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讀歷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1-02-08 騰訊網

如今,世界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新技術的到來各行各業都將面臨革新,未來職業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不久的將來,一些職業或許會面臨淘汰。

當「不確定性」成為這個世界的常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最大的困惑或許是:孩子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懼將來?

讓我們回到歷史中去找答案。

1

為什麼從小喜歡讀歷史的孩子,

未來會勝人一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教育家希利爾曾說:歷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從小讀歷史長大的孩子,擁有很多同齡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他們看問題更客觀、更全面,擁有更開闊的格局和思維,因為歷史中有古人智慧、錚錚鐵骨、壯志豪情、興衰規律……能給孩子為人處世上的大格局與情懷。

他們有滿肚子用不完的素材與典故,《將相和》《西門豹》《鴻門宴》《陳涉世家》……皆源於歷史,讀歷史和寫作融會貫通。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這也是我們堅持孩子要讀歷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觸到鮮活的歷史,對他一生的影響就越深遠。

2

為什麼很多孩子看不進歷史書?

作為父母,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對歷史書籍的興趣,但現實中很多孩子完全看不進歷史書籍,這是為什麼?

許多兒童歷史啟蒙書,書裡面有很多孩子看不懂的地方,那些晦澀的專業名詞、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事件、那些陌生的歷史人物,難免讓孩子感到晦澀無趣。

比如,「xxx年,誰登基,建立xx朝,標誌著……;

「xxxx年,誰打敗誰,戰爭賠款……意義是…… 」

密密麻麻的文字、表格,想想都頭大。即使是大人們看都會有一些似懂非懂的,容易感到枯燥無趣,讓初讀歷史的孩子直接看那些大部頭著作又怎能坐得住呢?

很多父母跟孩子讀書的拉鋸戰裡,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讓孩子讀著不累,興趣盎然。

3

這樣讀歷史,足不出戶走遍博物館

7歲孩子也能懂

現在就有一套鮮活的歷史啟蒙讀物,讓孩子很容易地沉浸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文化中,足不出戶就能逛遍博物館。

並且,這套歷史書以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為載體,讓孩子讀歷史就像看電影,解決閱讀障礙中的所有問題,這是一套真正屬於孩子的趣味歷史讀物。

★ 上下五千年歷史全面展現

★ 五百六十個故事豐富多彩

★ 十多位歷史學家精心編寫

★ 眾多專家和學者傾力推薦

作者簡介:

楊牧之中華書局編審

黃 克文化藝術出版社編審

張福裕北京二十九中高級教師

曹治雄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審

莊 葳上海教育出版社編審

邱樹森南京大學教授

劉重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曉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01 完整系統地講述中國歷史

從原始社會到20世紀末,各個歷史時期和朝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書中都講到了,把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概貌展示在孩子面前。

02 全面多角度反映社會面貌

共565節故事,涵蓋古今政治、軍事、經濟、思想、學術、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還有眾多人物的不同經歷和事跡,使得全書內容豐富多彩,富於變化。像一條濃墨淡彩、畫面綿延、墨色繽紛的歷史長廊。

03 嚴謹和生動相結合

書中的故事都經過作者和編者的嚴格精心的挑選,選取的是那些能反映歷史實質走向、有積極意義或認識作用的人和事,依據史實講述,不隨意戲說和編造。

同時,注意故事的穿插和排列,語言生動通俗,化深為淺,有詳有略,不溫不火。對故事涉及到人名、地名的生僻字和多音字,為方便讀者,還做了注釋和注音,可讀性很強。

04 講故事和講知識相結合

書中在講述事件人物故事的同時,也對涉及到的各類知識做了介紹和講解,特別是對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客觀評價,幫助讀者理解和分析歷史,提高鑑別能力,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這是一套有通史性質的「通史故事」,又是用故事來講述歷史的「故事通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是一部通俗易懂、老少鹹宜,引領讀者走進中國歷史之門的「故事版中國通史」,非常適合孩子的歷史啟蒙學習。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為孩子提供優質讀物

