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真相後的真相,網癮青年在接受治療期間自殺

2021-02-21 父母顧問

【編者按】教育問題如果只找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真相:

第一個真相:孩子愛玩遊戲是有進取心的表現,只是進取心用錯了地方。為什麼會用錯地方?因為在正經事上,很難滿足成就感。

第二個真相:每個孩子是不同的,存在著能力和智力的區別,這就不能面對不同的孩子,用統一的要求。

第三個真相:孩子不努力的主要原因是要啥有啥,就不想努力了,這是教育出了問題。

我們從不認為自己出了問題,就一定要找專業機構矯正孩子。於是,悲劇故事發生了,商業機構努力在製造我們期望的真相……

2月20日下午3點,24歲的未青發現網戒中心關停了。

網戒中心又稱十三號室,是楊永信發明的「電擊治療室」。2006年1月,楊永信成立了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戒中心,因央視紀錄片《戰網魔》成名。不止是網癮,成績差、早戀、同性戀等一切「不聽父母話」的人,都可以送來被「治好」。

在現場的未青,看到原網戒中心樓梯口的雙層防盜門已被拆除,外人可以進入;軍訓操場變成了停車場。他去醫院門診樓詢問,醫護人員均否認曾收治過「網癮少年」,並說楊永信已被調離到門診樓坐診。

一切並非風平浪靜。四個月前,一段孩子聲嘶力竭尖叫的視頻在微博上流傳,發布者暗示聲音來自網戒中心。

兩天後,臨沂網心辦回應,哭鬧的孩子是醫院接收的是精神發育遲滯的8歲患兒。又過了兩天,視頻發布者公開向臨沂衛計委、臨沂四院道歉,並暗示「警察蜀黍還在關注我」。

十多年來,網戒中心一直斷斷續續地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每次事發,從網戒中心出來的「盟友」們都會在群裡轉發討論,罵楊永信,問十三號室什麼時候關門。

這回真關了,但未青在微博裡寫道:「長路漫漫,道阻且長。」

央視曾報導十三號室

遺忘

聽到網戒中心關停,二樂已在國外。他的日常是上課、點外賣、做實驗,周末和朋友去酒吧。若不是未青的微博爆料,這條生活線和網戒中心似乎很遠。

二樂的這些日子多少有些「無聊」。朋友圈裡有赫爾辛基白雪覆蓋的教堂,華燈初上的維多利亞港,玉龍雪山背後深邃的藍天。除了旅行,他還輔修了心理學,「用理論知識調節壓力。」

四年前,因拒絕接受父母填報的高考志願,被送到網戒中心,期間被電擊過十次。這一年他18歲。

他至今無法忘記第一次被電擊的感受。一根長針刺穿他的虎口,夾子連上低頻脈衝治療儀,手仿佛要炸開。一股股電流通過全身,他控制不住全身抽搐,四五個人用力摁住他。

整場電擊持續了25分鐘。「如果用自殺和過電比,我會選擇自殺。」回憶當時的感受,二樂仍無法釋懷。

十三號室裡頭部受電擊的盟友

電擊給他留下了後遺症。到醫院,他看到治療室、白大褂、針頭、生理監視器閃爍的數字,雙手就會止不住顫抖。

更深的後遺症留在心裡。網戒中心制定的「互相舉報」的制度,讓二樂不會再輕信任何人。

被送進去的第二天,二樂在日記本裡寫道,網戒中心就是集中營。日記被母親發現後,舉報給了楊永信。

帶給二樂的是「楊叔專場」。四臺機器同時通電,其中兩臺直通太陽穴和人中。整場電擊持續一小時,二樂感覺眼前一片是電視機的「雪花」,渾身刺痛。

楊叔專場

除了進過網戒中心「盟友」,二樂不再願意對人提起十三號的經歷。他和中學的朋友幾乎斷了聯繫,新認識的外國朋友無法理解「文明社會」裡有這樣的事情存在,中國朋友「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不是同情或幫助」,對後者二樂也不想去費勁解釋。

