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拒絕就大哭大鬧,父母情緒教育三步走

2020-09-04 天才領秀

孩子經常一被拒絕就崩潰、哭鬧或大吼大叫,絲毫沒有被拒絕的勇氣,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孩子不耐挫嗎?其實未必,我們實際問了幾個孩子「被拒絕是什麼樣的感覺」,有些孩子說「很討厭,為什麼都要聽你的」、有些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不行」,還有人說「大人都只會拒絕、說不行」。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生氣的點未必是被拒絕,生氣的真正原因是大人無法溝通,看到這,相信很多大人都要喊冤了,明明就是孩子在那邊生氣無法溝通,哪是我的問題。 這就是被拒絕就崩潰的真相了,小孩容易將過去所有不好的經驗連結在一起,聽到負面語言就產生情緒,不會溝通,而大人只看到情緒,因此問題永遠存在。

孩子被拒絕就生氣,三步驟引導

想要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大人一定要在孩子冷靜下來之後,依照下列的三步驟跟孩子做討論。

步驟一、孩子,當你被拒絕時,你有辦法不在意嗎?

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只是因為被拒絕就有情緒,應該要先思考被拒絕的這件事情,對自己而言是否會產生大影響,如果不會,那何必如此介意。但如果真的對自己產生大影響,無法接受,那麼就要進入下一步。

步驟二、孩子,當你被拒絕,你應該想想看,有沒有辦法讓對方不再拒絕。

被拒絕之後,不要立刻逃跑鬧情緒,而是該靜下心來想想,我們可以怎麼做,對方就有機會接受,不再拒絕,不是試試看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呢?

如果你沒有方法,也可以問問對方,為什麼不行,或者是要怎麼樣做才可以呢,接著進入步驟三。但如果我們思考後認為是沒有機會被接受的,例如下雨天爸媽就是不可能會答應帶妳出去,那就要進入情緒焦點處理模式。

步驟三、孩子,當你想要再試試,也要觀察一下時機對不對。

被拒絕通常跟對方當下的想法、心理狀態、觀念……等有關,不代表你不對或你不好,舉個例子給孩子聽,爸爸在忙著工作時,你去吵爸爸帶​你去公園,是不是就會被拒絕,甚至還被罵,但當爸爸忙完,你再去跟爸爸說時,爸爸是不是就會答應,所以有時候不是你不會溝通,而是我們選的時機不對。

當時機是對的,我們就可以努力去試試,進入問題焦點處理模式。如果時機不對,必須等待,那可能就得進入情緒焦點處理模式。

問題焦點處理模式VS情緒焦點處理模式

什麼是問題焦點處理模式?什麼是情緒焦點處理模式?這是運用心理學中壓力應對政策的想法。

問題焦點處理模式著重在於找到問題點在哪裡,分析問題,尋找方法,接著採取行動。在這裡,會著重大人要教導孩子溝通協商的技巧,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你希望對方產生什麼樣的回應,那麼你該怎麼說對方才有可能產生那樣的回應。

這需要常常練習,平時大人也可以多跟孩子討論感受感覺,例如孩子說了不禮貌的話或跟大人大小聲,大人不要只是禁止,而是要把孩子這言語帶給你的感受告訴孩子,孩子才更能自覺自己的言行舉止帶給他人的感覺。

情緒焦點處理模式著重在於調節情緒,要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例如當被拒絕,你感到身體熱熱的,想要握緊拳頭,那代表你是生氣了,那麼你該試試可以讓你冷靜的方法,例如喝杯水,深呼吸休息一下;或你是感覺有點冷冷的,眼淚都要掉出來了,那麼代表你很難過。

你需要的是做些會讓你比較舒服比較開心的事,例如聽聽音樂、畫畫、找人說話等。請孩子記住,當有情緒時不要衝動做事或說話,因為很容易出錯,說些孩子過去的例子,就能幫助孩子理解。

