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病毒RNA在糞便樣本中長期存在

2020-12-16 騰訊網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日在線發表通訊,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單鴻院長和黃曦教授研究團隊發現了SARS-CoV-2病毒RNA在患者糞便樣本中長期存在,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參考。

我們調研了珠海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COVID-19患者在其整個病程和隔離的時期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參照目前推薦的COVID-19診療方案,我們採用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COVID-19病毒核酸。疑似感染患者連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即確診為SARS-CoV-2患者。入院後每隔1-2天收集患者咽拭子和糞便樣品,取樣次數取決於樣本可用性,直到獲得連續兩次陰性結果為止。我們從臨床病歷中回顧了患者基本信息,潛在基礎疾病,臨床檢測指標和治療用藥情況。本研究獲得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批准號:K162-1),並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仍留院隔離,以便進行更廣泛的臨床觀察和醫療保健康復。

在2020年1月16日至3月15日期間,我院共收治98例確診SARS-CoV-2患者。我們收集74例(76%)患者咽拭子和糞便樣本並檢測病毒核酸。其中33例(45%)患者的糞便樣本SARS CoV-2 核酸陰性,這組患者自首次出現症狀到咽拭子病毒核酸持續陽性的時長為15.4±6.7天。另外41例(55%)患者糞便樣本SARS-CoV-2核酸呈陽性,這組患者自首次出現症狀到咽拭子病毒持續陽性的時長為16.7±6.7天。(Figure 1) 我們計算患者首次症狀出現到糞便病毒持續陽性的時長為27.9±10.7天(即比呼吸道樣本核酸持續陽性的時間平均長11.2±9.2天)。我們在圖中展示41例患者咽拭子和糞便樣本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完整病程。值得注意的是,1號患者在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轉陰後糞便樣本仍連續33天呈現病毒核酸陽性,而4號患者在首次症狀出現後第47天糞便樣本依然可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

Figure1:Timeline of results from throat swabs and faecal samples through the course of disease for 41 patients with SARS-CoV-2 RNA positive faecal samples, January to March, 2020

我們統計了74例患者臨床症狀和藥物治療與病毒核酸陽性的相關性。數據顯示,糞便樣本病毒核酸陽性與胃腸道症狀無顯著相關性(p = 0.45),與疾病嚴重程度無顯著相關(p = 0.60);但與抗病毒治療相關,即抗病毒治療可能引起糞便病毒核酸陽性(p = 0.025),該結果相關性應該進一步謹慎解釋。

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SARS CoV-2病毒的三個靶向基因RdRp、N、E,發現首次糞便樣本中病毒核酸陽性結果的RdRp、N、E基因的Ct值與糞便病毒核酸陽性持續時間呈負相關(相關係數r 分別為–0.34,–0.02,–0.16),但僅RdRp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值分別為0.033,0.91,0.33)。

我們的數據表明,當呼吸道樣本SARS-CoV-2核酸轉陰後,患者糞便中病毒核酸存在時間可能會持續長達近5周。[1]儘管我們對SARS-CoV-2存活能力了解不多,但根據已報導文獻可知該病毒在體外環境中仍可存活數天,提示存在糞-口傳播潛在威脅,類似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1)和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2]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在患者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陰性後,對糞便樣本進行常規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如果患者糞便樣本呈陽性,應採取嚴格隔離措施防止傳染。

我們對任何新發傳染病的定義隨著我們對疾病認知的積累而不斷發展和改變。目前確診疑似SARS-CoV-2感染的方法是連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我們的數據表明,糞便樣本SARS-CoV-2核酸陽性結果通常滯後於呼吸道樣本。因此,我們不建議在現有的COVID-19診斷流程中增加糞便樣本檢測。但是,糞便樣本核酸陽性時間決定何時終止隔離措施,以防止病毒從恢復期患者傳播至他人,這對於醫療資源調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建議增加患者糞便SARS-CoV-2核酸檢測。[3]目前的出院標準為患者相關臨床症狀消失,痰或呼吸道病毒核酸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至少連續兩次陰性,且樣品採集時間間隔超過24小時。本研究中,我們觀察到超過一半的患者,在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轉陰後糞便樣本核酸陽性平均持續11.2±9.6天,這意味著該病毒可能在患者的胃腸道中複製繁殖,在呼吸道病毒清除後可能繼續發生糞-口傳播。