即使對於之前的盟友,彼此沒有共同的圈子,沒有共同語言,交流逐漸變少。大家只在楊永信出事的時候討論一下,猜猜報導中的採訪對象是不是同一屆的。

2015年,20歲的未青被送進網戒中心。和二樂一樣,那段經歷就像病曆本上的紅戳,成為一塊不願觸碰的記憶。他只有在相親遇到不喜歡的對象時,告訴對方自己曾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個月,百試不爽。

網戒中心裡「舉報、連坐制」的扭曲環境,讓未青覺得自己的內心在不知不覺中被侵蝕,變得市儈,虛偽,學會逆來順受,忘記反抗,丟掉自尊,變得不再像一個「人」。

網戒中心互相舉報、加圈、點評

從網戒中心出來後,未青和二樂努力擺脫網戒中心留給他們的陰影,希望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未青進了一家國企,新交了女朋友。最近,他跳槽到私企做文職工作。沒有楊永信的日子過得很幸福。

二樂像同齡人一樣,聊著職業規劃、理想生活這些宏大的社交話題。他炒比特幣賺錢去旅行,和每個迷茫的年輕人一樣盤算著去哪個國家讀研、什麼工作前景好。

只有在對外發聲時,二樂才會把過去的經歷翻出來細細梳理一遍。他說,只有媒體是相信他的,他不想讓更多人被楊永信騙了,再去十三號室受那些罪。

剛進十三號室被「接待」的盟友

恐懼

在十三號室裡受的罪和恐懼,即使逃出來,也遠未停止。

逃出網戒中心後,二樂住進了哥哥家。他買了一把匕首和一個帶針頭的注射器放在枕頭下。他每天穿著外套和牛仔褲睡覺,準備在被抓時隨時逃跑。

三個月裡,他幾乎睡不著,一整夜睜眼盯著天花板。有時,二樂夢到自己被捆在十三號室的床上,護士拿著酒精擦拭針頭,紮下的一瞬間,他猛然驚醒,渾身是汗。

被電的恐懼延伸到對楊永信的恐懼。一想到他皮笑肉不笑的臉,二樂的手就會不自覺顫抖。

楊永信在接受央視採訪

恐懼讓二樂對一切風吹草動格外敏感。

有時候哥哥避開他打電話,他便開始緊張,覺得是父母聯繫哥哥,找人來抓他了。

兩個月後,父母強制二樂回家,並警告他「好好表現,不然去找楊叔」。

父母還每天逼著他給楊永信寫道歉信,威脅要將他送回去。他又怕自己寫不好,橫豎都得接受「再次矯正」,送進十三號室挨電,這在網戒中心被稱為「再偏」。

被抓回去「再偏」,只會比以前更慘。他親眼見過楊永信在「點評課」嘲諷:「你不聽話啊,這不又回來了嗎?」被「再偏」的盟友每天都將被送到十三號室,四臺機器同時電擊。

內心巨大的折磨讓二樂選擇了自殺——被送進十三號室的恐懼和痛苦,比死亡更可怕。

他吃了一整瓶安眠藥,睡了兩天又醒了。期間,父母沒有未曾敲門進來後,他們以為二樂去吃飯去。

父母希望二樂乖乖呆在家裡,不打遊戲就萬事大吉了,不在乎其情緒和生活根本不在乎,這讓他感到被忽視了。

家庭給他不了溫暖,朋友也是。剛逃回來的二樂,去和朋友見面,講述自己被關起來電擊的事情,但身上還穿著網戒中心的迷彩服,朋友不相信,以為他是「逃兵」。

二樂覺得自己是在精神病院,他說自己沒病,沒有人信。

「我感覺很孤獨。」二樂說。

向楊永信下跪的孩子

「疼怎麼了,都過去了」

「電擊」、「楊永信」,兩個詞尷尬地橫亙在子女和父母間。

每次過年回家,父親讓二樂不要多管楊永信的閒事,在網上說些不該說的話。他從戒網中心帶出三本日記,已被父母悄悄扔了。他們認為「這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四年前,剛逃出來時,二樂和父母吵了幾次架,他說:「你們覺得楊永信對我沒太大傷害,那我買個電擊器電你們一下。」

