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得攏嗎?」、「今天橫順要走攏。」、「掃歸一了,就把東西還原」……川渝兩地的人對這些方言並不陌生,可是你能想像這樣的對話出現在百年前的英語教材中嗎?近日,一本名為《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華西第一年學生用中文教材)的書籍截圖在微博上熱傳,並登上熱門微博排行榜。
就像現在的「瘋狂英語」,這本「瘋狂川話」教材,不僅記錄了百年前的四川方言,也有當時的外國人操著一口四川話跟當地人交流的有趣場景。
「川譯英」教程微博熱傳
「好洋盤,百年前的英文版四川話教材,漲知識了!」近日,微博草根大號「頭條成都」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本英語教材的照片,被大量轉發,並引發熱議。不同於常見的英語教材,照片中,這本教材的中文翻譯不是普通話,而是四川方言。
該微博稱,《華西第一年學生用中文教材》是目前最早正式出版的四川話英語教材,記錄了地道的成都方言,「請自動腦補洋人用四川話與當地人交流」。記者在配圖中看到,教材中的漢語句子中,有很多四川方言特有的說法,比如「掃歸一了」、「在我們這裡歇」、「腳腳上要好生洗乾淨」等。「今天走得攏嗎?」這句話,在教材中被翻譯為「Can we get there today or not?」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教材還給每句中文按照英語音標的原則,標註出對應的四川話發音以及音調。例如,「走得攏」就標註為「zou de lung」。
百年前加拿大人編寫
昨日,記者聯繫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宣傳部長廖志林,他向重慶商報記者證實,微博上曝光的這本教材,正是近100年前的「川譯英」中文教材,這本教材是由華西醫院創始人啟爾德編寫的,1917年由華西協和大學印刷出版,目前這本教材的原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裡保存。
廖志林告訴記者,啟爾德是加拿大人,1892年來到成都,在成都生活了25年後編寫了這本教材。啟爾德能熟練運用英文和四川話,「把一些看似很『土』的方言,翻譯得很地道。」廖志林說,這本教材在當時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幫助在成都的外國人學習四川話,另一方面,也是當時中國學生學習英文的教材。如今,這本教材上很多方言即使是本地人都用得很少了,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本「川譯英」教材,這對學者研究華西歷史,以及四川方言都是寶貴材料。
教材中的場景很生活化
目前,廖志林手上有一本該教材的複製版,他翻閱後告知商報記者,這本教材共278頁,分32課,有1005條句式和詞條。「現在看來,這些課文非常有意思,非常貼近生活」,廖志林舉例說,第一課是「和教書先生說話」,第二課是「請夥房(廚師)」,第三課是「請打雜」,第四課是「請老婆子(保姆)」……課程的安排循序漸進,後面的課程包括上街買東西、打掃衛生等。
場景一:稱重
方言:不得重,盡都稱過的
翻譯:It cannot be too heavy,every one of them has been weighed。
方言:每一頭不得過四十斤
翻譯:Each basket is not over 40 catties。
方言:擔起走,擔起走
翻譯:Get started,get started with the loads。
場景二:做清潔
方言:掃歸一了,就把東西還原
翻譯:When you have finished sweeping put things back where they belong。
方言:洗的時候,桌子腳腳不打髒
翻譯:When you are washing (the floor),you must not dirty the legs of the table。
方言:角角上要好生洗乾淨
翻譯:You must be careful to wash the corners clean。
方言很難,註解很貼心
外國人眼中的教材:方言很難,註解很貼心
這本教材實踐效果如何?昨日,記者將教材截圖發給了幾位在重慶生活多年的外國友人。
Chris(英國人,重慶生活4年,重慶大學[微博]外教):對我來說,與其說是本教材,這更像日常短語小冊子。來了重慶之後發現,川渝方言對外國人來說其實挺難的。百年前教材裡的四川話教學和我學中文時候的方法差別很大,像這樣直接學習短語、詞組的方法很難了解方言的發音規則,不利於理解記憶。
Evan(美國人,重慶生活5年,上班族。):我生活工作在重慶,但是我女朋友是成都人。教材裡有些四川方言看不懂,不過覺得特別搞笑。我成都女友告訴我,這些都是老四川話。這本教材中用拼音進行了註解,其實很貼心,不過和現在我學習的拼音有點不同,看得有些懵。
芳萌(保加利亞人,重慶生活4年,重慶大學學生):來到重慶後發現,方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本教材是個好幫手,儘管年代有些久遠,但在方言學習上還是有幫助的。
觀點
跨越百年的書,承載歷史和文化價值重慶市江北中學校語文老師賴文歡,曾在泰國孔子學院擔任兩年對外漢語教學。昨日,她看過這本教材的部分截圖後,告訴商報記者,教材通過特殊的拼音註解教授四川話,這樣的方式有趣、貼心。
昨日,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本百年前的方言英語教材,承載了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百年前,外國的醫生、學生來到四川,帶來科技、醫學等先進成果,為滿足交流需求,這本書應運而生。而記載的場景和方言,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百年前的城市環境和風味,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價值。」蔡尚偉說,撇開書本裡面的教學內容,背後折射的是中國百年來城市發展進程,具有很強的歷史價值。
(來源:重慶商報,編輯:Ber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