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周一早上你休息夠了來到公司,這個時候你愉快的和同事分享周末的生活,這個時候你老闆突然進來,繃著臉,他不說話突然坐在那裡,此時此刻大家瞬間輕鬆愉快的感覺就沒有了,環境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情緒會傳染的例子。
一個多月前,「人間水蜜桃」崔雪莉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多月後,「人魚姬公主」具荷拉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雪莉走了,荷拉錯過了她的最後一程。
她直播時哭著說,要努力地帶著雪莉的那份一塊活下去。
結果卻食言了,要知道其實她們兩個從小玩到大,但卻在這個冬天一起帶著遺憾離開了我們。
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不穩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
有人曾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的多」。人生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
情緒如何像病毒一樣傳染開來
人類的快樂或沮喪,這原本私密的事情,似乎有一大半都不是來自於自我本身,而是被周遭所影響著。情緒傳染,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1988年,以Giacomo Rizzolatti為首的一組神經科學家,在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研究猴子大腦時意外地發現了「鏡像神經元」。研究者在猴子大腦裝了電極,一旦猴子抓起東西後大腦某些地方的神經元產生了反應,讓人驚奇的是,當研究者抓起東西時,猴子的類似神經元也會像它自己抓起東西一樣產生反應。
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方式。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神經元不僅僅是在看見某物時才被激活,在聽到相關聲音時,如抓取某物的聲音,也同樣會被激活。這類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經元被研究人員稱為「鏡像神經元」。
相比正向情緒,負面情緒其實更容易帶給人影響,從進化角度來看,早期猿人為了生存,會有專門站崗放哨的,一旦發現危險就會釋放恐怖信號,這個時候大家會產生巨大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這些情緒會迅速蔓延到每一個猿人身上,焦慮恐懼情緒會迅速讓你心跳加速,血液充沛,短時間更有利於逃生。
其實現代社會也一樣,就像恐懼,絕對會第一時間迅速傳遞給他人,例如球賽演唱會中出現的踩踏事件,就是因為恐慌情緒蔓延所致。
情緒失控的傳染,會讓人越來越不理智
在美劇《權利的遊戲》中,「異鬼」會通過撕咬,讓正常人變成自己的同類。
同樣,缺乏獨立思考的烏合之眾,也會將自己的無意識行為傳染給別人。
勒龐說:
「混亂癲狂的頭腦,本身就具有傳染性,正因如此,治療瘋癲的專家醫生很容易自己發瘋。事實上,有些類型的瘋癲,比如廣場恐懼症,甚至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
而且,群體意見和信仰的傳播,也主要就是依靠情緒傳染。
每個人都是有獨立意志的,但一旦融入群體後,每個人的獨立意志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你就發現,在群體中一旦有人開始煽動情緒,整個局面很容易失控,大家會因為缺少批判和反思意識,更多是追隨大多數人和模仿他人。
據說,希特勒在檢閱身穿黑色制服的黨衛軍時,看著黑壓壓的人群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時,他說:「我沒有看見一個人,我看見的是人群。」
可怕的維特效應
早在兩個多世紀前,世界上就普遍認識了「維特效應」的危害。德國作家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面世後,由於小說對自殺情節的細緻描寫,容忍甚至是讚賞的筆調,引發了當時許多青年的嚮往乃至模仿,導致歐洲多國在數年內出現了多起與小說有關的自殺事件,以至於多國政府不得不對小說予以封禁。
「我不能夠永遠在寂寞中生活,儘管我在這種寂寞中尋找到了醫治我特有的思想渙散的最有效的方法。與堅定地忍受充滿痛苦的人生相比,死顯然輕鬆得多。」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很多時候自殺的事實加上媒體的過度渲染會讓這種壓抑情緒可怕的蔓延開來,我們不知道雪莉和具荷拉等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是不是如此,但是近百年來,科學的調查統計已證實了自殺信息報導不當和過度傳播會形成嚴重後果,這促使世界衛生組織也不得不重視,專門將「淡化傳媒報導的影響」作為六大防止自殺措施之一。
一個慘痛的案例是燒炭自殺方式在香港的傳播:1998年11月,香港首次發生燒炭自殺事件,港媒在報導過程中聲稱燒炭自盡不痛苦、不毀容顏,還詳細報導了燒炭自殺的具體方法,結果隨後一個月內香港就連續發生了9起燒炭自殺事件,到2001年,這一自殺方式已佔香港自殺案件的24.8%。①
情緒病正在悄悄毀了你的生活
還記得前段時間關於「癌症性格」的討論嗎?有越來越多的案例表示,具有某些特定性格特徵的人容易得癌症,其中就包括了易怒、焦慮、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
說白了,你以為情緒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演變為情緒病,甚至已經在悄悄毀了你的生活。
最近,南昌的陳女士胸部有點不舒服,90後的她,覺得自己的身體挺好,不會有什麼事兒,但當聽到檢查結果的那一剎那,讓已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她,猶如晴空霹靂——乳腺癌晚期。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熬夜、不暴飲暴食、杜絕垃圾食品、堅持鍛鍊,癌症就會離我們很遠。其實很多時候身體出了問題,負面情緒才是「罪魁禍首」,嚴重的會要人命。
在我們還大談車釐子自由、財務自由的時候,大王在最新一季《奇葩說》上貢獻了一個高級詞彙——情緒自由。
當你擁有了高智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運轉的時候,即使被討厭,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這就是高智商的情緒自由。
情緒自由,是許多人都想達到的理想境界,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總之,學會自我情緒調節,向負面情緒說不,是很重要的。
適度的體育鍛鍊可以緩解抑鬱、焦慮情緒,而且,規律的運動還能夠改善睡眠狀況,對調節情緒有所助力。
生活從不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生活的高手,不在於沒有情緒,而是善於管理情緒。卡耐基說過,生氣的人是傻瓜,而學會如何不被生氣的人影響才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