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讀了普通大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1-01-10 扇貝每日英語

她曾經高考失利,但大學依然過得精彩,三年綜合成績第一,保研至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參加國家級大創穫得省挑戰杯銀獎、國家級優秀結題;參加AIESEC海外志願活動;自學通過BEC高級。

也曾一時失意,但終究不肯認輸。扇貝用戶@Ariel說,即使身處黑暗,也要心向光明,你受過的苦終會照亮你前行的路。相信此生遼闊,何必束手就擒。

高考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

高中時我一直是市重點高中文科排名前幾,目標是保985衝北大,可何曾想,三年前命運和我開了一個玩笑。考前心態不佳,加上考場上過度緊張,導致我的高考分數隻夠得上普通一本。我還記得高考放榜那天家長群鋪天蓋地的與我無關的慶賀,還記得我爸偷偷問班主任我是不是全班最低分,還記得我假裝無事心裡卻如遭五雷轟頂般的絕望和無助。那時,世界在我面前是黑白的。

我的父母心疼我,卻不理解我,說:「可能你就是這個水平,考這個分數也算正常發揮,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平平凡凡的就很好。」他們以為的安慰,實際上卻是更大的打擊。

漫長的暑假,對大部分人來說是解脫,於我而言卻是煎熬,我窩在家裡,不想面對任何人任何事。後來,無意中看到《一站到底》的世界名校爭霸賽,最令我動容的是劍橋大學的袁一榕,她本科出身一所雙非院校,但憑著大學與工作期間的努力,成為他們學校第一個錄取到劍橋的學子。我忽然明白他們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的名校光環,而是他們數年如一日的自律與勤奮。我也意識到高考並不是終點,它只是基礎教育的結束,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我也想用一生的努力,做一個趨光的人。也許在廢墟裡重建,就是我的命,能把它建成什麼程度,是我的運。

大學,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

(1)精進專業,自律生活

在那之後,我不再自怨自艾,因為我知道自己要怎麼做了。大學裡,我依然延續高中時期高強度的學習節奏,逐步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大廈。我本科是讀的法學,需要讀很多專業書,於是在大一大二正是需要打基礎的時候,除了學專業課本,我還經常從圖書館借書來讀,基本上保持平均一年50本書的閱讀量,同時自學法考教材,雖然沒有機會去上那些名家大師的課,但是讀他們的文字,也讓我汲取到了來自遠方的智慧,強化了我的專業知識基礎。大學前三年,我的成績均分92.56,績點排名年級第八,綜合排名年級第一,並且在這學期的一個月突擊備考後,以202分(滿分300)過了法考客觀題。

本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我在大二下學期和同學組隊參加了大創項目。我們的項目主要做的是社區矯正志願授課的基層法律服務,雖然項目調研、訪談和方案制定都比較順利,但在實際對接時,司法所一開始不理睬,社區矯正對象一聽我們是學生甚至轉頭就走,但我們沒有放棄嘗試,找了院長幫忙對接司法所,又一遍遍地去給社矯對象授課。

到2020年11月,為期一年多的大創項目結束,我們獲得了省挑戰杯銀獎、大創國家級優秀結題等獎項,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實地調研和總結,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幫矯方案,用專業知識回饋了社會,這是作為一個法律人應負的責任。

我在大學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遲七點起床,十二點睡覺,這個作息雷打不動,再辛苦的作業或比賽,再懶散的周末都不會讓我越雷池一步。大一的體育老師說過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他說希望我們找到畢生的信仰,如果還沒找到,就請照顧好、鍛鍊好自己的身體,由此才能鍛造強悍的靈魂。所以我每天還會抽時間去操場跑圈,或者跟著keep在室內運動,規律的作息和堅持鍛鍊讓我擁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極少生病,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2)參加波蘭海外志願活動

大學時我加入了AIESEC(編者註: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關注世界議題、領導力及管理),在做項目運營者期間,聽到了許許多多異國奇遇和文化衝擊,也見證了一批批海外志願者和實習生的魄力與自信,這讓我萌生了成為項目體驗者的想法。

2018年10月29日,經過兩輪面試,我獲得了波蘭海外志願者的資格。2019年1月14日,遠赴波蘭,與800多個波蘭小學生相遇,從一個抬頭聽故事的人,變成了一個講故事的人。我在波蘭的小學為他們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教他們簡單的漢字,傳遞漢語的奧妙。

(教小朋友寫漢字)

