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給孩子立規矩非常難,孩子很多的時候他就不肯配合;父母想讓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總是很苦惱,需要一遍一遍的催促,孩子才會裝模作樣執行,甚至是無所謂,就裝作一個熊孩子不聽命令,到底怎麼樣怎麼處理?
在這裡,很多父母就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不需要有那麼多的規矩,反而需要一個獨立成長;0到3歲這個期間確實需要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給他無條件的愛,讓他有安全感,一旦超過3歲到幼兒園,就需要給他立規矩,而且這個規矩要一致的,統一的;他才有安全感,孩子在一個有明確規矩的生活環境中,會更有安全感,而不是到了幼兒園之後還是漫天沙地了,沒有規矩,那樣會對孩子的安全感也是一種破壞。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對的,什麼時候是錯的,怎麼給孩子立規矩?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溝通,預先和孩子告知一個預備,立一個規矩;這樣的一件事情,比如不允許長時間看電視這個為例,父母要告訴孩子,今天要限制你看電視的時間了。
其次,要和孩子解釋這麼做的一個原因,不能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你要告訴孩子為什麼;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對你的視力是不好的,老是看電視,尤其是你的視力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的,容易造成鬥雞眼,戴個眼鏡,看東西也看不清楚,所以爸爸媽媽要限制你看電視的時間。
最後,父母要告訴孩子具體的一個實施計劃,比如說每一次看動畫片兒,就看一集,看完後媽媽會來通知你,說「看完了一集了,媽媽要關電視。」這句話說完,媽媽要立即把電視關掉,父母要對孩子重複一下這個規矩;不要你講完規矩了,孩子到底聽不聽懂也不一定啊,人家孩子重複一下也能加上他的印象,第二天,當孩子看完一集動畫片之後,媽媽要立即實施昨天立下的規矩,一字不漏的告訴孩子,然後就要把電視關掉。
所謂的立規矩的所有的程序,第一事先告知,第二要解釋原因,第三要具體的實施。如果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發脾氣怎麼辦?在這裡打滾兒,哭鬧錶示不接受,父母不要反駁孩子,只需要默默的看著孩子或者走到他的身邊安撫他的情緒,告訴他這是昨天已經商定好的一個事情,無論孩子怎麼反抗,耍賴,哭鬧,父母都要堅持這個原則。
在立下的規矩之後,就能養成了孩子的習慣這個過程中,我們既沒有打罵孩子,也沒有哄孩子,立規則,立規矩,在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