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真相是如何被操控的?我們應如何去判斷?

2020-08-27 海棠兔的樂園

午休的時間讀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在湖南郴州,多名家長投訴自己家的孩子因為喝了假奶粉,孩子發育不良變成了「大頭娃娃」。

仔細看新聞,原來那些假奶粉是一種蛋白固體飲料,它的成分與奶粉有些天壤之別。但是為什麼眾多家長願意為它買單呢?原因就在於母嬰店裡的店員故意混淆奶粉和蛋白粉的概念。把這款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產品說成是最好的奶粉,而且聲稱奶粉過敏寶寶也能喝。當然價格也賣得挺貴,很多家長不明事理,紛紛掏錢買單。

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沒法抱怨這些家長。因為在生活中,這樣的坑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國內工廠生產的產品,貼個洋品牌就成了進口貨,價格翻了幾十倍。即使這樣仍有人趨之如騖,因為他們購買的不僅是產品,還有產品背後的意義,也就是他們追求的真相:貴的也許就是好的。

價值相同的產品,因為解讀不同,價格就會有天壤之別。一件T恤衫,淘寶買幾十塊錢,大牌能賣到上萬。真相就是這件T恤衫的價格遠遠超出了它的價值,不得不承認,我們看到的都是這樣被加工後的真相。然而真相的加工過程是極為複雜的,即使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會解讀成不同的意義。一盒香菸,經濟學家看到了國民生產總值,醫生看到了肺癌,化學家看到了尼古丁,設計師看到了它的logo。真相經過無數次的加工拆解,最後才會呈現到我們面前,而我們卻無法還原它本來的面目。我們只能靠自己極為有限的判斷力,抽出部分真相組成我們的判斷。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但是我們看到的信息都是人為加工的,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好像很多影視演員都有自己的「人設」,當他們真正的一面呈現時,「人設」也隨之崩塌。真想也是,很難以它原本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也都是被加工後的。人設隨時崩塌,劇情總是翻轉,真相總是有n種劇本。就像英國脫歐事件一波三折,也是自英國脫歐以來,後真相這個詞被反覆提及,不得不說,我們真的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

《後真相時代》的作者赫克託·麥克唐納作為全球知名的商業諮詢專家,為許多世界頂尖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對於真相是如何被加工,如何引導貨誤導我們,麥克唐納有著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數字、背景、文化和歷史都是加工真相的素材。真相可以被加工成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真相到底是如何被運作的呢?在本書中他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獲取真相比以前更難了

很多人堅信真相只有一個,但現實是我們很難全面擁有它。探究真相正如盲人摸象,我們了解的不過是真相的一部分,。

書中有一個案例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允許私人擁有的無人駕駛汽車開上城市街道?

經濟學家、環保主義者、安全專家、汽車製造商等來自各行各業的人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我們看到,經濟學家關注汽車會帶動經濟增長,環保主義者會關注減少尾氣排放,安全專家會關注汽車事故和黑客攻擊,汽車製造商會關注汽車的類型。看待問題時,每個人都會從自己身邊的角度或者是擅長的角度出發,這也就是偏離真相的第一步。

我們自己的認知偏差決定了我們對真相的了解有所偏失。我們的職業、思維方式和生活環境都會造成這個偏差。正如前文中列舉的香菸的例子,經濟學家眼中的香菸和化學家中的香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說第一步我們有跡可循,那麼接下來的事實能讓我們離真相更遠,那就是我們看到的真相都是經過人為加工的。有意的指導或誤導,人造真相越來越多,使的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

保健品廠家為了追求利益,會在電視廣告中誇大產品的功效。我在去吃某一個品牌的米線時,看到店內的牆上會有一個美好的故事,來講述這個品牌米線的由來。


兩者看似都是通過加工真相來引導我們。不同的是,保健品是通過誤導是我們看到真相,米線店是通過有意引導促使我們去光臨。我們多吃點米線沒什麼影響,但是我們錯信了保健品的功效而耽誤了治病吃藥的時機,造成的影響或許是無法挽回的。

在網際網路時代方便易得,要想獨具慧眼不被眼前人為加工的信息所影響,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被所謂的真相干擾,才是我們最應該有的本領

看完這本書,我們最大的反思不在於信息是如何被加工的,而是如何保持自我的判斷力,不被人為加工的信息幹擾。

就像這次疫情蔓延全球,部分國家宣布對中國不再出口糧食作物。消息剛穿出沒多久,超市裡就展開了屯糧大戰。很多人紛紛去超市採集大量的大米、麵粉,儘管國家有關部門再三出面闢謠,保證國內糧食儲備夠用,搶糧大戰還是再三上演。

現在後真相也已經成了熱門詞,我們也已經進去了後真相時代。歷史、背景、吸引力、價值、道德都能成為加工真相的利器,我們唯有保持清醒,看清真相背後的意義,才能不被表象迷惑。

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儲備,學會從多元化看待世界。文章開始所說的假奶粉事件就是一個例子,明明包裝上明確寫了蛋白固體飲料,但是在銷售人員有意誤導下,還是有不少家長誤認為是奶粉,這就是知識儲備不夠造成的。在保健品市場這樣故意誇大產品功效或者是故意曲解產品是常有的事。我們多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就少受到一些欺騙。

