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一斤蔬菜,還是營養不良,為什麼?|植物營養VS動物營養

2020-12-22 瘦龍健康

版權申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4555,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一提到蔬菜和水果,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非常有營養,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要多吃。

圖片來自pinterest

相反,一談到肉類,很多人即便是內心非常喜歡,也都會表現得很克制,甚至常常勸誡自己:那玩意兒油太多,有膽固醇,會長胖,該有的營養通過吃植物類食物也能獲取不少,因此少吃為妙。

人們對營養重視是一件好事情,但這些刻板印象和對肉類的偏見,真的可能會害了自己(後文會提到,尤其是對孩子來說)。

蔬菜水果看似營養豐富,但吃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你吃進去的營養,就一定能被身體吸收利用麼?

實際上,很多食物營養成分確實看似挺高,但吸收率往往低得可憐。

比如,1份菠菜(85g)中的鈣含量為115mg,還不錯是不是?但吃進身體裡,也只能吸收6mg,吃了就跟沒吃差不多,是不是有點失望?①

沒錯,今天要聊的正是食物的『生物利用度』,它指的是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吸收,並釋放到血液中供人體使用的部分。

圖片來自reddit

當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時候,你就會驚訝得發現:植物類食物,真的是完敗給了動物類食物,或者可以直接說,這2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食物微量營養素:植物VS動物

維生素是在動植物中發現的有機化合物,飲食中的必需維生素有13種,包括維生素A、B(8種)、C、D、E、K,它們在體內發揮著增強免疫力、修復細胞損傷、治癒傷口等多種功能。

其中,有4種(A、D、E、K)是脂溶性的,當脂肪攝入不足、或者飲食中缺乏脂溶維生素的時候,往往會引發缺乏。

另外9種是水溶性的,它們不像脂溶性維生素一樣會在體內存儲,如果超出了身體需求,多餘的會被排洩出去。

礦物質是在動植物食物中發現的無機元素,飲食中的必需礦物質涉及到鈣、鐵、鎂、鈉、鋅等等。

圖片來自於ebaumsworld

它們在人體中各司其職,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調節血壓、輸送氧氣、維持體液平衡等等。

我們通過日常飲食來獲取這些微量營養,但是,一個事實就是:植物性食品,不能提供完整的營養,它缺少了人類必須通過動物性食物獲得的必需營養素,先來看看維生素的詳細比對:②

→維生素A

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A的生物利用度,約為植物性食物的20倍

實際上,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它們含有類胡蘿蔔素,人體必須在體內將其轉化為維生素A。

→維生素B

動物性食物是B族維生素的豐富來源,而且,維生素B12僅存於動物性食品中

維生素B12對製造DNA、RNA和血細胞至關重要,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疲勞和虛弱,甚至破壞神經系統。

→維生素C

植物性食物確實是維生素C的更豐富來源。

但我在也詳細提到過,現代飲食(以植物食物為基礎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葡萄糖和維生素C在身體中存在「競爭關係」,高糖飲食提高身體炎症需要更多抗氧化劑)。

而低碳水飲食(比如因紐特人傳統飲食),則需要更少的維生素C。

在低碳狀態下,動物性食物,尤其是動物器官,會提供給你足夠需求的維生素C。

→維生素D

植物性食物,不含有維生素D3(人體所需要的形式),陽光和動物食源才是人體獲取它的保障。

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是D2,人體需要在體內將某些D2轉化為D3來使用。

→維生素E

植物性食品含有較高濃度的維生素E,這是因為,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需要額外的保護,以免不飽和脂肪酸被過分氧化,維生素E有助於抗氧化,在肉類中,仍有充足的維生素E。

→維生素K

動植物食物都有維生素K1,但是,植物類食物沒有對人類生命至關重要的K2。

維生素K2也有多種形式,但人體需要最基本的是MK-4(維生素K2活性體),僅僅存於動物性食物中,人體也可以將一些K1轉化為MK-4,但通常並不能滿足需求。

圖片來自giphy

在礦物質方面,雖然動植物食物都包含所有必需的礦物質,但這些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卻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是因為如下幾點:

