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一斷壁上發現中文,文字被翻譯出來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2021-01-11 鼎盛史記

蒙古國簡稱蒙古,位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是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

蒙古國在歷史上曾被多個遊牧民族統治,直到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國。

忽必烈曾建立元朝,但最終被滅,被滅後族人回到領土,時常跟明朝發生衝突。

後來他們被納入到清朝統治,清朝滅亡後蒙古徹底宣布獨立,但是不被承認。

得到國際認可獨立是在蘇俄的控制下,而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所以導致中國失去很多領地,其中就包括蒙古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一直在爭取將失去的領土收復回來,但礙於一系列限制,很多領土未能回歸。

在那些領土上,至今還保留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古物,希望他們能好好保存。

在我們國家,對於蒙古國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內蒙一個是外蒙。

外蒙就是蒙古國,在清朝時期屬於中國領土,後來被分裂出去自成一國。

內蒙就是內蒙古,在歷史上深受中原政權和我們漢民族影響,早已不能分離,成為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很多人對清朝不滿,但就蒙古來說,清朝開拓中國版圖,對民族融合做出貢獻,所以算立了大功。

蒙古國一處斷壁上發現有中文,專家將內容翻譯出來後,激動地說終於找到你,究竟怎麼回事?

01發現燕然山刻石

事情發生在1990年,有兩位蒙古國當地牧民在放羊途中突遇下雨,二人便到附近一座名叫杭愛山的山上避雨。

二人來到一處山崖下,無意間發現山崖石壁上刻著看不懂的文字。

仔細辨認後還是無法破解,二人便將這件事上報給有關部門。

專家趕到後對此進行考察,發現是一塊摩巖石刻,至於內容是什麼還無從得知。

這塊石刻能被保存下來實在讓人驚喜,能被人發現更是充滿巧合。

如果二人沒到山上避雨或許石刻至今都無法被人發現,因為石刻歷史悠久,早已被風沙擋住全貌。

多虧下了一場雨,才將石刻內容刷洗清晰並被後人發現。

直到24年後,蒙古國將這一情況告知給中國內蒙古大學專家,希望他可以親自來實地考察一番。

三年後,蒙古國與中國專家們組成考察團,對石刻進行進一步實地研究。

石刻距離地面有四五米高,為看得更清楚,專家們直接在下面建起高架子。

專家研究後激動地說:「終於找到你」,這一個月時間沒白費,石刻上一共260多個字,有220多個被辨認出來。

最終中國專家給出結果,這塊石刻乃東漢班固所作,名為《封燕然山銘》。

石刻出現對我國來說非常重要,彌補了我國在歷史研究方面的遺憾。

02《封燕然山銘》問世

《後漢書》中記載,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亡,年僅10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

大將軍竇憲趁機操縱朝政,大將軍乃竇太后親哥哥,「威權震朝廷」。

竇憲為鞏固朝廷地位,曾做出過很多錯事,而他也被關進宮中等候發落。

後來為保命,竇憲將軍自願請軍北伐攻打匈奴,以此將功補過。

當時朝廷中沒有一位可以上戰場的將軍,所以竇憲便成為唯一首領,此次攻打匈奴讓他的人生出現巨大轉機。

北伐很成功,竇憲帶領軍隊順利擊敗對手,並成功圍剿對方領地。

《封燕然山銘》作者班固就在其中,為銘記這場順利,他將事跡刻在此地,也就是燕然山石壁上。

在我國歷史上,燕然山刻石,被認為是我國有歷史以來記載邊塞功碑的源頭。

我們應該感謝蒙古國,如果不是他們發現並聯繫中國專家,《封燕然山銘》或許如今還不能出現在世人面前。

《封燕然山銘》的出現,讓我們對古代邊境戰爭有了更進一步了解,很多史書上對戰爭的描述也得到肯定。

參考文獻:

《後漢書》《封燕然山銘》(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而中國古人有時會在一些物品或者自然景觀上雕刻中國漢字,來記述一些事件,或者表達對此地此物的讚頌。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所以蒙古方面,便將在杭愛山發現漢字石刻的消息告訴了我國,蒙古還盛情邀請蒙古學家齊木德道爾吉,去蒙古境內進行關於此物的調查。在2017年,中國專家帶領考察隊來到蒙古的杭愛山,這些專家們便展開了對石刻的調查。考古專家們驚奇的發現,這杭愛山上的石刻,就是中國考古學家們苦苦找尋的《封燕然山銘》。
  • 俄羅斯發現一中文石碑,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而這其中考古挖掘其實就非常的重要,因為只有挖掘出來了,才會更加的有可信度,所以基本上都是要以挖掘作為定證的。俄羅斯發現一中文石碑,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 外蒙一斷崖發現中文石刻,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終於找到了
    02在杭愛山一處斷崖,有人發現了漢字石刻。後來經過專家研究,將石刻的字都翻譯了過來,專家非常激動地說道:「終於找到了」。1990年的一天,蒙古國有兩位牧民兄弟在杭愛山附近走過,突然下起了雨,於是他們鑽進了一處斷崖洞中避雨。
  • 國外一斷崖上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後,學者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在中國古代,人們比較偏好於用記錄文字的辦法把功勳記載石刻上,古人為英雄歌功頌德,樹立英雄雕像,將他們的事跡雕刻在石碑上,記錄於史書中。早在先秦時期,便有人開始使用石刻來記錄功勳,最早的紀功石刻是石鼓文。再比如秦始皇東巡石刻,也是為了記錄功勳。還有的為記載戰役成功,也會留下紀念碑來記錄其功勳,而這一類大多屬於「邊塞紀功碑」。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翻看現代版的古代朝代的地圖,總是會發現中國古代的領土似乎非常小。就比如商朝,歷史教材上就是一個河南省那麼大的樣子;周朝的王畿也就是甘肅省、陝西省那麼大的樣子。即便是號稱「大唐帝國」、「大漢帝國」的時代,歷史教材上專家畫出來的領土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專家翻譯內容後,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雨後初晴之事,他們突然發現自己躲雨之處一塊石頭上似有文字。兄弟二人不敢怠慢,立刻通知了相關部門。在經過史學家的多次驗證之後,確定為摩崖石刻,只是上面所記載的文字一時三刻也不能搞清楚。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這塊石頭所處地區的海拔較高,很少有人會行至此處,且石頭的位置比較隱蔽,也不會被人蓄意破壞,如此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經翻譯後,中國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
    ——文天祥《葬無主墓碑》 大家都知道,考古學是研究歷史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通過專家的考古活動,或許會發現諸多歷史留下來的珍貴文物,通過對這些文物的仔細鑑別,能更真實地還原當時的歷史面貌,填補歷史的空白。因此,那些出土的文物對於我們走進歷史,了解歷史來說有著極具深刻的意義。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而在30年前,外國斷崖上出現了中國古漢字,經考古專家翻譯過來後,無數人為之振奮。原來,在1990年的某一天,外蒙古的兩位牧民像往常一樣在草原上放牧,草原的天氣總是複雜多變的,本來好好的大晴天竟然瞬間烏雲密布,下起了大雨。兩位牧民為了避雨,只好把羊群趕到了一座山的山腳下。
  • 一外國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著了
    在外國一處斷崖,居然發現刻有漢字。經過學者翻譯,讓在場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甚至當場有位年邁的教授激動地喊:「終於找著了!」 那麼,這個斷崖上面寫了什麼,讓學者們如此激動?這段文字對於我們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嗎?
  • 國外斷崖之上發現中國漢字,翻譯後讓中國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杭愛山,在我國古時又被稱作燕然山,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東漢將軍竇憲曾率領漢軍大破北匈奴,封燕然山,而隨軍的班固為了紀念這一勝利,便寫下了《封燕然山銘》,鐫刻在摩崖之上
  • 外國斷崖上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熱淚盈眶
    唯一的文字資料記載是《後漢書·竇憲傳》記載了班固在燕然山大勝以後,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寫下了一篇《封燕然山銘》並刻在摩崖之上。然而古代的地理知識極為匱乏,人們只知道在燕然山這個地方有這篇文章的石刻,但是具體位置在哪裡,偌大的燕然山脈該去何處尋找無人知曉。