相關焦點

  • 那些被父母虐打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人問: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讀二年級的安安,除了成績不太好,性格外向活潑惹人喜愛。但是媽媽每次開家長會都會因為孩子的成績問題頭疼,這次也是開完家長會,班主任留下與她聊聊孩子的情況,說幾次考試卷都沒有讓父母籤字。在老師的提醒下,發現孩子會說謊了。回到家後,加上工作受了點委屈,老師告狀,媽媽瞬間爆發了,丟出孩子的試卷,對其進行暴打,打累了,怒斥著說,我洗完澡,再收拾你。
  • 那些從小缺愛的女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林緒之童年遭到遺棄,所以後來儘管養母很疼愛她但她的童年遭遇依舊使他性格孤僻,不善於與朋友家人表達自己的情緒。直到遇到了蓮生,她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她想要拼盡全力保護蓮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月似乎感同身受的這句「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讓我對她的經歷有了強烈的好奇心。
  • 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湖南衛視《歌手》,是很多人每年必追的節目。導演組每年都下大力氣請其他國家優秀的歌手參賽。今年《歌手》邀請來了日本國寶級歌手米希亞。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傅園慧,你自由生長吧,你去做你喜歡做的、想做的事情。他們不斷告訴傅園慧: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傅園慧自己也說這個聽起來挺傻的,但是當你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尤其是別人都不相信你甚至攻擊你的時候,這三句話就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 那些從小缺愛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總是在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許多心理負擔和壓力。很多家長為了避免讓孩子犯錯誤,他們總是用最恐怖的方式來嚇唬孩子。雖然這樣的語言真的很有效,但是家長們卻永遠不知道,這些話給孩子們帶來了怎麼樣的心理陰影。02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獲得幸福嗎?其實,這種「打壓式」的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了太多的關愛和關懷。
  • 那些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從小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最後換來的是一頓抽打,後背都是血印子。因為他爸的嚴格管教,他在初中時成為了一名學霸,被老師寄予厚望,他的兩個好朋友和他有著相似的悲慘經歷,三人關係甚好。上高一時,其中一個朋友輟學了,因為他換上了精神病,每年有三四個月都是在精神病院度過的,發起病來與瘋子無異。另一個復讀後上了二本,每天都在懷疑人生,換上了抑鬱症。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先說說我的成長經歷吧,我生活在四川偏西部的一個小山村,從小跟著父母做農活,也曾經背玉米回家把肩膀磨破了皮,也曾經收水稻把手臂割出道道血痕,也曾經挖地把收打出血泡,這種生活對於我而言早就受夠了,好在我要讀書父母一直非常支持我!母親常說「只要你願意讀,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
  • 從小上貴族幼兒園,受最好的教育,這些優質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家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句話說得不好聽,但是話糙理不糙,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比你奮鬥一輩子強了,這是事實,不承認也沒辦法。那麼那些從小就上貴族幼兒園,接受最好的教育的優質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一個親戚家的女兒嫁了個富二代,人長得漂亮,生了個女兒自然也是非常可愛,深得爺爺奶奶寵愛。
  •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也許家長們會認為,高分貝聲音可以震懾孩子,讓他們記得錯誤,但其實只靠大聲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憤怒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憤怒還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今天本導就用思維導圖告訴大家,那些總是被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有些孩子天生就對聲響比較敏感,性格也會比較內向。
  • 那些沒考上民辦小學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對口公辦和搖號民辦必須二選一……上什麼小學最終全靠運氣,這次的調整,可以說是打亂了那些一心目標民辦的家庭的規劃。經過2個月的心理建設,今年那些從民辦小學「落榜」,被搖號搖去「菜小」的孩子家長們,心態調整得怎麼樣了呢?我們來看看,往年那些從民辦「落榜」的家長和孩子,後來是如何調整,重新找到方向的。
