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京果果」學習節完美落幕 一群孩子在「玩...

2020-12-20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陳昊昱)「今天是最『激烈』的一天!」頭上戴著長頸鹿鴨舌帽的可愛小酷哥激動地說,為了迎接這一天,他還戴上了一副墨鏡。

  原來,12月3日是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京果果」學習節的最後一天,也是孩子們可以「大展身手」的綜合「實踐日」。

  在這一天,不同年級的孩子們都有自己不同的「項目任務」,這個戴著長頸鹿鴨舌帽的小男孩來自204班,正跟著班級隊伍在校園中「遊運河」。

  小小腳丫走運河,沿線城市我來代言!

  育才京杭小學毗鄰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運河文化」一直是學校文化活動的基礎與特色,校園內更是建造了「人工運河」,不僅還原了京杭大運河的路線,更在沿線標明了不同的城市。

  一二年級實踐日的首秀正是「小小腳丫遊運河」,每個班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一腳印地「走」過運河,遇到一個城市,就停下來聽老師說一說。更有意思的是,每個班都會選擇一個運河沿線的城市作為主題,根據城市的特點,孩子們精心「打扮」了一番。

  代表北京的班級穿著盤扣的褂子,戴上了清朝格格的頭飾,這個是「小貝勒」,那個是「俏佳人」……204班的城市是天津,一群孩子們穿上長褂戴上墨鏡,扇子一搖,快板一打,扮成了「相聲先生」。還有的孩子戴上了京劇的頭冠,穿上了「國潮」風的改良旗袍。

  204班的汪思睿正是穿這個戲服的小主人,她頭上帶著一個非常漂亮的頭飾,透著一股濃鬱的津味。京劇不是北京的麼?跟天津也有關係?原來,1790年時,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崑曲、漢劇等劇種融匯演變成了京劇。京劇是在清道光年間由北京傳入天津的,同治年間,天津京劇開始興盛。現在,京劇藝術是中國的「國粹」了。小姑娘說,媽媽一早就給她打扮了,「我覺得很漂亮,今天很開心。」

  對於天津這座城市的印象,204班的孩子說了很多,因為他們前期做了非常多的準備。穿著一身大褂的陳雨禾說,他對天津最大的了解是美食,比如天津大麻花、狗不理包子和小寶板慄等。不僅如此,他還了解很多天津文化,比如快板、相聲等。「我最喜歡吃天津麻花,又香又脆。我要用我『賺』來的京果券來買好吃的。」

  陳同學所說的「京果券」便是學校本次「京果果」學習節的活動參與獎勵,有面值1元的橘子券、面值2元的西紅柿券、面值5元的南瓜券和面值10元的香泡券。在當天下午,學校將開啟「果果集市」,代表不同城市的班級各自準備了城市特產進行售賣,孩子們既是攤主,又是買家。「我已經拿到16張橘子券了,逛集市就想買點飲料喝。」202班陳蔚漪說。

  204班的班主任方紅告訴記者,這次學習節活動設計是跨學科融合的一個完整項目,比如遊運河涉及到的是人文歷史,畫扇面鍛鍊孩子們的想像力與繪畫能力;下午的果果集市中,孩子們使用京果券進行交易則涉及到了數學運算能力。

  「我希望能夠鍛鍊孩子們對生活的觀察力,以及對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把學科和生活結合起來。」方老師說,這次實踐日也讓她感到非常驚訝,孩子們的精心準備完全超出了她的想像。比如班上的陳昊睿小朋友,為了天津味道練了一段快板,在橋上現場唱了起來。

  育才京杭小學校長莫慧萍說,一二年級的項目式設計與中高年級有一定差別,因為孩子們的年齡認知不足以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所以,老師們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學習環節,在有趣好玩的前提之下,讓孩子們能夠有初步的認知與鍛鍊。

  畫扇子、搭紙橋,全年級「熱火朝天」!

  走過一二年級的一個個教室,孩子們的歡笑聲接連傳出來。他們每個人拿到一把紙面的空白扇子,在上面繪山、繪水、繪出無窮的想像與純真。老師一走進教室,小不點們便紛紛舉著扇子爭相湧過來:「老師,看我畫的!」「老師,哪一副好看?」……

  三四年級的各班同樣「熱火朝天」,有的班在搭紙船,有的班在做紙橋。

  403班班主任柳楚瓊告訴記者,京果果學習節是非常好的探究學習的載體,形式新穎,並且內容是貫穿一致的。「孩子們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提前做了很多工作。在今天以科學為主題的實踐日探究任務中,他們分工合作,搭建完成一座橋。」柳老師說。