核酸檢測無法確定病毒是否存活,以後的研究者需要對糞便樣品陽性持續時間較長的患者、在較晚的時間點、使用新鮮糞便樣品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病毒活性和傳播潛能。另外,我們發現患者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轉陰後他們的臨床症狀已經消失或症狀較輕(未顯示數據)。[4]儘管已經有無症狀傳播者的報導,但SARS-CoV-2尚無通過糞-口傳播的病例報告,這表明在隔離區域,包括醫院內或自我隔離期間內通過這種途徑進行傳染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宿舍,火車,公共汽車和遊輪等封閉式場所的糞-口傳播的潛在感染風險增加。

呼吸道傳播仍然是SARS-CoV-2的主要傳播途徑,且目前的證據還不足以為呼吸道樣本病毒陰性但糞便病毒陽性的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SARS-CoV-2在糞便中的生存力和感染性。END

參考文獻(上下滑動查看)

1.Goh GK-M. Dunker AK. Foster JA. Uversky VN. Rigidity of the outer shell predicted by a protein intrinsic disorder model sheds light on the COVID-19 (Wuhan-2019-nCoV) infectivity.Biomolecules. 2020; 10: e331

2.Yeo C. Kaushal S. Yeo D. Enteric involvement of coronaviruses: is faecal–or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possible?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published online Feb 19.)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0)30048-0

3. Munster VJ.Koopmans M.van Doremalen N.van Riel D.de Wit E. A novel coronavirus emerging in China - key questions for impact assessment. N Engl J Med. 2020; 382: 692-694

4.Bai Y. Yao L. Wei T.et al.Presumed 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JAMA. 2020; (published online Feb 21.)DOI:10.1001/jama.2020.2565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