母親想讓他不再介意,「再怎麼疼,不就那一會兒,我生你也很疼。」

父母知道他被電擊,但覺得他聽話了,能幫助成長,電擊就是件好事。

父母不知道二樂被電擊時生理上的痛苦,更不知道對他內心的創傷。十三號室修著兩道隔音牆和隔音門,站在外面仍能聽到裡面傳來的慘叫聲。

二樂不知道父母為什麼對此無動於衷。剛逃來的那一年,二樂特別恨父母。他曾計劃過殺了他們,然後自殺。

恨意最後消去,化成沉默、隔膜,這是網戒中心留在這個家最後的影子。

此後,二樂不再跟他們提起過裡面的事情。二樂和父母保持距離。出門回來後,父母說「回來了嗎」,他回答「嗯」,對話到此而止。

他不想讓父母參與自己的生活。父母讓他回來工作,26歲前結婚,他用沉默回應。

網戒中心感恩活動,孩子向父母下跪

未青的家庭也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出來後,父母對將其送進去一事避而不談,彼此緊張又敏感,稍不注意一句話甚至一個延伸都可能讓對方大發雷霆。

剛從網戒中心出來時,未青手頭拮据,每到月底甚至泡麵都無法維持,只能腆著臉回到父母身邊。在這幾天裡,他會吃到很多平時捨不得買的水果,但要每時每刻承受白眼,訓話甚至謾罵。直到拿到工資後趕緊逃離。可過不了多久,周次往復。

他與家裡拉開距離。父母命令他做什麼,他回以「是是是」,「好好好」。

如今,二樂和父母的關係依然在冰點以下。但在兩年前,父親忽然對二樂說,把二樂送到楊永信那裡不合適,一時糊塗。

這是四年來,父親對二樂唯一一次表示歉意。

大部分家長承認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反抗

對楊永信的恨,二樂從未消失過。

他逃離了十三號室,離開了山東,一度他的心願是「扳倒楊永信」。

有關楊永信的新聞,他都會留意。手機裡保存著網戒中心的各種宣傳材料,這是展示裡面魔幻現實的「證據」。他還和三個關係尚好的盟友一起吐槽楊永信。

楊永信宣傳圖片

三年前,二樂先後投訴百度貼吧裡設立的「臨沂網戒中心吧」、「網戒中心吧」、「山東臨沂網戒中心吧」,並成功撤掉了前兩個貼吧的吧主,還成為「臨沂網戒中心吧」的吧主。

當上吧主後,二樂開始刪宣傳楊永信的帖子,「誰宣傳我就罵誰,再把水軍家長的小號全部拉黑名單」。

許多反楊永信盟友和二樂一起保衛陣地。有家長在吧裡發帖罵他,二樂就把罵帖置頂,盟友們在下面跟帖罵發帖的家長。

他不理解這些家長,更不明白自己的父母親的做法。

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父親經營公司,母親在當地為官。兩人覺得楊永信「很博學」。二樂不明白在父母親眼裡,一個專科生的楊永信,「只會拿《弟子規》糊弄人,怎麼就博學了?」

「楊永信動輒讓大家一起下跪一起哭,感恩父母,可能我爸媽還是喜歡這種吧。」二樂說。

「山東臨沂網戒中心吧」是唯一一個二樂沒有攻下的陣地,他的號被吧主slient3拉黑了。

除攻佔貼吧外,二樂曾報警讓公安局去查封網戒中心,但警察堅持讓他父母來處理。他又打市長熱線,讓網戒中心刪除他的宣傳照片。照片刪除後,市長熱線回復他,說二樂精神不正常。