最後,需要適度開導孩子,有些時候我們真的不能控制結果,因為接不接受是對方決定,但只要你有努力過,這就是很棒的行為,爸爸媽媽被拒絕時也都會有些不開心,所以不是只有你,但因為這件事讓我們不開心太久,反而會錯過很多好玩有趣的事,這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法管理?「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是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下意識會做到的事情就是大哭大鬧,對於這些小孩來說,似乎只有哭鬧才能解決事情,再也沒有別的更好的方式了。
  • 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
    導讀: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他們實際上內心想表達什麼?
    除了小沙女兒這種情況,相信也有很多父母碰到過,孩子在外面玩,玩得盡興不肯回家,哭著鬧著就想留下來玩的情況,只要稍不如孩子的意,他們就大哭大鬧,而且還在公共場所,真的很考驗父母的耐心和智慧。每當這個時候,有些脾氣急躁的父母很可能就會對孩子動粗且大罵,另外一些父母會選擇無條件滿足,趕緊離開現場。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3個方法有效解決
    這時,小峰卻坐在地上大哭大鬧了起來,媽媽想轉身離開,可是小峰拉著媽媽不願意走。路過的人投來目光:「孩子喜歡就給買吧,又不貴。」媽媽覺得不買尷尬,買了又擔心孩子下次還這樣鬧。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鬧。
  • 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
    導讀: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開始發脾氣,陷入負面情緒時,父母的反應將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同事亮亮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太可怕了,前兩天去他家做客,孩子因為沒有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便開始哇哇大哭。沒想到同事亮亮沒有及時的安撫,反而一巴掌就扇在了她的嘴上,告訴她,你要是哭我就繼續打。01、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被錯誤的對待時,孩子將會出現這三種心理狀態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孩子大哭大鬧,經常會用威脅的語氣告訴他,如果你再哭,我就怎麼樣怎麼樣,孩子因為擔心父母的暴力,所以常常會停止哭泣,但這種方式對孩子短期有效果,長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心理影響,對孩子的生長會帶來很多的不利。
  • 孩子老是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從下手?「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家庭中有小孩的父母一定體會過什麼叫孩子的「情緒失控」,隨地打滾、大哭大叫、暴躁不安等等。其實這些讓家長感到頭痛的事件,對於孩子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智能化機械化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機器人都會出現毛病,更何況是人呢?
  • 孩子大哭時,比「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情緒管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分場合地大哭大鬧,而且輕易難以停止,對此不少父母經常會用最簡單粗暴的一句「不許哭」來試圖阻止孩子哭泣。
  • 出門前寶寶總是大哭大鬧?媽媽別悄悄離開,三招緩解「分離焦慮」
    麗麗就一直在家照顧自己的女兒,但是在每次麗麗出門的時候寶寶都會大哭大鬧,讓麗麗感到不勝其煩。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媽媽如果想要擁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就一定要學會緩解孩子的焦慮。這個問題讓麗麗感到非常煩惱。一、孩子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在這種溫室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不知道挫折和懲罰是什麼,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小事也會容易讓他們抓狂。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也會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 也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者大哭大鬧,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
  • 2歲孩子動不動就「大鬧」,光安撫情緒只會陷入循環,不如這樣做
