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公號學詩詞】多情自古傷離別

2021-02-13 共產黨員

  柳永代表著宋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在他之前,詞大抵只是一些抒發一時感興的小令。一直到了年紀輕輕就精通音律、雅擅填詞的柳永手裡,這才極大地促進了長調的成熟,開拓和豐富了詞作的種類,使詞的精神與內涵愈加富於變化。

  他還創造了以白描見長、鋪敘層次分明、細緻而又直露的藝術表現手法。長調本就宜於鋪敘,因此柳詞往往曲盡形容,淋漓盡致,雖不求含蓄,但講究結構嚴謹、層次清楚、首尾完整、點染工致,把抒情詩中融情於景的傳統與賦體敘事鋪寫的特點結合起來,又時有一二優美警句在篇中生色。他的這首《雨霖鈴》就是北宋早期非常成熟的長調,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代表作。

  此詞乃詞人離開汴京與情人惜別之作。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將離情別緒抒寫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

  上片從日暮雨歇、送別城外、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半句一轉,層層敘述離別場面,以清秋暮景渲染別離的況味和留戀的深情,寫出複雜微妙的內心活動,悽婉蘊藉,感情深摯。「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而從章法上看,有說其仿照的乃是近體詩起承轉合的結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是起,「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是承,「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轉,「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合。

  「念去去」三句,把看不見、摸不著,只能以感覺得之的別離之緒,轉化為歷歷如繪的意象畫面,是由實返虛的高明之筆。細加琢磨,上片確以末三句的「合」最見手段。從首句「寒蟬悽切」開始,詞人就已經道破感情,直到「無語凝噎」,語勢已老,難以再沿正常的順序講說下去,故引出景語使已說的和未說的變得形象化,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裡」,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去路茫茫,道裡修遠,豐富了我們對於離情和別後世界的想像。

  下片想像別後情景。就整個作品而言,過片二句承擔了全詞之「轉」的功能,詞人由具體的別離寫到自古皆然的別情。的確,真正的離別該是在送行之後,獨自面對周遭蕭瑟的落木、冷落的季節,心中那份驀然而生的沉重緩慢湧上心頭。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該句畫龍點睛,乃全篇之警策,迭經後人賞析、解讀、積澱和接受,歷來傳誦不衰,成為一種有關離別的典型情境。詞人想像今宵酒醒夢回,一舟漂泊,所見唯有楊柳岸邊的曉風殘月,而伊人早已遠隔煙波千裡,其時心頭的冷落悽清也就自可體味。

  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託,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詞人意猶未足,放筆直寫經年遠別的孤獨寂寞,寫得深沉婉約,卻又極富回味和感染力。「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人以問句歸納全詞,雖徑言「更與何人說」,但文學的魅力恰恰也在於此:說者無法道得,讀者自有共鳴。由此可見獨特的生命經歷中與眾不同的體驗,有時其況味卻又是人人可感的,而這種況味同時也是深藏心底難以向人敘說明白的。