還記得第一次講課,心裡其實有些忐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喜歡我的故事,也擔心自己能不能講好,但小朋友的熱情和好奇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每一次下課後,他們都會給我一個暖暖的擁抱,他們會用翻譯軟體告訴我:「你是最好的女士」,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波蘭小女孩說她以後要學習中文,想和我一樣成為中國和波蘭之間的使者。寄宿家庭和所教小學的校長,甚至是沿途的陌生人都給了我很大的善意,波蘭媒體還報導了我的經歷,沒想到我這麼一個微小的個體,也能迸發出一些些切實的影響力。一個半月的時間很快過去,我離開了波蘭,但我知道這條志願之路,我還會繼續走下去。

(在波蘭看到了此生為止最大的雪)

(3)自學劍橋BEC高級

我一直相信語言是通往世界大門的鑰匙,為了提高自己英語的綜合能力,也為了給將來求職增加籌碼,我在2019年6月開始備考劍橋BEC高級。

雖然當時已經考過了四六級,但看了BEC高級的真題後,我發現它涉及的單詞、題型對我來說都很陌生,我幾乎需要從零備考。在挑選背單詞App的時候,一個學長向我極力推薦了扇貝,清爽的界面和靈活的背詞方式讓我瞬間入坑。在扇貝單詞中選擇了「商務英語」系列的單詞書,先從中級入手,以月為單位背完一本書,這樣我每天設置的單詞量在120左右,每天學習新詞和複習舊詞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我背單詞的效率,而且柯林斯詞典的英英釋義幫助我深度辨析了許多中文同義詞,派生聯想也非常方便記憶。一開始需要背一個小時的單詞,到後期複習時只需十來分鐘。

除了詞彙,BEC的聽力、閱讀套路都與英語四六級大不一樣,所以那段時間我除了上課以外,其餘時間都在圖書館刷題,練習聽、讀、寫,同時總結遇到的商業詞彙,記了滿滿幾本筆記。而口語是最讓我頭疼的,雖然日常交流問題不大,但在商務英語上,我幾乎算是「啞巴口語」,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我每天清晨六點準時到教學樓下練習口語,跟著音頻糾正發音,積累商務英語的地道表達,另外每周三晚上還會和一位朋友在麥當勞練兩個小時的對話,直到口乾舌燥。

備考了五個月後,2019年11月16日,我在宿舍樓下的小通道再背了一遍小作文,復盤了所學的單詞,就去考場了。一個多月後收到了證書,雖然分數不算高,但畢竟是我拼命學英語那段純粹時光的見證,而且積累的英語技能也對我後來參加保研口語面試大有幫助。現在為了保持語感,持續提升英語水平,我依然每天在扇貝學習。

(4)考北大還是保研?

因為高考的遺憾,我一直有讀研的想法。大二下學期由於在社團活動上耗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有一門課期末只考了75分,年級排名一下從前十名掉到了二十開外,當時已經不敢奢求保研了,所以在諮詢了老師和師兄師姐之後,我就開始慢步準備考研了,目標北大國際法學院。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我準備過考研,可能考研人都有這樣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吧,越是在黑暗裡洗衣服,越期盼自己有朝一日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是一個長期主義者,所以大二暑假在司法局實習時,我就趁著實習的間隙開始背考研單詞了,9月列印了複習資料,在實習結束、考了BEC和期末考試之後,在2019年12月底正式進入了考研備考期。

那段時間我每天學12個小時,早晨5點半起床,6點前就可以背完400個單詞,而後去跑步,一邊跑一遍聽法碩的課程,再去吃早餐,8點前就可以到自習室。上午學專業課,中午吃飯加休息一個半小時,下午學政治和英語,晚上6點再去跑幾圈釋放壓力,然後回到自習室複習當天的知識點或背書。可能有人會覺得考研很辛苦,但我從沒覺得那段全力付出的時光有多累,因為當你沉浸其中是不知其苦的,真正的努力和勤奮是一個能讓自己感到愉悅、享受和有成就感的過程。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20年9月份大四開學。綜合前三年的成績,我可以申請保研,這時候我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保研還是繼續考研?如果保研,就去不了北大,如果考研,起碼還有機會搏一搏,但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一切都以考得上為前提。上兩屆有一個學長和我一樣的情況,他放棄了保研,考上了北大國際法學院。但是三年前北大國際法學院剛成立,分數線比較低,而且學長當時的成績和綜合排名都是全年級第一,也是優於我的。考北大的風險之高,縱使是那些天資聰穎並且努力勤奮的人,都有可能差之毫厘,那我呢?老實說,我對自己沒有絕對的自信。我列了一個權衡二者的清單,分別給保研和考研加分,最終還是保研勝出,我選擇了更穩妥的方式,之後我順利保研至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沒能去北大當然也有些失落,但很多時候,人生的每一步沒有正確與否之說,只有選擇。成為北大人依然是我終生的信念,時間看得見,我總會熬到翻轉的那一刻。

