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立規矩,學會這3點,不打不罵,讓孩子聽話。

2020-11-11 幽蘭笑一笑

我們首先看《孩子:挑戰》中的案例:

媽媽在開車,五歲的雙胞胎小迪和小傑在後座上瘋玩兒。他們有的時候吵鬧,有的時候問媽媽問題。媽媽越來越煩躁,幾次要求他們安靜。但是他們只能停一會兒,然後又開始大叫大嚷,越來越過分。

媽媽煩躁到極點,突然大喊:你們倆給我閉嘴!然後猛踩剎車,在路邊停車。她把兩個孩子拽下來,一人扇了一巴掌。兩個孩子都被嚇呆了,因為媽媽極少這樣暴力。

這個案例之中,孩子做法不對,因為不管什麼情況下,孩子都不能在車裡瘋玩兒;媽媽做法也不對,媽媽不可以用暴力的方式為孩子立規矩。


正確立規矩應該是:堅定,但不強硬。

「堅定」就是讓孩子知道,他不可以做什麼。它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界限,有了界限,孩子就會有安全感。有了界限,孩子就不會挑戰父母的極限。

「不強硬」是大人不會命令孩子必須做什麼。也就是說,大人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怎樣才能做到既堅定,又不強硬呢?

這個案例中媽媽可以這樣做:當孩子不守規矩時,媽媽就拒絕開車。每次孩子玩鬧時,媽媽就停下車。並且說:如果你們不守規矩,我就不開車。然後靜靜地坐著,直到孩子停下來。不用對孩子說教,其實媽媽的態度就表明她的立場和堅定。

《孩子:挑戰》的作者說:有一位媽媽使用了這樣的一個方式,結果她帶著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輕輕鬆鬆地開了2000多英裡的路。一路上孩子沒有任何衝突或不守規矩的行為。


為孩子立規矩,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做父母的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態度。

父母不能一會兒扮演慈愛的角色,讓孩子覺得幹什麼都可以。而一會兒,又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讓孩子去立規矩。

這樣,你一會允許孩子違反規矩,一會兒又讓孩子立規矩。孩子不知道你的規矩到底是什麼,他們會錯誤的認為:規矩就是當父母鬧心的時候,我們要消停一會兒。規矩就是當父母要打我們的時候我們才需要聽他們的話。


第二,要學會相互尊重。

上一個例子,如果母親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拒絕開車,但不打罵他們,這是母親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在母親立規矩後,遵從規矩,這是孩子對媽媽的一種尊重。

我們再看一個事例:

媽媽忙了一上午在中午的時候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當飯菜擺到桌上的時候,孩子看到牛肉湯突然大叫:媽媽,我不吃香菜,牛肉湯裡怎麼放香菜了?這飯我不吃了。

這時候媽媽說:哎呀,寶貝兒,我把這個事兒忘了。我把香菜都挑出來,你再吃吧。

孩子開始賴皮,你知道我不喜歡吃香菜你還放,這飯我不吃了。

然後媽媽開始妥協了。好吧,那我給你做一個孜然牛肉片兒吧!

我們覺得這是媽媽在慣著孩子。長久下去孩子就不好管了。媽媽的這個時候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

第一,我做的菜不止有牛肉湯,你可以吃別的。

第二,如果你現在不吃飯,那麼只能等到下一頓飯的時候再吃。

這樣讓孩子做出選擇,那麼他就有受到尊重的感覺,一般情況下他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三,家長要統一意見,一起堅定。

對於上個例子,如果媽媽讓孩子做出選擇,當孩子向爸爸告狀的時候,爸爸如果妥協,孩子就不好管了。

爸爸可以對孩子說:我覺得你媽媽說得很好,你選哪個?

在這種情況下,既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父母又堅定了自己的意見。孩子以後就不會輕易挑食啦!


