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不要再參考 2000 元的標準啦!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高頓財經CMA

公司購買的印表機低於2000元是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

在財會交流群裡,我看到有小夥伴說2000,2000以上的就需要按照固定資產核算,進行折舊,也有人說5000,更有人說500萬,越說越猛,那他們說都2000,5000 又是500萬這些標準都是怎麼來的?

固定資產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先看一下會計準則是怎麼說的

《企業會計準則》:第三條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一)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小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是指小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1年的有形資產。

小企業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設備、器具、工具等。

從上述可以看到,不管是《會計準則》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的標準上都沒有具體說明固定資產金額的標準是多少。是否按照固定來核算還是要看持有目的和使用壽命。

那沒有了金額限制,是不是只要使用壽命超過一年,為生產經營持有的應該確認為固定資產呢?

這還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來定,比如我是大型企業,如果把所有使用周期超過一年的設備、器具都按照固定資產核算,那麼無疑會增加核算難度,而數量巨多的小設備對公司整體的報表利潤影響也微乎其微,不符合成本效益性原則。

所以在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時候,只要符合企業本身經營規模,能較為真實反應企業經營,其實都是可以的。這類企業完全可以定一個相對高的金額,而未超過此金額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即可。

那麼5000,500萬的標準又是從何而來?

其實這個5000、500萬都是稅收優惠政策的標準。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64號)規定,2014年1月1日起,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財稅〔2018〕54號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稅收優惠政策未必反映固定資產的經濟利益消耗方式,我們也不應該以稅收政策來進行帳務處理,公司固定資產標準還是的參照會計準則進行核算。

提醒 :

(1)會計處理是會計處理,稅務處理是稅務處理,橋是橋,路是路,會計與稅務是兩回事;

(2)會計處理方法和稅務規定之間產生的差異,應該通過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進行處理;

(3)外購固定資產,開始折舊的時間是可以使用的次月,可不是購入的當月,從來沒有一次性折舊法;

(4)第三條的規定只是一個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既可以享受,也可以不用,自行決定;

(5)上述優惠政策不需要進行任何備案手續,企業只需要在所得稅彙算清繳時填報相關報

比如,企業購進一臺設備,價值500萬,企業按照稅法允許500萬以下的可以一次性扣除,計入當期費用,企業按照稅法標準作為會計核算標準,那顯然不符合經營實質了,這樣的會計信息也是失真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分開處理,會計核算按會計準則,稅收優惠按稅法規定。

那有人就問,會計和稅法有差異,這個該怎麼處理?

舉個案例:

假設A公司2020年實現利潤總額100萬「會計報表上的數字」,企業所得稅稅率25%,那麼問A公司2020年應該繳納多少企業所得稅?

請注意,這裡並不是100*25%直接算,因為稅務是不認可用會計利潤來算企業所得稅的,他們認可的是用應納稅所得額來算。

這個應納稅所得額就是在會計利潤基礎上按照稅法調整的。假設沒有其他任何調整事項,只有500萬這個政策的影響。

企業2020年購進了一臺設備,入帳原值是100萬,當期折舊了20萬,這20萬是含在了你當期利潤總額100萬裡面,但是我們算企業所得稅,不是有新政策了嘛,稅務局說你的100萬可以一次性扣除,大利好。

那我的應納稅所得額就等於100-80=20,調減80萬,因為有20萬已經體現在利潤總額裡面了。

所以當期應交企業所得稅=20*25%=5萬

帳務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5

同時,按照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要求,調整的80 應該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

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80 x 25% = 20

借:所得稅費用 2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0

那在下一年,我們要把在第一年確認遞延所得稅的負債按比例轉回來。按照會計核算,固定資產每年都在計提折舊。去年的時候在所得稅彙算清繳報表上做了一次性扣除,那今年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的時候,會計計提的折舊計入到利潤表中作為成本費用扣掉了,我們要做調增處理。同時也把遞延所得稅負債轉回。

帳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0 x 25% ) 5

貸:所得稅費用 5

以後年度,我們每年都會涉及稅會差異的調整,遞延所得稅負債也會隨著折舊的完成而最終結平。

500萬購進設備一次性扣除政策其實實質就是加速折舊政策,無非就是把企業購進設備的成本前移扣除,讓企業在初期不至於既承擔購置設備的資金壓力,又要承擔企業所得稅的資金壓力。

所以,允許一次性扣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實際上是相當於無息欠了稅務局一筆錢,欠的這筆錢未來要還的,我們為了更準確反映企業淨利潤,按照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把這種暫時的差異不計入當期所得稅費用,而是用遞延所得稅負債來記錄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於部分文章無法鑑別有真實法定的原創者,如對版權有異議,請聯繫後臺議定刪除。