  • 外國一斷崖發現古漢字,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總算是找到了
    前幾年,在國外的一處斷崖處,考古學家們便發現了一處漢字遺蹟,當下便震驚了許多人——「終於找到了!」這是很多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心聲。為了這處遺蹟,考古學家們曾付出過太多的努力。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所以文物的完好保存是尤為重要的,在1990年蒙古國的境內就發現了一個石刻,是兩個牧民無意之中發現的,但上面刻的並非當地文字而是漢字,當地的百姓看不懂就找來了專家查看。不過在當地專家查看之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了探尋清楚這裡面的真相,就請教了內蒙古大學的專家,此時距離首次發現這個石刻已經過去了24年之久。
  • 蒙古發現漢文崖刻,中蒙專家翻譯後沸騰了:時隔千年終於找到
    為什麼專家找到蒙古國懸崖上的漢字石碑會覺得很驚訝呢?這可以牽出一段怎樣的歷史呢? 沒過多久,兩兄弟終於等來了晴天,可是他們卻發現周圍一塊石頭上竟然出現了漢字。他們把石碑的主要信息報告給專業的考古部門。考古部門立馬進行實地考察,雖然專家無法確認石碑上的具體內容,但科學家還未放棄研究石碑。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古代文字,經翻譯後,專家:我們低估了歷史上的漢朝!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古代文字,經翻譯後,專家:我們低估了歷史上的漢朝!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雖然在這五千年中我們的疆域在不斷的變化著,但是我們的文化卻一直未曾改變,一直留存在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壤之上。不過也有一些文化瑰寶並沒有被人發現,他們記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榮耀。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讓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此事後來被記錄在《後漢書》中,但就是這麼一個有著明確記載的歷史事件,卻因找不到「燕然山刻石」而被一度質疑。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專家接連在離杭愛山不遠處的新疆東部天山上,發現了漢朝留下的邊塞記功碑。但這些記功碑與「燕然山刻石」的年代有4年間隔。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字體,翻譯出來後,中國專家當場熱淚盈眶
    我們中國作為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國,曾經在數千年的演化中誕生了許多的燦爛文化,同時我們的疆域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這也導致曾經屬於我們國家的領地如今屬於別的國家,但是無論疆域如何變遷,曾經停留在那片土地上的文化卻永久的烙印在那片土地之上,或許他們被風沙掩埋,但總有一天會重見天日,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 異國斷崖發現漢字,邀請中國專家研究,專家們翻譯後:終於找到了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數年前國外的一處斷崖曾出現了漢字,翻譯之後專家不禁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就這樣,內蒙古大學成立了一個專家組,前往山銘的發現地杭愛山進行實地考察。到了蒙古後專家才見到了真容,原來這處山銘寬1.3米、高約1米,全篇共260餘字。短短三年,專家就已經對其中的220餘字進行了釋讀,隨著工作的深入,山銘的來由也逐漸浮出水面。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當場落下眼淚
    追溯起來,中國的漢字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還是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這兩項記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與此同時,漢字更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
  • 專家談翻譯與中文文本寫作
    但是這樣的事情偏偏就發生了,就出現在我曾經做過的一本外宣的書稿裡,這個事情就促使我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常識為什麼就會出現在我們的外宣書稿裡,我們的對外傳播的中文文本到底應該怎麼樣寫?讓我感受更深的是,這個中文文本它從最初的策劃到撰寫,從編輯到審稿,乃至後期的英文翻譯和改稿,中間經過了好幾道關,但這個問題卻一路被忽視,並遺留到英文定稿這最後一關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