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Beancurd made by apock-marked woman」(滿臉雀斑的女人製作的豆腐),「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沒有過性生活的雞),這些名字時,能將它與可口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童子雞」聯繫到一起嗎?是不是也嚇了一跳,頓時感覺胃口大減?但是這樣的直譯菜名的確曾出現在不少餐館的菜單中。
飲食講究色、香、味,除此之外吸引人的關鍵還在於它的名字,那種「只見其名,未見其形」的憧憬,好的名字往往能表達菜品的涵義,規範、統一的「稱呼」更能為大眾服務,為奧運服務。
餐廳出招老字號菜品表明營養成分便宜坊是北京一家老字號的餐館,2002年開始試用雙語菜單,2005年開始各分店強制執行,前幾天這裡剛剛做好了新的菜譜,除了添加一些新菜外,也修正了一些翻譯中的問題。
蔬香酥烤鴨是便宜坊去年底新推出的一道新菜,以往在烤鴨的英語翻譯中直接用拼音表示,這道菜被翻譯成shuxiangsu Roasted duck,而這次的修訂則正式定名為Roasted duck with vegetable fragrance。便宜坊負責企劃的羅偉告訴記者:「之前很多特色菜品在翻譯的時候沒有規定正確,也出現過一些不恰當的翻譯,目前新的菜單是按照製作工藝或製作特點編寫,招牌菜標明了營養成分和口味特點。」
現狀奧運會在即,很多項目都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餐飲行業則進入了修訂菜單的緊張階段。前一段時間,有報導說,位於北京後海胡同深處的「九門小吃」將老北京的「傳統豆汁」翻譯成「北京可樂」,消息一出,就有很多網友開始爭論,有的認為,豆汁那股猶如泔水般的氣味很難讓人與「可樂」聯繫到一起,還有人則表示帶有濃鬱異國色彩的翻譯能更好的讓人記憶。對此九門小吃的總經理,袁女士告訴記者:「對於是否將"豆汁"翻譯成"北京可樂"僅僅是一個餐飲翻譯的創意,並沒有最後敲定,我們雖然希望小吃的譯名能被多數人認可,但是具體情況還要進一步商定。」
面對眾多Chinglish(中式英語)在餐飲菜單中的表現,明眼人免不了捧腹大笑,不熟悉情況的國際友人則要一頭霧水了。Alex來自美國,剛到中國的時候每次在餐館吃飯,都用蹩腳的漢語說「要西紅柿炒雞蛋、糖醋裡脊,一個米飯。」那樣的組合他一直吃了很久。後來雙語菜單的推廣確實為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但是對於個別菜單的內容著實嚇了他一跳。「佛跳牆」被譯成了「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佛祖跳牆),「紅燒獅子頭」則成了「Red Burned Lion Head」(燒紅了的獅子頭),口水雞是「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雞)。
舉措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英語菜單頻頻出錯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中式餐飲的用料、烹飪技藝與國外不同,很多詞語在英語字典中找不到,如「包子」;其次,我們有很大一部分菜的名字含有意境,或者典故,不能直白地翻譯,如「夫妻肺片」;另外,翻譯講究直譯與意譯,在翻譯界內部也存在很大爭議。
日前,由北京市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旅遊局聯合編撰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正式出版,根據手冊中的介紹,此次翻譯所遵循的原則是從菜品的原料、烹飪方法、形狀或口感等角度來描述。手冊對一些中國傳統食品使用了漢語拼音命名的方法,如佛跳牆(Fotiaoqiang)、餃子(Jiaozi)等,目的是「體現中國傳統的餐飲文化」。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遠琪表示,關於雙語菜單的討論由來已久,之前沒有統一的規範,為一些外國朋友帶來了不便,這一次《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出版不僅為國際友人帶來便利,也為商家提供方便,是一種雙贏。
意境菜名忠實意境一坐一忘是位於三裡屯的一家餐館,光顧的老外格外多,這裡的英文菜單備受注意。餐館的老闆李剛告訴記者,這裡的菜單翻譯時經過了三道流程,首先拿到翻譯公司去翻譯,然後由老闆在外企工作的幾位朋友做校對,最後再由熟悉中國文化的老外做最後的認可。但是由於很多的菜名帶有意境,如「百年好合」這道菜是納西人重大節日活動(尤其是婚禮)宴席必上的一道菜,因此被譯為「happy for marriage halllife/with lily,meatball」(高興的婚禮大堂的生活/與百合,肉類球)。
「五環爭春」(Five Rings Embraces Spring)是配合奧運會的一道新的創意菜,用彩椒和蘿蔔做成五個底環,象徵奧運五環,裡面的餡料源自雲南景頗族名菜——「綠葉宴」。文/圖本報記者牛穎惠
(責任編輯:陳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