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新技術的到來各行各業都將面臨革新,未來職業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不久的將來,一些職業或許會面臨淘汰。
當「不確定性」成為這個世界的常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最大的困惑或許是:孩子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懼將來?
讓我們回到歷史中去找答案。
1
為什麼從小喜歡讀歷史的孩子,
未來會勝人一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教育家希利爾曾說:歷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從小讀歷史長大的孩子,擁有很多同齡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他們看問題更客觀、更全面,擁有更開闊的格局和思維,因為歷史中有古人智慧、錚錚鐵骨、壯志豪情、興衰規律……能給孩子為人處世上的大格局與情懷。
他們有滿肚子用不完的素材與典故,《將相和》《西門豹》《鴻門宴》《陳涉世家》……皆源於歷史,讀歷史和寫作融會貫通。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這也是我們堅持孩子要讀歷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觸到鮮活的歷史,對他一生的影響就越深遠。
2
為什麼很多孩子看不進歷史書?
作為父母,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對歷史書籍的興趣,但現實中很多孩子完全看不進歷史書籍,這是為什麼?
許多兒童歷史啟蒙書,書裡面有很多孩子看不懂的地方,那些晦澀的專業名詞、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事件、那些陌生的歷史人物,難免讓孩子感到晦澀無趣。
比如,「xxx年,誰登基,建立xx朝,標誌著……;
「xxxx年,誰打敗誰,戰爭賠款……意義是…… 」
密密麻麻的文字、表格,想想都頭大。即使是大人們看都會有一些似懂非懂的,容易感到枯燥無趣,讓初讀歷史的孩子直接看那些大部頭著作又怎能坐得住呢?
很多父母跟孩子讀書的拉鋸戰裡,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讓孩子讀著不累,興趣盎然。
3
這樣讀歷史,足不出戶走遍博物館
7歲孩子也能懂
現在就有一套鮮活的歷史啟蒙讀物,讓孩子很容易地沉浸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文化中,足不出戶就能逛遍博物館。
並且,這套歷史書以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為載體,讓孩子讀歷史就像看電影,解決閱讀障礙中的所有問題,這是一套真正屬於孩子的趣味歷史讀物。
★ 上下五千年歷史全面展現
★ 五百六十個故事豐富多彩
★ 十多位歷史學家精心編寫
★ 眾多專家和學者傾力推薦
作者簡介:
楊牧之中華書局編審
黃 克文化藝術出版社編審
張福裕北京二十九中高級教師
曹治雄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審
莊 葳上海教育出版社編審
邱樹森南京大學教授
劉重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曉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01 完整系統地講述中國歷史
從原始社會到20世紀末,各個歷史時期和朝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書中都講到了,把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概貌展示在孩子面前。
02 全面多角度反映社會面貌
共565節故事,涵蓋古今政治、軍事、經濟、思想、學術、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還有眾多人物的不同經歷和事跡,使得全書內容豐富多彩,富於變化。像一條濃墨淡彩、畫面綿延、墨色繽紛的歷史長廊。
03 嚴謹和生動相結合
書中的故事都經過作者和編者的嚴格精心的挑選,選取的是那些能反映歷史實質走向、有積極意義或認識作用的人和事,依據史實講述,不隨意戲說和編造。
同時,注意故事的穿插和排列,語言生動通俗,化深為淺,有詳有略,不溫不火。對故事涉及到人名、地名的生僻字和多音字,為方便讀者,還做了注釋和注音,可讀性很強。
04 講故事和講知識相結合
書中在講述事件人物故事的同時,也對涉及到的各類知識做了介紹和講解,特別是對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客觀評價,幫助讀者理解和分析歷史,提高鑑別能力,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這是一套有通史性質的「通史故事」,又是用故事來講述歷史的「故事通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是一部通俗易懂、老少鹹宜,引領讀者走進中國歷史之門的「故事版中國通史」,非常適合孩子的歷史啟蒙學習。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為孩子提供優質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