    家長往往也意識到了棍棒教育的弊端,因而在孩子「作妖」的時候選擇溫柔相待,他們一遍遍地安撫孩子的情緒,試圖用自己的真心換來孩子的笑容。效果是有的,但不長久,而且不穩定,家長會發現,「我都對他這樣了,他下次還是會鬧」,大鬧——安撫——下次接著鬧——安撫……,陷入了死循環。
  • 孩子大哭大鬧,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也不嬌慣孩子
    養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只有從點點滴滴做起,才可能慢慢的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大哭大鬧的情景。比如,在商場,因為大人不給買某一個玩具就哇哇大哭,倒地打滾;在家中,因為沒有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他就以哭鬧來威脅大人。
  • 孩子為什麼大哭大鬧?
    我做親子教育十幾年了,能夠和父母們談情緒教養,或者說,父母們願意聽關於孩子情緒教養的題目,卻是近幾年才有的事。我想可能是因為父母們發現,要把孩子變聰明容易,但要搞定孩子的情緒卻沒那麼簡單;也或許,是因為父母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自省,會開始去想,人活著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了追求什麼?那如今我要教養自己的孩子,我到底該帶給孩子什麼?
  • 孩子大哭大鬧有上學困難症?多半是「分離焦慮」,試用這幾招
    當孩子已經到了必須去上學的年紀時,父母也就避免不了要和孩子發生短暫的分離,而這短暫的分離也給許多的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閨蜜麗麗就是個全職媽媽,轉眼間孩子已經到了該去上幼兒園的年紀。但麗麗非常擔心的一點是只要一離開自己,孩子就會大哭大鬧。而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
  • 孩子撒潑耍賴、大哭大鬧,怎麼快速一招制服,不留心理傷害?
    孩子1歲以後貌似越來越不好管,動輒發脾氣,大哭大鬧:想要吃冰激凌不同意時,大哭!看上一個玩具不給買時,大哭!遊樂場不想回家時,大哭!關動畫片時,大哭!朋友上周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天黑到了回家的時間,她叫了好幾次,孩子都不肯回,她最後不得不抓過來強硬穿衣服,但是孩子拼命抵抗,最後躺在地上大哭大鬧不起來,這一番鬧騰,引來了周圍刷刷的目光,朋友頓覺臉上火辣,恨不得立即逃離現場。
  • 孩子情緒失控,大哭大鬧,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這種場面呢?
    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得到滿足或者不符合心意,而突然爆發激烈的情,孩子爆發激烈的情緒表現:有的是大喊大叫,有的大哭大鬧、摔東西,甚至做出一些會傷害人的行為。 我家哥哥今年上小學了,開學第一天的時候,弟弟還沒有正式上課,那天為了鼓勵哥哥的勇敢,我給他獎勵了一個曲奇蛋。
  • 「我不會在你哭時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挾持
    女兒不肯上幼兒園,大哭大鬧,馬雅舒心疼到崩潰,甚至想要自己親自去幼兒園照顧女兒。女兒想吃冰淇淋,發現冰箱裡已經沒有冰淇淋的時候,便央求媽媽去買。馬雅舒拒絕了她,她就躺在地上開始哭鬧。馬雅舒心疼女兒,想要扶起她,她卻變本加厲地趴在地上哭得更大聲。
  • 孩子大哭大鬧有上學困難症?多半是「分離焦慮」,來試用這幾招
    當孩子已經到了必須去上學的年紀時,父母也就避免不了要和孩子發生短暫的分離,而這短暫的分離也給許多的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閨蜜麗麗就是個全職媽媽,轉眼間孩子已經到了該去上幼兒園的年紀。但麗麗非常擔心的一點是只要一離開自己,孩子就會大哭大鬧。而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
  • 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是壞脾氣嗎?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小怪獸」?
    導語:發脾氣、跺腳、尖叫、扔東西、無理取鬧……這些孩子們的情緒表現,相信很多為人父母都經歷過。有些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生氣就哭鬧,而且是父母一說就會哭得更加厲害,一碰他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孩子為什麼會有壞情緒?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就要對孩子情緒發展有足夠的了解。
  • 孩子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哄、打、吼!都不如這一招
    孩子在公共場合突然大哭大鬧?費盡十八般武藝,好生哄著,但孩子卻不領情,越鬧越厲害~一下子火氣上來,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許哭」「再哭我不要你了」,才勉強安靜下來。《媽媽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一書中說,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與其說「不許哭」,還不如讓孩子學會感受情緒,了解和管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