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是大部分寶寶都會有的行為,媽媽們要分寶寶的年齡段來看待這種行為。
3個月左右的寶寶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寶寶在吃手的時候,能夠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
寶媽們一定會注意到,寶寶1個月大時,雙手是緊緊握成拳頭的,2個月時變成半握拳了,到3個月時雙手就完全張開了。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逐步學會兩個動作,一個是用眼睛盯著看自己的手,即手眼協調的動作;另一個就是吃手,開始吃手時將整個手放進嘴裡,慢慢發展成吃兩三個指頭,最後只吃一個手指,尤其愛吃大拇指。寶寶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這時,因為嬰兒尚小,手接觸的範圍有限,所以吃手一般不會得傳染病,當然,也應該注意保持嬰兒周圍環境清潔。
寶寶6-1歲,吸吮反射會逐漸消失,吃手的情況也會逐漸減少。媽媽會發現,寶寶平時很少吃手,但是在入睡前會情不自禁地吸吮拇指、咬指甲。這個時候寶媽們要經常幫寶寶洗乾淨小手,以防他把病菌吃到肚子裡。
孩子9個月以上,如果頻繁吃手,家長可以在孩子精神好時,用乾淨的玩具吸引他,也可以多給他一些視覺聽覺刺激。適當分散他吃手的注意力。但不必竭力阻止。在抱寶寶的時候,可以把他的兩隻手限制在你的懷裡,減少吃手的行為。如果做好了這方面的預防,以後寶寶養成吃手嗜好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如果家長沒有對他吃手的行為進行幹預,一旦吃手的嗜好形成,可能會對寶寶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寶寶2歲以後,特別是3歲以後,還頻繁地、不分場合地吮手指、咬指甲,就需要引起重視,這個時候吃手,對寶寶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這個階段孩子如果愛吃手,可以告訴寶寶,「寶寶長大了,不吃手指了」,或者「手太髒了,不能放進嘴裡。否則要生病的」。
在這個年齡段,家長需要關注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吃手,如果是緊張或者焦慮,反而不能強行制止,可以給他相應的的引導和安慰。家長可以先找出導致他無聊或緊張的原因,如在幼兒園是否有不愉快的經歷,是否看了不合適的電視節目等。然後,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在他入睡前給他講個小故事、唱唱歌,分散他對啃手的依賴。最後,切忌採用打罵、強行阻止的方法,這種方法非但不能使孩子停止啃手,反而可能加重他的緊張心情,或許他會在你們面前有所收斂,但在其他場合則可能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