不要局限於問題表面,要深入真相。一段經過剪輯的視頻、或者是一個從特定角度拍攝的畫面,都能被加工成不同的真相。我們經常看見「偽精緻主義者」在朋友圈發的國外旅遊和下午茶照片,可是我們看不見她們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真相猶如海面上的冰山,我們能夠直接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接受競爭性真相的存在。世界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所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聲音,就像是雨水、冰雹、雪花本質上都是水一樣。也正是有了這些競爭性真相存在,世界才有不一樣的色彩。

《後真相時代》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競爭性真相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思維模式又決定了我們隨後的選擇和行動。在這個真相被操控和加工的時代,明白真相的加工機製成為我們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也唯有如此在後真相時代,我們才能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出選擇。

相關焦點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作為當年的年度詞彙收藏和發布。所謂「後真相」就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後真相」的特點突出表現在一是情感大於事實,二是消除事實是自媒體的常態。而這樣一個既存在著謊言和客觀事實,也存在著介於兩者之間的話語的第三種現實的時代就是「後真相時代」。「後真相時代」是以情緒扇動取代事實分析的時代,也是難以把握真相的時代。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
  • 《後真相時代》:四種真相,為我們揭示,隱藏在真相背後的真相
    競爭性真相能夠對人的思想和行動,形成不同的影響,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可能善意,也可能惡意,就好像同一把劍,俠客用來救人,而強盜則用來殺人。赫克託麥克唐納是全球知名的商業資訊專家,為世界上很多頂尖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他所寫《後真相時代》一書,通過大量事例,為我們講述了四種競爭性真相,分別是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
  • 真題演練:談談「後真相」時代如何理解新聞真實?
    上期真題「後真相時代」與「新聞真實」真題:結合具體案例,談談「後真相」時代如何理解新聞真實?在這樣的「後真相」時代,新聞真實已經越走越遠,如何始終追求與堅守新聞真實,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議題。02「後真相」時代的「新聞真實」觀點先於事實,感性取代理性後真相時代,事實的重要性退居次席,人們對事件所產生的情緒和態度比事件的真相更加重要。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構建與公眾參與
    摘要:自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時代」選為其年度熱詞,「後真相」一詞被廣泛地用以表述當前網絡環境下撲朔迷離的新聞真實呈現。本文認為,「後真相時代」並非網絡時代的產物,而是由來已久。「後真相時代」實際反映了傳統新聞客觀原則在網絡媒體時代的衰減以及公眾信息需求與傳統新聞客觀原則的矛盾。
  • 從"湯蘭蘭案」看如何看待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對於此案中,記者的角色究竟是更貼近為探究真相振臂疾呼的正義使者,還是道德抑或專業度缺失的不合格媒體人?今天,我們先跳脫這一場尚未有定論的爭論,轉而從「什麼是後真相時代中的『真相』」看問題——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渠道為自己的觀點發聲。相關報導刊出後,網友迅速站隊。
  • 李良榮教授談:後真相的「前世今生」
    2004年,拉爾夫•凱斯以「後真相政治」揭示了通過網絡輿論影響或操控民意的美國選舉政治的新動向。同年,美國記者埃裡克•阿特曼在《總統們說謊時》一書中提出「後真相總統制」的概念,認為總統出於實用目的,以「誤導性言論」在「後真相政治環境」中管治國家事務。2010年,大衛•羅伯茨將「後真相政治」視作一種新的政治文化,即「媒體報導、公眾輿論與政策討論完全脫鉤」。
  • 揚子晚報:網絡時代,我們只圍觀真相
    原標題:網絡時代,我們只圍觀真相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的發布者。網絡上新聞傳播的速度是驚人的,特別是一則頗為吸引眼球的突發事件,在傳統媒體的記者還沒有來得及採訪的時候,已經鋪天蓋地蔓延開來,形成了一個網絡上討論的熱點。
  • 為什麼說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時代
    >「我們生活在後真相世界」這一陳述是真確的嗎?難道我們不是正生活在後真相時代嗎?認知心理學家難道不是已經表明,人類從根本上講是非理性的嗎?難道我們不應該承認對公正理由和客觀真理的追求是對啟蒙運動的時代誤置嗎? 對於上述這些問題,答案統統為「否」。 首先,我們並沒有生活在後真相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呢?思考一下「我們正生活在後真相時代「這一陳述。它是真確的嗎?如果認為是,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確的。
  • 一份關於「後真相」的研究計劃書 | 我想知道真相是如何沉沒的
    為什麼會有這道題,就是因為我倆覺得大家對於「後真相」概念的認知過於混亂,甚至存在著非常多的「亂用」「誤用」的情況。POST-TRUTH,一個看似非常有逼格而且似乎非常符合當下輿論環境的語詞,正在逐漸「被用壞」而我們這篇推送,需要明晰的,就是「後真相」的概念以及它的產生原因。
  • 史蒂芬·平克 | 為什麼說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時代