「網戒中心警察不管,政府不管,每年有孩子源源不斷被送進去。楊永信十年不倒,不是沒有原因的。」二樂說。

國學感恩課上集體下跪

未青也像二樂一樣努力「扳倒楊永信」。

2016年8月,他在微博發布了《我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閱讀量超過1400萬。隨後幾年,他在微博更新不同「盟友」講述在網戒中心的經歷與感受,曝光其斂財模式,論證「低頻脈衝治療儀」的非法性,甚至還搜集證據打算起訴楊永信。

未青說,自己沒有那麼偉大。幾年來堅持曝光網戒中心,只是不想辜負同樣堅持的盟友,以及支持他的粉絲。

2月20日下午,未青發現網戒中心關停了。

這並不意味著勝利。網戒中心團隊只是調離原科室,楊永信每周四坐診,行政職位仍是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沒有任何人得到懲罰,家委會也依然存在,「很多東西還要時間去磨平」。

兩年前,未青因工作路過臨沂,去過一次網戒中心。當時的他趴在窗子上,想透過毛玻璃的缺口看看裡面。突然有人往外敲門,由於精神緊繃,他嚇得跑回操場。

在那次離開網戒中心後,他寫道:「那兩道鐵門後,是青春的墓地。」

教育其實很簡單:兩個問題,一個方法

「家庭法治」有效控制「過度滿足」和「過度要求」

點擊二維碼,免費學習家庭法治。

相關焦點

  • 臺灣《遠望》雜誌: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顯然,民進黨認為二二八的「真相」還沒有發掘夠,還要繼續深挖、揭露。 對於蔡英文屢次強調的「有真相才有和解,有和解才能帶來團結」,我們當然同意。問題是:蔡在說「勇敢面對自己黑暗的歷史,是一個文明『國家』最基本的態度」時,她真有誠意面對這段歷史的全部黑暗面嗎?如果她只是選擇性凸顯局部黑暗,那麼即使這部分的「黑暗」是事實,但就事件的全貌而言卻是扭曲真相、誤導因果與是非。
  • 沉默的真相幕後兇手是誰 沉默的真相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沉默的真相這部劇播出之後,大家都對江陽的死感覺到心痛,同時也非常的痛恨幕後的兇手,看到江陽等人那麼拼命的想要弄清楚真相,真相卻來的太遲了。那麼沉默的真相幕後兇手是誰?沉默的真相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沉默的真相幕後兇手是誰  劇中的幕後兇手就是夏立平,××副×長,也不知道他身後還有什麼背景,大家都不願主動出頭調查他。
  • 誠實面對孩子,不否認真相——《夏娃的覺醒》
    盧安達的孩子自出生後,媽媽會把他們背在背上哺育很長一段時間,這本應是孩子的天堂,但他們很早就開始接受如廁訓練,訓練方式是打,只要嬰兒把排洩物弄髒媽媽的背,就會被打,時間一長,嬰兒形成條件反射,想排洩時,因為怕打就哭,媽媽根據哭聲做出反應,將孩子放下如廁。之後也用打的方式,教孩子保持安靜。
  • 「公眾不接受的真相」英文怎麼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工作上雜亂的瑣事,身體上偶爾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當面對自己不願相信的事物時,有些人會選擇「掩耳盜鈴」。那麼,這些被人們視而不見的真相,英文該怎麼說呢?來學個新詞:
  • 望江17歲女孩投河溺亡:一心赴死背後真相,才值得大家深刻反思
    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不妄加評論是做好的選擇。因為沒有依據事實真相的批評,只會讓施救者寒心,而人一旦一心求死,最好的救援就是從心出發。每當悲劇發生,如何能避免再次上演才是人們的最終目的!而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在沸沸揚揚的輿論面前,讓我們再有耐心一些,靜待事實真相,孰是孰非自有定論!
  • 《後真相時代》:四種真相,為我們揭示,隱藏在真相背後的真相
    兩天後,網絡轉發大量視頻,標題為《疑因妻子遊泳時被撞到,男子竟在遊泳池中按著小孩打》,視頻內容是安穎彥被男孩碰撞後,喬偉毆打男孩。視頻的廣泛傳播,使安穎彥和喬偉成為眾矢之的。8月25日,因難以承受輿論壓力,安穎彥在服食500粒安眠藥後自殺。然而,網絡上所轉發的視頻,是經過剪輯的。實際情況是,安穎彥夫婦與男孩發生衝突前,男孩對安穎彥做出了不雅行為,並拒絕道歉。
  • 中國式網癮戰爭,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的「毒瘤」——網癮少年