相關焦點

  • 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 多情自古傷離別,是和誰離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柳永抒發離情別緒,情人離別,很是傷感。那詞人是和誰離別呢?
  •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首《雨霖鈴》唱盡多少悲歡離合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情侶之間的離別,朋友之間的離別,親人之間的離別,無論是哪一種離別,都述說著那種不舍與離愁。正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此生不相見
    01離別的時候總帶著些許的傷感,生命的時光太短,一不小心就到站,人來人往,又有幾人懂你內心之悲喜。那些命中注定的人,像是停留在生活的逗號,放緩了你的節奏,溫暖了一段歲月,殘缺的人生變得圓滿,卻又不想看到句號。
  • 多情自古傷離別|學詩計劃
    上片從日暮雨歇、送別城外、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半句一轉,層層敘述離別場面,以清秋暮景渲染別離的況味和留戀的深情,寫出複雜微妙的內心活動,悽婉蘊藉,感情深摯。「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而從章法上看,有說其仿照的乃是近體詩起承轉合的結構:「寒蟬悽切。
  • 多情自古傷離別,寫出了與相愛之人分手時的無限依戀和悵惘
    本文由作者解說詩詞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離別是人世間的憾事,也是詩詞中一個常見的題材。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首詞抒寫作者離開汴京、與相愛之人分手時的無限依戀和悵惘。就內容而言,上片前八句描述離別之際的情景,是實寫;從「念去去」句起直到篇終,設想分別之後的情景,是虛寫。
  • 自古多情傷離別:他筆下的詞,每一句都讓人回味無窮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4.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5.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6.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7.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8.爭如這多情,佔得人間,千嬌百媚。14. 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15. 玉樹瓊枝,迤邐相魏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16.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17. 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
  • 多情自古傷離別!他只活在我的記憶裡-《鐵達尼號》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傳唱百年的歌曲,以憂傷平和的曲調為我們勾勒出一副悽美的送別景象,輕輕地訴說著肝腸寸斷的離別之情。你,有沒有在想念誰?你,是否也送別過誰?欲語,淚先流。枯葉岸邊的身影漸漸模糊,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裡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淚水不由的又一次打溼青衫,舉起殘酒,想要在酒的麻醉中沉睡過去,他喃喃自道著: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
  • 離別詩詞 淡淡的傷感....
    答案:只需要點擊圖片上邊的《詩詞古風君》即可!廣受推崇的微信公眾號。微信號:wmtjwx【合作QQ】34347084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衰蘭送客鹹陽道。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夢後樓臺高鎖》【宋】晏幾道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自古英雄出少年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4—8年級學生閱讀)
    還有張學友的「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那麼,為什麼「別離」總是傷感的呢?我們先來認識一個與「別」相關的字「冎(guǎ)」。 冎(guǎ):象形字。「冎」本像骨架形,後加肉旁(月)即今「骨」字。《說文解字》釋為「剔人肉置其骨也」,即「分解人肉,存置其骨頭」。也就是現在的「剮」字的意思,說明「剮」也是「冎」的同源分化字。
  • 才子佳人傷離別——柳永《雨霖鈴》
    才子佳人傷離別——柳永《雨霖鈴》明刊本《詩餘畫譜》繪《雨霖鈴》詞意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婉約詞十首,唱出了誰的...
    楊柳岸,曉風殘月,旖旎深情、委婉柔膩的婉約詞,無疑是文化大觀園裡的一陣枯風、一縷思雨,極盡離別之緒。「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婉約詞十首,唱出了誰的心傷?婉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多情自古傷離別.
    是在後來我才明白,離別不僅僅是生離,也有死別。於是這首《雨霖鈴》開場用的是《往生咒》,以奠定情感基調。頭幾句十三唱得著實令人肝腸寸斷,直到中間那一段急促的《心經》響起。《心經》主張五蘊皆空,作為過渡,才有了這之後明快的節奏,情緒轉而豁達通透。 古人送別到灞橋到長亭,所以有李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所以有柳永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而現代人呢?
  • 離別的車站,離別的行人,都不及離別的無語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滄海桑田,千年的時光在歷史面前,也是彈指一揮間,然而,離別的車站會變,離別的行人會變,離別的哀愁與無語,卻是跨越千年,如出一轍。 一、無語凝噎就對了從寒蟬悽切到暮靄沉沉,這中間的路,有多長,只有離人知道。
  • 史上最經典的離別詞,堪稱婉約派的神作!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每年高考,語文試題中都會考到古詩詞,其中一項題目是古詩詞名句的背誦默寫;而另外一項則是古詩詞的鑑賞題。因而學子們平日裡學習語文時不僅要對教材課本內的詩詞背誦熟練,還要學會鑑賞古詩詞的寫作手法、風格特點、抒情方式、修辭手法等等。今天暫且講一首高考大綱必考的宋詞。宋詞大致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不包括五代詞、花間派),婉約派誕生較早,名家也多。如柳永、晏殊、歐陽修、李清照、秦觀、姜夔等等都堪稱婉約派一代詞宗!他們也分別有代表作被選入高中課本!
  • 最哀怨的十首古詩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白話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悽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 讀睡詩詞|浮生自古多離別,杜宇聲聲喚不回
    浮生自古多離別,杜宇聲聲喚不回。人已逝,淚空垂。一壺濁酒洗餘悲。荼蘼擁雪三春盡,天命依然未可違。自古江湖多寂寞,青春苦短當行樂。好風明月自悠悠,進退何須問寥廓。斷送光陰竟為誰,未成一事更堪悲。落花時候傷離別,斜倚危欄聽子規。
  • 【跟著公號學詩詞】別恨離愁
    頸聯承頷聯意思,青山阻隔,就像把別恨阻斷一般,只有從錦江西來的流水帶著離別的聲音進入夢鄉。  古來寫離愁的多,但詩人以上四句,寫盡離愁,但又不直寫自己的愁苦,而借草雲山水為言,手法上可謂高出前人。尾聯總束全篇,把纏綿情意歸結到對友人的懷念。  羅隱,字昭諫,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他曾經連考七年都沒有中進士。
  • 柳永一首離別詩,戀戀不捨,堪稱情人分別時的千古絕唱
    不管是父母、兒女,還是愛人、摯友,因為各種原因總會有離別的那天。文人墨客更是用他們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一場場「離別的宴席」。這首《雨霖鈴》就非常有名,當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更成為千古名句,為世人傳唱,堪為情人分別時的千古絕唱。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