  不僅如此,孩子們還要帶著自己的作品去運河邊了解拱宸橋,並且採訪周邊的人對運河和拱宸橋歷史文化的了解等。「樓下那些用鞋盒組成的『夢想巴士』,就是孩子們做的。」柳老師說,這樣的探究活動,非常好地鍛鍊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

  403班的雛鷹小隊就做出了一座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橋。「這個褶皺是為了防滑,還能增加承重,這個圓柱也是為了增加承重。」雛鷹小隊的兩個隊員自信流利地和記者介紹著他們的橋,緊跟著還在橋面上不斷加上鉛筆盒等各種物品,肯定地說:「還能加,穩穩的!」

  小隊員們說,這些知識他們「早就學過」,所以這一次他們才能考慮的如此周全,完全自由地去設計屬於自己小組的紙橋。

  除了一二年級的「遊運河、畫扇面」,三四年級的「搭紙船、紙橋」,五六年級的學生們則走出校園,去實地考察運河邊不同年代的「江南民居」,用他們的雙眼和智慧留下運河兩岸的建築印象與文化記憶,並嘗試將它們表達出來。

  同樣的,他們的項目任務中也設計了有趣的遊戲環節,讓學生們以「尋寶」的模式找尋材料進行建築模型的組裝,在遊戲中加深對江南建築的結構印象。

  五年級一位班主任錢家玥說:「我沒想到孩子們能觀察得那麼仔細,甚至有同學提出了建築與建築之間的小胡同的設計對於民居的作用。」

  「不僅要玩,還要玩出高質量!」

  育才京杭小學這次的學習節一共三天,第一天是圍繞「語文」學科設計的表達日,比如讓孩子們講神話故事,用表演交流的方式再現經典人物的經典動作;第二天則是注重「數學」思維鍛鍊的思考日,比如孩子們一起玩魔方、24點撲克牌,還用腳步來測量操場的面積等;最後這一天是實踐日,則是以「科學」為主,融合多學科的綜合實踐日。

  記者了解到,這是育才京杭小學首次開展完整的PBL項目式學習活動,將孩子們帶入到真實的任務情境之中,去觀察情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此次學習節不僅保留了從前以「學科融合」為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還增了評價的內容。莫校長說:「我們不僅僅是讓孩子們純粹地玩,還要讓他們玩出質量和效果。」

  「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學習一定是來自於內驅力的激發。」莫校長說,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不斷激發、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有了,學習也自然而然產生了,老師們根本不用擔心孩子不想學、不肯學。

  除此之外,就拿實踐日來說,是以提升孩子綜合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這其實就是一種課堂的延伸和拓展。」莫校長表示,老師們對於項目實踐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經過充分考量的,不僅將課堂知識融入到活動之中,更讓孩子們學會了課堂以外的東西,比如觀察、合作、動手實踐、人際交流、口語表達、創新想像等等,培養學生勝任未來的能力。

  可以說,這樣的活動設計帶來了教學形式上的進一步改變,也讓教師團隊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據莫校長介紹,這次實踐日的項目設計老師們整整準備了兩個禮拜,從了解項目式學習、設計活動內容到老師們親自充當「學生」一步步試課,教師團隊在付出中「拔節生長」,同時也讓這個「實踐日」的每一環節都用心滿滿,意義十足。