→礦物質形式可能存在不同

比如鐵元素,對人體非常重要了,在將氧氣輸送到細胞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缺鐵後可能出現疲勞、虛弱、記憶力變差等狀況,更可能誘發缺鐵性貧血。

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包含鐵元素,但植物含有的是『非血紅素鐵』,其生物利用度,比動物性食物所含『血紅素鐵』要低3倍還多

→植物性食物中的「抗營養素」會抑制人體對多種礦物質的吸收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抗營養素」,包含植酸、草酸、凝集素、單寧等等,會不同程度幹擾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

就以植酸為例,穀物、豆類、堅果等都含有一定的植酸,會影響到人體對鈣、鐵、鎂、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在一項對鋅元素生物利用率的研究中發現,把黑豆和富含鋅的牡蠣同時食用,人體吸收的鋅將會比單獨食用牡蠣時少一半。③

如果同時把玉米餅和牡蠣同時食用,那麼身體幾乎不會吸收到鋅,這就是黑豆和玉米餅中的抗營養物質——植酸所影響的。

是不是很戲劇化?你以為吃進去的營養,實際上可能正在被植物中的「抗營養素」抵消掉,所謂「吃了等於沒吃」

當然,除了微量營養素外,人在日常飲食中能吃到的,還有宏量營養素: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對於它們來說,動物食源和植物食源又有什麼分別呢?

主要營養素:植物VS動物

→動物類蛋白質來源更完整,也更健康

大多數植物性食品都是不完全的蛋白質。

而動物蛋白質來源,如雞肉,雞蛋,乳製品和海鮮,往往是由所有9種必需胺基酸組成的,屬於「完整的蛋白質來源」

而且如前所述,堅果豆類等植物蛋白質來源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抗營養素,會影響人體吸收,並且損害人體健康(比如影響腸道健康、幹擾礦物質吸收)。

相關閱讀→吃肉,可以甩豆腐幾條街?|動物蛋白vs植物蛋白

→脂肪

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也有大量差異,EPA和DHA(omega-3脂肪酸的2種形式)是大部分植物中找不到的必需脂肪酸,植物中的omega-3也沒有動物性來源優質。

Omega-3脂肪酸有消炎作用,相反,omega-6脂肪酸有致炎效果,理想情況下,這兩者的攝入比例為1:1。

但是,很多人還是以草本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為主要油脂來源,它們往往含有高量的omega-6脂肪酸,這就導致其與omega-3脂肪酸的比例早已呈現出「病態」失衡,事實上,很多疾病就由此而來。

相關閱讀→拋棄動物油,改吃植物油|營養學的大慘案

圖片來自sbs

→碳水化合物

動物性食物天然低碳水化合物。您可以從內臟器官的肉中獲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從乳糖中獲取一些碳水化合物,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動物性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

植物性食品往往富含碳水化合物,這意味著稍不注意多吃點,就可能刺激人體血糖走高,長期頻繁吃高碳水化合物,加重胰島素負擔,最終可能帶來各種代謝類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等。

另外,我要說的是,糖還會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比如,葡萄糖和維生素C在分子上看起來非常相似,它們會在體內相互競爭吸收,再比如,果糖會干擾維生素D從非活性狀態向活性狀態的轉化。

相關閱讀→只吃肉,不吃蔬菜的因紐特人,為什麼沒有壞血病?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密度。

營養密度:植物VS動物

在營養密度方面,植物性食物也處於完敗的狀態。

比如,2400g菠菜中的鐵含量,不敵625g牛肉或者300g牛肝臟。④

圖片來自nature

當然,一種對比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有幾項研究可以給出答案,其中,最為全面的一項研究被稱為被稱為『Maillot研究』。⑤

研究人員分析了7個食物組和25個亞組,根據23種營養素來解析食物的營養密度,並且得出了對應的分數:

動物源食物中,器官肉的營養密度評分為754、貝類643、脂肪魚622、瘦魚375、蛋類212、家禽168、紅肉147……

植物源食物中,蔬菜的營養密度評分為354、豆類156、水果134、堅果類120、全穀物83、土豆75、精製穀物40……

對比結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孰優孰劣,聊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了:瘦龍,你說這麼多,不就是告訴大家動物源食物更好麼?