  • 那些被忽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爸爸、媽媽、奶奶都圍著她轉。直到四歲那年,弟弟出生了。弟弟因為出生就經歷了多次面部手術而導致面容怪異。從此,全家人的關心都轉移到了弟弟身上。畢竟,他看起來真得很需要關心。父母花了很多的心思關心弟弟上學是否順利,卻忘了轉頭問維婭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 多才多藝:從小被「逼迫」上興趣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更是感謝媽媽小時候對她的培養,自述時說:「我也沒有覺得自己的舞技超棒或者怎麼樣,只是我是會覺得,好像每個女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變得很有自信,好像回憶起來就是給我報了很多藝術類的補習班之外,其它的她都很支持我,雖然小的時候學習電子琴、學鋼琴、學聲樂、學舞蹈看著別的小朋友周六日都在玩,自己一直在上課也會產生過抱怨......」
  • 為什麼要從小給孩子讀歷史故事?
    很多父母都問我,給孩子讀什麼最好?我說——歷史!此時又有很多疑惑的目光看著我——孩子很小就開始給他們讀歷史嗎?還是從哪個年齡段開始給孩子讀歷史呢?很小的孩子能聽得懂歷史嗎?哈哈,這些問題很有意思的折射出,我們的這些父母自己是不喜歡歷史的,在過去的學業中,對歷史課存有偏見——死記硬背,甚至成績不好而已經在其生命引發了「恐歷史」、「乏歷史」的情緒。
  • 那些「初中畢業讀了衛校的女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從初中畢業開始,有的學生選擇繼續讀書,而對於一些學習上不盡人意,或者志不在此的學生而言,大多都選擇了職業高中。而在這些職業高中中,衛校則是許多女生選擇率最高的去處。那麼那些初中畢業後就去衛校讀書的女生,後來怎麼樣了呢?有這樣一個女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答案。
  • 那些從小遇到「虎媽」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虎媽對孩子太過嚴苛一時間不僅虎媽蔡美兒本人兩個孩子也跟著承受了巨大的爭議和壓力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至少到目前為止都是女兒每次練琴後記錄的內容非常的詳細和中肯對女兒的進步非常有幫助帶女兒上鋼琴和小提琴課時虎媽也總是認真旁聽快速記下筆記回家陪孩子一起消化
  • 從小讀歷史的孩子,未來會勝人一籌
    為什麼從小讀歷史的孩子,會成為同齡人的領跑者?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一定要讓他讀這套《給孩子的中國通史》。閱讀面的培養,越早讀歷史的孩子,優勢越大。2020年高考的全國Ⅰ、Ⅱ卷的作文,都涉及到了歷史人物或典故。如果孩子事先讀過這段歷史,考場上就能胸有成竹、遊刃有餘了。
  • 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那些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那麼,那些堅持讀了冷門專業的同學,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同學A:高考結束後,想要填報比較冷門的跨境電商,結果遭到了全家人的極力反對。同學B:高考分數不錯,可以讀南京大學,但是呢,由於一直以來喜歡哲學,想要報考川大的哲學系。還好,家裡人十分支持這位同學,讓她自己選擇大學和專業。結果,大學四年,這位同學一直堅持學習,後來,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了人大的研究生,目前是在讀碩士生。
  • 那些「放著蘭州大學不讀,讀了上海大學的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蘭州大學是我國的老牌985大學,實力非常強,建校歷史也超過了百年,並且學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培養出來了不少高材生,可是蘭州大學因為在地理位置上不佔優勢,導致了它的錄取分低過了很多211大學。
  •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三種傷害值得父母深思!
    實驗得出的真相教育界中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用了十年的時間,對30多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其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各佔一半,最後他發現,那些被窮養的孩子的人生軌跡與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而那些步入歧途的孩子中女孩居多,所以從這個實驗中,教授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家庭關係中,女孩對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要比男孩高很多
  • 那些嫁給有錢人的女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時至今日,不知那些嫁給有錢人的女孩都過得怎麼樣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家窮,沒錢供我上學。我讀完初中被迫出來打工,給三個弟弟妹妹賺學費。 我不想一輩子窮,嫁給有錢人是我唯一的出路。
  • 從小被「逼迫」上興趣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家長們都該看看
    很多家長其實都不僅僅是重視孩子的學業,對培養孩子的特長方面,家長們也也越來越重視了。其實,報興趣班不會對孩子的學習增長有什麼益處,那麼這類從小被「逼迫」上興趣班,堅持培養愛好的孩子後來走怎麼樣了呢?演員毛曉彤就曾經在一個採訪中說,媽媽從小就給自己報了很多藝術類的興趣班,學過電子琴、鋼琴、聲樂、舞蹈。小的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周六周日都在玩,但是自己一直在上課的時候也產生抱怨。長大之後也沒有覺得自己的武舞超棒,但是會覺得,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會變得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