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波三折:郭臺銘退出臺灣2020大選
國民黨或可規避重蹈分裂覆轍從1996年開始啟用直接選舉方式產生臺灣地區領導人至今,國民黨在「大選」中一共經歷了兩次分裂。郭臺銘的動向觀察根據臺灣地區「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3條的規定,9月17日是登記以連署方式申請為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候選人的最後期限,郭臺銘辦公室於16日晚間11點發布決定不參與2020年連署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重要聲明,改變整個選戰格局與藍綠實力對抗。
-
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一面倒「押寶」川普,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更憂心選舉後的中美關係及臺海局勢。 外媒揭露「臺灣人為何力挺川普」 據英國民調機構「輿觀」(YouGov)日前發布一份針對歐亞15個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的民調,相較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偏向支持拜登,有42%的臺灣民眾支持川普連任
-
臺灣縣市議員得票率也將影響2016大選
原標題:臺灣縣市議員得票率也將影響2016大選 臺灣在2014年即將舉行「七合一」選舉,即臺當局直管的五市市長、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與村裡長共七項選舉將於同一天舉辦。目前各界的焦點都放在市長和縣市長的選舉上,但縣市議員的選舉同樣不可小覷,根據對近幾次臺灣大型選舉的數據觀察與分析,縣市議員的得票率跟臺灣領導人選舉也有重大關聯。 縣市議員是一個政黨在基層的服務員,他們直接為選民服務,服務的質量如何影響選民對該議員和政黨的觀感,更進一步來說,影響選民的政治偏向性。
-
2012臺灣大選訪談系列之二_鳳凰網
對話:陳芳 周東旭 鳳凰網與中國網聯合推出「2012臺灣大選觀察」系列訪談,邀請大陸頂級專家深度解析臺灣大選。第二期,對話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王建民稱蔡英文作為「臺獨」代表,與陳水扁的「激進臺獨」不同,其「柔性臺獨」對選民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她提出的所謂「臺灣共識」本質上要利用臺灣近些年形成的主體意識,形成新共識取代「九二共識」。
-
臺灣「大選」中都有哪些商機?
李仲維攝 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決戰之日越來越近,臺灣街頭的選舉氣氛也日益「升溫」。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有些腦筋動得快的店家,看準了「大選」裡蘊藏的商機,用「饅頭」等文創商品搶攻市場,竟贏得一片好評。
-
臺灣「大選」:16時開票 今晚揭曉結果
經過昨晚最後一輪造勢活動,醞釀許久的臺灣「大選」今日終登場! 據中新網1月16日報導,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立法機構第九屆民意代表選舉今天(16日)舉行。選舉結果將成為臺灣島內未來政局走向的風向標。
-
【大選觀察之二】走進國民黨中央和朱立倫競選總部
國民黨競選總部中央,朱立倫、王如玄的宣傳看板 大公網1月13日訊 臺灣2016大選投票日倒數第三天,大公網記者來到了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220號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本次臺灣大選選情普遍偏冷,在臺北市的街上極少能看到相關的選舉文宣。記者在實地走訪國民黨的競選總部之後,才稍微感到有些選舉氛圍的存在。 朱立倫競選「大本營」並不神秘 熟悉臺灣選舉的人都知道,每逢選舉之時,各政黨候選人都會選擇一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競選總部,也就是俗話說的選舉「大本營」。
-
2020年臺灣選舉形勢觀察與初步評估
影響2020年大選的各種因素空前複雜,為選情走勢帶來更多變量。柯文哲、韓國瑜、郭臺銘等非典型政治人物崛起,說明臺灣民眾不滿藍綠對立和傳統政黨形象,導致國、民兩黨基本盤萎縮,中間選民比例持續增大,投票取向會更加捉摸不定,為選情增添了民意變量。
-
看到美國大選造勢場,臺媒體人:竟和臺灣2020「大選」驚人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現任總統川普每場造勢活動,都受到粉絲熱烈歡迎。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活動,相對冷清。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話中有話表示,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臺灣2020「大選」出現重大變數!
