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於2021年2月23日上午10:00在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此次發布會上對高校2021年春季學期教育教學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我們可以從此次發布會中獲得以下關於一流課程建設的信息:
線上線下相融合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態,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得到了更好落實。在2020年疫情期間,慕課在高校開展停課不停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 全國高校課程在線開出率達到91%(主要採用直接線上教學、MOOC教學、MOOC+線上討論+線上研討教學等四種教學方式),教師在線教學認可度達到80%,學生在線教學滿意率達到85%,這其中有不少課程是通過慕課+線上混合的形式開課的。
2 - 通過「慕課西行計劃」,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132萬門次,西部高校學生參與慕課學習人次達6129萬,西部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新提升。
3 - 慕課在中國形成了教育合作的新優勢,去年12月,我們召開首屆世界慕課大會,發布《慕課發展北京宣言》,成立了世界慕課聯盟,構建了高等在線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廣泛傳播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慕課與在線教育主張。
我們在開展一流課程建設中也需要大力推進優質在線課程(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線上一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優質在線課程的優質資源與校內課堂教學的融合也將成為新常態、新模式。
目前很多老師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線上輔助教學或課堂工具教學階段,混合的方式簡單且機械。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課堂點名籤到當作是混合式教學的數位化部分,也不能只是在課前讓學生看視頻預習取代傳統看教材預習當作是線上自主學習。
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選擇優質的線上課程和線上教學資源;
有效設置線上自主學習任務,老師需要在線指導和參與互動;
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線上自主學習任務,線下活動重在知識內化、能力訓練和提升;
課後線上的教學持續進行,可以是作業練習,也可以是持續的互動交流,並沒有嚴格的區分線上線下。
大力推進高校建立和完善適應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有效支撐高校課程建設。探索推進虛擬教研室項目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清理在線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積極營造新常態下教育教學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出臺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管理辦法,我覺得辦法可以出臺,不成熟的內容可以逐步修正。很多高校都會遇到幾個關鍵問題:
課堂學時是否可以減少?
教師工作量如何計算?
課堂的學時、學分如何計算?
教學過程管理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教學評價、課程評價、課程考核怎麼算?
不同的學校做法會有一些差異,針對比較核心的幾個問題,我們建議如下:
1 - 教育部在定義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是給出了一個參考的線上學時20-50%比例,這個學時是做加法還是減法?還是加減同時做?絕大部分學校是做加法:傳統課堂學時不減少,額外增加線上的自主學習時間。但是,這樣一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做減法很好,但是不能因為減去了學時就減少教學投入或減少工作量。其實,做減法是在課堂學時中老師少花了時間,但是在線上教學中老師也是需要付出的,線上的答疑、指導、討論組織等。我們建議學校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減少課堂學時,逐步增加線上教學(自主學習+線上輔導)。
2 - 針對教學工作量,我們建議多種方式,一般自建資源需要投入建設經費,需要應該立項支持老師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引用資源需要資源使用費(部分平臺收取每年課程使用費3000-8000)。同時針對課程內容需要進行改造(自建資源)。針對老師首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給予工作量的激勵(1.5倍-1.25倍),隨後逐年遞減。也可以給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老師配以助教,助教協助老師完成線上的答疑互動工作。
3 - 混合式教學不會改變學時和學分,因為課程的學時和學分是由培養方案確定的。
4 - 教學過程管理可以增加線上督導的工具,由教學督導進行線上教學的評價(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組織、教學效果等進行評價)。同時,可以結合線下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評價。
5 - 課程的考核可以增加線上的考核內容,但是線上考核並非籤到點名式考核(數視頻個數和時長,或者互動次數字數等),應該側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投入。一般線上的課程考核比例為20%,主要包括線上的測試、平時線上作業、參與課堂的有效互動等。線下作業也有部分是在線完成提交的,這部分算是過程性考核(章節測試),另外還有最終的期末考試或考核。在成績比例設置方面由老師根據課程的類型來定,一般線上成績比例在20-50%,最終期末成績比例為50%左右。
1 - 需要有一門引用的課程,最好是一門國家級或省級一流課程作為線上課程資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資源的選擇和教學模式重構
2 - 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課程授課地址,最好能夠體現線上引用優質課程的授權,避免智慧財產權問題,也可以在MOOC中翻轉,但需要提供班級學生的線上教學管理與線上學習數據。
3 - 推薦使用MOOC+SPOC的形式,MOOC是引用的課程,這個課程可以是其他高校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課程,當然也可以是教學團隊的優質線上課程。SPOC作為校內自建課程,在引用MOOC基礎上有自己的資源進行彌補。同時,教學設計應注重線上線下的銜接,保證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線上線上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流程設計
4 - 需要有課程內容改造的痕跡,課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重構,重構不僅是刪減視頻,更為重要的是結合校內學習和培養計劃的要求進行內容的調整和資源的建設。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5 - 需要有教學過程的管理,可以看到自己的班級和自己的學生的學習數據,不是簡單讓學生在線學習,課堂檢查。一般平臺都會提供線上教學管理的工具,該工具有利於老師進行線上教學數據的導出,同時,數位化教學工具可以提供老師更多的課堂決策工具,進度控制、學生評價等。
6 - 需要有教師參與線上教學的數據,老師在指導學生線上學習的時候需要留下線上的教學互動數據,不是簡單提供線上的微信群和QQ群截圖就能說明教學互動的,更多是需要利用平臺提供的教學數據來證明教學互動和課堂教學管理。
7 - 需要提交至少兩期的線上學習過程數據,兩個周期可以用不一樣的平臺,但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要完成兩個輪次的運行。
我們將持續跟大家分享在新常態背景下老師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請各位老師持續關注我們的內容。
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常態化的教學之後,老師們對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等理念深有體會,如何做好新常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老師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技能儲備?如何適應未來課堂的教學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及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我們特組織「新常態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力提升專題工作坊」,本工作坊主要解決信息化教學相關的能力:
一、 立體化教學課件的設計與製作
二、 微課、慕課視頻設計與製作
三、 直播硬體及軟體環境的設計與實踐
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需要參加系列工作坊的老師也可以聯繫我,我們將在線為老師們提供更多的支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