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四種真相,為我們揭示,隱藏在真相背後的真相

2020-12-23 布魯博德

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陽兒科醫生安穎彥和丈夫喬偉,在遊泳館與兩名13歲男孩及其家長發生爭執。兩天後,網絡轉發大量視頻,標題為《疑因妻子遊泳時被撞到,男子竟在遊泳池中按著小孩打》,視頻內容是安穎彥被男孩碰撞後,喬偉毆打男孩。視頻的廣泛傳播,使安穎彥和喬偉成為眾矢之的。8月25日,因難以承受輿論壓力,安穎彥在服食500粒安眠藥後自殺。

然而,網絡上所轉發的視頻,是經過剪輯的。實際情況是,安穎彥夫婦與男孩發生衝突前,男孩對安穎彥做出了不雅行為,並拒絕道歉。與男孩發生衝突後,安穎彥到女更衣室換衣服,被男孩一方三名女性家長毆打。報警之後,經調解,喬偉向兩名男孩道歉。即使這樣,男孩家長第二天還到安穎彥夫婦的工作單位進行騷擾,要求開除二人的黨籍和公職。

正是男孩家長的不依不饒,以及那經過剪輯的視頻,「殺」死了安穎彥。

那麼,男孩家長所發的視頻,是真相嗎?當然是。但是,它只是真相的一個片段。恰恰是這真相的片段,誤導了廣大網民和媒體,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形成了對安穎彥的輿論壓力,將安穎彥送上了不歸路。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種物品,都有其複雜性,對這個人、這件事、這種物品,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描述,這些描述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英國說故事大師赫克託麥克唐納稱之為競爭性真相。競爭性真相能夠對人的思想和行動,形成不同的影響,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可能善意,也可能惡意,就好像同一把劍,俠客用來救人,而強盜則用來殺人。

赫克託麥克唐納是全球知名的商業資訊專家,為世界上很多頂尖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他所寫《後真相時代》一書,通過大量事例,為我們講述了四種競爭性真相,分別是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通過對四種競爭性真相的細緻描述,為我們展示了誤導者如何肢解、扭曲、掩蓋真相,以及倡導者如何利用競爭性真相證明觀點、凝聚人心。

一、片面真相

目前,谷歌、特斯拉、百度等很多公司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人們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認識,往往會立足不同立場,發表不同觀點。經濟學家認為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新興行業,應儘快發展;出租汽車協會則認為它會造成數百萬人的失業,應緩步推進;環保主義者認為它將節約能源消耗,應大力提倡;安全專家則認為他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應謹慎對待。

經濟學家、出租汽車協會、環保主義者、安全專家所表述的觀點,都是關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真相,但僅僅是一個片段。這就如同盲人摸象,摸到耳朵的認為像蒲扇,摸到大腿的認為像柱子,摸到尾巴的認為像繩子,而摸到身體的則認為像一堵牆,每個盲人都說出了大象某個部位的特徵,但這些特徵並不能代表大象的整體模樣。

赫克託麥克唐納在《後真相時代》中,對某一個歷史時期進行了描述:

重要技術被開發出來,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餐具和個人衛生領域。民主制度蓬勃發展,許多人加入了工會,獲得了選舉權,社會變得更加公平。許多窮人的膳食得到了改善,他們變得更加健康和強壯。

上面這段話所描述的,並非什麼和平盛世,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在一戰期間,飛機、不鏽鋼、衛生巾等技術得到了發展,英國的所有男性公民和很多女性公民獲得了選舉權,很多窮人由於入伍參軍,在飲食上比家中更有營養。以上的說法聽起來那樣美好,然而,任何人也都清楚,這些表述,根本不能描述出那曾經讓150萬人喪生的殘酷戰爭的真貌。

二、主觀真相

在《孝經》中,子曾經曰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全身而終被認為是孝道,死無全屍則被認為是報應。在西方也存在類似的觀念,16世紀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獲得解剖人體許可後,所解剖的屍體僅限於死刑犯,而解剖也被視為對罪犯的終極懲罰,比只判處死刑更為嚴重。然而,進入現代社會,捐獻器官、乃至遺體捐贈,則被認為是一種極其高尚、極其無私的社會道德。

哲學家、神學家總是在尋找道德真理,但其實不同的道德,所適用的是不同時期和不同年代。比如人們認為偷竊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武俠小說中劫富濟貧的卻被稱為大俠;人們認為說謊也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港臺電視中臥底的無間行者卻被視為英雄。

在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中,有人愛上了自己孩子的老師,便坦白告訴了妻子,然後去和老師一起生活。兩個月之後,感覺到厭倦,便又回到家中,而妻子毫不介意,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因為,在地球流浪期間,所有人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他們所關注的只是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