    「我們生活在後真相世界」這一陳述是真確的嗎?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正確的答案就是「否」,因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你已經在用證據進行評估了,所以證據仍然重要,事實仍然重要。在《懷疑論者》雜誌(Skeptic magazine)2019年第24卷第3期的這篇極具洞見的封面文章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世界。
  • 媒體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如何識別真相?
    後真相時代的認知改變秘術,為你揭密!認知防疫是美國傳播學者邁奎爾提出的一種抵抗態度改變的有效方法,是從受眾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抵禦對方的勸服與宣傳的說服技術。通過直言不諱地說明本產品的瑕疵反襯出大眾汽車的高品質以及嚴苛的出廠檢驗標準日本某運動品牌服裝廣告文案:這件運動服裝使用的是全日本最優秀的染料,使用最優秀的染色技術,但遺憾的是我們還是做不到完全不褪色,三年後會有輕微程度的褪色現象
  • 批判性思維最重要一課:在這個眾說紛紜、真假不分的時代,如何形成獨立判斷
    無論出沒出國,多讀一些書,多走一些路,多歷一些事,親身去體驗一切,永遠是認識世界、形成獨立判斷最好的方法。究竟如何對一個現象形成獨立的判斷,尤其是在一個眾說紛紜、真假不分的時代裡。這將成為最需要當代中國人,尤其是教育界深刻反思的批判性思維難題。要對一件事情形成判斷,需要有所過濾,需要有情緒的沉澱,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偏見的附庸。
  • [學子論文]自媒體時代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此外,當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缺乏社會監管體制,導致許多虛假信息接踵而來,謠言漫天飛舞,部分受眾甚至成為虛假信息傳播的幫兇。種種因素作用之下,在自媒體時代中,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了。根據代玉梅 的定義,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日常生活中試用的微博、人人、QQ、微信即時交流工具等都屬於自媒體的範疇。
  • 證實與證偽,刑辯律師如何推理真相?
    上期我們了解到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法律僅賦予辯護律師少量的舉證權利或限制舉證權利。在這過程中律師需要承擔哪些職責?又將如何影響案件真相的發現?前面,我們已分析了發現真相的法則是根據已知事實推論未知事實的過程。公訴人向法庭提交的指控犯罪的證據材料是已知的事實,在法庭上,被告人、公訴人、辯護律師、審判員將依據這些已知事實(證據材料)是否具有真實性、客觀性、關聯性,推論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犯罪事實是否清楚的客觀真相。「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是中國一句古老的成語。
  • 後真相時代,企業公關傳播到底該怎麼做?
    更加可怕的是,人們已經失去了對真相的探究之心,見風就是火任憑情緒和自以為是的事實妄加宣洩,我們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1. 後真相時代有多少人是牆頭草吃瓜群眾已經佔領高地的年代,一個熱點新聞霸屏後,大家都是什麼反應?重慶公交車事件真相一波三折、金庸先生在去世前已經被死亡了20多次!
  • 你所看到的真相,其實都是假象(深度好文)
    永遠不要輕易相信別人遞過來的事實,永遠不要喪失自己的判斷力。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高度透明化,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而實際上,越是在這個似乎什麼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因為一切信息都被操控。被資本操控,被權力操控,被算法操控。在這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社會裡,我們都成了睜著眼睛的盲人。
  • FIRST影展最佳短片《別拍我》:後真相時代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
    《被拍了之後》:我們沒看到的後續,後真相時代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別拍我!- Don't Film Me!2020年西寧FIRST電影展,短片競賽單元的獲獎作品。但,我想《別拍我》最核心的不是我們看到的影像,而是短片內人物和我們作為觀眾感到的那種恐懼,恐懼來自何處?一、利益驅動下的輿論引領短片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不想把事件放大的,但是我們無法確保拍攝視頻的這些人會怎麼做。
  • 進擊的巨人:如何理解梟所說的這些話?網友:已詮釋世界的真相
    「馬萊政權說她是惡魔的使者,艾爾迪亞帝國的時代稱她為神明賦予的奇蹟,也有人認為她是接觸了有機生物起源的少女。這個世界不存在真相,這就是現實。誰都能成為神,誰都能成為惡魔,只要宣稱那是真相就行」,電視動畫第三季《進擊的巨人》劇情中梟曾說過這段發人深省的話。
  • 班班推薦|後真相時代,為什麼你的營銷不靈了?
    我們刷著一些雖不明但覺厲的方法論,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信息即人格,物種即焦慮,情緒即營銷。情緒盈餘的後真相時代,只有重新定義力比多(libido)一樣的新原力,才有機會激活營銷實效。因此,新原力和原力人格,才是真正讓你的創意能被大眾感興趣並和你一起引爆的核心能力。那麼,什麼是新原力?原力各相異,風月無今古。
  • 如何把握經濟運行的真相,讀懂表象背後的邏輯|夜讀薦書
    身處2020大變局,如何把握經濟運行的真相,讀懂表象背後的邏輯?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繼《經濟運行的邏輯》之後又一暢銷力作——《經濟運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