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課程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021-02-25 慕課背景下的教學重構

教育部於2021年2月23日上午10:00在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此次發布會上對高校2021年春季學期教育教學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我們可以從此次發布會中獲得以下關於一流課程建設的信息:


線上線下相融合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態,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得到了更好落實。在2020年疫情期間,慕課在高校開展停課不停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 全國高校課程在線開出率達到91%(主要採用直接線上教學、MOOC教學、MOOC+線上討論+線上研討教學等四種教學方式),教師在線教學認可度達到80%,學生在線教學滿意率達到85%,這其中有不少課程是通過慕課+線上混合的形式開課的。

2 - 通過「慕課西行計劃」,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132萬門次,西部高校學生參與慕課學習人次達6129萬,西部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新提升。

3 - ‍慕課在中國形成了教育合作的新優勢,去年12月,我們召開首屆世界慕課大會,發布《慕課發展北京宣言》,成立了世界慕課聯盟,構建了高等在線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廣泛傳播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慕課與在線教育主張。

我們在開展一流課程建設中也需要大力推進優質在線課程(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線上一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優質在線課程的優質資源與校內課堂教學的融合也將成為新常態、新模式。

目前很多老師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線上輔助教學或課堂工具教學階段,混合的方式簡單且機械。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課堂點名籤到當作是混合式教學的數位化部分,也不能只是在課前讓學生看視頻預習取代傳統看教材預習當作是線上自主學習。

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選擇優質的線上課程和線上教學資源;

有效設置線上自主學習任務,老師需要在線指導和參與互動;

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線上自主學習任務,線下活動重在知識內化、能力訓練和提升;

課後線上的教學持續進行,可以是作業練習,也可以是持續的互動交流,並沒有嚴格的區分線上線下。


‍大力推進高校建立和完善適應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有效支撐高校課程建設。探索推進虛擬教研室項目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清理在線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積極營造新常態下教育教學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出臺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管理辦法,我覺得辦法可以出臺,不成熟的內容可以逐步修正。很多高校都會遇到幾個關鍵問題:

課堂學時是否可以減少?

教師工作量如何計算?

課堂的學時、學分如何計算?

教學過程管理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教學評價、課程評價、課程考核怎麼算?

不同的學校做法會有一些差異,針對比較核心的幾個問題,我們建議如下:

1 - 教育部在定義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是給出了一個參考的線上學時20-50%比例,這個學時是做加法還是減法?還是加減同時做?絕大部分學校是做加法:傳統課堂學時不減少,額外增加線上的自主學習時間。但是,這樣一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做減法很好,但是不能因為減去了學時就減少教學投入或減少工作量。其實,做減法是在課堂學時中老師少花了時間,但是在線上教學中老師也是需要付出的,線上的答疑、指導、討論組織等。我們建議學校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減少課堂學時,逐步增加線上教學(自主學習+線上輔導)。

2 - 針對教學工作量,我們建議多種方式,一般自建資源需要投入建設經費,需要應該立項支持老師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引用資源需要資源使用費(部分平臺收取每年課程使用費3000-8000)。同時針對課程內容需要進行改造(自建資源)。針對老師首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給予工作量的激勵(1.5倍-1.25倍),隨後逐年遞減。也可以給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老師配以助教,助教協助老師完成線上的答疑互動工作。‍


‍3 - 混合式教學不會改變學時和學分,因為課程的學時和學分是由培養方案確定的。‍


4 - 教學過程管理可以增加線上督導的工具,由教學督導進行線上教學的評價(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組織、教學效果等進行評價)。同時,可以結合線下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評價。‍


‍5 - 課程的考核可以增加線上的考核內容,但是線上考核並非籤到點名式考核(數視頻個數和時長,或者互動次數字數等),應該側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投入。一般線上的課程考核比例為20%,主要包括線上的測試、平時線上作業、參與課堂的有效互動等。線下作業也有部分是在線完成提交的,這部分算是過程性考核(章節測試),另外還有最終的期末考試或考核。在成績比例設置方面由老師根據課程的類型來定,一般線上成績比例在20-50%,最終期末成績比例為50%左右。


