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放著蘭州大學不讀,讀了上海大學的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3 女子聊教育

眾所周知蘭州大學是我國的老牌985大學,實力非常強,建校歷史也超過了百年,並且學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培養出來了不少高材生,可是蘭州大學因為在地理位置上不佔優勢,導致了它的錄取分低過了很多211大學。

正是由於蘭州大學分數比較低,所以擺在學生面前的就有兩條路,那就是要麼讀蘭州大學這所偏遠地區的985,要麼去上海讀211大學(上海大學),顯然兩者之間如何作選擇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選擇的,那麼放棄蘭州大學,選擇了上海大學的學生,後來怎麼樣了呢?我以我鄰居家的孩子為例子,來給大家講解。

這個孩子是2019年剛剛畢業,它是2015年參加的高考,當時他比較了兩所學校之後,不顧家人的反對,選擇去了上海大學,雖然孩子當時的選擇看似不太明智,但是經過我與他的交談我發現這個孩子在大學裡的表現還不錯。

他選擇上海大學完全是因為上海的地理位置好,經濟發達才去的,是想今後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所以他在上大學之前就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

他們平時周末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他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當家教,因為上海工資普遍較高一些,雖然他不能靠著家教的兼職收入經濟獨立,但每個月只需要向家裡要少部分的錢就可以了。

雖然他周末在校外做兼職,但平時的學習也是一點都沒有落下,幾乎每次獎學金都有他的份,他在學校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等到了大三之後,他已經將本專業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熟練了,所以他也有能力去做一些和自己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了,這時候他已經不再做家教這份工作了,開始做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了,當時他的收入就已經夠維持他的生活費了。

轉眼間到了大四畢業了,他由於有了2年本專業兼職的經歷,再加之自己也是名校出身,所以找工作的時候比較有優勢,他很輕鬆的就應聘到了一家科技公司任職,現在年薪30萬,這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我問及他後不後悔當時的選擇時,他很堅定地說他不後悔,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大城市裡才能展現出來自己的能力,在小地方屈居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工作了。

從我家鄰居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出來,去上海大學讀書於他而言是比較成功的,因為在上海讓他看到了自己該努力了,所以他才能保持一如既往的激情。

其實於我而言,如果讓我給一個建議,這兩者之間該做一個如何選擇的話,我覺得要根據孩子的類型不同來進行做選擇,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能坐得住,偏研究性的人那就選擇蘭州大學吧,因為蘭大的科研能力真的很強,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想去大都市闖一闖,而且又善於與其他人交際的話,那選擇上海大學應該是對的。