當然,這只是劉慈欣對流浪地球時代道德問題的一種幻想,但其中所表明的,也是道德的主觀性。

對於時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很時髦的,現在可能會認為不可理喻。赫克託麥克唐納在《後真相時代》中,提到了一種叫做「普萊納」的男鞋,具有長長的鞋尖,要比鞋子的正常大小長一半,有些鞋尖還用絲線或銀鏈與膝蓋相連,在中世紀的貴族和商人看來,這是一種時尚。現在,恐怕不會有人再去穿那種鞋子,除非想把自己打扮成小丑的模樣。同樣也是鞋子,記得前些年女孩子們每人一雙厚厚的松糕鞋,走路時好像踩高蹺一樣,現在似乎也很少見到蹤影。

三、人造真相

在《後真相時代》中,赫克託麥克唐納引用了《人類簡史》中的觀點,那就是我們現有這個絢麗而複雜的世界,不過是建構在一個虛擬故事之上,秩序和規則的建立,所依靠的是人類八卦的力量。

定義,便是人類建構出的一種標準,它沒有法律效力,但卻能夠決定千萬人的生死。赫克託麥克唐納重溫了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歷史。二戰之後,西方國家籤署了種族滅絕預防和懲罰公約,承認和平或戰爭時期的種族滅絕是違反國際法的罪行,並且應該採取行動阻止和懲罰這種罪行。

但是,當盧安達的胡圖人清除少數民族圖西人時,對於盧安達是否發生了種族滅絕行為卻無法認定,因為,在殺戮前的幾個星期很難證明這是「全部或部分」清除圖西人的意圖。而且,按照胡圖人的說法,這只是一場內戰。所以,在殺戮開始49天之後,對盧安達發生的一切,西方國家才公開使用「種族滅絕」一詞,而此時,已經約有80萬盧安達人遭到屠殺。

人類似乎總是喜歡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有人曾經做過實驗,他展示了一個剛剛打開包裝的便盆,並且反覆說明,這個便盆從來沒有使用過,邀請實驗者用這個便盆喝水,在大多數情況下遭到了拒絕。便盆,只是一種容器,至於用途,則是人類自己的規定。如果把這個便盆,交給一個從未見過它的原始人,那麼這個原始人必定會毫不介意將其作為自己的專屬水杯。

四、未知真相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引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戰爭打了不到一個禮拜,也被稱為六日戰爭。戰後,以色列國防軍控制了西奈半島、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而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成為中東局勢至今難以和平的根源。

發動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以色列對未來局勢進行了預測,認為自己將遭到攻擊,所以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這種對於未來的預測,也是一種競爭性真相,如果以色列不發動襲擊,那麼它可能遭受攻擊,也可能不會遭到攻擊,兩者都可能稱為真相,但現在已無法證明,到底哪種可能性會成為現實。

對於外星文明,同樣也存在競爭性真相。有人認為外星文明是危險的,比如物理學家霍金在生前曾發出警告:不能主動聯繫外星人;劉慈欣在《三體》中也表明了對外星文明最為安全的態度:不要回答。然而,在這些警告之前,美國宇航局早已發射了旅行者號探測器,攜帶著人類文明的信息,進入太空。

至於是不是存在外星文明,或者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那麼他們是博愛友好,還是兇惡殘暴,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是,從人類整體利益或者安全的角度出發,還是謹慎一些好,多一些未雨綢繆,少一點無事生非。

對於競爭性真相的現實作用,赫克託麥克唐納在《後真相時代》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應該利用競爭性真相,達到激勵作用,並防備有人用競爭性真相誤導我們。就像在安穎彥醫生的輿論問題中,如果人們能夠保持理性,去探究那被剪輯的視頻背後的真相,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