沒錯,正是如此,但不僅止於此,我想更深入點聊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對動物性食源的認知偏差,可能對孩子們的認知和智力發展帶來更負面的影響。

動物食源,對孩子智力發展很關鍵

2019年9月,一項題為《動物性食品可改善認知能力》(Animal-sourced foods forimprov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的研究綜述發布。⑥

文中提到,通過對來自61066個成人,和26299名兒童(年齡範圍:1至16歲)的8項幹預,和10項觀察性研究的回顧。

最終發現:動物源性食物,在確保兒童的正確認知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動物性食品是6至23個月大兒童的最佳營養食物。

圖片來自rebloggy

儘管上個世紀全球糧食產量大範圍增加,但營養不良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由於營養不良和其他社會環境的制約,已經導致全球有超過2億兒童無法發揮發展自身的潛力,截止2018年,1/5的全球兒童存在發育遲緩問題。

發育遲緩是由多種相互作用的因素引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飲食不足(比如吃不飽飯、獲得不到足量的必需營養素),尤其在孩子成長的最初1000天裡。

全球人類飲食中最缺乏的微量營養素,包括碘,維生素A,鐵和鋅等,都存在於動物源性食品中。

但現如今廣泛的植物性飲食,還在逐漸加劇它們的缺乏,比如維生素B12缺乏症,已經影響了拉丁美洲40%的兒童和成人、肯亞70%的兒童、印度80%的兒童……

此外,與植物性食品相比,動物性食品由於其平衡或完整的胺基酸特徵,因此含有更多的高質量蛋白質,因此,源自動物的食物是刺激肌肉發育,和線性生長以及增強認知能力的理想選擇。

肯亞小學生飲食中,添加肉和牛奶,對他們所有學校科目和五個學期的考試成績變化的影響

所以,想要讓自己孩子更健康成長的話,大可不必為TA不吃太多青菜而過度擔憂,而可以換做考慮TA有沒有吃到足夠多的動物性食物。

關鍵的瘦龍說

很多人推崇植物類食物,理由很簡單,它們更健康、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抗氧化等等。

但是,所謂『富含』具體指多少,很少有人能考慮到,吃進去的是不是能真的被人體吸收。

當涉及到營養密度、人體的吸收利用率上,植物類食物,可以說是完敗動物類食物的。

動物類食物的營養不止密集,也更加完整。

很多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比如維生素B12、再比如維生素K2,是植物類食物所沒有的。

而動物源的食物,對兒童,甚至成人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等等,都有更積極也更深遠的影響。

至於蔬菜水果的抗氧化效果,真的效果也無法保證,水果含糖那麼高,吃多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速你的衰老。

而蔬菜中的抗氧化效果,也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好,氧化是細胞內的自然過程,體內有一種穀胱甘肽的抗氧化劑,它是清除自由基並保持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的主要工具。