寫在最後

時至今日,雖然我還沒能對過去的一切都一笑置之,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聖地牙哥有句經典的話讓我記憶深刻:「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他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曾以為高考失敗,人生就註定黑暗,但後來我發現雖然它會改變我的軌跡,但並不意味著終結,只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一步步朝著目標努力,終會殊途同歸。我希望自己能永遠擁有聖地牙哥那種不肯認輸的勁頭,也願意為迎來屬於我自己的「殊途同歸」付出更多的汗水。

今天正好是2021年的第一天,不管過去一年是好是壞,我們都可以寬容地允許自己從現在重新出發,未來的路還長,希望和所有不願荒廢光陰的人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重點大學其實很難考,那些上了普通大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重點大學其實很難考,那些上了普通大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一、考公務員.我有一個高中女同學人長得挺漂亮的,家裡也有錢,不過在上高中的時候就是不喜歡學習,還和學校裡面的那些混混談戀愛。上高一的時候班上有個女同學,那個女同學的身高特別的高,後來這位同學高考的時候考上的是省內的一所普通二本師範學院。大學畢業以後,她考上了我所在地級市郊區鄉鎮的小學老師。因為這位女同學的身高比較高,所以找對象比較難的,後來他也就降低了要求,找了一個在市內銀行上班的小夥子結婚,現在他的工作關係好像已經調到了市區周邊小學。
  • 那些大學不上進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人在高考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種想法:熬過這段時間,等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所以,有些同學上大學後,真以為自己是來享福的。學習不上心,時間都花在娛樂上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那些大學不上進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生,後來怎麼樣了?
    第一學歷是普通二本仿佛成為你身上的一個標籤,就算你脫一層皮也無法擺脫的烙印。「當年拼盡全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怎麼樣了?」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Top2的985(筆試第一名)。我想說的是,直到現在,我仍然羨慕那些本科就是985甚至在國外名校讀書的人,4年本科是塑造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最重要的時間。在學校做一些活動或者參加一些會議活動,可以感受到他們之前4年所接受的資源已經把我們甩了很遠。
  • 那些努力考上研的普通本科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隨著大學的擴招,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博士,都變得更加普遍,因此很多用人單位開始更加關注第一學歷。那麼,我們不禁思考,當年那些努力考上研的普通本科生,後來都怎麼樣了?@網友二本科大學是一個不怎麼好的醫學院,曾經一直以為,像我這種從小鎮來的年輕人,能回到家鄉所在的市區市醫院工作,就謝天謝地了。後來我覺得人生不該這樣隨便。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後來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直到現在,我仍然羨慕那些本科就是 985 甚至在國外名校讀書的人,4 年本科是塑造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最重要的時間。
  • 那些拼命考上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第一學歷是普通二本仿佛成為你身上的一個標籤,就算你脫一層皮也無法擺脫的烙印。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2.「後來怎麼樣?網友一: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Top2的985(筆試第一名)。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歷史學考研網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後來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直到現在,我仍然羨慕那些本科就是 985 甚至在國外名校讀書的人,4 年本科是塑造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最重要的時間。
  • 那些「放著蘭州大學不讀,讀了上海大學的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蘭州大學是我國的老牌985大學,實力非常強,建校歷史也超過了百年,並且學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培養出來了不少高材生,可是蘭州大學因為在地理位置上不佔優勢,導致了它的錄取分低過了很多211大學。
  • 那些「初中畢業讀了衛校的女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麼那些初中畢業後就去衛校讀書的女生,後來怎麼樣了呢?有這樣一個女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答案。這個女生初中畢業後選擇了去衛校讀書,三年後取得了衛校的畢業文憑,開始了許多畢業生都面臨的尋找工作的問題。對於剛剛畢業的她來說,想謀求一個好出路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三甲醫院的本科招聘條件讓她望而卻步,於是便選擇了一家小醫院任職。
  • 身邊那些辭職考研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她說後悔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走出大學校園就意味著邁入職場,可是不得不承認,職場裡的競爭比起校園那是殘酷了很多。雖然在校園裡也有競爭,但是往往不容易讓人察覺到,而一到了職場,工作上稍有懈怠就會引來職場危機,或是上司的責罰,或是同事的排擠。總之,我相信這些每個職場人都有切身體會。