‍1 - ‍需要有一門引用的課程,最好是一門國家級或省級一流課程作為線上課程資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資源的選擇和教學模式重構

2 - 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課程授課地址,最好能夠體現線上引用優質課程的授權,避免智慧財產權問題,也可以在MOOC中翻轉,但需要提供班級學生的線上教學管理與線上學習數據。

3 - 推薦使用MOOC+SPOC的形式,MOOC是引用的課程,這個課程可以是其他高校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課程,當然也可以是教學團隊的優質線上課程。SPOC作為校內自建課程,在引用MOOC基礎上有自己的資源進行彌補。同時,教學設計應注重線上線下的銜接,保證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線上線上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流程設計

4 - 需要有課程內容改造的痕跡,課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重構,重構不僅是刪減視頻,更為重要的是結合校內學習和培養計劃的要求進行內容的調整和資源的建設。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5 - 需要有教學過程的管理,可以看到自己的班級和自己的學生的學習數據,不是簡單讓學生在線學習,課堂檢查。一般平臺都會提供線上教學管理的工具,該工具有利於老師進行線上教學數據的導出,同時,數位化教學工具可以提供老師更多的課堂決策工具,進度控制、學生評價等。

6 - 需要有教師參與線上教學的數據,老師在指導學生線上學習的時候需要留下線上的教學互動數據,不是簡單提供線上的微信群和QQ群截圖就能說明教學互動的,更多是需要利用平臺提供的教學數據來證明教學互動和課堂教學管理。

7 - 需要提交至少兩期的線上學習過程數據,兩個周期可以用不一樣的平臺,但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要完成兩個輪次的運行。

我們將持續跟大家分享在新常態背景下老師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請各位老師持續關注我們的內容。

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常態化的教學之後,老師們對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等理念深有體會,如何做好新常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老師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技能儲備?如何適應未來課堂的教學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及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我們特組織「新常態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力提升專題工作坊」,本工作坊主要解決信息化教學相關的能力:

一、 立體化教學課件的設計與製作

二、 微課、慕課視頻設計與製作

三、 直播硬體及軟體環境的設計與實踐

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需要參加系列工作坊的老師也可以聯繫我,我們將在線為老師們提供更多的支持與服務。

