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小吃——肉丸
我是一個純正的客家傳統少年,我的家鄉是粵東地區的一個小山城——梅州,這裡的人民是樸實的,這裡的美食是好吃的,這裡的年味是濃濃的。
快過年了,梅城的大街小巷都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到處都是賣年貨的,但是有個流動攤檔最受小孩子的歡迎,那就是單車肉丸,一輛小三輪車載著一個蜂窩煤的小爐子,爐子上有一口大鋁鍋,而鍋裡煮的就是熱氣騰騰的肉丸了,小販一邊推著小三輪車一邊高喊著:「肉丸、肉丸~」這就是生活在這個小城裡的人民最熟悉的一個場景。肉丸對於客家人來說是新春家宴的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客家人鍾愛肉丸不僅僅因為它美味營養又好吃,還在於肉丸的寓意非常好,在客家話中肉丸的丸字發音跟「圓」、「緣」相同,而且形狀是圓形的,在中國,圓形的食物一般都被賦予了團圓、美滿、良緣的寓意,所以,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宴席上,肉丸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
今天媽媽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去大伯家拿肉丸,大伯家做肉丸十幾年了,是梅城小有名氣的肉丸專賣戶,不過這幾年大伯年紀大了也不對外賣肉丸了,只接受私人定製,不過每次他做別人定製的肉丸的時候總是很多路過的路人想買他的肉丸,可惜他已經不對外零售了。每年入了年架大伯都會親手製作一批肉丸作為年貨賀禮送給各家親戚,今天我有幸觀看到了我們客家正宗傳統肉丸的製作過程。
首先用上好的豬裡脊切碎,然後倒入攪拌機,同時還要加上幾個冰塊,因為用機器打肉時,機器會發熱,這樣會導致肉餡變熟做不出光滑的肉丸。
做肉丸最重要配料就是木薯粉,而且木薯粉用的分量非常重要,多了肉丸口感不好不彈牙不爽口,少了肉丸又不成型,一煮就散了,木薯粉的質量也很重要,大伯說一定要用農家的木薯粉,這樣做出來的肉丸堪比桌球,可彈了。
材料準備好就開始打肉丸了,幾勺木薯粉幾勺鹽再加上事先切好的肉碎加上冰塊就開始攪拌了,攪拌多久就要看做肉丸師傅的個人經驗了,在攪拌的過程中大伯時不時用燈照一下肉泥看看肉泥的光澤度來判斷肉泥是否已經攪拌好,如果攪拌的太久那麼肉泥就會變硬,如果攪拌的時間不夠長那麼肉泥又會不成型做不出爽口的肉丸。看,這就是攪拌好的肉泥,粉粉嫩嫩的,色澤非常誘人,大伯說這次的肉泥打的非常好,做出來的肉丸必定很棒,看來我是有口福了呢!
肉泥打好了下面就開始來做肉丸了,這是非常考驗肉丸師傅的一道工序,如果肉丸師傅技術不精那麼做出來的肉丸就會大小不一不成球狀,賣相就不好了,而且也煮不均勻,有的熟了有的就沒有熟,影響在相同水溫跟時間下肉丸煮出來的口感。
割肉丸需要的工具很簡單,只需要一個陶瓷湯勺就可以了,只見大伯左手抓起一團肉泥,輕輕一擠,肉泥就從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擠出來了,形成一個球狀的肉團,右手拿著湯勺,在熱水中沾一下,把肉團舀出來放入提前燒好的溫水中。而此時也是分辨肉丸好壞的最佳時刻,大伯說只要是貨真價實的肉丸一定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直接沉入水底的那肯定是木薯粉加多了,肉的含量沒多少的劣質肉丸。看,一顆顆圓圓的肉丸浮在水中,一看就是貨真價實的好肉丸!
煮肉丸的水一定要用溫水,而且肉丸下鍋後水也不能煮沸,如果煮沸了肉丸就會變的膨脹起來,口感就不好了,用客家話來說就是「煮胖了」不彈牙了。
當肉丸由粉嫩色變成白色的時候肉丸就做好了,一鍋香噴噴熱氣騰騰的真的是非常誘人啊~大伯用漏勺把肉丸裝到竹篩上晾涼就準備打包裝袋啦~!
而此時的我已經等不及放涼,就直接拿著剛出鍋的肉丸吃了起來,真的是很好吃,大伯不愧是梅城有名的肉丸師傅,一顆顆肉丸圓圓的,不僅彈牙還很爽口,口感很滑肉質也不會柴,真的是太美味了!
此時,大伯母在一旁打包晾好的肉丸,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大伯一家最忙的時刻,為了準備過年,準備給親戚的年貨,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這就是客家人的年味,充滿著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