相關焦點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作為當年的年度詞彙收藏和發布。所謂「後真相」就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後真相」的特點突出表現在一是情感大於事實,二是消除事實是自媒體的常態。而這樣一個既存在著謊言和客觀事實,也存在著介於兩者之間的話語的第三種現實的時代就是「後真相時代」。「後真相時代」是以情緒扇動取代事實分析的時代,也是難以把握真相的時代。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
  • 後真相時代:真相是如何被操控的?我們應如何去判斷?
    即使這樣仍有人趨之如騖,因為他們購買的不僅是產品,還有產品背後的意義,也就是他們追求的真相:貴的也許就是好的。價值相同的產品,因為解讀不同,價格就會有天壤之別。一件T恤衫,淘寶買幾十塊錢,大牌能賣到上萬。真相就是這件T恤衫的價格遠遠超出了它的價值,不得不承認,我們看到的都是這樣被加工後的真相。然而真相的加工過程是極為複雜的,即使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會解讀成不同的意義。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構建與公眾參與
    摘要:自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時代」選為其年度熱詞,「後真相」一詞被廣泛地用以表述當前網絡環境下撲朔迷離的新聞真實呈現。本文認為,「後真相時代」並非網絡時代的產物,而是由來已久。「後真相時代」實際反映了傳統新聞客觀原則在網絡媒體時代的衰減以及公眾信息需求與傳統新聞客觀原則的矛盾。
  • 《聚焦》真相背後
    但是觀影過程中我們的感受卻恰恰相反,即便不甚了解美國的教會體系,我們也會理解調查小組面臨的重重壓力;即使並不是教徒,我們也可以體會那些純真的兒童被尊敬的神父傷害後會留下怎樣的疤痕;即使並不從事記者或者編輯的媒體工作,我們也能看到主人公在追查真相下的職業道德和操守。這些正是《聚焦》的精彩之處,它來自具體的現實,卻傳達出普世的情感。
  • 從"湯蘭蘭案」看如何看待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對於此案中,記者的角色究竟是更貼近為探究真相振臂疾呼的正義使者,還是道德抑或專業度缺失的不合格媒體人?今天,我們先跳脫這一場尚未有定論的爭論,轉而從「什麼是後真相時代中的『真相』」看問題——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渠道為自己的觀點發聲。相關報導刊出後,網友迅速站隊。
  • 揭秘5個經典神秘魔術背後的真相
    你是否對魔術背後所隱藏的秘密所感到好奇呢?如今越來越多的節目以及個人開始解釋魔術背後的真相了,但這些揭秘更多的是偏向於較小體諒的魔術。而今天,V哥將與你揭示一些較為知名的魔術。1、轉盤飛刀這是一個讓許多人不忍直視的魔術,對膽小的人來說,這一些都太過於恐怖。
  • 《真相吧花花萬物》:消費時代的理性洞察
    衣食住行,外賣訂單打車費用購物買衫,我們每一天都處於消費的漩渦中,看清購物清單也是洞察消費背後的真相,優酷《真相吧花花萬物》就是這樣一個理性洞察的節目。這一節目由天貓出品,優酷、燃燒小宇宙聯合打造,節目首次將消費行為綜藝化,用消費行為探討時代畫像,讓花花萬物背後的秘密坦白於觀眾面前。正如節目主持人蔡康永所言,每花一次錢,背後都會隱藏著一個關於你的真相,這樣的真相永遠都不會只有一個而已。
  • 揚子晚報:網絡時代,我們只圍觀真相
    原標題:網絡時代,我們只圍觀真相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的發布者。網絡上新聞傳播的速度是驚人的,特別是一則頗為吸引眼球的突發事件,在傳統媒體的記者還沒有來得及採訪的時候,已經鋪天蓋地蔓延開來,形成了一個網絡上討論的熱點。
  • 外賣餐盒的流向,真相背後的真相
    一系列問題在同學們之間引起廣泛討論,若真如倡議書中所言,學生平日使用的外賣餐盒是二次利用的廢舊餐盒,那麼非標準化處理後的餐盒必然會成為同學們食品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為了證明「餐盒二次利用」之說的真偽,記者隨即從回收外賣飯盒的校外人員入手,展開調查。3月19日下午一點半左右,記者在東1宿舍樓下發現了撿拾廢棄外賣盒的老大爺,便立即跟上,試圖找尋其背後的回收鏈。
  • 後真相時代,企業公關傳播到底該怎麼做?
    更加可怕的是,人們已經失去了對真相的探究之心,見風就是火任憑情緒和自以為是的事實妄加宣洩,我們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1. 後真相時代有多少人是牆頭草吃瓜群眾已經佔領高地的年代,一個熱點新聞霸屏後,大家都是什麼反應?重慶公交車事件真相一波三折、金庸先生在去世前已經被死亡了20多次!
  • 真題演練:談談「後真相」時代如何理解新聞真實?
    院校:中國傳媒大學年份:2019年真題分值:考生回憶,原始分值為50分難度:★★★★☆維基百科這樣描述後真相時代的傳播環境 : 雄辯勝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情感主導選擇。這對以「探尋真相」為立業之基的新聞業的挑戰是根本性的。