臺灣2020「大選」出現戲劇化發展,臺北市長柯文哲8月1日正式宣布組黨。他是否與在國民黨初選中失利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合作參選,一時間成了島內政壇最熱門的話題。他稱,「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從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他籌組的「臺灣民眾黨」是以臺灣為民、以民眾為本,「臺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臺灣在藍綠以外要有另一個選擇機會」。該黨的執政原則是「清廉、勤政、愛民」,「臺灣整體利益、人民最大福祉是我們的中心思想,臺灣因為有我們變得更好」。接著他話鋒一轉,表示對民進黨當局很有意見,「這是一個沒有價值的政黨,所以無法讓科學專業實現」。
-
媒體指臺灣「立委」選舉結果是「大選」風向標
媒體指臺灣「立委」選舉結果是「大選」風向標 2008年01月07日 1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7日電 臺灣將於下周六(19日)舉行第七屆「立委」選舉,這是自2004年臺灣「立委」數目減半後進行的首次「立委」選舉。英國BBC中文網引述分析人士觀點稱,「立委」選舉的結果是兩個月後臺灣「總統大選」的風向標。
-
海峽銳評|懸疑的美國大選 忐忑的臺灣賭徒
疫情嚴重,美國今年郵寄選票大幅飆升,多個搖擺州認可大選當天才寄出的選票,大票倉賓州更是將郵寄選票有效期放寬到11月6日。拉長的計票周期、多變的郵寄選票和反覆無常的在位者,幾乎可以斷定,這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懸疑的一次大選。密切關注這場懸疑劇的有很多,不過孤注一擲的臺灣肯定是最緊張的一個。
-
美國大選後,臺灣的三條路!!
」中國與日本研究權威傅高義,一語道出了他對美國大選後,美、中、臺關係的見解。傅高義還特別呼籲蔡英文「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的聲音,得同時聆聽北京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蔡當局根本聽不進去這些逆耳的忠言。她們就像是對政治的一場豪賭,把臺灣人所有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川普身上;似乎只要川普贏了,臺灣就可以高枕無憂。
-
臺灣雲林查獲一「大選」籤賭站農會職員涉案
臺灣雲林查獲一「大選」籤賭站農會職員涉案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5日10:30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5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林警方4日晚上在虎尾偵破一個「大選」籤賭站
-
美國大選臺灣瘋狂押寶
近日臺外事部門副主管在接受質詢時表示,針對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結果,臺灣已經準備了好幾份劇本,並且現在已經和拜登的團隊進行了很多次的接觸和交流。2而2020年美國大選,民進黨當局就謹慎得多了。雖然臺灣當局心裡希望川普連任,這樣已經和川普政府達成的協議就可以繼續執行,也不用再調整政策適應新總統。
-
臺灣「大選」民調:藍綠仍各自固守基本盤
臺灣「大選」民調:藍綠仍各自固守基本盤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7日10:19 中國臺灣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
-
明年「大選」南部綠油油 沈富雄:對臺灣更不好
洪秀柱民調不見起色,國民黨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情蕩到谷底,連帶「立委」選情更是接近崩盤;據黨內部民調顯示,區域「立委」席次將不到30席,且領先幅度都不大。逼迫國民黨中央決定出手換柱。政治評論家沈富雄昨在臉書po文指出,明年大選後,雲嘉南以南國民黨「立委」將一席不存,對南臺灣一片「綠油油」,沈富雄直言對臺灣更不好!
-
兩岸議題為何在本次臺灣「大選」中「失溫」
按理,兩岸應就在此次臺灣「大選」中爭辯更激烈;但現況卻是,兩岸議題大大「失溫」,即使國民黨一再試圖炒熱,綠營也不接茬。究其原因,並非藍綠沒分歧,而是與島內社情民意現狀以及國、民兩黨的動向密切相關。 首先,近期臺灣內部問題迸發讓兩岸議題「邊緣化」 作為社會人首先關心的當然是自身安全與周遭環境,島內長期民調也顯示,民眾優先關心政治、經濟、社會、環保與食安等議題,只有大家認為兩岸議題很迫切,或對內部議題有相對安全感時,兩岸議題關注度才會提升。所以,2008年與2012年兩次「大選」,兩岸議題成為臺灣民眾投票的重要參照。這幾年島內問題迸發卻讓兩岸議題邊緣化。
-
臺灣「大選」結果出爐,外交部正式發聲
根據外交部網同步的消息,1月11日,臺灣地區「大選」結果出臺之後,針對臺灣選舉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於1月12進行了相關問答,記者對其提問:「對於臺灣地區最終的領導人選舉結果,你有什麼想法嗎?這將對未來涉臺外交形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
臺灣「六都」市長指數出爐,牽動2024「大選」局勢
國民黨青年部檢視臉書社群對臺灣「六都」市長近3個月的討論焦點,以「市長」為關鍵詞作大數據分析,顯示的相對影響力分數作為「市長指數」,結果新北市長侯友宜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