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民生證券,脫胎換骨。
8月31日,上海浦東,上海國資戰略入股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籤約儀式在此舉行。地方政府領導、上交所總經理、泛海控股董事長等悉數到場揭牌。儀式現場,民生證券宣布多家上海國資受讓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
本輪股權轉讓,包括9家上海國資在內,共有22名投資者以42.29億元受讓泛海控股所持的民生證券27.12%股權。算上今年3月的25億元的增資擴股,民生證券67億元的資本運作,正式落地,並計劃加快推進上市事宜。
同時,民生證券也將註冊地址遷往上海。其網站顯示的註冊地,已變更為陸家嘴的東方金融廣場。根據泛海控股的2020年半年報,民生證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16.16%;淨利潤4.06億元,同比增長56.89%。
熱鬧的另一面,是這家泛海系的重要成員,其總裁於今年離任。民生證券開啟二次徵程,高管團隊是否如上次調整時出現巨震,上市計劃如何推進,故事還在繼續。
三方共贏
半年不到,民生證券就落地67億元的資本運作。
3月30日,泛海控股(000046.SZ)公告民生證券增資擴股計劃。20天後,15家機構浮出水面。其中有上市公司、地方國資、股權基金等機構,總計出資25億元。由此,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證券的比例,由87.65%降73.59%。
泛海控股還表示,有上海國資正在磋商入股民生證券,涉及金額不超過40億元,未來民生證券的註冊地也將從北京遷至上海。
5個月後,答案揭曉。
根據協議,22家投資者收購泛海控股所持的民生證券股權,總計出資42.29億元。其中有9家上海國資,包括東方國際、申能集團、華誼集團、上港集團、華建集團、久事集團、張江集團、張江高科、浦東投控等。
至此,民生證券此輪資本運作收官。變更後,泛海控股持有44.52%股權,地方國資、戰略客戶及其他社會股東、員工持股比例各為30.58%、22.95%、1.95%,形成「民營大股東+國有戰投+員工持股」結構。
這種股權三角,目前來看贏家有三方。資金吃緊的泛海控股落袋42億元,且仍居第一大股東地位;渴求招商的上海入手一個持牌金融機構,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又添一位生力軍;民生證券則通過增資和股權結構調整提升了自身實力,同時也為重塑後的民生投行挖掘到潛在資源。
籤約儀式上,民生證券透露,下一步重點工作是對接培育和服務張江科學城的創新企業。截至今年7月,張江共有11家企業上市科創板,28家上市排隊中。背靠一個「糧倉」,民生證券的投行業務迎來曙光。
「程序上比較複雜,但這一次創造了上海速度,我們是非常滿意的。」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在籤約現場表示。
總裁離任
熱鬧的資本運作另一面,是民生證券高管團隊漸生變動。
5月19日,官方正式公開原民生證券總裁周小全的新職務:上海聯交所總經理。民生證券的總裁一職,由現任董事長馮鶴年代行。
時間撥回到2017年,當時周小全空降民生證券,標誌著民生證券高管團隊搭建完成。作為泛海系的重要一環,時任掌門人盧志強2016年開始重組民生證券高層,先後找來原山東證監局局長馮鶴年、中原證券總裁周小全,各自出任董事長與總裁,劍指民生證券的上市。
民生證券的上市夢,2014年底就有初步藍圖,即2015年落地增資擴股,2016年進入IPO流程。周小全在中原證券就任時,兩年時間就推動實現A+H股上市,其供職過銀行、證監會等金融系統的履歷,為盧志強所看重。
一位上海券商人士認為,周小全轉任上海聯交所,可能是泛海系與官方的一次默契,搬到上海後,民生證券的管理層可能還有變動。
幾乎每家券商的管理層更替,都以傷筋動骨為代價。上一次馮鶴年、周小全空降民生證券,內部高管的交接,也歷經磨難。
周小全出任民生證券總裁的同年,民生證券原副總裁、研究所所長管清友離任。這家頗具明星光環的研究所,之後掀起人事巨浪。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宏觀分析師、首席策略師相繼離開,直接導致部門實力大損,在《新財富》評選中逐漸沒落。
同年,原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風險官方尊的離任,則充滿狗血劇情。2017年被免除職位的方尊,被民生證券降為風險總部高級顧問,月薪從30萬降為5.75萬,之後繼續降薪至2萬。離開民生證券後,方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民生證券就拖欠薪酬、獎金等事項,向其賠償。最終,法院一審判定,民生證券須向方尊賠償450.11萬元,二審維持原判。
《投資者網》就上述情形向民生證券求證,截至發稿日,公司尚未置評。
久經震蕩
上輪民生證券的高管大換血,從董事長到總裁,再到副總裁,多個職位出現變動。如今歷史重演,誰來接任總裁,分管業務的副總裁是否會調整,一切懸而未決。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民生證券現任副總裁分別為楊衛東、陳愷、王衛、尚文彥。除分管投行業務的楊衛東2010年就職民生證券外,其餘三位都是2017年後任職。
業務劃分上,陳愷主管另類投資,王衛規劃戰略方向,尚文彥負責資產管理。首席風險官空缺後,由財務總監熊雷鳴在2018年接棒對簿公堂的方尊。
不過,檯面上的風平浪靜,仍難掩臺下暗流湧動。
2019年,市場傳聞民生證券裁員經紀業務總部。該業務的原部門總經理離職,後臺負責人也出現大面積「換血」。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底民生證券經紀業務人員1299人,較2018年同期的1350人,有一定程度的收縮。
而負責拉攏機構佣金的研究所,內部一系列核心成員出走後,由海通證券研究所的部分成員,「組團」跳槽接任。
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紀業務與研究所的震蕩,直接影響民生證券的業績。
2018年,民生證券營業收入14.58億元,同比下降15.42%,歸屬母公司淨利潤0.95億元,同比下降75.17%。震蕩與磨合後,次年民生證券兩項數據有大幅度回升,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26.88億元、5.32億元。
前述上海券商人士表示,上輪民生證券的調整,高管與業績都不太穩定,又沒趕上IPO最佳節點,幾年折騰下來不算成功。
泛海控股在本輪公告中,表示「下一步民生證券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籌劃上市事宜」,但由於註冊地從北京變更為上海,報備的地方證監局也因此調整,民生證券的內部材料也要重新梳理。到目前為止,民生證券還未向地方證監局報備上市輔導備案。
對此,《投資者網》就總裁繼任人與上市是否有明確計劃,向民生證券求證,截至發稿日,公司尚未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