  • 《金剛經》揭示了人生容易忽視的四大真相,令人醍醐灌頂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人在苦苦追求人生的真相,但是能領悟的人屈指可數。我們也曾在某個深夜的星空下思索過:「人生的真相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我們跌跌撞撞奔跑在塵世間,生活對於我們就像是一團迷霧,時而清晰,時而困惑。我們的人生似乎早已定好流程:出生、成長、上學、工作、結婚、撫養後代、再到衰老死亡。這些是真相嗎?並不是,而是生活寫照。那麼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呢?
  • 一份關於「後真相」的研究計劃書 | 我想知道真相是如何沉沒的
    2004年,美國傳媒學者拉爾夫·凱斯出版《後真相時代》一書,闡釋西方選舉政治新動向:在後真相時代,相對於情感及個人信念,客觀事實對形成民意只有相對小的影響。2010年,大衛•羅伯茨將「後真相政治」視作一種新的政治文化,即媒體報導、公眾輿論與政策討論完全脫鉤。
  • 【科技專題】在真相與後真相之間——量子引力理論蘊含的時空觀
    ,以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結出了標準宇宙模型和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等豐碩的果實,代表著關於時空與物質實證性認識的新高度。然而,隨著試圖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的探索,真相時代所形成的關於時空與物質的觀念受到了挑戰,量子引力理論給出了更為本質的關於時空與物質的認識。與此同時,相互競爭的量子引力理論並存的狀態又使得關於時空與物質的本質變得撲朔迷離,突顯了後真相的意義。文章從關於時空的認識展開,分析量子引力理論中時空的後真相特質,指出後真相時代科學哲學理論變革的必要性。
  • 專題整理|關於「後真相」,只看這一篇就夠了
    2004年,美國傳播學者拉爾夫·凱伊斯(Ralph Keyes)闡釋了「後真相」的哲學內涵,認為後真相時代是「模糊的陳述,模稜兩可將成為未來一種新的真實觀。 2012年,英德拉吉·帕瑪爾(Inderjeet Parmar)提出了「後真相政治」的概念,揭示了總統競選中的謊言、公共輿論與政策討論相背離的事實。
  • [學子論文]自媒體時代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此外,當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缺乏社會監管體制,導致許多虛假信息接踵而來,謠言漫天飛舞,部分受眾甚至成為虛假信息傳播的幫兇。種種因素作用之下,在自媒體時代中,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了。 雖然自媒體時代下,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想要獲取真實的信息是存在困難的,因為在信息傳播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虛假信息的產生,想要從中獲得事件的「真相」 猶如在沙漠中尋找水源,是相當困難的。 因而,在自媒體時代中,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 李良榮教授談:後真相的「前世今生」
    2004年,拉爾夫•凱斯以「後真相政治」揭示了通過網絡輿論影響或操控民意的美國選舉政治的新動向。同年,美國記者埃裡克•阿特曼在《總統們說謊時》一書中提出「後真相總統制」的概念,認為總統出於實用目的,以「誤導性言論」在「後真相政治環境」中管治國家事務。2010年,大衛•羅伯茨將「後真相政治」視作一種新的政治文化,即「媒體報導、公眾輿論與政策討論完全脫鉤」。
  • 怎麼不上天揭示被重力掩蓋的真相
    這顆返回式衛星的任務是利用太空環境,透過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運動及生命的全新表現和規律,揭開被重力掩蓋的流體、燃燒和物質等方面的真相。  太空中不是處處失重嗎,為啥還要使用衛星?原來我們的世界並不是質量均勻分布的單調網絡。在這裡,飛船的運動會產生加速度,同時帶來等效的重力變化,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因此,微重力實驗需要對重力環境的定量控制。
  • 最好的「正能量」就是真相
    ded也算是變相在為基層教師發聲。而且絕大多數接受過教育的人對老師都是常懷感恩之心。我對教師這個群體,至少是沒有敵意的。近期出了一個穆可馨同學跳樓事件。我關注了幾天這個事件,也看了很多的文章報導和評論。不得不談一談這件事。我和大眾一樣關注的是真相。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繆可馨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出了教室,爬上欄杆,從四樓墜落,結束了10歲的生命。
  • 《蘇聯真相》:揭開蘇聯老大哥興衰沉浮的真相
    《蘇聯真相》:揭開蘇聯老大哥興衰沉浮的真相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蘇聯老大哥離開我們就要滿20年了。有關蘇聯的歷史,尤其是關於蘇聯解體問題的研究很多。他們不會想到一個在軍備競賽上走到美國前面的超級大國會在三十年後分崩離析。美國每生產1輛坦克蘇聯就能在同一時間裡生產出來9輛,西方人就想不通:這樣的國家怎麼會瞬間解體呢? 西方人不知道:一個能將國民送上太空的國家,卻不能向國民提供足夠的麵包、襪子和牙刷。這只能說明,看似強大的蘇聯內部出現了嚴重問題。那麼,在蘇聯輝煌的表象背後,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蘇聯體制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