以上是我看《孩子:挑戰》中看到的例子和得出來的經驗。我試用了一下,覺得特別好用。

我們知道孩子最讓人頭痛的特點:學習拖延、吃飯挑食、懶惰、愛玩手機……

你最想在孩子18歲的時候擁有這樣的特質:勇敢、體貼、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運動、奉獻,內心強大……

父母在其中要做的事情,都在《孩子:挑戰》這本書裡。

《孩子:挑戰》探索的主題是如何做父母、如何開展家庭教育。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雷克斯和薇姬.索爾茲,他們在40年裡跟數百個家庭保持聯繫。觀察這些家庭的孩子,記錄下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此得到了關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第一手資料。

他們研究的家庭不僅僅是普通家庭,他們還研究獨生子女家庭,也研究多子女家庭;研究父母雙全的家庭,也研究單親家庭;他關注健康正常的孩子,還幫助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

我很開心,你打開了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不是晦澀難懂的心理學著作,而是通過一個個小的案例,讓你懂得自己家孩子出現這種問題,我們該怎麼做。(現在噹噹活動,原價78,現在5折,只需39)

對於你的孩子來說,因為你讀了這本兒書,你的孩子會擁有越來越厲害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知心朋友,擁有能夠面對生活中所有挑戰和苦難的信念和決心,擁有快樂的能力!

我是幽蘭笑一笑,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笑對人生!