  • 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那些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那麼,那些堅持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同學A:高考結束後,想要填報比較冷門的跨境電商,結果遭到了全家人的極力反對。為了堅持自己的夢想,這位同學依然按照自己的心意填報了高考志願,同時,大學四年,自己去掙錢交學費,沒有問家裡人要一分錢,後來,兼職收入提升,他還把多出來的錢也孝敬給了家人,終於得到了家人們的諒解和理解。現在,在跨境電商行業,這位同學做得風生水起。
  •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的將從物質層面的追求轉移到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中去,如果說接受知識最有效而且成本最低的方式的話,讀書可以說是一個首選,而作為大學生來講,首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大學校園裡面,有足夠的時間可供自己讀書學習,也許有人認為依舊奉行那句讀書無用論,那麼一起來看看在大學階段,讀書的人,跟不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後來那些讀書無用論的人怎麼樣了
    有人高考失利,有人荒廢高考,後來有人去了清北,有人去了本科,有人去了專科,原來的我們還可以平等坐在一起學習,後來我們變成了漸行漸遠的平行線。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終於你們都畢業了,人家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事業,年薪百萬,而你無處可尋,無處可落,曾經在一起胡吃海喝的也散了,你們最後的還是被現實分在了不同的階級。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本科生,後來都怎麼樣了?網友的回答很現實
    於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優勢,很多普通本科畢業生便決定拼搏一把,考進來985高校的研究生,本以為有了強大的背書——名校研究生,可是依然有人說本科是普通學校,一輩子也背著「普通科學的第一學歷」!那些努力考上研的普通本科生,後來都怎麼樣了?1.
  • 故事|那些讀博士中途退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撰文 | 雪月也不全是因為對研究失去興趣幾乎每個人都說,當他們決定輟學時,驅使他們讀博的動力已經消失了。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因為他們對研究失去興趣。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專業的Ellen Martinsek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兩年後選擇了離開。「我對自己正在進行的項目感到非常興奮;我很高興能進一步推進項目」 Martinsek說。「但是每天,我一直盯著電腦屏幕,一直在地下室中分析視頻,這根本不適合我。但她確實很喜歡研究,並且喜歡助教的工作,這為她後來成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奠定了基礎,這是她熱愛的工作。她喜歡現在的生活,因為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 那些愛讀英語的人,後來都成功了.
    許淵衝的大名在翻譯界可是無人不知,錢鍾書弟子,翻譯出版的書有150多部,獲得過翻譯界的最高獎「北極光獎」,還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有數十首漢譯英的詩被國外的大學選作教材。是啊,單調乏味的單詞和語法,是不會讓人愛上一門語言的,而那些完整優美的文章,才會讓你享受到語言之美。
  • 那些讀二本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不得不說,平時我們總能聽見不少「上大學出來還不是打工」 、「比爾蓋茨輟學也能成首富」之類的言論,藉此來宣揚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很多人也經常會想讀大學究竟有什麼意義啊?「鯉魚躍龍門」,「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自古士農工商的階級等級只能通過科舉取士打開階級上升通道,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一批批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能乘著政策洪浪白手起家大富大貴
  • 那些開學就想復讀的大學新生,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開學就想復讀的大學生,後來怎麼樣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已經到來,大學新生已經陸陸續續地走進自己嚮往的大學,準備開始體驗前輩口中所述的美好大學生活。但是,很多新生到校後,卻被學校的基礎硬體設施、管理或者自己的專業等傷透了心。一邊是自己不滿意的大學生活,一邊是復讀後的未知數,心中逐漸多了一絲憂慮。
  • 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來源 | 中國播音主持網早幾年提起播音主持很多人都一臉茫然在進入網絡時代後不,學這個並不一定能上新聞聯播你們也不一定會在電視上看見我曾經以為學播音就是簡單的念字播報上了大學才知道還有即興評述、視頻剪輯>形體、表演、攝影……等著你曾經認為214僅僅代表情人節學了播音才知道這也代表著上聲調值曾經覺得鏡頭前的新聞主播看起來光鮮亮麗、人模人樣後來才知道他們暗地裡
  • 那些沒讀大學的後來怎麼樣了,不努力讀書是一輩子的底層
    ,以前一起同窗共讀的同學,在高考之後就會走向不同的道路。成績好的考上一個好大學,然後有一份好的工作,不是定居一線城市就是回老家進科研院所,生活也過得挺好的。成績中等的考上一個一般的大學,出來找個一般的工作,有的會去一線城市奮鬥,有的會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生活也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