多吃肉,少吃糖是最好的抗衰老方法……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相關焦點

  • 吃幾斤蔬菜,還不如1斤內臟,難怪吃那麼多蔬果還是營養不良
    圖片來自sohu.com飲食上也是如此,營養的吸收率很重要,因為:有些人吃了很多食物,身體吸收不了,還出現營養不良。而有些人,雖然吃得少,但吸收好,更健康。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什麼是營養密度?什麼影響營養密度?
  • 每天一杯蔬菜汁,真能告別蔬菜?當心營養缺失和植物「毒素」
    草酸保護植物,卻傷害人類草酸,這個從名字上看就不像好東西,確實這樣,草酸保護植物,卻危害人類,對人體是有害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植物也會分泌毒素,這在很多人看來不理解,那既然植物會分泌毒素,為什麼我們每天都需要吃蔬菜?
  • 每天吃1斤蔬菜才健康,可人均只吃一半,營養專家有8招吃蔬菜大法
    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研究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餘年。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蔬菜,在西方曾經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不重要的食物。西方人對東方人熱衷於吃蔬菜感到不可思議。然而,現在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不能否認蔬菜的重要性,哪怕他/她不喜歡吃蔬菜。各個國家的膳食指南全部提倡多吃蔬菜,不管是均衡飲食、地中海飲食,還是低碳飲食,都包括大量蔬菜。
  • 小孩子營養不良吃什麼好?媽媽首先需要了解這些!
    小孩子營養不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的,那麼孩子營養不良該怎麼辦?家長可以給孩子吃什麼食物補充營養?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的原因1、幼兒的發育過程餵食問題嬰幼兒的唾液腺一般在三月後才發育,對於一些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以及豆製品應分階段餵養。2—3月的嬰幼兒可以吃些魚肉,攪碎成肉泥餵給寶寶。營養豐富且易吸收。
  • 營養不輸人參,人稱「植物黃金」,一斤只要2塊錢,卻很少人吃過
    如今隨著咱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食材的種類和來源可以說是日益的豐富,不管是肉類還是蔬菜等食材,可以選擇的種類是越來越多,而且人們的飲食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吃飯不單單只是再為了吃飽和果腹這麼的簡單,更要營養和健康,因此原本很多,少有人吃的食材,因為它們非常不錯的營養價值,所以也慢慢的走進了很多人的餐桌,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經常會選擇去吃的美味。系統根據用戶的資質進行評定。
  • 長期素食主義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
    近些年,此物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很多人都開始只吃素食了。但是你知道嗎,由於人們身體體質各有不同,長期吃素食有好處也有壞處,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的。很多養生人士,有長期吃素的習慣,他們只吃各類蔬菜、豆製品等。長期吃素會營養不良嗎?長期吃素對身體好嗎?那就趕緊跟著小編往下看看吧!長期吃素會營養不良嗎?
  • 每天怎樣吃得有營養,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
    黃瓜生熟吃皆可,還可去皮切片,加少許糖、醋、醬油、味精及大蒜泥拌和佐餐。茄子是一種價廉物美的佳蔬。其中,100克茄子含維生素P高達720毫克,不僅在蔬菜中出類拔萃,就是一般的水果也望塵莫及。茄子的營養價值很高,可與番茄媲美,除維生素A含量低於番茄外,其餘各類維生素以及鐵、錳、鋅和糖類,含量與番茄都非常接近,而且其含鈣量大於番茄,是其5.5倍。
  • 多吃這些食物,吃飽還能瘦,營養好不再暴食
    ========================= 你看到什麼食物,會覺得營養豐富?是蔬菜?豆類?五穀雜糧?還是肉? 為什麼有些人,每天吃吃吃,最後吃胖了,還發現自己營養不良。 為什麼有些人,吃飽了還想吃,因為吃的食物沒有營養,只有熱量。
  • 2020全民營養周——吃得營養,才是免疫的基礎!
    2020年全民營養周即將到來,今年的宣傳口號「合理膳食,免疫基石」。緊緊圍繞免疫力,傳播營養與免疫相關知識,倡導大眾關注一日三餐,吃出我們的健康。肉類包括禽、畜和魚的肌肉,新鮮肌肉含蛋白質15%~22%;蛋類含蛋白質11%~14%;乳類(奶)一般含蛋白質3%~3.5%,胺基酸組成比較平衡,一般而言,動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優於植物蛋白質。
  • 【科普營養】為什麼營養不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為什麼營養不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見?同時,癌症的治療方式尤其是化療和放療,也不同程度地加速了蛋白質周轉,致使蛋白質流失;而且放化療治療的副作用會導致一系列消化道異常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吸收不良等,影響患者進食獲取營養。  也就是說,對於癌症患者,不論是疾病本身還是治療都增加了身體消耗,影響營養攝入和吸收利用。
  • 每天吃粗糧雜豆飯,為什麼會營養不良?一篇全面的植酸科普
