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財網
24歲的唐同學在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主修金融專業,他在澳大利亞學習了兩年。由於澳大利亞在2月1日迅速禁止從中國出發的人士入境,唐同學在登機前,航班被取消,他被迫繞道泰國,然後輾轉回到了墨爾本。
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今年上半年的大學課程基本上都是網課,唐同學準備在下個月重返校園。他只是成千上萬個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個代表。但是,在Woolworths超市的經歷讓他大感震驚。
他說:&39;中國病毒&34;
《澳洲金融評論報》表示,唐同學的切身經歷就是為什麼中國文旅部、教育部要警告遊客和學生遠離澳大利亞的原因。
但是,莫裡森政府否認澳大利亞存在種族主義問題,並擔心北京方面就澳大利亞呼籲新冠病毒獨立調查而進行懲罰。
《澳洲金融評論報》在文章中表示,無論何種方式,澳中不斷升級的外交緊張關係對於澳大利亞旅遊業和大學來說都是個壞消息。
旅遊業和教育出口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和第四大出口創匯產業,收入每年超過800億澳元。
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這些行業實現創紀錄的收入奠定了基礎。2019年,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遊客來源國(130萬人)。儘管增長已開始趨於平穩,但預計在多年內仍將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然而,中國多部門在6月上旬向遊客和學生發出了旅行警告,並表示稱在新冠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有針對亞洲人的&34;。
對於一個已經在全球健康危機中苦苦掙扎的經濟體而言,這也敲響了警鐘。
旅行警告發布之後,澳大利亞企業和各級政府開始充滿了疑問。這些疑問包括:
中國是否真的會讓澳大利亞的旅遊業停擺?對於渴望接受國際教育、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他們真的會放棄澳大利亞而選擇英美,或者加拿大的大學嗎?
沈先生(音譯James Shen)在墨爾本經營一家專門接待中國遊客的旅行社。他表示:&34;
&34;
在文旅部於6月5日發出旅遊預警,敦促14億公民不要前往澳大利亞的三天後,教育部呼籲學生保持謹慎,並重新考慮在澳大利亞學習的計劃。兩種警告都帶有以下說明,即澳大利亞歧視和種族襲擊&34;增加。
整整一周,中國100多家報紙、社交媒體中都反覆出現了此類警告。
一位前澳大利亞外交官評論:&34;
旅行警告只是對澳大利亞出口商的最新打擊。而在此前,中國已經暫停了對四家澳大利亞牛肉企業的進口,並對大麥徵收超過80%的高關稅。
今年四月,在接受澳媒採訪時,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表示,澳大利亞推動所謂&34;的努力是&34;,並可能導致中國遊客和學生對這個國家產生不好的想法。
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澳大利亞國際邊界仍處於關閉的狀態,這些舉措不會立即產生影響。對於這場政治糾紛的真正影響是否會在明年爆發,並導致中國遊客人數的永久性變化,澳大利亞旅遊經營者和教育代理商存在分歧。
這並非中國首次採用旅行警告手段。
去年,在加拿大拘捕華為高管而發生爭執之後的幾個月中,申請加拿大十年籤證訪問的中國遊客人數減少了一半。然而,與澳大利亞旅遊業潛在影響最相關的案例研究是在2017年。當年韓國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隨後中方赴韓團體旅遊中止。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關係高級講師Darren Lim說,該禁令使韓國經濟損失了約156億的收入。2017年,中國遊客人數下降了48.3%,對免稅店、賭場、連鎖酒店、零售業甚至整形醫院造成了巨大影響。
中國遊客2016、2017年赴韓旅遊數量月度變化
Lim認為:&34;
&34;
林還表示,中國消費者重視質量而非政治。他指出,旅遊和學生警告的短期影響微乎其微。因為無論如何邊界都是封閉的,另外,對於已經入學的學生而言,他們也具備完成學位的動力,即使這意味著推遲一個學期或遠程學習。
中國的旅行警告並沒有禁止其公民前往澳大利亞,也沒有宣布禁止旅行團前往澳大利亞。儘管如此,旅行社的從業人員表示,有存在實施相關實際措施的可能性。
中僑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汪永紅說:&34;
旅遊警告是澳大利亞旅遊業最不想要看到的事情。澳大利亞旅遊業已經從1月份的山火和新冠病毒爆發中遭受了嚴重損失。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還導致大學的新生人數崩盤,讓該行業損失了48億澳元。
全球新冠疫情爆發的背景下,身著隔離衣逃離歐洲和美國疫情的學生,讓不少中國家長心有餘悸。他們表示對於再次將孩子送往海外將更加謹慎。
3月份,中國學生從雪梨機場回國
另外,中國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衝擊,這意味著不少家庭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減少了。而旅行警告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但是,中國家長們的替代選擇正在縮小。美國正在取消一些中國學生的籤證,加拿大和英國也與中國有著不小的分歧。
教育代理機構JJL Education的留學顧問Chen Ye認為:&34;
&34;
上海海外國際教育服務中心的留學顧問Mark Zhang則樂觀一些,他說&34;
儘管如此,整個行業仍然非常擔憂。《澳洲金融評論報》援引一所澳大利亞大學的匿名消息人士表示,他們估計2021年來自中國學生的入學率將下降40%。這意味著到2021年底,收入損失可能會超過60億澳元。
中國學生佔澳大利亞國際招生人數的近30%,而他們的&34;(通過高達10萬澳元的學位課程)為澳大利亞在醫學、太陽能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研究提供了支持。
據估計,多達70%的澳大利亞大學研究經費是由國際學生直接支付的費用資助,中國留學生迄今為止佔據最大的份額。
IBISWorld的詹姆斯·考德威爾(James Caldwell)發布報告稱:&34;
該報告指出,澳大利亞大學受益於籤證法律條文規定,後者允許國際學生在完成學業後可以留在澳大利亞工作兩年,其中一部分人還能得到永久移民的機會。
在澳大利亞,如果中國遊客不來,將對旅遊業經營者形成比新冠疫情更為直接的挑戰。但相關從業者對中國的警告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對中國旅遊業蓬勃發展多年所敲響的警鐘。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認為,很多自由行的遊客不會被警告所左右,會繼續湧向澳大利亞。
雪梨海港大橋攀登公司(Sydney Harbour BridgeClimb)創始人兼負責人David Hammon說:&34;
Hammon家族還在藍山山脈擁有Scenic World旅遊公園和纜車服務,由Hammon的妹妹安西婭·哈蒙(Anthea Hammon)擔任董事總經理,她還是目前正在建設中的西雪梨機場的董事會成員。
相比雪梨國際機場受到每小時80個起降班次的限制,Hammon表示:&34;
澳大利亞前旅遊局常務董事約翰·奧沙利文(John O&34;10-15%或5-10%&34;中國遊客對澳大利亞深深著迷,包括食物、人文、環境、新鮮空氣和廣闊的空間等等,他們只是想成群結隊來玩。&34;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大規模和快速地發展,這是非常不尋常的。中國的入境遊客人數從2000年的不到20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130萬人。幾乎所有其他市場的增長和真正整合都需要相對更長的時間。"
預計到2026-27年,中國遊客到澳大利亞的人數將達到390萬人。未來10年內平均增長率為11.9%(根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的數據)。鑑於此,澳大利亞旅遊業正在祈禱中國的自由行遊客無視警告,繼續來澳旅遊。
「這是不切實際的想像嗎?」《澳洲金融評論報》最後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