相關焦點

  • 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京果果」學習節第一天:京果果帶你「玩」表達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12月的第一天,冬意漸濃,而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的校園裡卻熱鬧非凡。一大早,「齊天大聖孫悟空」、「豬八戒」、「武松」、「哪吒」校園門口齊相會。不僅僅有「國內友人」,還有「國外來賓」——「蜘蛛俠」、「超人」呢!他們這是要幹什麼呢?今年的兒童節不是早就過了嗎?
  • 香港保良局屬校校長訪問團到訪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編輯 陳顯婷 通訊員 戚喜悅)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和面向世界的人一直是錦繡·育才教育科技集團追求的目標,集團一直與英國、美國等國家,香港等地區保持著良好的聯繫。雖然教育體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但是對於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於培養人的追求卻是相似的。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前世今生」
    雖然整條運河部分地區仍然處於乾涸狀態,但是運河沿岸的各個省市一直在為京杭大運河重新通航和申報世界遺產做著不懈努力。去年由國家旅遊局牽頭,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相關旅遊部門共同參與編制了《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並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競得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資格,規劃的整體思路是將京杭大運河打造成除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之外,中國的第三條線狀旅遊帶,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一張「大名片」,此刻,京杭大運河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王剛 攝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朗誦、藝術交流……8日,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在浙江杭州大運河畔舉行,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杭州段,以雅之名頌古今,集河之蘊流新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運河畔,曲韻流觴。「南碼頭,北碼頭,戲班日日隨水流。中國戲曲自古就有『水路傳播』的說法。」
  • 千年運河 百年水文丨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近日,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以「千年運河、百年水文」為主題,倡議並發起「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聯合京杭大運河沿線14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文站共結聯盟,使百年水文站成為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窗口,講好水文故事、展望水文現代化,弘揚時代水利精神,煥發新的時代風採,共同打造一條流動的河
  • 中國古老京杭大運河成為電煤南運關鍵通道(圖)
    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記者石永紅)在目前中國南方近50年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從中國北部向南方運送用於發電的煤炭的關鍵通道,在抗雪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水運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較小,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的京杭大運河再次成為人們青睞的運輸工具。  「目前江蘇所需電煤中超過90%通過大運河輸送。」江蘇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告訴記者,為全力保障電煤供應,京杭運河江蘇段目前超飽和運輸,運輸量已超過通航設計能力的3倍,每日運輸量達江蘇全省需求量的91.3%。
  • 探訪京杭大運河:保護這條流金淌銀的經濟帶[圖]
    「今後要想在京杭運河沿岸搭建違章建築、隨意排汙就難了。」江蘇省無錫市航道站負責人不久前告訴記者。今年9月17日竣工的京杭運河無錫段航道39.24公裡監控系統正式上馬後,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裡就能對運河沿岸環保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這是運河沿岸對京杭大運河實行環保監控的一幕。京杭大運河作為南水北調必經的水上通道,擔負著重要的調水職能。
  • 城北居民注意: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都有新進展了
    作者: 杭州房天下近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都有了新進展小編帶大家來看看......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日前,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順利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杭規建準字〔2020〕第2235號),標誌著項目審批手續辦理取得重大突破,項目一期進入工程建設準備階段。
  •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文·背著背包的旅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講的是我國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我相信熟讀歷史的各位一定對這個名字很是熟悉吧。因為京杭大運河加強了我國古代的南北經濟交流和交通,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交通發展的非常不便捷,一些貨物想要從南方運送到北方非常困難,地形難走,車馬勞頓。所以,在京杭大運河開鑿後便有了水上交通,此後水上交通佔據了主要交通的一大半,大大促進了我國古代的交通發展。
  • 閶江小學赴杭州市大學路小學開展融杭結對校際聯誼活動
    為進一步將《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 黃山市祁門縣教育局共同推進兩地教育合作交流協議》內容推深做實,學習杭州市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大教育合作和交流,閶江小學與所結對的大學路小學積極溝通,12月17至18日,該校校長汪順來帶領教師團隊赴杭州市大學路小學,開展首次「大學•閶江『冬之韻』」聯誼活動。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譚六兒隨團參加活動並指導。
  • 京杭大運河影響老北京格局
    京杭大運河積水潭港舊址立碑/張帥攝  文|張帥  今天北京中軸線上的萬寧橋,在橋東西兩側的石泊岸上,元、明兩代共六尊石雕鎮水獸依然栩栩如生根據歷史學家考察,萬寧橋橋西曾設澄清閘,可以使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的漕船直抵積水潭碼頭(什剎西海),對保障京城供給至關重要。  什剎海是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段起點,作為京城唯一的開放性水域,百年前曾以「穀雨開航,寒露收船」的傳統,成為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而這也一度影響了老北京格局。
  •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實行參觀人數限制及暫停所有線下活動
    杭州發布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發布通知,為深入貫徹落實杭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抓緊抓實冬春季和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將實行以下措施: ①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6:30(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內,周一閉館); ②觀眾可通過「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蘇州新區段27.9公裡,這裡將是京杭大運河「最精彩的一段」!
    昨天,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主持召開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方文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強化綜合施策,精心雕琢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全力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高效益經濟走廊、高顏值生態綠廊。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方案敲定 2023年底建成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方案敲定 2023年底建成 2019-12-19 09:03 來源:錢江晚報 / 記者:餘雯雯 / 編輯:姚曹潔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房地產門戶房天下
  • 「京杭對話」北京開幕,詩詠京杭大運河北京遺產點
    近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北京開幕,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 京杭大運河,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天下第一雞
    山東德州,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德州就是運河沿岸的重要碼頭,南北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鎮,尤其是自元朝以後,德州是從南方九省往北京運輸貨物非常重要的漕運碼頭,必經之地,自古德州便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