    很多營養師都要你多吃粗糧雜豆飯,因為他們認為的營養更豐富。但是,吃得越多,不一定有足夠的營養。有些人吃粗糧雜豆飯吃多了,反而吃出了一身毛病,胃脹氣,反酸,甚至出現礦物質流失,營養不良的問題。別看現在胖子這麼多,他們只是熱量過剩,但很多人都營養不良。據統計,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有微量元素或者營養不良的問題,三分之一的人口有貧血和缺鋅的問題,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 劉金英教授:20%腫瘤患者死於營養不良 營養治療是腫瘤不可或缺的...
    而同期在美國,腫瘤患者5 年生存率為67 %,為什麼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這麼低?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輕視營養治療就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麼腫瘤與營養到底有哪些關係?如何做好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今天健康界採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劉金英教授。
  • 如果你是這4種寶媽,胎兒很容易營養不良
    很多媽咪懷孕之後大魚大肉沒少吃,但是卻發現胎兒的營養卻並不如預期的好,這是為什麼呢?明明對懷孕這麼重視,補充了各種營養,難道還會出現營養不良?大魚大肉吃得太多,不加分析地每天補充各種營養素的做法並不是孕媽咪的正確選擇。有嚴重早孕反應,擔心懷孕後體型變化大而錯誤節食的孕媽咪,也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營養問題。如果你是這幾種情況的寶媽,那你的孕期一定要對營養補充上點心了!【一、過分進補的孕媽咪,反而會出現營養不良】為什麼孕媽迷這麼注意加強營養,還會出現營養不良?
  • 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 常吃這4款食物補充營養
    原標題: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 常吃這4款食物補充營養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少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但是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群來說,由於身體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容易讓細菌入侵,營養不良吃什麼好呢。   3大原因導致營養不良?
  • 兒童營養不良吃什麼 不妨試試這些
    我們都知道在孩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不良的出現會影響著孩子的發育,那麼你知道在發生營養不良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的發生呢?如果孩子發生營養不良的時候給孩子吃哪些食物是比較好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營養不良的症狀兒童 營養不良的症狀兒童影響讀書?
    共研成粗末,用紗布包好後握在手中,嬰幼兒可用繃帶固定,15天一療程,每天2次,每次30分鐘。要想治療小兒營養不良,也可以從家庭護理做起,首選要保證小兒房間內的空氣流通,另外要改變小兒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對小兒的日常所需營養也不能少,最好要定時測量小兒的身高與體重,以檢測治療的效果。
  • 為什麼每天要半斤水果一斤菜?
    以「果蔬營養與膳食平衡」為主題,來呼籲公眾增加果蔬攝入,努力做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看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的推薦量,不少網友大呼:「這也太素了,很難吃進去。」也有網友認為,自己又不是兔子,有必要吃這麼多蔬菜水果麼?其實,這些想法多數是對蔬菜水果的健康益處了解不夠,或者對蔬菜水果沒有量化概念造成的。
  • 營養師:吃錯了營養不良、吃對了反而增肌
    所以很多養生專家都會提醒大家,飲食要低脂低鹽,少吃一些肉,多吃一些蔬果。於是乎,如今全素飲食悄然而起。但不少人總會很擔心,只吃素難道不會營養不良嗎?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告訴大家,素食只要大家吃對了,不僅不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還可以增肌: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的素食,其實分很多種,比如說蛋奶素、魚素和彈性素食。而這些素食都是可以吃些蛋奶或者肉食的,但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全素,也就是只吃素食,不攝取任何和動物有關的食物。
  • 小兒營養不良是餵養的問題嗎?孩子營養不良怎麼辦?看專家怎麼說
    對於現在的生活來說不管是小兒肥胖還是小兒的營養不良都嚴重危害著兒童的身體健康。小兒營養不良大多都是因為飲食不足引起,食物進入到孩子體內沒有得到完全吸收利用。這種情況會引起孩子不停地消耗自己身體裡本來所儲存的能量,導致體重下降、停止生長、甚至嚴重的出現肌肉萎縮。
  • 深色蔬菜VS淺色蔬菜,減肥這樣吃,營養均衡又健康
    深色蔬菜VS淺色蔬菜,減肥這樣吃,營養均衡又健康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個成年人每天要吃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要在1/2以上。那麼問題就來了,深色蔬菜到底是指什麼樣的蔬菜?以及為什麼深色蔬菜要在1/2以上,它有什麼特殊的營養功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