本文來源:二哥稅稅念、貓叔說稅

相關焦點

  • 財務核算,固定資產到底要不要參考2000元的標準進行入帳?
    財務核算,固定資產到底要不要參考2000元的標準進行入帳?在企業日常財務核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購買金額不大有形資產的情況,比如說購買的掃描儀3000元,印表機2000元,電機機芯1500元等,這些都是大多數企業尤其是生產型經常發生的情況,那麼這些支出到底進當期費用還是應該進入固定資產呢,相信這是很多會計比較頭疼的地方,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明白固定資產的定義是什麼。
  • 固定資產的標準是2000、5000還是500萬?
    這也就是折舊的本質,按照固定資產其本身經濟利益消耗方式進行核算。那麼這個標準是什麼呢?什麼情況下我們要計入固定資產,分期折舊呢?到目前為止,有人說2000,2000以上的就需要按照固定資產核算,進行折舊,也有人說5000,更有人說500萬。
  • 2000元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今天統一回復……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購買1臺2000元的辦公印表機到底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會計日常中還有哪些常見錯帳行為......今天shixiaoye統一回復,以後別入錯帳了!購買一臺2000元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
  • 每日問答:新所得稅法下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有哪些?
    提問 NO.1 新的稅法中是如何認定固定資產的?除了要符合固定資產定義和條件外,具體到多少金額以上的才可以界定為固定資產?回答 節稅網123-小稅:《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 固定資產4大常見問題!錯一個後果自己負責
    作者:吾先生關於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和涉稅操作,可謂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吾sir還是碰到不少小萌新在問相關的問題,比如說:2000元的印表機應該計入固定資產還是管理費用?新稅法規定固定資產都要進行一次性抵扣嗎?
  • 固定資產管理軟體之固定資產的確認
    2)、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07年新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的認定價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認為可以的且使用壽命大於一個會計年度的均可認定為固定資產。)。
  • 稅法對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有無金額要求? - 中國稅務網
    問:我公司原來的會計帳務處理上,將人民幣2000元以上的金額作為固定資產入帳的標準,現在擬變更為以3000元作為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這種變更是否與現有的稅法規定有差異?  答:《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三條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  (一)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誼目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 公司購買的2000元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
    為了幫助大家遠離錯帳這個坑,大白給大家整理好啦,37個管理費用科目,也分別說說相應科目的解釋,方便大家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正確設置科目。5、折舊費:指按規定由行政管理部門列支的各項固定資產(包括文教、衛生、福利部門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6、修理費:指行政管理部門所用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
  • 2000元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今天統一回復......
    為了幫助大家遠離錯帳這個坑,大白給大家整理好啦,37個管理費用科目,也分別說說相應科目的解釋,方便大家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正確設置科目。1、管理人員工資: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人員工資,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應由費用列支的服務人員(如食堂炊事人員),臨時抽調在行政管理部門助勤人員、全廠性倉庫人員等的工資。
  • 幾百元的辦公用品,計入「固定資產」還是「當期費用」?
    疑問 我公司經常購買一些辦公用品,金額有的幾百元,請問計入「固定資產」還是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答覆 1、若是購買的辦公品屬於消耗性支出的,如籤字筆、文件袋、日常耗材等,會計上可以直接計入「管理費用-辦公費」。
  •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的總結
    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 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對策
    而1997年1月1日執行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規定:有以下三種情況:(1)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設備;(2)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專用設備;(3)單位價值雖然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如課桌、圖書),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 固定資產折舊分析實例
    已達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輸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按估計價值確定成本,並計提折舊;辦理竣工決算後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估計價值,不需調整已計提的折舊額。更新改造中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帳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得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完成達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重新確定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折舊方法進行計提折舊。
  •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帳務處理
    費用較少的維護或裝修等費用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費用較多的裝修或改良等支出,在停工裝修或改良過程中先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裝修或改良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交付使用時,再轉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並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攤銷計入每期損益。
  • 投資人投入等方式取得固定資產帳務處理實例
    ①以投資換入固定資產:例:甲公司將持有的準備隨時轉讓的乙公司股票與丙公司一臺工具機交換。交換日,甲公司持有的短期投資的帳面餘額為8萬元,已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2000元。交易過程中以銀行結算支付手續費100元。交換資產的公允價值基本相等。
  • 固定資產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 王東京專欄|從固定資產折舊談企業降成本的空間
    我作此文是希望與讀者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固定資產折舊能否不攤入成本?說實話,這個問題我已經思考了很多年,也曾多次與企業界朋友研討過,但考慮到操作上有困難,要不要寫文章我一直舉棋不定。這些日子權衡再三,還是覺得應該寫。好在經濟學者只是提建議,最後拍板的是政府。
  • 如何調整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錯誤
    a審計人員在審核b公司2019年帳務情況時發現,該公司帳上的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計提錯誤,而且從開始入帳時點延續至今,財務人員已無法按照正確的折舊金額進行入帳。又因為折舊錯誤,從而導致出售固定資產時固定資產清理金額也存在錯誤,相應的損益金額不正確。
  • 辦公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日常中有哪些常見錯...
    01 購買一臺2000元印表機 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 一、舉個例子 例:A公司屬於小規模納稅人商貿企業,本月購買了1臺2000元的印表機,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看到稅務上有個政策:(財稅[2014]75號)第三條的規定,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 公司購買的1500元辦公用品應該計入固定資產還是低值易耗品?
    問:我們是小規模納稅人,公司這個月購置了3套辦公桌椅,花了1500元並且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請問是計入固定資產還是低值易耗品?想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的概念。不要以為公司購買的辦公用品,特別是大件不易損壞的比如桌椅板凳、沙發貨架都要計入固定資產核算,在入帳前,你也得先好好盤算一下這些東西的價值,還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