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員進了監獄,他們在裡面都是幹什麼?帶你了解監獄裡的生活

2021-02-07 騰訊網

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在過去的時候,違法犯罪的人被法院判了「實刑」以後,一般就是要到監獄進行「改造」了,在過去時候這些人會被稱作是「犯人」,或者「勞改犯」,現在相對來說比較人性化了,名稱也改成了「服刑人員」。那麼這些服刑人員在監獄裡面都是要幹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先說什麼樣的人會進入監獄

前面我們說了,是要經過法院判決有罪的人,沒有經過法院判決的那是犯罪嫌疑人,是不能進入監獄改造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要判「實刑」,也就是說不能是緩刑的,一般就是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緩的人會進入到監獄。

在判處有期徒刑的人裡面,也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進入到監獄,判處的刑期比較短,除去在看守所裡面羈押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很短的,有可能直接留在看守所,一般在判決下達以後,除去看守所羈押時間剩餘刑期超過一年的會被送到監獄服刑,這個不同的地方會有一定的不同。

在監獄裡面都是要幹什麼

一、入監隊

進入監獄,首先就要到入監隊。在入監隊主要就是學習各種行為規範,訓練隊列,有的時候還會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

入監隊最大得特點就是嚴格,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身份意識,認清自己的身份這是最重要的,令行禁止,監獄警官的命令要必須服從。

背誦行為規範這是必須要做的,大部分人都是要求能夠一字不錯的熟記38條行為規範,一些年紀特別大的、文盲之類的可以只背誦行為規範裡面第六條的「十不準」,這個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再就是隊列訓練,這也是常態,雖然不能和當兵的相比,但是訓練也是非常嚴格。

最後就是一些日常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與警官相遇要靠邊站好,警官叫自己名字要答到,與警官談話要蹲下,不能在警官後面過於接近等等。

二、下監區

入監隊的時間各個監獄也是有一定的差異,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要下監區了,一般會根據服刑人員的一些特點進行分配。

下到監區以後相對來說就要寬鬆一些,不過一般在剛入監區的時候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統一學習,然後再分給分監區或者一些小組。

在過去的時候我們把監獄稱作是「勞改隊」,這是很有道理的,監獄裡面的服刑改造主要就是以勞動改造為主,大部分的監獄都是這樣。

不過勞動的崗位會有所不同,例如山東某監獄,以機加工為主,那麼大部分的服刑人員就是要到機加工的崗位上,車磨鑽銑刨都是有可能的,不會的就要先學徒,一些暴力犯罪的,也有可能被安排到一些鑄造的崗位上。

如果說有一技之長的話,可能就會有一些比較好的崗位,例如以前是醫生的可能到監獄裡面的醫院,以前是廚師的有可能到生活科做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也有可能到教改科做一個老師,再或者在獄政科值班站崗啥的,這些都是要比在車間勞動舒服很多的。

三、日常生活

我們以山東某監獄為例,這裡主要就是勞動,不同監區有不同的情況,一般都是早上六點起床整理內務,然後打飯,吃飯、打掃衛生,7點整隊出工,下午四點收工,二班的下午三點出工,晚上十一點半收工,如果有夜班晚上十一點出工。

白班的收工以後,在晚上要進行學習,七點的新聞聯播這是雷打不動的,然後還要學習文政治、文化、技術。二班的第二天上午進行學習。

周一到周五除了節假日是不允許娛樂的,周六周日除了看新聞聯播的時間,是可以進行娛樂活動的,可以在監區打撲克、下象棋或者休息啥的都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申請到操場適當活動,不過要聯號兩個人或者聯組統一行動,經過監區警官批准做好登記。

總而言之,監獄裡面的生活是非常有規律的,幾乎任何事情都有很嚴格的規定,就是讓人守規矩,不守規矩的人有很多種辦法讓他後悔,所以很多服刑人員都會感覺在監獄裡面好像什麼都沒做一樣,就是因為在不斷重複單調的生活。這種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現在的監獄文明了,在裡面好像會很舒服一樣。

