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高考失利,但大學依然過得精彩,三年綜合成績第一,保研至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參加國家級大創穫得省挑戰杯銀獎、國家級優秀結題;參加AIESEC海外志願活動;自學通過BEC高級。
也曾一時失意,但終究不肯認輸。扇貝用戶@Ariel說,即使身處黑暗,也要心向光明,你受過的苦終會照亮你前行的路。相信此生遼闊,何必束手就擒。
高考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
高中時我一直是市重點高中文科排名前幾,目標是保985衝北大,可何曾想,三年前命運和我開了一個玩笑。考前心態不佳,加上考場上過度緊張,導致我的高考分數隻夠得上普通一本。我還記得高考放榜那天家長群鋪天蓋地的與我無關的慶賀,還記得我爸偷偷問班主任我是不是全班最低分,還記得我假裝無事心裡卻如遭五雷轟頂般的絕望和無助。那時,世界在我面前是黑白的。
我的父母心疼我,卻不理解我,說:「可能你就是這個水平,考這個分數也算正常發揮,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平平凡凡的就很好。」他們以為的安慰,實際上卻是更大的打擊。
漫長的暑假,對大部分人來說是解脫,於我而言卻是煎熬,我窩在家裡,不想面對任何人任何事。後來,無意中看到《一站到底》的世界名校爭霸賽,最令我動容的是劍橋大學的袁一榕,她本科出身一所雙非院校,但憑著大學與工作期間的努力,成為他們學校第一個錄取到劍橋的學子。我忽然明白他們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的名校光環,而是他們數年如一日的自律與勤奮。我也意識到高考並不是終點,它只是基礎教育的結束,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我也想用一生的努力,做一個趨光的人。也許在廢墟裡重建,就是我的命,能把它建成什麼程度,是我的運。
大學,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
(1)精進專業,自律生活
在那之後,我不再自怨自艾,因為我知道自己要怎麼做了。大學裡,我依然延續高中時期高強度的學習節奏,逐步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大廈。我本科是讀的法學,需要讀很多專業書,於是在大一大二正是需要打基礎的時候,除了學專業課本,我還經常從圖書館借書來讀,基本上保持平均一年50本書的閱讀量,同時自學法考教材,雖然沒有機會去上那些名家大師的課,但是讀他們的文字,也讓我汲取到了來自遠方的智慧,強化了我的專業知識基礎。大學前三年,我的成績均分92.56,績點排名年級第八,綜合排名年級第一,並且在這學期的一個月突擊備考後,以202分(滿分300)過了法考客觀題。
本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我在大二下學期和同學組隊參加了大創項目。我們的項目主要做的是社區矯正志願授課的基層法律服務,雖然項目調研、訪談和方案制定都比較順利,但在實際對接時,司法所一開始不理睬,社區矯正對象一聽我們是學生甚至轉頭就走,但我們沒有放棄嘗試,找了院長幫忙對接司法所,又一遍遍地去給社矯對象授課。
到2020年11月,為期一年多的大創項目結束,我們獲得了省挑戰杯銀獎、大創國家級優秀結題等獎項,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實地調研和總結,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幫矯方案,用專業知識回饋了社會,這是作為一個法律人應負的責任。
我在大學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遲七點起床,十二點睡覺,這個作息雷打不動,再辛苦的作業或比賽,再懶散的周末都不會讓我越雷池一步。大一的體育老師說過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他說希望我們找到畢生的信仰,如果還沒找到,就請照顧好、鍛鍊好自己的身體,由此才能鍛造強悍的靈魂。所以我每天還會抽時間去操場跑圈,或者跟著keep在室內運動,規律的作息和堅持鍛鍊讓我擁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極少生病,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2)參加波蘭海外志願活動
大學時我加入了AIESEC(編者註: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關注世界議題、領導力及管理),在做項目運營者期間,聽到了許許多多異國奇遇和文化衝擊,也見證了一批批海外志願者和實習生的魄力與自信,這讓我萌生了成為項目體驗者的想法。
2018年10月29日,經過兩輪面試,我獲得了波蘭海外志願者的資格。2019年1月14日,遠赴波蘭,與800多個波蘭小學生相遇,從一個抬頭聽故事的人,變成了一個講故事的人。我在波蘭的小學為他們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教他們簡單的漢字,傳遞漢語的奧妙。
還記得第一次講課,心裡其實有些忐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喜歡我的故事,也擔心自己能不能講好,但小朋友的熱情和好奇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每一次下課後,他們都會給我一個暖暖的擁抱,他們會用翻譯軟體告訴我:「你是最好的女士」,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波蘭小女孩說她以後要學習中文,想和我一樣成為中國和波蘭之間的使者。寄宿家庭和所教小學的校長,甚至是沿途的陌生人都給了我很大的善意,波蘭媒體還報導了我的經歷,沒想到我這麼一個微小的個體,也能迸發出一些些切實的影響力。一個半月的時間很快過去,我離開了波蘭,但我知道這條志願之路,我還會繼續走下去。