相關焦點

  • 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申報認定政策解讀
    現任教育部工科基礎課程教指委秘書長、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委員和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首門慕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電路原理」負責人餘建波: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負責人,主要負責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推廣,同時推進校內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組織一流課程建設及應用培訓,在國內高校組織近百場線上培訓,有豐富的課程建設及應用實踐經驗戰德臣: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 關於2019年黑龍江省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
    關於2019年黑龍江省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和推薦申報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結果的公示   按照《關於開展黑龍江省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認定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工作的通知》(黑教高函〔2019〕629號)要求,我廳組織專家組進行遴選
  • 臨沂大學舉辦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申報輔導報告
    11月6日上午,臨沂大學舉辦線上線下一流課程申報報告會,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主持人、魯東大學高善民教授應邀為臨沂大學教師作「《無機化學1》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申報」輔導報告。  高善民教授圍繞一流本科課程的申報要點,從「申報準備工作、申報書的撰寫、輔助材料的組織」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無機化學1》線上線下混合式國家一流課程的申報過程。
  • 建設一流專業,打造一流課程布局:新聞學系召開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
    會議一開始,新聞系主任陳紅梅切入主題,強調了申報一流課程和一流專業的重要性。一流專業建設是新聞系乃至傳播學院必須高度重視的工作,而一流課程是一流專業的支持。目前新聞系教師需要抓緊準備2019年的一流課程申報工作,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上一流課程申報已經結束的情況下,積極申報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三類。
  • 教育部:開展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在先期啟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現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現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推薦認定工作後,現決定開展2019年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推薦認定工作
  • 「線上工作坊之一」高校一流課程建設應用與申報師資培訓班
    2019年教育部開始認定國家級三類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堅持「以本為本」,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正在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共識。
  • 2020年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申報準備工作會召開
    1月9日下午,2020年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申報準備工作會(第二批)在興慶校區召開。來自各學院、部(中心)的40餘位在線課程團隊成員及助教參加此次會議。 教務處顧敏哲老師利用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向與會教師介紹了2020年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的申報工作應該如何準備。
  • 我對混合式一流課程「20%—50%線上學習」的理解
    今天,一位好友和我交流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要求「安排20%—50%的線上自主學習」的規定。
  • 金課建設申報從0到1:一流本科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線上教師工作坊
    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落實《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 號)以及各省、市、高校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推進學校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深化老師對於一流課程申報、建設內涵的理解,做好校級、省級、國家級一流課程培育建設申報工作,高教國培經研究決定
  • 祝賀:天津工業大學這22門課程入選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日前,市教委印發了《市教委關於公布2019年天津市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建設課程名單的通知》(津高教函〔2020〕1號),我校22門課程入選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設課程,其中線下一流課程11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9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
  • 機械工程學院6門課程獲批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機械工程學院獲批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建設課程的6門課程本站訊(通訊員 於凌雲)日前,天津市教委印發了《市教委關於公布2019年天津市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建設課程名單的通知》(津高教函〔2020〕1號),機械工程學院申報的6門課程全部獲批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主持「好大學在線」課程平臺的建設與運行。近年來,在精品MOOC建設與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產學合作在線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模式、中國式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模式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與實踐,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
  • 地大16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其中《地質學基礎》等2門課程入選國家線上一流課程,《結晶學及礦物學》等3門課程入選國家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工程地質學基礎》等11門課程入選國家線下一流課程。>李江敏 線上一流課程 古生物學 童金南 線下一流課程
  • 以本為本 爭創一流——商學院一流本科課程候選課程遴選和教改...
    商學院堅持以本為本,堅持教學改革創新,始終將本科課程建設放在學院課程建設的首要位置,致力於培養具備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為建設融合型商學院探索一條創新發展道路。在2020年北京市教改課題申請、中國政法大學一流本科課程評定中,我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一流課程建設分論壇:以教學改革為本 計算機類公共課向一流邁進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桂小林教授本次分論壇以"一流課程建設"為主題,圍繞一流課程建設規範與標準、一流線上課程、一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以及一流線下課程開展專題報告和討論,旨在為關注一流課程建設的高校教師帶來豐富的觀點分享。
  • 成都體育學院:全面推動一流課程建設 深化混合式教學改革
    為總結2020年一流課程建設與混合式教學改革經驗,該校於1月13日上午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了2020年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總結會,學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分管教學院系負責人、教研室負責人參會。會議由教務處/招生處處長李林主持。
  • 德州學院8門課程被認定為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
    3月4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德州學院8門課程被認定為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據悉,根據《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關於開展2019年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有關規定,經團隊(個人)申報、學校推薦,專家評審與公示,省教育廳決定認定798門課程為2019年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
  • 成都大學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其中,師範學院陳大偉教授團隊負責建設的《教師職業道德》被認定為「線上一流課程」,商學院王積慧團隊的《出納實務》擬認定為「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據了解,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報推薦,教育部組織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擬認定3560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17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327門,線下一流課程
  • 西工大40門課程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西北工業大學有40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2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3門,線下一流課程7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5門。
  • 我校承辦「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
    9月13日,我校副校長李森教授出席了由海南省教育廳主辦、我校承辦的「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來自全省21所高校的200多位教師參與了此次會議。會上,李森做《在線教學的發展歷程、內涵特徵及質量監測》報告,提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為歷史機遇,再認識和再理解在線教學的內涵及特徵,並以其為理論依據建立系統的質量監測體系,為實現學校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其他有關專家也對後疫情時代「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應用、線上課程如何設計、在線教學平臺的技術要求進行了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