相關焦點

  • 進監獄之後,他們的子女怎麼辦?
    他們多生活在農村,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當中有60%以上的孩子沒有出生證明。「我們做的事情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關注,希望為其提供相關數據。」林敏明說,「如果能把我們的模式複製推廣到其他省份,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孩子受益。在降低我國犯罪率上,這也將是一個巨大的前進。」你聽說過「罪犯的小孩」嗎?一些孩子出生在服刑人員的家庭裡,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有效的照顧和社會救助。
  • 胡辣湯、紅燒雞塊……鄭州女子監獄服刑人員原來吃這些
    ,了解真實的監獄工作和服刑人員的改造生活。很多人都好奇服刑人員在"裡面"吃什麼。記者現場了解,服刑人員吃的跟家常飯沒有太大區別,簡單、卻合理葷素搭配。監獄餐廳門口擺放有葷素搭配的一周食譜,早上吃饅頭、鹹菜、茶葉蛋;中午吃米飯+紅燒雞塊,米飯+豆腐燴菜或者米飯+胡辣湯等;晚上則是饅頭+炒素菜。此外,餐廳內有監獄專門為少數民族服刑人員開設的清真灶、為過生日的服刑人員開設的生日餐廳。
  • 泉州監獄服刑人員親情幫教工作紀實(圖)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美好的生活從心開始。」「親愛的爸爸,媽媽和我等你回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悔之,悟之。」……在監舍床頭、在車間車位、在活動大廳、在走廊樓道,監獄中像這樣的親情寄語卡隨處可見。
  • 燕城監獄參觀探訪 看看服刑人員究竟怎麼生活?速來圍觀
    據微信公眾號「長安劍」9月22發表題為《我們在燕城監獄內部都看到些啥》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燕城監獄探秘小分隊」親赴燕城監獄的所見所聞,其中就包括探訪燕城監獄裡的教育中心、寢室、工廠、食堂、會見中心等設施。
  • 南寧矯正社區服刑人員不定期開展監獄體驗生活
    昨日,南寧監獄來了一批「特殊人員」。他們披著馬甲,在司法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到監獄裡體驗生活。這些人,就是正在進行社區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南寧市社區矯正監管工作培訓基地和社區服刑人員警示教育基地,當天在南寧監獄舉行揭牌儀式。日後,社區服刑人員到監獄體驗生活將成常態化。
  • 從社會人變成「監獄人」 上海新收服刑人員「入監之路」調查
    他說,每名新收服刑人員一進來就要開始學習「四操三歌一規範」,即「板凳操、隊列操、廣播操、內務操」以及《行為規範歌》《文明禮貌歌》《新人生之路歌》《罪犯改造行為規範》,經考核合格,才能分流至後續監獄開始改造生活。4年來,隨著一批批服刑人員期滿分流,帶領他們練習「四操三歌一規範」早已成為王強服刑生活的一部分。
  • 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後,可以從監獄帶走什麼?
    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後,可以從監獄帶走什麼?我們經常在電影或是電視劇中,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刑滿後得到釋放的人,從監獄的小門中走出來,拎著或背著一個包,重新面對生活。那麼,這些服滿刑法的人,離開監獄,都可以攜帶什麼呢?首先我們有一點是必須清楚的,所有接受服刑的人,在監獄的生活並不需要繳納生活費。
  • 天津濱海監獄:多彩活動激勵服刑人員
    2月19日,大年初四,記者在天津市濱海監獄第3監區2分監區目睹了這一幕。春節期間,3監區精心策劃了這場「以勵志故事促改造,創建文明監區」為主題的演講活動。作為活動主持人,3監區2分監區管教警察王晟認真聆聽著每一位服刑人員代表的演講,不時作出點評為他們鼓勁加油。 「我一定會加倍努力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以誠實勞動創造出屬於我的一番美好生活。」
  • 泉州監獄:一封寄給服刑人員親屬的信
    關於監獄能否守住安全防線,成為了服刑人員親屬最為關心的問題。近日,泉州監獄七監區的服刑人員親屬收到了管教民警的一封信,信中詳細解答了監獄各項疫情防控舉措,介紹了疫情期間服刑人員的生活和改造情況。致二十一分監區全體服刑人員親屬的一封信各位服刑人員親屬: 你們好!
  • 陝西省榆林監獄「親情」快遞送到服刑人員家中
    (通訊員  石利勤  高月瑩)年關將近,塞北的殘雪尚未融淨,寒風依然凜冽,但在陝西省榆林監獄的號舍裡,滿懷欣喜的服刑人員早已忘記窗外的蕭瑟寒冷,他們端坐桌前,鋪開信紙,認真寫著家書。榆林監獄在押服刑人員,有的剛剛接受入監教育,有的已服刑多年,無論離家多久,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他們都會想家,想家中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子女。榆林監獄緊抓這個關鍵節點,組織每名服刑人員向家人寫一封家書,表達思念之情、悔改之意、感恩之心,匯報一年來的改造生活。