    孩子網癮的6個真相真相1:家庭決定是否成癮孩子對網絡的過度沉迷其實僅僅是一個表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由主要來自家庭的傷害。  通過對接受治療的孩子的分析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愛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兼有溺愛和控制。
  • 臺灣青年楊品驊:臺少數民族有了說出真相機會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青年楊品驊作為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在「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發言,對於在「臺獨課綱」下成長起來的臺灣「人造獨」青年如何認識歷史的真相,他在會後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現在課本上不寫的內容可以通過自媒體以及相互的交流來了解,甚至兩岸的一些娛樂內容都可以進行關於對方人土風情的介紹
  • 同性戀結婚都可以合法,為何網癮還能被當成病
    楊永信是土生土長的臨沂人,從臨沂醫專畢業後就一直在臨沂精神病院工作。2006年是楊永信在這裡工作的第24個年頭,他的頭銜也在這一年變成了「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主任」。來戒治中心接受治療的患者叫做「盟友」。據一些出院的盟友透露,有時楊永信給他們的腦袋上接上電極,自己就躺在一旁的椅子上,聽著盟友被電擊時痛苦的叫喊聲,心滿意足地休息起來。
  • 要求公開華人程式設計師自殺真相,清華學霸被Facebook開除了
    最新消息,因參加抗議、要求公司公布真相和以個人名義接受採訪後,Facebook華人工程師尹伊(Yi Yin),先遭遇警告信,然後被正式開除。尹伊在領英等平臺確認了該消息。而尹伊參與抗議的——正是之前Facebook中國程式設計師跳樓自殺事件。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後真相」就逐漸被人認識和接受而變的熱起來。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作為當年的年度詞彙收藏和發布。所謂「後真相」就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後真相」的特點突出表現在一是情感大於事實,二是消除事實是自媒體的常態。而這樣一個既存在著謊言和客觀事實,也存在著介於兩者之間的話語的第三種現實的時代就是「後真相時代」。「後真相時代」是以情緒扇動取代事實分析的時代,也是難以把握真相的時代。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構建與公眾參與
    摘要:自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時代」選為其年度熱詞,「後真相」一詞被廣泛地用以表述當前網絡環境下撲朔迷離的新聞真實呈現。本文認為,「後真相時代」並非網絡時代的產物,而是由來已久。「後真相時代」實際反映了傳統新聞客觀原則在網絡媒體時代的衰減以及公眾信息需求與傳統新聞客觀原則的矛盾。
  • 網癮治療不能簡單粗暴 家庭治療效果顯著
    「家庭治療」網癮成果顯著以上兩個案例均由同一個機構主導,即北師大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使用行為研究與幹預中心。近兩年,媒體頻頻曝光非法網癮治療中心,打著治療網癮的牌子,對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傷害。90年代,方曉義在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時,他發現,在美國,「家庭治療」是針對家庭問題非常有效且普遍採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家庭治療」在心理學界代表第四勢力,其諮詢效果遠遠好於其他方法,其治療時間也短於其他治療。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心理治療方式。於是,回國後,方曉義率先在高校開設了有關家庭治療的課程,並成立了發展心理研究所家庭研究與治療室。
  • 這是要抹去真相?首爾前市長死後,就連自殺提示語都被抹去
