚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中國暫停進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澳工會急了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繼上月底中方暫停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原木進口之後,11月11日,中國海關總署又發布最新警示通報,因廈門、深圳海關又在進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中截獲活的林木害蟲,決定暫停維多利亞州原木進口。 消息一出,有澳媒又開始藉機炒作,宣稱「中國對昆士蘭州的原木禁令已延伸至維多利亞州」,還稱這是中澳之間緊張關係的最新升級。
  • 這回澳大利亞終於知道疼了?澳媒算了一筆帳:莫裡森只有一條路走
    近期,澳總理莫裡森因一幅漫畫,蠻橫指責中國,並要中方道歉的舉動,令中澳關係雪上加霜。為了轉移澳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視線,來給澳軍特種部隊遮羞,莫裡森不惜以中澳關係為「賭注」,在澳國內激起了巨大的漣漪。中青網12月7日報導,澳在野黨工黨領袖黃英賢在當地時間12月6日,猛烈抨擊莫裡森,警告其作為澳總理,應該在對華交往上時刻「調整校正」自己的應對方式。就在11月30日,黃英賢還大放厥詞,稱中方批評澳軍的行為「極具煽動性,應該被『譴責』」。她還刻意淡化澳軍所犯罪行,強調「澳士兵『理應受到尊重』」。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在對華問題上「反覆橫跳」,時而挑釁,時而說起軟話,意圖保下和中國的生意往來。兩屆澳政府為何都這麼擰巴?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 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澳媒嘲中國供電出現問題被打臉    圖源:ABC news  此前,澳媒曾報導稱,中國多個地區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  澳媒還報導稱,湖南和浙江居民已經收到通知,規定「有序用電」,以及其他的一些電力限制
  • 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與此同時,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之一Yalumba Wines董事長羅伯特·希爾·史密斯(Robert Hill-Smith)擔心,在出口受到打擊之後,葡萄園,儲存和加工基礎設施中的紅酒庫存將被行業資產緊縮所衝銷。他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市場價值13億澳元,澳大利亞800家葡萄酒出口商所分享的葡萄酒市場現在已成為一個「籃子案」。
  • 澳媒:澳大利亞招聘廣告增加 多領域人才緊缺
    澳媒:澳大利亞招聘廣告增加 多領域人才緊缺 2018-03-23   中新網3月23日電 澳洲網近日編譯刊文稱,數據顯示,今年澳大利亞大部分行業的招聘廣告數量增加。
  • 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
    導讀: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序言:在我國賣的最受歡迎的澳洲特產是啥?保健產品?嬰兒奶粉?UGG?都不正確,反而是——澳洲牛肉!但就在今天,澳媒卻揭開了一篇有關我國澳牛的醜事,讓成千上萬中國吃貨瞠目結舌1.「澳洲牛肉」50%是假的?我國,是一個人口數量強國,與此同時又是一個肉類食品進口的強國。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隨著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澳大利亞正在自食惡果,迅速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箴言又在澳大利亞身上應驗了。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 5國集體「退群」,拒絕被澳大利亞支配,澳媒:中國將從中得利
    近年來,中國與澳大利亞關係受到影響。莫裡森政府極大配合美國政府,充當「反華」急先鋒,在多個領域上叫板中國,在「反華」道路上越走越遠。澳大利亞被美綁在「反華」戰車上,在涉港、涉疆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上抹黑中方。因為莫裡森政客的表演,中國與澳大利亞貿易合作極大下滑,澳大利亞失去一個重要合作夥伴。中澳的天然合作夥伴,兩國關係高度互補,雙方合作共贏。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