  • 服刑的「犯人們」如何迎新春?監獄裡的春節氛圍更濃
    屆時,中國將有300所左右監獄的大約1,300名罪犯獲準回家與親人團聚。 上海部分服刑人員獲準春節探親,手上佩戴了定位腕帶。2018年春節期間,上海監獄按照司法部統一部署開展服刑人員離監探親工作。2月15日上午10時,獲準離監探親的服刑人員滿懷期待和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踏上了回家之路。春節,是中國文化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整體而言,由於如今中國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傳統文化萎靡不振,中國人對春節的期盼和春節期間氛圍的濃鬱程度已經遠遠不如從前。不過,中國監獄之中可能是一個例外。
  • 新收犯監獄裡的「攜手抗艾」:讓更多愛滋病服刑人員看到重生的希望
    在新收犯監獄的監區活動室裡,民警胡水清正組織服刑人員做康復操。老胡知道,每年12月1日,對於這些服刑人員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雖然他們因為犯罪「吃了官司」,但同時也是「HIV」患者。針對愛滋病服刑人員的實際,新收犯監獄專門制定了一整套日常就醫、康復訓練、生活衛生等管理辦法,幫助這些服刑人員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
  • 江蘇省金陵監獄強化出監教育 引導服刑人員順利回歸
    幫助服刑人員掌握一技之長  「我也有了電工證!」8月10日,金陵監獄十六監區(出監監區)服刑人員張某拿到了初級電工職業資格證書,顯得比較高興。「我文化程度低,沒什麼專長,也常為出去後幹什麼犯愁。」張某回憶說:「警官鼓勵我說,現在外面水電工工作比較好找、收入不錯,學起來上手也快。感謝警官的鼓勵,感謝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老師們的耐心講解!」
  • 莆田監獄七監區走訪服刑人員困難家庭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19日訊 近日,莆田監獄七監區前往仙遊縣郊尾鎮,走訪服刑人員王某的困難家庭,受到群眾的好評。   不久前,該監區民警發現服刑人員王某和家屬會見後,一直悶悶不樂。民警經過了解得知,原來王某的妻子離家出走,年幼的兒子目前寄養在王某弟弟的家中,由爺爺奶奶照料。
  • 四川監獄開展傳統節日服刑人員離監探親活動記者探訪
    落座之後,餘華拿著飲料挨個敬酒,最後碰杯時,姐姐作為家裡唯一上過大學的人代表全家人對餘華說:「雖然你以前犯了錯,但是只要知錯能改,家裡永遠都會接受你,你要好好表現,爭取能早點兒真正的回家。」  蔡學斌告訴記者,「親人的感召永遠都是服刑人員改造的巨大動力,放不下的是親人,割不斷的叫親情」。
  • 監獄裡的犯人每個月都要家裡打錢,他們都消費在什麼地方呢?
    導語:監獄裡的犯人每個月都要家裡打錢,他們都消費在什麼地方呢?在監獄裡生活的人肯定不會過得多麼滋潤,畢竟他們是進去悔改自己以前犯下的過錯,如果他們在監獄裡還能夠吃香喝辣,天天享福,那就不叫監獄,而是享樂窩了。
  • 白雲監獄「高牆之聲」文化交流節幫助服刑人員重塑新生
    省監獄管理局、白雲區各級領導和合作共建單位的領導應邀出席,武警官兵、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服刑人員家屬共聚一堂,共享高牆內的文化盛宴,共同幫助服刑人員促改造、重塑新生。舞臺上,服刑人員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和精彩的文藝演出,展現他們積極改造,重塑自我的信心和力量。
  • 大連市監獄舉行開放日活動 服刑人員家屬走進高牆參觀
    &nbsp&nbsp&nbsp&nbsp「看到他在這裡的生活、學習環境,我們家屬心裡真是踏實了。」面對記者,一名服刑人員家屬有些激動。12月29日上午9時,大連市監獄舉行了監獄法宣傳日即監獄開放日活動,20多名服刑人員家屬和10多名執法監督員、人大代表走進高牆進行參觀,了解大連市監獄。
  • 女子監獄服刑人員給家人寄喜報
    □ 法制日報記者 馬維博 通訊員 連 欣 3月6日,河南省鄭州女子監獄綜合樓大廳前,小華(化名)從監區領導手中接過紅彤彤的喜報,填上家裡的地址,交到快遞員的手中,走出很遠,她還不時回頭看著快遞員打包、封存:「再過三天就是我母親75歲的壽辰了,這是我在監獄裡送給母親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 四川省嘉陵監獄11名服刑人員「回家」探親
    該監獄以元旦佳節為契機,嚴格條件和程序,經監區初審、監獄評審委員會審核並報監獄長辦公會審核,11名表現優異的服刑人員將踏上回家的旅程,與他們的親人一道在家裡度過元旦佳節。同時,為加強紀律教育和安全管理,該監獄於12月29日上午隆重舉行「感恩歸途」離監探親專項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監獄對離監探親的服刑人員及其家屬進行了一次集中教育,明確了離監期間的紀律和規定,組織家屬籤訂保證書,告知了管教義務,確保離監探親服刑人員能安全、順利過一個快樂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