    首爾前市長死亡一事不僅讓韓國人民難以接受,更是讓世界人民為之一顫。首爾的市長竟然自殺,這樣的消息引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但對於他自殺的具體原因尚且不明。人們無法理解這樣的官員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一直以來,韓國確實在自殺上自殺的人數居高不下,但是如此高官的自殺事實屬是罕見的,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震驚。最令人難忘的是,該市長曾經在漢江大橋的欄杆上留下了提示語,前段時間也被首爾的政府自作主張地抹去。不得不讓人感慨,這是要抹去真相嗎,就連就連自殺提示語都被抹去?根據環球網報導,首爾政府打算將前市長樸元淳的署名抹去之後,也對原因做了詳細的解釋。
  • 防治孩子網癮,也要給「電擊治療」當頭一擊
    可以說,孩子陷入網癮,首先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味怪孩子自控能力差、抵制不住網絡誘惑,於情於理都講不通。畢竟是孩子,心智尚不成熟,三觀也未確立,家長如不能正確教育、及時引導,擺脫不了監護人職責缺失的嫌疑。孩子有了網癮,家長擔憂,一著急就亂投醫,常常將孩子送入治療網癮的機構。此類機構,常用的方法就是電擊等暴力治療。
  • 逃離楊永信「電擊治療室」後 青年吞藥自殺:比起被電,更願意死
    網戒中心又稱十三號室,是楊永信發明的「電擊治療室」。2006年1月,楊永信成立了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戒中心,因央視紀錄片《戰網魔》成名。不止是網癮,成績差、早戀、同性戀等一切「不聽父母話」的人,都可以送來被「治好」。 在現場的未青,看到原網戒中心樓梯口的雙層防盜門已被拆除,外人可以進入;軍訓操場變成了停車場。
  • 戒網癮?當年風靡一時的「網癮學校」,其背後有多麼黑暗?
    如果是熱愛遊戲的玩家,相信一定都知道曾經在國內風靡一時的「戒網癮」時期吧。各種所謂的「戒網癮學校」、「軍事管理學校」、「青少年矯治學校」層出不窮。這些「網癮學校」以摧殘式的教育方法對待學生,導致無數青少年、家長深受其害,更是毀了不知道多家庭。
  • 13歲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學校 背後真相是什麼?
    招生簡章宣稱,山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治療中心(濟南雅博教育培訓學校)是山東省唯一一所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權威機構,中心主要招收網癮、自閉、抑鬱、親情淡漠、逆反社會等行為問題與心理問題青少年,是「濟南最好的戒網癮學校」。通報稱,案發前,天橋區主管部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校存有違規從事網戒糾正行為,並責令其停止辦學,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 《沉默的真相》匿名寄信人是張曉倩嗎 江陽是自殺還是他殺
    在《沉默的真相》裡張曉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件,這個和故事發展有一定關係,有網友表示這可能是張曉倩自導自演的,那麼,《沉默的真相》匿名寄信人是誰?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沉默的真相》匿名寄信人是張曉倩嗎  在劇中,張曉倩收到一封匿名信件,裡面有一張局部照片,信裡說想要玩一個「九宮格」的遊戲,報社從現在開始起,每三天都會收到一張完整照片的九分之一,二十四天之後,九張照片拼在一起,江陽兇殺案就能真相大白,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天《晚報》不發照片,這個城市某個地方就會發生爆炸。
  • 袁國勇:作為科學家最重要面對真相
    他們稱,該文與政治無關,旨在提出尊重真相、移風易俗。若當中的手民之誤引起任何誤會,龍振邦及袁國勇表示歉意。《大流行緣起武漢十七年教訓盡忘》一文,龍振邦為第一作者,袁國勇為第二作者。據深圳衛視報導,袁國勇接受專訪時,未有直接回應文章引起的迴響,只表示作為科學家,最重要是面對真相,又指無人比他更愛國,非常有信心中國能成功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