相關焦點

  • 不打不罵,如何讓孩子聽話?學會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很多父母會使用打罵教育,但是打罵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其實想要讓孩子聽話,給孩子立規矩非常重要。孩子不聽話打他罵他真的有用嗎面對這個熊孩子,表哥也十分頭痛,就在最近表哥跟我們說,有次控制不住打了兒子一頓。大家都覺得表哥的這頓打應該會讓小侄子安分一些,但是表哥卻跟我們說,事情和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原來小侄子去超市沒有付錢,直接打開零食吃,這讓表哥覺得十分丟臉,於是控制不住的在超市裡罵了兒子一頓。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如果你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將來孩子長大很有可能會變成讓人發愁的「小霸王」。這都是孩子到了敏感期的表現。所以在孩子2歲的時候,正是比較容易塑造性格的時期,這個時候家長給孩子做好引導,立好規矩,會對孩子之後的成長很有好處。
  • 二三歲的寶寶不聽話,怎麼給孩子立規矩?搞定這五點,就不用打了
    導讀:二三歲的寶寶不聽話,怎麼給孩子立規矩?搞定這五點,就不用打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三歲的寶寶不聽話,怎麼給孩子立規矩?搞定這五點,就不用打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進入「頂嘴期」,不打不罵,而是學會說這3句話,對孩子更好
    養孩子大概是天下所有父母最關心的事情了,而怎麼樣養好孩子,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長大之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更是讓父母操心的事情了,但是許多的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會有一段不聽話的時期,那麼到了這個時期,家長們應該怎麼去處理呢?
  • 不打不罵,一樣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棍棒之下出天才」。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挨過多少家長的罵,挨過多少家長的打。打罵教育有時確實是可以把孩子當下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之後卻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一旦家長覺得這種方法可行的時候,就會形成習慣,每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打罵。如果家長忽略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本而一味的打罵孩子,這是非常可怕的。對於家長來說,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科,孩子身上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就應該要對症下藥。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應該先反省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他是不聽誰的話?孩子不聽話到底有什麼原因?
  • 不打不罵就能輕鬆給孩子立規矩
    我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留下陰影?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快樂成大,也希望這段親子時光是快樂的,而不是充滿矛盾的。直到我看到《給孩子立規矩》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這本書的作者布教授提出根本到不了幾歲,從寶寶七八個月開始,我們的規矩就要派上用場了。當孩子差不多八個月大的時候,按正常發展速度,孩子就會清晰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不該做的事情。記得淼淼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剛剛學會爬,她很喜歡爬到廚房,一開始我警告她,這裡是廚房太危險,並把她抱回臥室。可是她依然有機會,再次爬到廚房。這時候,我才發現這樣做依然不能阻止她的探索心。
  • 給3歲的孩子立規矩,最好使用這三個「絕招」,否則以後很難管教
    文|文兒三歲的孩子比較難管,他年紀小,對於事情的認知還是一片混沌,有時候分不清對錯就容易犯錯。你和他講道理也很難講得明白。有時候孩子比較淘氣,惹人生氣,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氣的人心裡窩火還不能對他發。所以讓很多父母都頭疼。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3點教你如何做
    什麼叫做不聽話?我們是如何來定義「不聽話」呢?「不聽話」通俗的說就沒有照著自己的設定的標準這就是不聽話了,沒有循規蹈矩與墨守成規,而是越線與出格了。再想想,惟命是從難道就是聽話嗎?按照規則做是不是就是聽話呢?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讓他睡覺,他不幹!讓他洗澡,他不幹!讓他不要吃糖,他也不幹!……就用這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讓媽媽變得省心!讓他上床睡覺,他偏不,還敲敲打打弄得吵吵鬧鬧的……作為媽媽,我真的很頭疼。魯老師這本書非常實用,比如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和孩子合作、如何給孩子定規矩等等,讓孩子變得「乖」起來。——本書讀者遇到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媽媽會很頭疼。你說任何事,他偏不聽,甚至和你對著幹。如果放縱孩子,這對他以後的發展肯定極為不利,但是我也想不到好的方法。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別著急,只要學會「教子八計」,肯定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 越是溺愛孩子,孩子越是「不聽話」
    有的時候是孩子調皮難管,有的時候,是家長本身的管教存在問題,所以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五種溺愛孩子的母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1.永遠滿足型母親很多孩子在母親面前,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孩子想要什麼,媽媽立刻就得滿足,稍微遲一會就會大發脾氣。從現在開始,不要對孩子言聽計從,學會拒絕不合理要求,讓孩子學會思考。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的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
  • 教育孩子3個有效方法,廈門網友:管用,不打不罵也能讓他聽話
    「沒辦法,對孩子太溫柔,他反而越得寸進尺」,這是多數家長在教育不聽話孩子時常有的心態。這幾個家長們常見的方法,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曾用過。不聽話先打一頓,實在不行就兩頓有些孩子性格真的就像是「天生的皮孩子」,其實這些孩子多數受家庭教育環境影響,已經形成了頑皮孩子的性格。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第一點:多與孩子談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有時候孩子做了錯事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陣罵,而實際上孩子犯錯可能是有其原因的。多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在遇到事情時不要動不動就急躁,而是能夠沉下心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篇文章中提到孩子不聽父母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學會換位思考,千萬不能採用辱罵甚至是拳打腳踢的這種教育方法,否則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你承受不起的。
  • 孩子不聽話愛鬧脾氣?父母不能視而不見,學會3招給孩子立規矩
    結果小張不樂意了,說什麼都不肯,過了一會還直接就哭了起來,「我不給,這就是我的。」小張一邊說著,還直接就坐在了地上。朋友看到了也不好說說什麼,就和老張說沒關係,老張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也拿孩子沒辦法。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愛鬧脾氣?
  • 不打不罵立不了規矩?這才是管不了孩子的真相
    這個時候,就要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有不少父母,為了將孩子培養得更好,也在不斷地學習新的科學的育兒知識,平時還好,可一到給孩子立規矩卻總達不到預計的效果,最後又走回打罵的老路上去了。我感覺專家說的育兒方法,看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可實際上不好用呢!
  • 兩三歲的孩子不聽話還在打罵,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的叛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而且孩子太小了,打不得罵不得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
    導讀: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打不罵不吼叫,如何阻止孩子無理取鬧?試試這5個家庭守則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平時不捨得打不捨得罵,但有時候被孩子氣極了,沒忍住。打了孩子或吼了孩子,事後又會後悔,如果不打孩子不罵孩子,怎樣才能讓孩子懂事聽話呢?比起被動地批評打罵,早早點建立家庭守則更有效,以下規則在孩子兩歲左右就可以執行。 1.
  • 如何讓「熊孩子」聽話,與孩子一起立規矩是有技巧的
    >0到3歲這個期間確實需要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給他無條件的愛,讓他有安全感,一旦超過3歲到幼兒園,就需要給他立規矩,而且這個規矩要一致的,統一的;他才有安全感,孩子在一個有明確規矩的生活環境中,會更有安全感,而不是到了幼兒園之後還是漫天沙地了,沒有規矩,那樣會對孩子的安全感也是一種破壞。