相關焦點

  • 那些讀了普通大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無意中看到《一站到底》的世界名校爭霸賽,最令我動容的是劍橋大學的袁一榕,她本科出身一所雙非院校,但憑著大學與工作期間的努力,成為他們學校第一個錄取到劍橋的學子。我忽然明白他們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的名校光環,而是他們數年如一日的自律與勤奮。我也意識到高考並不是終點,它只是基礎教育的結束,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我也想用一生的努力,做一個趨光的人。
  • 那些「初中畢業讀了衛校的女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從初中畢業開始,有的學生選擇繼續讀書,而對於一些學習上不盡人意,或者志不在此的學生而言,大多都選擇了職業高中。而在這些職業高中中,衛校則是許多女生選擇率最高的去處。那麼那些初中畢業後就去衛校讀書的女生,後來怎麼樣了呢?有這樣一個女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答案。
  • 那些大學不上進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人在高考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種想法:熬過這段時間,等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所以,有些同學上大學後,真以為自己是來享福的。學習不上心,時間都花在娛樂上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那些大學不上進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蘭州大學、河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實力怎麼樣?
    如果不考慮高考分數,對於同為世界高水平大學的蘭州大學、河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你會怎麼選擇?蘭州大學建有榆中、城關兩個校區,校園總佔地面積3545畝,設有42個教學科研單位、103個本科專業。蘭州大學優勢學科: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大氣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草業科學、口腔醫學、行政管理。
  • 為何越來越多考生想去上海?在上海讀大學,有3點你不知道的優勢
    在上海讀大學,有3點你不知道的優勢說到讀大學,大部分考生其實都想去大城市,雖然最後其中大多數不能如願,但這大城市的夢想,幾乎是所有考生都有的,而那些進入大城市的學生們,總是能得到同學和朋友的羨慕,在考生們眼中,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等。
  • 為何越來越多考生想去上海?在上海讀大學,有3點你不知道的優勢
    為何越來越多考生想去上海?在上海讀大學,有3點你不知道的優勢說到讀大學,大部分考生其實都想去大城市,雖然最後其中大多數不能如願,但這大城市的夢想,幾乎是所有考生都有的,而那些進入大城市的學生們,總是能得到同學和朋友的羨慕,在考生們眼中,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等。
  • 那些沒讀大學的後來怎麼樣了,不努力讀書是一輩子的底層
    成績好的考上一個好大學,然後有一份好的工作,不是定居一線城市就是回老家進科研院所,生活也過得挺好的。成績中等的考上一個一般的大學,出來找個一般的工作,有的會去一線城市奮鬥,有的會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生活也過得去。
  • 我為什麼放棄了985的蘭州大學,而選擇上海大學?
    你會讓你的孩子選擇985的蘭州大學還是211的上海大學?985全國只有39所,211全國有116所。這個問題在高考成績陸續出臺後引發了我們編輯部的討論。戰果很明顯,當時在場10個人,有7個人選擇的都是上海大學。1為什麼會有這兩所大學的對比?
  • 大學裡那些懶散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大學裡像阿寧這樣的學生還不在少數,雖然大多數情節沒有這麼嚴重,可也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其實很多在大學中懶懶散散,對什麼事情都不上心的人,最後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亂。開學就布置下來的論文作業一直拖到最後一天才來寫,沒有時間也沒有靈感,只好copy一份交上去,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生怕被老師發現直接判成零分。
  • 大學讀醫學專業,怎麼樣選擇大學,不一定非要去醫學院
    大學讀醫學專業,怎麼樣選擇大學,不一定非要去醫學院我們先來給大家介紹基礎醫學專業,它是屬於基礎醫學類下面唯一的一個專業。基礎醫學它是幹什麼的?它是以疾病研究為主要目的,研究疾病是怎麼產生的,疾病發展和發生的機制,如何預防和如何治療?
  • 讀不讀大學的差距!
    但是,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個故事,感觸挺深的,是報上的一則新聞。陝西有一位農村裡面的孩子,他考上了大學,是他們村裡面唯一的一個大學生。他成績很不錯,到西安一個一本的大學選了一個很好的專業:通信工程。父親非常自豪——一輩子的農民,非常自豪——於是他就跟著(去了)。兒子讀書沒有錢嘛,在農村裡種地是不可能支撐起這個學費的。因此他就跟著他兒子到西安去打工。
  • 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那些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對此,女孩自己只用了一句話回復同學們:我自己喜歡呀,喜歡不就夠了!言外之意,考古專業雖然冷門,不符合潮流,但是,個人的喜歡,已經足夠了!那麼,那些堅持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同學A:高考結束後,想要填報比較冷門的跨境電商,結果遭到了全家人的極力反對。
  • 中國學生讀昆士蘭大學碩士怎麼樣
    昆士蘭大學是昆士蘭州的第一所綜合型大學,始建於1910年,是澳大利亞最大最有聲望的大學之一,也是昆士蘭洲成立最早的大學。昆大是澳大利亞的八大名校所組成的Group of Eight之成員之一,其科學研究的經費及學術水平在澳大利亞的大學之中始終位居前三名,在學博士生的人數最多。
  • 故事|那些讀博士中途退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博士培養中斷,人生不中斷,他們都勇敢地作出了決定,並實現了更好的人生理想,也是因為讀博的經歷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專業的Ellen Martinsek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兩年後選擇了離開。「我對自己正在進行的項目感到非常興奮;我很高興能進一步推進項目」 Martinsek說。「但是每天,我一直盯著電腦屏幕,一直在地下室中分析視頻,這根本不適合我。但她確實很喜歡研究,並且喜歡助教的工作,這為她後來成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奠定了基礎,這是她熱愛的工作。她喜歡現在的生活,因為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 讀這些名牌大學的校訓,能感受那些澎湃歲月,能品味那些深遠文化
    每一所大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經受了歲月的考驗,得到了文化的薰陶,沉澱出自己的特色。「校訓」就是大學獨有的氣質、精神、信仰的集中體現。品讀國內名牌大學的校訓,我們似乎還能深深地感受到那些澎湃歲月,能細細品味到那些深遠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那些意味深遠的大學校訓。
  • 那些讀二本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不得不說,平時我們總能聽見不少「上大學出來還不是打工」 、「比爾蓋茨輟學也能成首富」之類的言論,藉此來宣揚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很多人也經常會想讀大學究竟有什麼意義啊?小學輟學當老闆這種例子聽得多了,加之大多數數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畢業生甚至很難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這也讓人不得不思考所謂的高等教育意義究竟在哪?既然讀完都是打工那讀一本打工和二本打工區別又在哪呢?
  • 那些在中國讀國際學校的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詹峻傑18歲出國,在美國舊金山讀了一年的語言,語言班結束之後去邁阿密牛津大學讀的本科,目前是就讀英國UCL的研究生。 他從小讀的就是國際學校,高中時讀的是MBA班,當時班裡的每個人都沒有參加高考,高三結束之後,班級裡一小半的同學都被送到美國、加拿大、英國這些國家讀大學。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後來怎麼樣?舉個例子,我們研究生班上大概有 4 個本科 985 的學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學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時候,一個女生選擇去國際組織(她研二的時候就去非洲做了類似貧困兒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資),另一個女生不知道籤了哪裡,但是最近是去紐約參加了聯合國關於女權運動的會議
  • 那些拼命考上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2.「後來怎麼樣?網友一: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Top2的985(筆試第一名)。舉個例子,我們研究生班上大概有4個本科985的學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學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時候,一個女生選擇去國際組織(她研二的時候就去非洲做了類似貧困兒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資),另一個女生不知道籤了哪裡,但是最近是去紐約參加了聯合國關於女權運動的會議。
  • 那些從小讀歷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從小讀歷史長大的孩子,擁有很多同齡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他們看問題更客觀、更全面,擁有更開闊的格局和思維,因為歷史中有古人智慧、錚錚鐵骨、壯志豪情、興衰規律……能給孩子為人處世上的大格局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