(3)自學劍橋BEC高級
我一直相信語言是通往世界大門的鑰匙,為了提高自己英語的綜合能力,也為了給將來求職增加籌碼,我在2019年6月開始備考劍橋BEC高級。
雖然當時已經考過了四六級,但看了BEC高級的真題後,我發現它涉及的單詞、題型對我來說都很陌生,我幾乎需要從零備考。在挑選背單詞App的時候,一個學長向我極力推薦了扇貝,清爽的界面和靈活的背詞方式讓我瞬間入坑。在扇貝單詞中選擇了「商務英語」系列的單詞書,先從中級入手,以月為單位背完一本書,這樣我每天設置的單詞量在120左右,每天學習新詞和複習舊詞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我背單詞的效率,而且柯林斯詞典的英英釋義幫助我深度辨析了許多中文同義詞,派生聯想也非常方便記憶。一開始需要背一個小時的單詞,到後期複習時只需十來分鐘。
除了詞彙,BEC的聽力、閱讀套路都與英語四六級大不一樣,所以那段時間我除了上課以外,其餘時間都在圖書館刷題,練習聽、讀、寫,同時總結遇到的商業詞彙,記了滿滿幾本筆記。而口語是最讓我頭疼的,雖然日常交流問題不大,但在商務英語上,我幾乎算是「啞巴口語」,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我每天清晨六點準時到教學樓下練習口語,跟著音頻糾正發音,積累商務英語的地道表達,另外每周三晚上還會和一位朋友在麥當勞練兩個小時的對話,直到口乾舌燥。
備考了五個月後,2019年11月16日,我在宿舍樓下的小通道再背了一遍小作文,復盤了所學的單詞,就去考場了。一個多月後收到了證書,雖然分數不算高,但畢竟是我拼命學英語那段純粹時光的見證,而且積累的英語技能也對我後來參加保研口語面試大有幫助。現在為了保持語感,持續提升英語水平,我依然每天在扇貝學習。
(4)考北大還是保研?
因為高考的遺憾,我一直有讀研的想法。大二下學期由於在社團活動上耗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有一門課期末只考了75分,年級排名一下從前十名掉到了二十開外,當時已經不敢奢求保研了,所以在諮詢了老師和師兄師姐之後,我就開始慢步準備考研了,目標北大國際法學院。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我準備過考研,可能考研人都有這樣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吧,越是在黑暗裡洗衣服,越期盼自己有朝一日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是一個長期主義者,所以大二暑假在司法局實習時,我就趁著實習的間隙開始背考研單詞了,9月列印了複習資料,在實習結束、考了BEC和期末考試之後,在2019年12月底正式進入了考研備考期。
那段時間我每天學12個小時,早晨5點半起床,6點前就可以背完400個單詞,而後去跑步,一邊跑一遍聽法碩的課程,再去吃早餐,8點前就可以到自習室。上午學專業課,中午吃飯加休息一個半小時,下午學政治和英語,晚上6點再去跑幾圈釋放壓力,然後回到自習室複習當天的知識點或背書。可能有人會覺得考研很辛苦,但我從沒覺得那段全力付出的時光有多累,因為當你沉浸其中是不知其苦的,真正的努力和勤奮是一個能讓自己感到愉悅、享受和有成就感的過程。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20年9月份大四開學。綜合前三年的成績,我可以申請保研,這時候我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保研還是繼續考研?如果保研,就去不了北大,如果考研,起碼還有機會搏一搏,但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一切都以考得上為前提。上兩屆有一個學長和我一樣的情況,他放棄了保研,考上了北大國際法學院。但是三年前北大國際法學院剛成立,分數線比較低,而且學長當時的成績和綜合排名都是全年級第一,也是優於我的。考北大的風險之高,縱使是那些天資聰穎並且努力勤奮的人,都有可能差之毫厘,那我呢?老實說,我對自己沒有絕對的自信。我列了一個權衡二者的清單,分別給保研和考研加分,最終還是保研勝出,我選擇了更穩妥的方式,之後我順利保研至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沒能去北大當然也有些失落,但很多時候,人生的每一步沒有正確與否之說,只有選擇。成為北大人依然是我終生的信念,時間看得見,我總會熬到翻轉的那一刻。
寫在最後
時至今日,雖然我還沒能對過去的一切都一笑置之,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聖地牙哥有句經典的話讓我記憶深刻:「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他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曾以為高考失敗,人生就註定黑暗,但後來我發現雖然它會改變我的軌跡,但並不意味著終結,只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一步步朝著目標努力,終會殊途同歸。我希望自己能永遠擁有聖地牙哥那種不肯認輸的勁頭,也願意為迎來屬於我自己的「殊途同歸」付出更多的汗水。
今天正好是2021年的第一天,不管過去一年是好是壞,我們都可以寬容地允許自己從現在重新出發,未來的路還長,希望和所有不願荒廢光陰的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