識別如下二維碼,訪問柳葉刀「COVID-19資源中心」。頁面已經全面改版,方便查閱最新文章,部分文章有中文翻譯,所有相關內容完全免費獲取。

相關焦點

  • 三項研究估計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潛伏期和傳染期
    2020年3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三項新的研究,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後,平均需要5天的時間才會發病,而且患者在發病初期脫落最多的冠狀病毒顆粒。
  • 開發和評估四種檢測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測試...
    這些用於評估測試方法的樣本可以如下細分:(1)來自400名大流行前(2017-2019年)個體的樣本,作為對比樣本,通過確保沒有或極少有「假陽性」來確定測試方法的特異性;(2)來自法國比查醫院(Bichat Hospital)的51名COVID-19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的樣本,這些樣本用於確定了測試方法的靈敏度,使得科學家們能夠研究抗體反應的動力學;(3)2020
  • 【中國疾控中心從新冠肺炎病例糞便樣本中分離出病毒】據中國疾控...
    2020-02-13 23:45:49來源:FX168 【中國疾控中心從新冠肺炎病例糞便樣本中分離出病毒】據中國疾控中心消息,繼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宣布患者糞便樣本成功分離病毒,2月13日中國CDC團隊從兩省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便標本中成功分離到了兩株新型冠狀病毒。
  • 2019-nCoV病毒肺炎的家庭聚集性傳染,表明其存在人傳人特徵
    圖2患者1 (A)、患者2 (B)、患者3 (C)、患者5 (D)的胸部CT多灶性毛玻璃改變的代表性圖像檢測存在的呼吸道的18種病毒靶標和4種細菌,同時分析了大便樣本中的22種病原體。通過分析,研究者發現,在常見腹瀉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多重PCR分析中,患者3和4的兩個糞便樣本均為陰性。通過常規RT-PCR檢測,患者1、2、4、5和7的呼吸道樣本的RdRp和S基因均為陽性。雖然患者3的呼吸樣本RdRp和S基因均為陰性(收集於症狀出現後9天),但仍被認為是受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學上,她與武漢醫院的感染密切相關,並在放射學上顯示出多灶毛玻璃樣肺混濁。
  • 特別關注|SARS-CoV-2 RNA會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
    ,核酸檢測會再次呈現陽性結果,由於嚴格的隔離措施以及無法分離到傳染性病毒,表明很多案例可能為「復陽」而非「再感染」,但其機制至今仍未闡明清楚。SARS-CoV-2作為正鏈RNA 病毒,利用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複製其基因組RNA和轉錄其亞基因組RNA,而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SARS-CoV-2的RNA可以被逆轉錄並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整合後的轉錄因此造成了核酸檢測「復陽」。
  • 新加坡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學特徵及臨床病程
    他們分析了新加坡SARS-CoV-2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徵和臨床病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為了報告新加坡在這次疫情中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特徵和管理方面的的初步經驗,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研究組對新加坡4所醫院中首批確診為SARS-CoV-2感染的18例患者進行了描述性分析。
  • 霧化糞便或是新冠病毒傳播媒介 衝馬桶時會形成一片「病毒煙」數...
    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到1月27日至2月7日收集的4份糞便標本中的SARS-CoV-2 RNA。從活組織檢查樣本中收集的胃腸道表面細胞中也發現了該病毒的抗原。患者於2月20日死亡。症狀出現後17 - 28天的糞便樣本中病毒DNA含量高於呼吸道樣本。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Natur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Christian Drosten及其同事們研究了9名診斷為COVID-19的中青年成年人的病毒脫落情況,這些患者因輕度上呼吸道症狀在慕尼黑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分析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從這些患者體內採集的喉部和肺部樣本、痰液(即呼吸道粘液)、糞便、血液和尿液。
  • ACS Nano:新型COVID-19測試方法可快速準確地檢測SARS-CoV-2病毒
    2020年4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數以百萬計的人已經測試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是依賴於聚合酶鏈反應(PCR)的試劑盒。
  • 看圖詳解劍橋大學PNAS文章分析SARS-CoV-2病毒系統發生
    B型向外第二圈(2個基因突變)有大大小小24個圈,其中有7個圈感染了東亞之外人群,佔比按種類7/24=29%;按個數13/37=35%(按圖目視估算)。 這個數據確實可以支持「B型病毒需要更多突變才更能感染東亞之外的人群」的說法。【聯想到了歐美一開始的輕敵態度?「東亞人的病」?】再看一開始的網傳圖片說的「B類病毒有沒有傳出東亞地區」,其結論是不是有點簡單粗糙?
  • 尿液中、糞便中、唾沫中,都檢出病毒,預防方法是最想知道的!
    點擊查看 近日,科學家從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分離出新冠病毒。至此,糞便、尿液、唾液中都檢出了病毒,如何預防傳播?糞便有病毒近日,多個團隊的研究發現均證實了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
  • 鍾南山團隊從重症患者糞便中檢測出活病毒
    鍾南山團隊實驗室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新冠活病毒今天(2月13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團隊在P3實驗室中,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一例重症感染患者糞便樣本,分離了活的冠狀病毒。
  • 糞便檢測呈陽性,或需關注新冠病毒對消化系統影響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發現,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 研究首次對新冠病毒6大毒株進行跟蹤分析:G株佔主導,L型和V型正在...
    在這些基礎上,研究人員就有可能繪製出病毒傳播到各大洲期間發生的傳播和變異。初步結果令人鼓舞:新冠病毒幾乎沒有變化,每個樣本大約有7個突變。普通流感的變異性率則達到了新冠病毒變異率的兩倍多。到目前為止,G株是最廣泛的:它在2020年2月底突變為GR株和GH株。「到目前為止,G株及其相關的GR和GH株傳播最廣,佔我們分析的所有基因序列的74%,」Giorgi說。「他們出現了四種突變,其中兩種能夠改變病毒的RNA聚合酶和刺突蛋白的序列。這一特徵可能促進了病毒的傳播。」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
    7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召開記者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無腸胃不適症狀,腸道及糞便內也會發現活性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康復後,糞便內病毒仍具傳染性。據星島網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從3月29日開始為高風險地區回港的無症狀兒童進行檢測,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
  •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研究進展
    SARS-CoV-2屬於β-COVs B亞群,是被膜包圍的單鏈正鏈RNA病毒(GenBank No.MN908947),病毒內部為RNA和衣殼蛋白(N-protein)組成的核蛋白核心,呈螺旋式結構。由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COVID-19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七版可知,COVID-19是通過飛沫、呼吸道吸氣物、接觸物、糞便和氣溶膠傳播。 表1 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和SARS-CoV-2的流行病學特徵
  • 急性壞死性腦病COVID-19患者腦脊液,首現SARS-CoV-2 RNA
    COVID-19相關的急性壞死性腦病(ANE)既往已有報導,但患者腦脊液(CSF)中是否存在病毒尚未見報導。本病例在症狀發作兩次檢測呈陰性的19天後,在CSF中發現了SARS-CoV-2 RNA。該病例強調了SARS-CoV-2的親神經性,反覆進行腰穿和CSF分析在懷疑COVID-19和神經系統症狀患者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